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一家之衡阳人

黄帝后裔子姓商王

<p class="ql-block">(2015年3月21日,甘建华在台北做《衡阳与台湾的文化结缘》演讲,后为大会主持人、原国军少将俞川心先生。照片由作者提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衡阳与台湾的文化结缘</p><p class="ql-block">文丨甘建华</p><p class="ql-block">抗战名城 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时值春分佳节,也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在直线距离1000公里左右的宝岛台湾,应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世界汉诗协会之邀,向各位尊敬的嘉宾演讲《衡阳与台湾的文化结缘》,这对出生于衡岳湘水的我来说还是第一次,希望能够引起各位对大陆湖湘文化名城的高度关注,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热情向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起衡阳,在座的各位将军可能马上就会想起1944年夏天的衡阳保卫战,国民革命军第10军在方先觉中将的指挥下,与日寇鏖战48天,以万余血肉之躯对付敌军11万之众,消灭敌军2万余人,伤敌6万余人,是中国抗战史上最成功的以寡敌众战例,被誉为“东方莫斯科保卫战”,并直接导致日本东条英机内阁的倒台。英雄的城市衡阳业已赢得中国唯一“抗战纪念城”的光荣称号,市区中心的岳屏公园山头上,高高矗立着蒋介石先生题字的碑塔。在新近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致公党湖南省主委胡旭晟委员提议,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国家级的抗日战争祭祀中心,为了更好地缅怀忠烈,开创未来,建议将湖南衡阳境内的南岳忠烈祠设立为中华民族抗战阵亡将士国家级祭祀地。</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中国作家,一个文化学者,我近年主要从事湖湘文化尤其是衡阳地方文化的研究和写作,具体说来就是湖湘文化名人这个方向。衡阳是蓝墨水的上游,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2000多年可考的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帝喾平乱,舜帝南巡,祝融狩猎,大禹治水,这里点燃了中华文明的最初火种;炎帝农耕,蔡伦造纸,演绎着人类文明一页又一页绚丽华章;南岳衡山,胡安国、胡宏父子创始湖湘学派;石鼓书院,韩愈赋诗,朱熹论道,千年学府,桃李芬芳,成为湖湘文化地标;湘西草堂,思想家王船山著书立说,开六经生面,为世人瞩目;湘军初创,曾国藩、彭玉麟挥师勤王,“犹当下同郭与李,手提两京还天子”。从远古到现代,特有的文化血脉让衡阳充满着活力和张力。</p><p class="ql-block">衡阳先贤 前清三人</p><p class="ql-block">衡阳虽然是内陆城市,但与宝岛台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清朝康熙年间就有衡阳人士赴台。雍正年间,衡阳进士刘良璧(1684-1764)担任台湾诸罗(今嘉义)知县,期间两次兼任凤山(今高雄)知县。乾隆二年(1737),调任台湾知府。乾隆五年(1740),因政绩卓著,擢升台湾道员,成为全台最高行政长官,也是首任湘籍台湾道,台湾史志及朝廷考选官员对他的评价非常之高。他在任内做了一个重大贡献,就是重修《台湾府志》,“台人畏而敬之”。致仕还乡后,著述《台湾风土记》,该书文风拙朴,史料翔实可信,至今仍是研究台湾的重要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二年(1842),鹿港军民奋勇抗击英军入侵,领导者就是凤山知县魏瀛(1774-1843),后以战功升任台湾府同知。魏瀛是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出自衡阳名门魏家,魏家也是衡阳历史上的文化世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光绪十八年(1892),大清相国衡阳人陈大受的曾孙陈文騄(1840-1904),以翰林院庶吉士出身,从杭州知府调任台湾知府,翌年以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正三品)兼提督学政,设儒学府署,倡修《台湾通志》40卷,为台湾现存旧志中规模最大者。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因台湾割让给日本而奉旨内渡,临别作《感时示诸将》七律四首以励士气,时人唱和者颇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四九 大江大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的“大江大海”之后,国民党军队国防部第二指挥中心就叫衡山指挥所,台北市区有一条路就叫衡阳路。辗转进入台岛最有名的衡阳人,撇开单纯的军政商界名流不论,与文教事业相关的先贤有这样几位:赵恒惕、萧同兹、唐振楚、秦孝仪、陈致平。我虽无缘亲眼目睹他们的遗世风姿,但近些年一一拜访过他们的出生地,或与他们的哲嗣、亲属族谊有过往来,他们进入百度百科的词条也是我编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恒惕(1880-1971),衡山县白果镇棠兴村人,民国时期做过湘军总司令,湖南省第一个民选省长,1926年被逐出湖南,避居上海,从此潜心佛学,来台湾后曾任台湾佛教协会会长。他的书法在近现代历史名人中非常突出,有《赵资政墨迹》传世,《湖南书法史》称其“行楷学颜,分隶宗汉,渊雅清遒,各擅胜场”。蒋经国七海“总统官邸”客厅,墙壁上挂的就是张大千的水墨画和赵恒惕撰书的对联。其子赵佛重,也是享誉台岛内外的诗词楹联书法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萧同兹(1895-1973),常宁市兰江乡人,1932年起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社长,前后历时19年,与赵恒惕同样以“总统府国策顾问”荣休。他逝世后,海峡两岸都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家乡常宁为他出了纪念专刊。其子萧孟能(1920-2004),著名的文星书店和《文星》杂志创办人,与梁实秋、余光中、林海音等著名作家均有交集,发现、提携了李敖、白先勇、聂华苓、於梨华、何秀辉等一批作家,这方面有《出版原野的开拓》一书为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振楚(1914-1999),衡阳县金溪镇人,在大陆始任国民政府总裁办公室秘书,来台湾后一直担任蒋介石侍从秘书,后来得以入阁官拜“考选部”部长,一个重要原因即他是蒋经国系的干部。他一直思念家乡衡阳,临终前捐款25万元,设立“衡阳县嵩亮奖学基金会”。他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儿子,长子唐翼明,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个获得硕士学位,大陆前往台湾执教的第一位学者,也是在台湾开讲大陆当代文学的第一人。2008年荣休后定居武汉,现在是活跃于海峡两岸的著名学者、作家、书法家。次子唐浩明,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作协主席,岳麓书社首席编辑。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引起海内外的巨大反响,形成了持续多年不衰的“曾国藩热”。他习书多年,其文人书法为各界推崇,得之珍同拱璧。我与唐氏兄弟亦师亦友,时相过从,为此深感荣幸之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秦孝仪(1921-2007),衡东县吴集镇人,担任蒋介石文学侍从20多年,并奉命记录了蒋公临终前的口授遗嘱。从1983年1月起,担任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长达18年之久。从政之余,致力于学术研究,著述甚丰,擅长书法,亦为歌词名家,《思我故乡》在台湾传诵很广。2004年9月、2005年10月,相继在台北、长沙举办“笔力诗心——秦孝仪诗文书法文房展”,我曾有幸目睹其墨宝真迹,并多次去其家乡采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英雄 驰名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述几位名公虽然都有各自的文化之旅,但毕竟都是官场中人物,再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学者,就是被尊为“台湾历史学界巨擘”的陈致平(1910-2002),其父陈墨西是同盟会元老,与孙中山、黄兴交谊甚深。陈致平先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文化大学,著述约600万字,其中《中华通史》是他以一人之力完成的独具特色、备受推崇的史学巨著,曾获台湾1981年图书金鼎奖,长女琼瑶因此撰文感叹《我有父亲陈致平》。说起琼瑶,台湾言情文学大师,这就不需要多做介绍了,只把拙文《喜欢衡阳的100个理由》其中一个理由复述一遍:“你写一本书能红,写十本书能红吗?一百本呢?琼瑶上百部言情小说,上百部影视作品,风靡华人世界几十年,惹得多少人因为她而涕泪横飞,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的衡阳老乡在这里向全国人民谢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我要说到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他也是我人生道路上一盏温暖的明灯——洛夫先生。1954年,他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历任总编辑数十年,力倡超现实主义,因近乎魔幻的表现手法被称为“诗魔”。先生写诗、译诗、教诗、编诗一生,2001年出版的3000行长诗《漂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朵午荷》列为2010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最近20多年时间,洛夫先生偕夫人陈琼芳阿姨,基本上每年都要回大陆省亲会友,讲学观光,出席诗会,交流诗艺,举办个人书法展。我不但多次拜谒并接待先生,而且有幸得到先生亲自为拙著《蓝墨水的上游》的序文揄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此一并感谢琼瑶阿姨对拙著曾经给予的褒奖,还有龙应台先生回乡期间对我的加持。年轻的时候,我在西宁湟水河畔的青海师范大学求学,就已读过她的《野火集》《龙应台评小说》。龙应台先生是我这一代读书人的文学偶像和精神导师,我曾经非常想见到她,2011年10月4日,衡东县城,当她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却有些迷惑了:这是她吗?怎么这样青春?这样富有活力?这样气质高雅?这样如同天人?龙应台!特立独行的龙应台!文化英雄龙应台!驰名世界的龙应台!稍有响动就让世人侧耳倾听的龙应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的人 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岳衡山有一所著名的岳云中学,马鹤凌(1920-2005)曾在那儿求学五载。我在初45班、高23班名录上找到了他的名字,并翻看过他的作业本。他不但各门功课成绩优异,尤其酷爱体育运动,曾任学校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队长,多次夺得湖南全省长短跑冠军。为了纪念岳云中学体育主任杨一南老师,他曾捐赠1万美元设立“一南体育奖学基金”。并设立创校人“何炳麟奖学基金”,联络部分旅台校友,寄来数百万元台币,用以振兴校誉,嘉惠青年学子。马先生的公子马英九虽然没有回过家乡衡山,但始终不忘桑梓,一直对外宣称“其实我是衡阳人”。自刘良璧至马英九的两百多年时间里,先后有两个衡阳人成为宝岛台湾的首脑,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马英九交称莫逆的刘兆玄先生,世居衡阳西乡香花堂(今衡阳县金兰镇香花村),其父就是台湾前空军副司令刘国运中将。刘兆玄并不是后来做了台湾“行政院”院长才有名,其实他18岁就已成名。1960年,身为台湾师大附中高三学生,他与兄弟刘兆黎、刘兆凯以“上官鼎”的笔名,共同创作《芦野侠踪》,一跃成为台湾知名武侠小说家。现任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的刘兆玄,2012年8月27日,偕妻钱明赛及弟刘兆凯回乡省亲祭祖。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现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赠送给他的礼品之一,就有拙著《蓝墨水的上游》《江山多少人杰》,后者有一篇《上官鼎是谁》,写的就是刘家兄弟青年时代的故事,他特别委托湖南省文化厅厅长周用金向我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应台先生曾经说过:“每一个时代,每一座城市,总有那么几个特别的人,他们使这个时代和这座城市显得与众不同。”是的,我们这个时代,衡阳这座城市,因为有了前清及近现代的诸多乡贤,有了当代洛夫、琼瑶、唐翼明、刘兆玄、龙应台等乡前辈,从而与宝岛台湾缔结了一种文化姻缘和亲情世谊。他们的姓名还应包括我尚未展开向大家介绍的如下人物:陈致平先生的公子、琼瑶二弟、著名画家陈怀谷先生,他也是今天莅会的欧豪年大师的弟子,2008年7月曾在长沙举办水墨画个展,我们特地从衡阳赶去捧场。洛夫先生的公子、著名音乐人莫凡,也曾几度回乡观光旅游、省亲祭祖。还有著名学者廖维藩、万骊、陈敬之、谢浩、封恒、杜松柏等,著名记者冯志翔,著名女诗人古月(胡玉衡),著名书法家彭鸿将军、王况裴、王昌楚,周笃寿,著名画家胡瀚(1948年代理衡阳市长)、雷正凡,以及天主教台北总主教罗光博士,高僧大德道安法师及其弟子张曼涛,等等,他们的名字将衡阳与台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愈来愈被海峡两岸所注目,成为华人世界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请允许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p><p class="ql-block">(本文原载《中国文化报》2015年4月8日,《衡阳日报》2015年4月12日转载,系甘建华2015年3月21日在台湾中华文化交流峰会上的演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