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讲党史故事,强责任担当。今天,我们教师“党史故事我来讲”播出第五期。西泉小学王艳萍老师为大家分享《宋庆龄北上》。</p> <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28日,北平前门火车站熙熙攘攘,人群中既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也有何香凝,李济深等民主人士,他们在等的究竟是谁呢?下午4时15分,一辆从上海开来的专列缓缓驶入站台。原来,人们翘首以盼的正是孙夫人宋庆龄。其实,早在年初,毛泽东,周恩来就曾联名致电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宋庆龄接过电报,却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二十五年前,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共商国是,为了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已重病在身的孙中山毅然决定北上。不料,这竟成了他革命道路的最后征程。宋庆龄一路陪伴,悉心照料,却无奈的看着先生日渐消瘦憔悴。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与世长辞。先生留给世人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而留给他的,则是一段痛彻心扉,不愿回首的北上之路 。</p><p class="ql-block"> 北平,是我的伤心之地,我怕去那里,宋庆龄的婉拒可急坏了毛泽东,他一再强调,请不来孙夫人,这会就不开了。为此,他找到周恩来商议,委派邓颖超携二人的亲笔信专程前往上海。面对毛泽东等人的真诚邀请,去还是不去呢?孙先生去世后,宋庆龄就把捍卫先生的革命理想当成她一生的使命,22年前,国民党人发动反革命政变,为了国,他四处营救共产党人,护住革命的火种,在日寇进犯的艰难岁月里,为了国,他抵押房产,为缺衣少粮的苏区提供大量物资。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亲人们陆续离开了大陆,为了国,只有他独自坚守在上海,只因为他相信:黎明终将照亮黑暗。为了国,他一次又一次舍弃小家,他内心明白,此行不仅能见证先生的理想成为现实,更能为新生的共和国献出一切力量。当6月30日邓颖超将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信交给宋庆龄时,他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北上。</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宋庆龄紧随毛泽东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孙中山的巨幅画像矗立在广场的时候,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宋庆龄这位坚强的战士,不禁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从此,北平不再是伤心之地。这一刻,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北京!宋庆龄也从这里开始书写下了为新中国奋斗的美丽篇章!</p><p class="ql-block">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让我们学好党史“必修课”,当好红色传承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编辑 | 王艳萍</p><p class="ql-block">复审 | 王娜 </p><p class="ql-block">终审 | 李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