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精研语文要素,推动学习变革”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一天的学习让我收获良多。</p> 让语文简单到读 <p class="ql-block"> “我遭谗口身落此,每闻巧言宜可憎……”邓锦芸老师的吟诵能力深深震撼了我。整个课堂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读”,通过反复的“读”,多层次、多方式的“读”,淋漓尽致的“读”,达成学习目标,提升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把读书当做一件很自然的事”,做一个“虔诚的带读者”,心志如日月一般永久不变。学会选择书,多读经典书,“少则得,多则惑”,“绝学无忧,重为轻根”,把听、说、读、写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语文要素在教学中得到具体的落实。</p> 语文是要选择的 <p class="ql-block"> 姜树华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一课,从新的语文角度出发,抛出三个问题,“杨氏子‘聪’在何处?‘慧’在何处?‘甚’在何处?”并且关注到标点符号,体会标点符号不是随随便便选择的。</p> <p class="ql-block"> 教师要进行有基础的教学,要教出文化的自信。姜老师在讲解《俗世奇人》整本书的阅读时,提出三方法,一是阅读时要有“阅读心电图”,二是重视单个方块字的运用,三是感受欧•亨利式的结尾。</p> “诗史”串联教学 <p class="ql-block"> 韩兴娥老师把历史与诗词串联在一起,以历史时光尺的形式,定位诗人年代位置,逐步建立诗人朋友圈,用熟悉的去联系不熟悉的,层层定位,借“中国诗歌发展脉络歌谣”“三字经”等将内容串联,不断联系“诗”与“史”的整体,理顺文人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联系”是蜻蜓点水式的常态。“联系”的前提是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海量阅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 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调控课堂的潜力,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一点一点的学习,一点一点的进步,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使自我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