从《百年红色评论文集》,引出“新刘远现象”的样本意义

吴吕明

<p class="ql-block">《人民摄影》报2021年4月7日以《艺术评论的重要性》为标题发表我的文章,编辑将其中内容做了一些删节。我将人民摄影报刊文拍图发朋友圈后,许多人读后觉得意犹未尽,刘远先生也提出要将我的原文转发,故此特将原文呈上,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从《百年红色评论文集》,引出“新刘远现象”的样本意义</p><p class="ql-block">文:吴吕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春节前,全国各地不少摄影家陆续都收到了广东刘远先生速递的一箱达6.9公斤的巨著——《百年红色》三部曲画册和《百年红色评论文集》。“百年红色三部曲”共收录图片1168幅,编辑文字22万字,总共1492页。评论文集则收录了54位中外摄影家、批评家、策展人、媒体人、历史学家、社会科学家的相关评论、论坛、对话等共69篇,共28万字,270页。我相信,在过去的春节假期,有许多人也会像我那样,浏览了画册之后,更多的是在研读《百年红色评论文集》。及至元宵节之后,到现在,还不断可以在朋友圈看到评说刘远《百年红色》的有关资讯。刘远兄的这一波操作,传播效力之持久,影响范围之广大,我认为是又创造了一种“新刘远现象”。</p><p class="ql-block">一个摄影家,能够如此重视艺术评论,邀请了如此之多的学者专家来批评自己的作品,并结成文集,据我所知,刘远应该是目前为止的中国摄影界第一个人。正好广东省文联和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又再次举办“广东摄影的历史荣光和时代使命——第13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广东得主艺术分享座谈会(广州)”,我发言的主要内容也谈及金像奖与摄影评论的关系问题,我觉得这个对广大摄影人其实都有切实关系的话题,真的有必要拿出来更多谈论探讨,既是以正视听,又是为更好促进摄影创作与摄影评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p><p class="ql-block">刘远,之所以成就“刘远现象”,进而又发展为“新刘远现象”,就是因为像刘远这样明白的摄影人,少之又少。实事求是地说,许多摄影人,即使是一些已经取得一定声望的摄影家们,对摄影评论还是相当陌生,或者不以为然,不知道其真正作用和意义所在。有不少人知道了拍照之后,要做展览,要出书,要请记者做报道、进行宣传传播,觉醒到摄影也是一个文化产业链,要“一条龙”把摄影的全部做下来才算是完整,才能得到完满……但却偏偏不知道要请摄影理论家、文艺评论家来为自己和作品写一些评论文章。因为,“理论与创作,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说了N年之久,但许多人把理论与评论当作一回事,总觉得现在的摄影理论好多说得很玄乎却脱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基本被视为虚话,所以,也就有很多人以为摄影评论也都是没有实际作用的空话。他们不知道评论的真正分量。评论其实包含着评价,每一个艺术家都需要得到批评家的不断“批评”,才可能“成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2021年2月7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主页头条转发中国艺术报的文章“文艺观察|大力倡导文艺评论说真话、讲道理”,文首开宗明义,“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和推动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我国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不断前进,都离不开文艺评论的重要作用。只有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两轮驱动、比翼齐飞,文艺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更好地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1]</p><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是三者彼此关联与制约的紧密关系,艺术批评是联通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之间的桥梁。艺术批评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成为理论去指导、影响艺术创作,沟通创作与欣赏的关系。通过分析作品,评论艺术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研究成果,可以使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从现实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获取新资料、新素材。正是因为有了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评论与评价,引导艺术欣赏,从而推广了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在组成中国文联的十三个文艺领域,除了美术、书法、摄影、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电视等艺术家协会,还专门有一个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着眼提高文艺作品的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着眼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对各种文艺作品和现象开展科学的、正确的、全面的评论,切实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2]构建起中国文艺评论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p><p class="ql-block">文艺评论是指针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现象、艺术事件等展开评判与论述写成的文章。可能是从西方转译过来时译者过于生硬的理解,或有认为评论不宜堆砌华藻溢美之辞似是推介广告,所以,文艺评论又时常被称文艺批评。其实,评论或者是批评,都是指评判与论述,也叫评价,其中可以从正面去评价,也可以从反面去评价。评论,是评论者在其个人的文艺欣赏基础上,以某些文艺理论作为指导,对文艺创作、文艺思潮等文艺现象以及文艺实践活动进行理论阐述和价值评判的文章,只从单个方面去评说,并非不可,但能多从不同角度进行尽客观的论述,有理有据给予恰当的评价,才是好的评论文章。但艺术批评的尺度与国情现实有很大关联,现时的许多被评论者或主办方其实普遍不乐意接受从反面进行评价的文艺批评。</p><p class="ql-block">事实上,相由心生、文如其人,各据观点,各具主张,各以各的角度进行评述、评论、评价,是正常现象,也因此构成文艺评论的多元繁荣,但在现实世界,没有多少当世艺术家会诚心乐意接受不够正面的评价,更妄论有点负面意味的善意批评。倒是这个刘远,在邀请我给《百年红色》写篇评论时,就开诚布公、主动提出不论好话坏话,只要真诚实话就全盘接受。我那篇文章其实带有很重的批评意味,我快言直语、直抒胸臆,并不着意他最终是怎使用。结果在收到的百年红色评论文集上,看到他不仅把我的文章排在了相当前的位置,而且竟然还把我原来比较温和的标题“我看‘刘远式摄影’”改成了“‘刘远风格’使《百年红色》与史诗巨著相距甚远——我看‘刘远式摄影’”,如此着意我的真诚批评,还把文中带有否定成就和批评意味的关键词句提出来做标题,直把我看得瞠目结舌。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正是刘远任由54位中外摄影家、批评家、策展人、媒体人、历史学家、社会科学家从各自的阅历、经验、建议或感慨、感叹、感悟等不同角度去展开自由的评论,乐见不同意见并做兼收并蓄,才构成了百年红色评论文集的蔚然大观和丰富精彩。</p><p class="ql-block">对艺术评论的重要性,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似是更加了解,特别是在书画界,越有名望的艺术家举办作品展览,越会事先邀请评论家给予撰文批评。恰恰就是摄影界,摄影展览可以场面办得越来越气派,却见不到有什么关于评论文章跟进评价。对这一点的认识不足,往往就使得其影响力和知名度大打折扣。投入巨大的精力而没有得到预期反响,可能就是因为缺少了摄影评论而功亏一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金像奖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摄影界专业最高奖。自2005年《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颁布后,金像奖成为中国摄影界唯一被国家批准可以评奖的奖项,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金像奖由“评作品”明确为“评人”。这就是说,中国摄影金像奖与中国摄协举办的许多品牌展览,比如全国影展、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展、全国农民大展等,以及全国性摄影行业的品牌展览都不同,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的对象首先是人,而不仅仅是作品,获奖者是要在摄影创作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德艺双馨摄影家。申报中国摄影金像奖,除了参评作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影像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体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参评者还必须“德艺双馨”,具有业界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就算你“作品齐身”,是一方的“大咖”,如果你的名声只限于某个地方区域,没有“走出去”——通过一系列的参赛、参展、出版以及评论推介等等途径进行传播,让业界同行留有印象、有些好感,在全国也挣得一点知名度,那还是别费劲花精力去申报了。</p><p class="ql-block">一个摄影家能够获得中国摄影界的专业最高奖,固然是其个人的荣耀,但更是摄影家所在地方的荣光,是对当地摄影家协会和文联工作与成绩的最大肯定与彰显,所以,很多地方都对申报金像奖的工作十分重视,把申报金像奖的个人行为也纳入为文联组织“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责使命,体现文联组织、摄影家协会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全力支持、大力投入、奋力争取,想方设法为本地摄影家进军金像奖铺路搭桥,事后还对金像奖获得者还给予丰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进行隆重表彰,记入大事记。在第十一届金像奖评奖数量大幅度减缩之后,评奖标准更加严格,评奖程序更加规范,金像奖标杆作用更加显著……申报摄影家的参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那么,有意冲刺金像奖的摄影家们,该怎么去备战?弄清门道,知己知彼,这是必须的。准备得越充分,成功的把握就越充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远早已从旧的“刘远现象”走了出来,更加成熟、老道,重视文艺评论、摄影评论,《百年红色评论文集》,可以说是又引领出了一个“新刘远现象”!我认为这种“新刘远现象”,充满样本意义。摄影家们,对摄影与评论,你还会没有一点触动?没有得到启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1][2]均引用于2021年2月7日中国摄影家协会官方网站主页头条转发中国艺术报的文章“文艺观察|大力倡导文艺评论说真话、讲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