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牡丹怎样盆栽

村居布衣

<h3>在自然界里,有很多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气候、温度、湿度、环境、阳光等多方面影响,我们如果将其异地栽培,往往会使其变成畸形,或者退化,造成不开花,不结果,甚至死亡。特别是那些珍贵的植物,异地移栽的难度更大。其中牡丹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贵重植物,然而,我们本地区喜爱盆栽种植牡丹花的人很多,但多数种植者很少能见成效,其主要没有摸清牡丹生长的规律与特性,在盆栽中牡丹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与土壤,什么样的温度气候,怎样有效地控制水分,如何合理地施好肥料等等多方面因素,我们都必须进行了严格把关,精心管理,在栽培中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能够符合牡丹生长的基本有利条件,才能达到适应牡丹在本地区盆栽而达到顺利生长。<br><br></h3> <h3>以下是我盆栽牡丹花初步成效的终结,我在实践中摸索的资料,可提供给喜欢种植牡丹的朋友参考,希望能够提供更多足够的丰富的经验,望共同探讨摸索,让牡丹盆栽能够得到彻底成功。</h3> <h3>(一)牡丹的生长习性:据有关资料介绍:牡丹性喜凉爽、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其喜阳光,也耐半阴,耐寒,耐干旱,耐弱碱。忌积水,怕热,怕烈日直射。适宜在疏松,深厚肥沃,地势干燥、排水良好的中性土壤中生长,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长不良,pH值6、5一7为宜。充足的阳光对其生长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晒,温度在25度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开花适宜为17一20度。</h3> <h3>(二)栽培前的准备1:牡丹为深根肉质名贵花木,作为盆栽,盆的容积少,这就造成根部的营养相对减少,从自影响盆栽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盆栽的花盆口径最小也不能小于50公分,高度以40公分以上,要使盆栽成活,又能开出鲜艳的花朵,要求花盆越大越好。2:培养土的要求;对于培养土的配成要求也比较高。培养土应以疏松、肥沃、腐植质含量高,肥效持久而又易于排水,偏碱性为宜,ph值为6、5一7左右。根据我们附近山地土壤,ph值都有所不同,摸索结果为:山边正在种值的砂土泥ph值为5、5一6中下不附,黄泥土ph值6、5一7碱性偏低,还有一种黄泥沙土ph值7一7、5,最适宜牡丹花盆栽。3:有机肥的选择;比较理想的混合培养土肥料,可以用腐熟的猪粪、鸭粪、鸡粪与松黄土混合拌匀,提前一周入盆备用。<br><br></h3> <h3>(三)栽培时间和方法1:时间;牡丹盆栽的适应时间,我们温州地区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宜,过早栽易于“秋发”,过晚栽根部生长缓慢,有的来年生长不旺甚至容易枯萎。2:盆栽方法;牡丹入盆之前,先将苗木晾晒1一2天,使根部变软,也有便于修剪和栽培。然后,先在花盆底排水孔上浦垫一层石子防止漏土,再浦一层粗砂或者泥炭混合土,再倒入备好的盆土。另外,在盆中直放几把棕绳,或者用几根腐烂的松木片(条)直立插入盆中,这样就是有利在多雨季节里可易于渗透排水作用。3:栽植前工作;植前对苗木进行修剪,剪去败叶、烂根。然后用硫磺粉同泥土拌好傳在伤口,防止入土后发生病害。入土时将牡丹根糸理顺,边填土边用手压实,距花盆上沿2一3公分后不再填土,而且不要栽得太深。</h3> <h3>(四)合理浇水与遮阴避雨1:浇水:盆栽牡丹因其盆的容量小,装土不够多,因而保持水分也是很有限,所以,必须及时合理浇水,強调严格把持牡丹的正常耗水量。刚入盆的牡丹,马上浇透水一次,以后按照盆中干或湿的情况而定,进行合理浇水,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宜,千万不可过湿积水。2:夏秋季浇水要求在清晨或傍晚,更应控制盆土的湿度,不可直接倒入中心的根系中,必须绕盆框一圈慢慢灌水渗透到根系中。到了秋后期,牡丹开始落叶,只要盆中不是太干,就不需要浇水了。3:牡丹盆栽一定要适时,适度,适量地浇水,盆中茂盛的牡丹耗水量要比单株的大,在每盆中不能同等浇水。在炎热休眠期尽量减少浇水以免发生烂根。4:遮阴避雨,做好梅季预防烂根;在多梅雨季节,应该顶部用尼龙薄膜避雨,既能透风又不影响光照,有利避免牡丹烂根的发生。另外,牡丹喜阳光,但要防止阳光直射或暴晒,在我们地区在小署季节开始就要进行遮阴工作,最好用太阳网盖顶遮阴,早盖晚掀,但尚需四面透风,太阳光也能斜射透入叶片,既有光照,又能保持通风凉爽。</h3> <h3>(五)牡丹花造成烂根死亡原因1:气候环境影响;气候环境是造成牡丹花烂根死掉的主要原因,因为牡丹花苗产地一般都是洛阳、菏泽等地移植到本地区栽培,其出生母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等方面与本地区是有很大差别。温州地区是属于多梅雨地带,因此,梅雨季节如果水份控制不当,很容易造成烂根,特别是7一9月份台风季节,这个时候控制牡丹的水分是关键,根部如果长时间饱和水份,就注定要烂根死亡。起初,往往看起来枝叶生长正常,植株尚能茂盛,其实根部正在进行性腐烂。2:也有些牡丹第一年栽下长得茂盛,而且还有的能开出花来。为什么会慢慢的萎死?其实,就是保养不当,挖出来的根部已经烂掉。在有关资料中可以找到,“牡丹是肉质根系,上年的根与枝干储存不少的养分,尚可维持来年长叶开花,如果保养不当,造成烂根,到第二年开始退化萎缩至死亡。”3:施肥不当造成烂根:在牡丹生长过程中,要做到合理有效施肥,肥料不宜过剩,未经发酵熟透的栏肥不可入肥,如果施入会在盆中发酵,很容易造成烂根。遇到以上情况及时用水冲淡。</h3> <h3>(六)施肥;1:盆栽牡丹其盆中的养分有限,只有适时追肥,才能保证牡丹的正常生长。追肥可以在第二年将近立春时节,用腐熟的有机肥都可。使用时可将花盆边缘的土壤深层挖取出来,然后与备好的有机肥与松土1:2混合相拌好,把拌好的肥土重新放入花盆的一圈。这样很少触及牡丹根部不影响其生长。第二次且待花后再补施一次就可以了。但初入盆的牡丹,因底肥巳经充足,在秋前追肥一次就夠了。2:叶面喷施;牡丹开花前与花期可用磷酸二氢钾每8天叶面喷施一次,以800至1000倍稀释,(即1公斤水等于放1一1、5克)磷酸二氢钾,选择晴天傍晩喷施,其见效很快,还可预防牡丹烂根等作用。</h3> <h3>(七)病虫害防治1:牡丹花盆栽与地栽不同,由于盆栽一般牡丹栽培数量较少,病虫害的发生率也比较低,我这几年里并没有发生过虫害。但是,我们也要做到及时预防,防止病虫害发生。在下雨天牡丹开花时,每隔10一15天喷一次150倍的波尔多液,或者800一1000倍的托布津防治病虫害就可以了。2:牡丹根甜,易遭蚂蚊、“地老虎”等,通称(土狗)危害,可用1000倍敌敌畏溶液代水.浇灌将其杀死。也可用少量敌敌畏在培养土配制时混合放在盆土中预防。</h3> <h3>(八)管理:1:为了牡丹花盆的通风透光条件,使得养份集中,在秋、冬落叶后也要进行整形修剪。剪去过密的枝条,如并生枝,交叉枝,内向及病虫害枝。就是为了第二年花开美丽造型。2:做到经常观察牡丹盆中是否缺水,土壤有没板结,有无杂草丛生,枝叶是否正常,病虫害有没有发生等。如果发现以上问题都要及时处理.。如果土壤板结,最好用油漆工刮腻子的小刀,按照牡丹花的根系生长顺序,将小刀深入慢慢翻动,小刀切勿横插入盆,以免切断根系。<br></h3> <h3>(九)烂根的处理方法牡丹烂根主要表现为枝干萎缩,枝干的外皮发黑,叶片发黄掉落。局部烂根只能看到局部几枝,全部烂根,这一棵牡丹都会死掉。1:我们盆栽的牡丹,老是烂根,甚至死亡,不过到后来发现烂根其实处理不难,只要找出原因,对症下手,到了明年依旧会开出鲜艳的花朵。有浇水不当引起的导致牡丹花烂根现象,我们只能給牡丹花控制水份,见干见湿,渗透原则即可。2:施肥不当引起的,是因为肥料过剩或者肥料发酵,而成烂根的,一般可以用浇透水的办法来冲淡肥料。3:有根部感染了真菌引起的;因为牡丹花属于多肉质根茎植物,在换盆或者初入盆时没有对伤了的根部进行毒处理好。这种情况就需要重新翻盆处理。4:夏季的高温,土壤更容易板结,在此段时间里,牡丹属于休眠状态,一旦遇上暴风雨,牡丹也很易烂根。5:牡丹的烂根,起初很不明显,是进行性慢慢地溃烂,如果能看到枝叶有萎缩现象发生,在找不到任何原因时,其中不论是什么毛病,唯一补救的办法就是翻盆,只有翻盆才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h3> <h3>(十)牡丹翻盆注意事项1:先将整棵牡丹从盆里挖出来,把烂根全部剪掉,用硫磺粉或多菌灵进行消毒。2:翻盆时必须具备配制好的培养土。3:牡丹翻盆本以秋季为宜,但有时急需翻盆补救的,处理好后把它放在一个通风阴凉的地方养护,尤其是白天強烈的阳光不可照射,清晨和傍晚可以接触一下温和的散射光。等其成活恢复正常,才能可以将其移到阳光下养护。4:翻盆后的牡丹花,到了第二年,别让它开花,将长出来的花芽全部摘去,让它集中营养促进植株的发育生长。5:牡丹翻盆后中途不可施肥,因牡丹翻盆后有个适应期,施肥反而容易导致不活烂根。</h3> <h3>(十一)栽培经历综述牡丹,确是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古人赞牡丹的诗词中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我是在2012年栽下了8棵牡丹,次年春天生长很茂盛,至秋后开始烂根,结果死了5棵,剩下的三棵进行盆栽,生长很好。且待四年后,这三棵开始开花,每棵尚开了一二朶。后来我认为盆栽的成活率比园地里栽的更好,于是我2017年开始盆栽再增加了五棵,这五棵照样成功,又在2019年间再添加五棵,现在共有13盆牡丹花,由于2020年的台风过境,其中5盆脱叶断枝,因此这5盆今年没有开花。虽然我的盆栽牡丹能初见成效,但是,能够完全掌握栽培技术,达到种植成功,这也只能说“万里长城迈开新的一步”。因此,更需要牡丹花爱好者共同努力探讨,一起来总结经验,也或许将“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牡丹花会在我们地区“安家落户”彻底成功。以上资料供大家参考,谢谢各位读者。编者:村居布,于2021年4月11日<br><br></h3> <h3>今年连续阴雨,带来对牡丹的生长非常不利,如果在管理上不重视,进入高温季节,很容易导致死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