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讲党史故事,强责任担当。今天,我们教师“党史故事我来讲”播出第五期。西泉小学李征哲老师为大家分享《江姐的最后一封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是革命者凌霜傲雪、慷慨牺牲的壮歌。 这首歌咏叹的形象早已成为经典:蓝旗袍、红线衣、白围巾——江姐。</p><p class="ql-block"> 舞台上、银幕上的江姐,给人的印象都是一位亲切温和的中年大姐。其实,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牺牲时只有29岁,是一位身高1米45的娇小女子。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封江竹筠的家书。这封信写作时间是1949年8月,写作地点是渣滓洞监狱。狱中笔墨、纸张都难以寻觅,江竹筠将衣被中的棉花烧成了灰,加上清水,调和成特殊的“墨汁”,再把竹筷子磨成“笔”,将信写在了如厕用的毛边纸上。信抬头的“竹安弟”,是对谭竹安的称呼,江竹筠落款自称“竹姐”。两人并非姐弟,关系特殊。江竹筠的丈夫是彭咏梧,谭竹安是彭咏梧的妻弟,这个“妻”不是江竹筠,而是彭咏梧的发妻谭正伦。</p><p class="ql-block"> 彭咏梧是中共地下党 重庆市委 第一委员,公开身份是国民党中央信托局的一名中级职员。1943年年初,信托局修好了新宿舍,有家属的人都可以申请独立的住房。此前,彭咏梧一直和十几个同事挤在集体宿舍里,非常不利于地下工作的开展。他的分房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但家属却成了个难题。彭咏梧时年28岁,已和谭正伦结婚多年并育有一子。谭正伦和孩子一直在云阳老家。两年前刚调任到重庆时,彭咏梧曾有把妻儿接来的打算,但妻子回信告诉他,儿子正在出麻疹,暂时去不了重庆。为了进入信托局,彭咏梧被包装成“中央大学毕业生”和曾经的“北平银行职员”。为了不暴露身份,彭咏梧切断了与云阳的一切联系,江竹筠成为党组织在重庆的地下党员中为彭咏梧挑选的“彭太太”。之后,彭咏梧偶然遇见了妻弟谭竹安,那时的谭竹安无法接受自己姐夫和江竹筠的婚姻,对此心存芥蒂。不久,谭竹安到地下党组织的联系点去联系工作,接待他的竟然是江竹筠。面对眼前的这个小伙子,江竹筠说:“如果革命胜利了,我们都还活着,到那时候才能真正考虑怎样理清这种关系,需要的话,我会把你姐夫还给你姐姐。”这坦诚的言辞让谭竹安对江竹筠心生敬意。从此,二人便以姐弟相称。</p><p class="ql-block"> 在这封家书中,江竹筠做了最后的托付:“话又得说回来,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万一他作破坏到底的孤注一掷,一个炸弹两三百人的看守所就完了。这可能我们估计的的确很少,但是并不等于没有。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信中的“云儿”是江竹筠和丈夫彭咏梧的独子彭云。彭咏梧牺牲时,彭云不满两周岁。江竹筠就义时,彭云才3岁多,后来彭云由谭正伦和谭竹安抚养长大。据了解,这封信也是江竹筠留在世间最后的文字。写信后不到三个月,她便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让我们学好党史“必修课”, 当好红色“传承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江竹筠和丈夫彭咏梧(左)、儿子彭云(中)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江姐的最后一封信</p> <p class="ql-block"> 江姐,原名江竹筠,曾用名江志炜,著名革命英烈,江姐是人们对她的爱称。她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19岁投身革命,22岁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毕业后按照组织安排负责《挺进报》的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1948年6月江姐被反动当局逮捕。1949年11月,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英勇牺牲。2009年9月14日,江姐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1978年拍摄的老电影《江姐》海报,蓝旗袍、红线衣、白围巾是江姐标志性的着装。 </p> <p class="ql-block"> 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新中国的黎明,也铸造出共产党人的红心赤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先烈们看不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了,可我们却能在今天的生活里,处处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开遍原野的鲜花,是烈士的笑脸;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烈士的钢筋铁骨。他们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是中华民族灿烂的群星,永远在天空闪烁,照亮我们后人前进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生活在阳光雨露之中,在一般情况下已经不需要付出生命去追求理想了,但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却不甚相同。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不妨用先烈对人生价值的尺度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标和高尚的生活吧!</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征哲</p><p class="ql-block">复审|王娜</p><p class="ql-block">终审|李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