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和美,遇见名师——记柴桑区第一小学教师参加“和美课堂”第十六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费艳红

  和美课堂,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容错的课堂,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课堂。正所谓:和而不同,美美与共。<div>  2021年4月9日下午,我们柴桑区第一小学一行6人,来到美丽的英雄城南昌,参加4月10日-11日为期两天的“和美课堂”第十六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我们有幸聆听了周卫东、黄爱华、贲友林、唐彩斌、刘延革、张齐华、罗鸣亮、俞正强、吴正宪、储冬生10位教育专家带来的展示课及课后思考。2天10堂课的学习,是思维的碰撞,理念的渗透,更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上指明了前进的方向。</div>   10号上午,首先由周卫东老师带给大家一节展示课《倍的认识》。他的“好课”观是:1、起点要适当;2、空间要适度;3、素材要精炼;4、教学有增值。周老师在“倍”的知识教学时,围绕“两个量的比较”展开,很好地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学生提出“求和”“求差”两类数学问题之后,引出新的问题“除了比较多少,还有一种比较方法”。这样的教学可以直奔中心、简洁明快地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    第二节是黄爱华老师带来的六年级《整理与复习课》。黄老师说:“复习课要整理也要明理,明白数学的本质和联系”,并提出3个复习的方法,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炼整理。   随后是贲友林老师带来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贲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堂不一样的计算课,他在出示一道异分母分数题时,让学生尽情发挥,充分交流,让这节计算课异常活跃、灵动。   唐彩斌老师说:“只要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就不会让你失望”。唐老师在上课伊始,就直接出示一个情境,并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自主寻求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课中,唐老师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遇、追及、所见的过程。   刘延革老师的《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堂一开始,刘老师直接切入主题,出示一些生活中出现的小数,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小数,借助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通过观察、类比、推理的过程,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11号上午第一堂课是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这是一个打破常规的课堂,课程开始,张老师即抛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小组内组长的职责与组员的义务,随即开始倒计时15钟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结束,老师呈现每组提出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全班同学讨论回答。张老师通过组内共学、提出质疑、当堂检测三个环节,真正体现了课堂不能只得到结论,关键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即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张齐华老师倡导的共同学习,是课堂变革的一种全新的视角。他的课堂下,组长有组长的责任,组员有组员的任务。分工明确,目的突出,最终做到整组共同学习,齐头并进。   其中一个小组的讨论录像:   罗鸣亮老师的计算课《三位数乘一位数》,风趣幽默、诙谐生动。首先出示一道淘气的一道乘法竖式,让学生讨论他的计算正确与否,为什么?整堂课在学生的争论中,一一辩明算理,最后通过淘气的算法打开了学生的固化思维。   俞正强老师的《线的认识》,温故而知新,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颠覆了已有的认识,线无曲直,无粗细,但有长短,让学生在争论中得到答案。最后,俞老师说:“学习要带上大脑和心,用心来感,用大脑来思考,有感又有想,这就是感想”。   吴正宪老师的《统计》(认识百分数),通过套圈活动引导儿童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百分数作为统计量是对随机数据的刻画与表达,感受百分数的统计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最后是储冬生老师的《乘法口诀》(复习课),储老师用他独特的方式,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法口诀,从而发现口诀的规律,感觉口诀的魅力。   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堂和讲座,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位好老师一定是善于引导的老师,老师们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无不让人感叹数学的魅力。    “和而不同,有容乃大”。教育理念的多元化,成就课堂的多姿多彩。在和美课堂名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打开思维、自主学习和获得成长。对于我们听课老师,则能学习名师和专家高超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学以致用,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引领学生成长和进步。愿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关爱孩子的人,用爱心、耐心、诚心,创造出教育的纷繁春天!

老师

课堂

学生

教学

数学

小数

口诀

复习

认识

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