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500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文物古迹众多,阳谷景阳冈,东阿曹植墓,肖城遗址,临清的运河钞关、舍利塔、清真寺、螯头矶等等,都在聊城市区范围内。其中光岳楼、宋代铁塔和山陕会馆都是非常值得一游的古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聊城是座独具特色的江北水城,中华母亲河黄河和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孕育了聊城的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烟波浩淼的东昌湖及徒骇河、马颊河、漳卫河、羊角河等大小十几条河流纵横交错,蜿蜒百里,形成了聊城 “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体” 的独具格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城坐落在聊城市区内东昌湖中间,北宋时期的城垣。城呈正方形,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城墙始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初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东昌平山卫指挥佥事陈镛改筑为砖城。城墙周长3.5千米,高11.7米,顶宽6.7米,基厚11.7米。内墙用三合土夯筑,外墙用砖石砌垒。城设4门,上筑门楼,外设瓮城。南、东、西瓮城为扭头门,南门东向似凤头,东、西门南向似凤翅,北门北向似凤尾,故名“凤凰城”。四城门楼皆重檐歇山,四角飞翘,东曰 “春熙”,西曰 “清远”,南曰 “正德”,北曰 “宣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七年(1579),城墙上又建垛口2700余个、敌楼27座;4城门楼更名,东曰“寅宾”,西曰“纳日”,南曰“南熏”,北曰“锁钥”。各个城门均有水门、吊桥。城东北角、西北角原有“望岳”“绿云”2楼。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大有高屋建瓴、睥睨四邻之势,又有“能陷不失的凤凰城”之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水上古城区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却被6.3平方公里的湖水包围,其 “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湖一体,河湖相应的” 的特色在中国版图上是绝无仅有的。聊城是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遐迩的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作为聊城的形象和标志,中华水上古城的特色可用八个字概括:以 “文” 为魂,以 “水” 为韵。以文为魂,以水为韵,体现出中华水上古城建设中对历史的传承和对自然的尊崇,也由此形成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依并存的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聊城古城中心位置就是闻名遐迩的光岳楼,亦称 “余木楼”、“鼓楼”、“东昌楼”,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 在《中国名楼》站台票纪念册中,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江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中国十大名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光岳楼,位于古城中心,因 “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 之意而得名,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度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享有 “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 之誉。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光岳楼有645年历史,名列中国十大名楼。楼基是个四方形的砖石砘台,边长和楼高皆为30米(九丈九),共5层,是古城的最高建筑,初建时是作为军事瞭望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古城中心位置的光岳楼,是外地游客来聊城必打卡的标志性建筑。在聊城流传着一首家喻户晓的民谣:“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 被人们誉为三宝之一的古楼,就是指现在的光岳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光岳楼为中国既古老又雄伟的木构楼阁,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光岳楼之所以被世人称为巧夺天工,是因为整个主楼为全木结构,四面斗拱飞檐,整个主楼的结构层,是完全看不到一根铁钉的,都是利用横木穿插、梁枋扣合,将自下而上的12根金柱和20根檐柱从上端构成一个整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南巡盛典》记载,光岳楼为乾隆皇帝南巡36行宫之一,乾隆行宫是乾隆皇帝当年题诗和休息的地方。乾隆帝为光岳楼写下了13首诗,镌刻在光岳楼上,现在还存有的一块壁碑,上面的诗是乾隆四十五年御制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光岳楼内康熙提笔的石碑 “神光钟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光岳楼的楼顶,雕刻精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千五百年的打磨与雕琢 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变得古老又神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光岳楼上可以看到远处的东昌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光岳楼三楼外走廊看楼南大街,远处是南门,南门外圆形的是聊城之眼 — 摩天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聊城县署位于古城楼西大街,总占地面积达6300平方米,建筑包括牌坊、三座照壁、大门、偏门、旌善亭、申明亭、仪门、大堂、二堂、六房、县丞衙、主薄衙、典史衙、三班衙、礼贤馆、内宅等。所有建筑均为明清官式风格,用青砖灰瓦、优质木材等原料,采用传统工艺施工,纹饰、吻兽、砖雕、木雕兼备,使县衙呈现出庄严大方而又优雅美观的气势。</p><p class="ql-block"> 彩色艳丽的四柱三楼牌坊坐落在复建的县衙正门之前,精工细刻、图案优美的三座照壁分别位于正门对面和两侧,透过大门可以看到里面多座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的房屋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聊城县署始建于明代,明清六百年间,一直是聊城的“政治中心”。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县丞蒋子昭主持修建了这座衙门,后世又历经多次维修。天顺(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二个年号)元年,知县毛骥主持重修过;万历(明神宗朱翎君)十六年,知县韩子廉增建了礼贤馆;清乾隆三十三年,知县夏玢(bin)重修二堂;嘉庆二年,知县科普通武又重修了大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部清县衙,半部官文化”。今天的聊城县署以独特的建筑形式,珍贵的艺术价值,深厚的历史文化,迎接着四海宾朋及中外游客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忠慎堂,即大堂,知县断案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堂,当年知县大人就是在这公堂审讯,站在正堂面前,仿佛穿越到古代,正中间悬挂明镜高悬四个烫金大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堂前的石牌坊,上刻 “公生明” 三字。公生明的解释,《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县衙继续西行,经过一酒吧,惊喜的发现,这里有十二生肖铜塑,个个精妙绝伦,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城区已经商业化,道路两侧开满了酒馆商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街道两侧有着古香古色的街巷,也有一些历史建筑在此地存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东聊城地处鲁西平原,古运河畔,不仅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还是闻名遐迩的 “江北水城·运河古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昌湖,原名环城湖、凤城湖,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略小于杭州西湖,为中国北方少见的人工湖泊。此湖为宋代(<span style="font-size: 18px;">1070年)</span>掘土筑城时形成的护城河,经历代挖土、蓄水形成。后引入京杭运河、黄河之水予以补给,形成了稳定的湖面。东昌湖湖区盛产鱼虾等,原为聊城市重要的水产基地。1980年代,进行了开发性建设,形成当地知名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聊城市西南,隶属东昌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东昌湖与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并称“全国三支市内名湖”,素有“南有西湖,北有东昌”之称,是江北水城的一颗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昌古城,又称 “江北水城”,古城在江北最大的人造湖东昌湖的环绕下,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像是古城漂浮在湖面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水上古城,北接凤凰台,南通龙堤岛,东至闸口闹市,西连带状公园。古时人们由吊桥进入古城区,现在连接古城和新城的纽带则横跨在湖水之上的四座关桥。其中最为惹眼的是西关大桥。由于西城门附近的水域较为宽广,所以西关大桥也是四座关桥中最长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关大桥是在原西吊桥的原址部位上修建起来的,全长322米,桥面净宽15米。上部结构为石砌拱桥,共21孔,象征着跨入21世纪,所以又称世纪拱桥。远观如玉龙出海,长虹卧波,气势恢弘,美丽壮观。被誉为“中国江北最大内陆湖泊石拱桥”,堪称桥梁中的精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城明珠大剧院坐落在烟波浩淼、水天一色的东昌湖畔。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高33米,直径86米,由清华大学设计而成,是全国唯一一个具有开启闭合功能的歌舞剧院,也是亚洲最大的旋转活顶剧场。它以其构思之巧妙、建筑之精美、造型之独特,成为了秀美水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凭借绝佳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外形,水城明珠大剧院从落成之日起,便成了无数摄影家镜头里的“模特”。剧院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堡垒,寄托人们对优质文化资源的渴望,目前这里也日渐成为聊城重要的中外文化交流窗口和艺术沟通的桥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聊城的东昌湖很有名,素有 “南有西湖,北有东昌” 之称,和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并称三大市内名湖。但和西湖、玄武湖不同的是,这里原来并不是湖,只是聊城古城的护城河,环绕古城四周,当时因为修筑城墙以及护城堤挖土而成,后经历代开阔,如今面积已达6.3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相当,古城位于茫茫大湖的中央,仿佛一座湖心岛,所以这里就不能再称之为河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之处,有 “江北水城” 之称,号称 “中国北方的威尼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能比肩杭州西湖的东昌湖,到了春夏季节,景色也是美如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京杭大运河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 它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六省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中聊城段是古代会通河的一部分,运河自阳谷县张秋南五孔桥入聊城市,中经东昌府区、临清市,在临清市西北隅与卫河交汇,全长97.5公里。由于隋炀帝定都洛阳,为了方便首都的南北交通,所以那时的运河不经过聊城。后来元代为了缩短南北水运的里程,明朝皇帝朱棣又加以巩固彻底拉直了京杭大运河。从此运河与聊城紧紧联系在一起,运河助聊城一跃而起400年久盛不衰,聊城也像一座博物馆一样,记录了运河的光辉岁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作为运河沿线的城市,聊城是运河申遗联盟的重点城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远处那个漂亮的摩天轮大有来头,名叫“水城之眼”,是全球首座建筑与摩天轮相结合的城市地标。据说乘坐摩天轮登到150米高的高空,可北望东昌湖,南望凤凰湖,一览水城全貌。 聊城 “水城之眼” 摩天轮位于聊城南部新城行政商务中心,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13层,共14层,项目设备总高130米,是亚洲三大摩天轮之一,也是全球首座建筑与摩天轮相结合的城市地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被誉为东昌三宝之首的铁塔始建年代已无文字记载,是聊城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全塔共13层,须弥座占地10.6平方米,为莲花瓣式石刻。周围方石上有各种浮雕花饰,东南与西南两角各有一名赤脯腆腹大力士,南北分别雕有龙凤,左右各有一名乐舞人物,边缘为鸟兽图案。最下层四角系琴腿式石座。石刻构图精密,线条舒展,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塔身为生铁铸造,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每层八面飞檐,斗拱承托,并铸成门窗、瓦垄、栏杆等装饰,玲珑剔透,精巧细致。第一层中径1.53米,向上逐层收分,层次清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聊城铁塔,目前已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铁石建筑,是中国六大古铁塔之一,不论在建筑风格还是在石雕艺术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景观塑造了一座城市的骨骼,那么人文就滋养了一座城市的气质。聊城的钟灵毓秀绝非一日养成,每一位在这片土地上挥洒过热血的人们都功不可没。在大运河最为繁荣的明清数百年间,桨声灯影里留下了太多商人传奇的讴歌。</p><p class="ql-block"> 山陕商人,他们就是靠着灵敏的商业嗅觉,在中华大地上缔造了不朽的传奇。多年后,当其他商人的足迹已经渐渐远去之后,唯有山陕会馆的身影依然挺拔绮丽。每年都有数万名游客来到这里游览观光,更有无数商界后辈前来致以敬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聊城山陕会馆,俗称关帝庙, 位于聊城市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方具现今规模。 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聊城山陕会馆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是乾隆八年(1743年)山陕商人集资合建供奉武圣关羽的神庙与商业会馆相互结合的古代建筑群。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六万。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左右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 聊城山陕会馆为聊城 “八大会馆” 之首,也是其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会馆。在中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其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国内罕见。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将它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繁森纪念馆,位于山东聊城市东昌湖畔,1995年7月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馆,9月14日正式开馆。馆占地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馆高15米,外形为双重檐、四周为换廊式结构。西面东,馆前广场宽阔,周围绿草如茵,塔松、龙柏、云杉郁郁葱葱,给人以典雅、庄严、肃穆之感。馆内设1个纪念厅和3个展览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繁森: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孙。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 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齐鲁赤子”,这里展示了孔繁森在山东生活、工作,从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的光辉历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繁森两次进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工作10年间,为西藏的建设和繁荣,恪尽职守、忘我拼搏、开拓进取、求真务实,</span>为边区富庶,为民族团结,作出巨大的贡献。在他50岁,正年富力强的时候,将最后的生命留在西藏的土地上,他不愧为人民的好干部,共产党人的好榜样。人民不应该忘记他,让他的美名永远刻在历史的记忆中,人民的心坎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纪念厅内安放着孔繁森同志大型汉白玉半身塑像,塑像后红色屏风上镌刻着中央总书记的题词 “向孔繁森同志学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聊城的湖、城、馆、山 真是一部有言的图册。 一城一湖,尽是景色。 一馆一庙,皆是佛法。 一药一山,皆为众人祈。 留住记忆中那个古城湖泊, 一个名传远方的 “江北水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部分文字图片摘自网络,侵权即删。)</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