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组】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自反也——第四期青岛名师培训第五日札记

木子洁

<p class="ql-block">  盼望着,盼望着,王建军教授来了!一切都像传说中的样子,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华东师范大学王建军教授给我们自信和方法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指导我们基于自己的理论基础,于日常教学中提领课题,又回过头来指导日常实践。上午下午连续六个小时的讲座,王教授语速相当快且连贯,又风趣幽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内容那么丰富,但我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疲惫,都听得非常入神入心。王教授把教科研与教师发展的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讲透了!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关于听评课,王教授今天的报告刷新了我原来的认知,给了我新的启发和思考。回望学校统一的评课记录表,繁琐的指标体系,对听课老师和讲课老师又有多大的帮助?多大的意义?有多少老师不是在敷衍而已?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像王教授所说,改变听课方式,把每次观课当成照镜子,把自己和讲课人进行对比和分析,逐渐梳理出自己的评课系统的“要件”,再用逻辑归整,让听评课活动在我们日常教研中真正的发生,从而真正发挥听评课活动的意义和价值。</p><p class="ql-block"> ——温丽丽</p> <p class="ql-block">  王建军博士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精彩的个性案例、犀利新奇的观点一下子就征服了我们。一天的报告,精彩不断,掌声不断,思想的火花闪耀不断。王博士向我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目的,专业化发展的内容和实现发展的有效途径,使我对"专业化发展"这个名词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p><p class="ql-block"> ——孙淑霞</p> <p class="ql-block">  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王建军教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真是一场科研盛宴!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指导我们基于自己的理论基础,于日常教学中提领课题,又回过头来指导日常实践,强调有效教学,提出“研、教、述”一体化。王教授风趣幽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丁俊平</p> <p class="ql-block">  王建军教授的讲座擦亮了我心中的火花,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深入的反思。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要一边教一边提醒孩子跳出问题本身,回到锚点。教学要循序渐进,不要过早的把基本问题与变式练习的界限模糊掉。要重视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孩子的反思意识。出现差生的原因就是他的反思能力差。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学会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反思,通过反思进行微课题研究,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p><p class="ql-block"> ——王秀霞</p> <p class="ql-block">  华东师范大学王建军教授聚焦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成长从“熟悉话语系统”“建构个人评课系统”“提升反思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王教授的报告既有理论的引领,又有方法的指导,为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让我们行动起来,成为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刘松亮</p> <p class="ql-block">  华东师范大学王建军教授为我们准备了如此丰富的科研盛宴!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王教授在课上说,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反思过程是:1.行动;2.收集信息、回顾判断、行动效果;3.分析主要问题之所在;4.创造替代性的行动方案;5.新的尝试。通过聆听,我渐渐明白,真正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就已经发生。那如何开展反思呢?那就去找反思对象。由此可见,反思是重建效果,实践才能实现重建。反思对象需要具体准确,不宜宽泛太大。</p><p class="ql-block"> ——周莉</p> <p class="ql-block">  或一手插兜,闲适中霸气侧漏;或凝视某处,自带不思量自难忘的气场。口若悬河,字字珠玑,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发人深思,促人警醒。掩卷思索,脑中“火花”不断闪现。王建军教授把教科研与教师发展的的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讲透了!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从事教育研究并不是教师的固有专业职责。但是研究越来越成为打开教师个人和学校集体发展空间的必需。教师无非是为“课程+教师+学生”管理提供支撑。</p><p class="ql-block"> ——薛洁</p>

反思

王建军

教授

教师

评课

教学

深入浅出

我们

华东师范大学

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