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名师情怀和美课——记南城县第二小学赴“和美课堂”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包彩芬

<p class="ql-block">  和美课堂,“以生为本,以美启智,以和谐促生长,以高级促发展”,以一种“和美共生”的模式打造全新高效课堂。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样的课堂,“和”在精彩,“美”在不同。</p> <p class="ql-block">  4月10、11日“和美课堂”第十六届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南昌站)如期而至。我校邓婷、潘丹、江兰晨依、姜萌、包彩芬五位老师奔赴南昌开始为期两天的数学学习之旅。四月的天气,温柔恬淡。尽管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也丝毫影响不了我们激动的心。</p> <p class="ql-block">  本次观摩活动可谓名师云集,周卫东、贲友林、刘延革、罗鸣亮、唐彩斌、黄爱华、张齐华、俞正强、吴正宪、储东生等名师亲临现场,为大家授课和讲座。</p> 周卫东—认识倍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周卫东老师带来的《认识倍》。周老师主张从生活出发,学习不仅来自课堂也源自生活。整堂课只用红花兰花和黄花一种素材贯穿课堂,让学生去合作探究,交流以及自我总结。</p> 黄爱华—复习与整理 <p class="ql-block">  黄爱华老师的《复习与整理》课堂和专题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黄老师提到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在上课前一定要认真专研教材,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教材,做到活学活在教学中提倡学生先提前预习,再抓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坚定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继续完善自己的教学。</p><p class="ql-block"> 2.勤写教学反思,养成经常阅读教材、文本、书刊的习惯。作为站在教学一线的我,深受启发,只有不断的积累教学心得,如有可行的方法可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和调整,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 3.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式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p> 贲友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p class="ql-block">  听完贲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课,感觉收益匪浅。贲老师的语言精炼,教态大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始终能够围绕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有效地展开教学。并通过数形结合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明白通分的必要性。由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并由加法迁移到减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p> 唐彩斌—从相遇到相见 <p class="ql-block">  唐彩斌老师一开头便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公园相遇问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通过甲乙两人相背、相向而行,结合动画演示验算结果,让学生上台来指,大大增强了本堂课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将生活语言转译成数学语言,体会到综合应用数学的乐趣。</p> 刘延革—小数的初步认识 <p class="ql-block">  刘延革老师讲的是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听后感触颇多。整节课始终以生活为主线,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本课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让数学变得富有灵性。初步感悟小数、分数、整数三者之间联系,学生学的轻松效果很好。</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从“数”引入,首先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小数,并通过抓硬币写小数的游戏、老师的身高、说说自己的身高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小数各数位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师还不失时机的把这些小数写在黑板上,开始让学生“认识小数”,从数字之间的小圆点,到这几个小数的读法,并把一个小数各个数位所对应的实际单位写了出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是十。</p><p class="ql-block"> 借助有形的米尺一一变抽象为直观本节课以米尺为中心教具,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了多次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并理清了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关系,把抽象变为直观。课上,教师看似不经意的问话,确句句是教学重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景,并在其中快乐的探索和学习。</p><p class="ql-block"> 练习环节通过硬币游戏进一步深化知识。如:四元五角六分,写成小数是4.56元,拿走2分即拿走0.02元,使之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感受知识的价值。</p> 张齐华—圆的认识 <p class="ql-block">  张齐华带来了五年级课堂《圆的认识》,正如张老师自己所说,拓展空间后学生是探索者、发现者、引导学生认识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识结构,将圆的内涵文化特性进行充分地放大,折射出图形的独特魅力。</p> 罗鸣亮—三位数乘一位数 <p class="ql-block">  罗铭亮老师上的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罗老师以独特的问好方式进入课堂,直接抛出正确与否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整堂课就像孩子们的辩论赛,把课堂真正的放手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小朋友们打开固化的思维,也打开了听课老师们固化的思维。</p> 俞正强—线的认识 <p class="ql-block">  俞正强老师这堂课留给了学生和老师充足的思考空间,可谓是大胆和活灵活现的课堂了。从线有无曲直,线有无粗细,线有无长短;引发学生思考,也深刻的引发听课老师的思考。从而说明线的本质特性和线的伪特性,引发出“去伪存真”的数学观点。</p> 吴正宪—统计(认识百分数)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的《统计》(认识百分数),通过套圈活动引导儿童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百分数作为统计量是对随机数据的刻画与表达,感受百分数的统计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p> 储东生—乘法口诀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节课是储东生老师的二年级《乘法口诀》复习课。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会遇到数学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的意义。”在本节课中,储老师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彩、现实、有挑战性的数学世界,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出题“考”老师,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p> <p class="ql-block">  两天的时间,我们观摩了专家们10节精彩的数学课,聆听了他们的讲座与互动!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独特的魅力,一次次的讲座不断地洗礼着、冲击着我们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定努力向前,争取把最好的课堂呈现给孩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南城县第二小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4月12日</p>

学生

小数

老师

教学

数学

课堂

认识

生活

知识

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