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明的日子里——火箭推进剂的故事,黎明化工厂往事之十一

高国均

<p class="ql-block"><b>(向大礼回忆)</b></p><p class="ql-block">在青海工作的峥嵘岁月,往事如烟,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我是北京化工学院 66届的毕业生,因为“文革”延迟了毕业分配,1968年1月被分到青海黎明化工厂电气连仪表站(后改车间),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p><p class="ql-block">仪表站在厂里是辅助车间,只管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系统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维修。当年,仪表站的大学生比较多,光清华的就有6个(张学林、唐继行刘宗琪夫妇、高骥丘惠玲夫妇、王XX(他夫人是医生)。浙大的钱纪槎,大连工学院的曹文九,北化的(张鹏龙、申学欣、向大礼),南京动力学校的(刘怀林、胡德祥、高叙兴、王广才、刘坚、夏明明、刘喜芳、鞏金生、范伟成、商兆发、孙孟雄、吴友涛、江华)、还有两个女同学时间不长调到六化建去了。北京化校的有田月川、陈丽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主持过1975年的仪表车间大修,全厂各种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51套,远程控制系统 31套。主要分布在663、664,其次是662、208。 661、665基本没有。</p><p class="ql-block">我厂早期的检测自控仪表由于现场是易燃易爆的特点,所以全部采用的是苏式气动仪表。70年代后期,由于工业自动化发展进步,电动仪表的防爆性能大大提高,它基本取代了气动仪表。</p>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这些被称为“臭老九”的人是改造对象。1968年底69年初厂里成立五·七连,大中专学生分批进去锻炼,时间半年。我是第一批。“五.七”连还有所谓的牛鬼蛇神走资派,实则是被批判的中高层干部,如原厂长王振先(长年病休后调走),工会主席王能和,中层干部张清田,还有一些老大学生季慕勤、房耀杰等,总人数100人左右,新老学生占7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家在一起都干些什么呢?第一,学毛著,学文件,读报纸,斗私批修。第二,参加劳动,在厂门外南侧修建一排平房作为五·七连的教育活动基地。挖地基,搬砖瓦,搬水泥沙子,木材,挑水合泥砌墙直到把十多间房屋盖起来,能住人,还要平整门前小操场。说实在,作为农村出生的我,这些活都不在话下。</span></p> <p class="ql-block">五.七连的编制是这样:厂里分管领导是副厂长董国贵兼任指导员,老工人干部董兴温任副指导员,造反派领导邵天星任连长,易光再任副连长。</p><p class="ql-block">下面设三个排九个班。一排长程振亭,二排长罗友南,三排长闻连学。我是三排一班班长,二班长是张有焕,成员还有朱来成、赵尚忠、、、记得三排还有朱为民、张清田、王新良、季慕勤、朱小康、王茂宾、赵方德、金宝坤、王刚、刘东生、倪饶根、房跃杰、孙锦霞、小庞、杨美玲、陈桂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年工厂党委书记是李维范。记得在一次盖房劳动的休息时间,我正在学理发,反正大家都不讲究,头发剪短些就行了。有些人想学但就是不敢下剪刀,人家说我胆大,我才有机会学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突然董厂长来到跟前,还表扬大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动手实干,这种精神非常好。旁边一个老师傅说,董厂长的头发也够长的了,你敢让他理吗?董厂长不紧不慢的说,我也是工农出身的嘛,我也正想找时间理发呢,来,小向给我理吧。</p><p class="ql-block">他坐下来,我把白围裙给他围上,这套工具还是易副连长不知从哪弄来的。我真要给他下推子时,我的手心还是出汗了,不过我发现推子挺好使,手感很轻松,一会儿功夫就理完了。我好高兴啊,这是我大胆学理发的第三个练手,过了这一关我什么都不怕了。董厂长也很高兴,说谢谢你,又可以管两个月了。董厂长平易近人和谐可亲的形象,让我心里暖暖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81年春节后,黎明子弟学校校长通过赵科长聘请我上学校代课,因为原高三班的语文老师病了,回内地治病去了。这个高三班二十多人,除了黎明厂子弟外,还有附近村寨的农民子弟。</p><p class="ql-block">代课近四个月,原语文老师回来了,我才退出。校长对我说,这个班的学生们对我评价很好。我对学生们的评价是学习基础轻差,学习动力不足,几个农家子弟都不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年物资匮乏。那些年商店供应副食和一些日用商品,品种和数量都很少。厂里领导就想方设法到兰州等地采购一些鱼、牛、羊、猪肉。</p><p class="ql-block">我记得曾经给每家按人分过一条挺大的鱼,好象是河鱼,也分过一整支羊;商店还拉来一些大牛骨架和整片冷冻猪肉,我们就整片买,记得好象五毛钱一斤,我家买了六片,还自己熏肉;牛肋骨一条一毛钱也买过;当时青海湖湟鱼很多,厂里经常拉回湟鱼,一毛钱一斤,大家都用水桶脸盆去装。青海十月份就要下雪,厂里将蔬菜用汽车拉来卖给大家,有白菜、萝卜、土豆等,买来后储存在地窖里,可以吃一冬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休息时间搭伴(比如和钟泽清、李锋、陈星瑞)去远处的东峡松树林采过蘑菇,和路德志在北川河打捞过鱼。冬天住平房屋里有火炕火墙很暖和,感觉日子过得很不错,感觉挺幸福。</p><p class="ql-block">平时有事都互相帮忙,比如我家打煤坯来了很多人(有高敍兴、夏明明、闫丰谦、杨秀峰等好多人帮过忙)、盘火墙火炕(有杨运礼等帮过忙)、挖菜窖、搭小房都是厂里同事互相帮忙,我们受惠过湖南湖北河南四川的军工的恩惠,一一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过年互相串门拜年,大家都把自己家里的存的特产拿出来互相分享,我们孩子就享受过,所以我们黎明厂是小社会大家庭,感到特别温馨,每每想起这些心里感到暖暖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生活住房也在不断的变化。刚开始住干打垒的平房,后搬到拐把楼一楼楼房,再到苹果园四楼的楼房,住房条件越住越好,生活条件是也得到很大改善,所以我们都见证了青海、大通毛家寨以及黎明厂的发展,而且也受益于其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苹果园住新房时,王师傅和许振初住三楼,我们住四楼,二楼是李兴洲,一楼是王华,我们邻居关系都很好。</p><p class="ql-block">记得还在王凤元家同许师傅下过象棋。记得有一天中午我长子向阳的同学(宣传科长赵军之子)来我家相约下午一同上学,当我们上班离家锁门时,这孩子突然说口渴,到厨房打开水龙头发现没水,他说来不及不喝了就跑下楼了。</p><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们没有在意,下午上班后一个小时左右许师傅打来电话说我家发大水了,他家房内下大雨了。我赶忙骑车回去,发现厨房水龙头开着的。我才恍然大悟,太大意了。赔礼道歉有用吗,非常感谢他们的宽宏大量,我们至今还深感内疚。</p> <p class="ql-block">(向大礼、姚柏春提供老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