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砚史料之一

巴石文化——合川峡砚

<p class="ql-block">蒲砚史料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翻阅《乾隆蒲江县志》,在其卷之一“赋役篇”中有个“物产附”,重点只介绍了蒲砚。其他如“谷、蔬、花、果、竹、木、鸟、曽、虫、鱼、葛”均因“到处相同,不必言之”。可见蒲砚在清乾隆年前后就是蒲江县最有名“物产”。</p><p class="ql-block"> 该县志记载:“蒲砚旧出响水洞,其色墨,历久告匮。今以盐井沟所产者为佳,大王井次之。又其次则石牛谭。但石色土灰,缺少润泽,去盐井沟远矣。” 响水洞为古蒲江十八洞之一,该版本县志还记载:“响水洞,县南十五里,瀑布飞湍,声闻数里,为八景之一,昔产蒲砚。”</p><p class="ql-block"> 这段记载大体说明了到乾隆年间蒲砚的坑口变化及石质特性。有助于我们对收集到的蒲砚进行分类断代。为厘清蒲砚的形制、纹饰特征及演变提供了一些依据。</p><p class="ql-block"> 文献和实物是我们研究地方砚种的两个主要抓手。与端、歙等名砚相比,历史文献尤为缺失。</p><p class="ql-block"> 在蜀砚中蒲砚历史悠久。明天顺五年(1461年)修成的《大明一统志》卷72记载:蒲江砚,蒲江县出,其发墨与端(砚),歙(砚)不异。清康熙 25 年(1686 年)陆应阳的 《广兴记》中“蒲江石”记曰:“邛州蒲江产,作砚发墨。色土灰,质粗,发墨。”在《明史考证》,清县人杨子元《蒲江县乡土志》等历史文献中,也有关于蒲砚的记载和评誉。</p><p class="ql-block"> 去年去蒲江实地考察蒲砚,得到现蒲砚非遗传承人赖庆良大师热情款待和指教。据介绍现蒲砚生产取石多来自响水洞附近,故石材的较晚清民国的“石色土灰,缺少润泽”要强。特别是新材料不少色彩层次丰富,为蒲砚创作拓展了空间。</p><p class="ql-block">带铭文蒲砚极少,我收藏有两方。可略观当年蒲砚面貌。</p><p class="ql-block"> 图六为一方“己巳仲秋之月”出品。综合考证此“己已”应为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初步考证,砚主人“文光甫”是四川早期共产党人,参与国共第一次合作活动。一生坎坷传奇,与四川许多历史名人和你事件有交集。</p><p class="ql-block"> 这里特别鸣谢西安砚友李兄成全。</p><p class="ql-block"> 图七八为抗战期间一方蒲砚(正面标“蒲砚”)。落有时间款“壬午蒲节后三日作此以应启图主任仁兄雅正,炎林刊赠”。壬午年即1942年。砚铭文这首诗十分精彩,反映出在抗战最艰难时期,一位身在大后方的知识分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连的苦闷与情怀。我曾有专文作过介绍。</p><p class="ql-block">此文资料系收藏家汪海收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