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正:为有源头活水来

艺术空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为有源头活水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 王永正</span></p><p class="ql-block"> 很久以来,我都想写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那个人便是陈坤,与坤哥相识五年了。坤哥的生活极其简朴,他从不追求物质上的奢华,但对待艺术他却是一个近乎追求完美的人,这一点从坤哥那满屋子书籍便可窥见一斑。坤哥特别健谈,每每在聚会亦或见面时坤哥都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无论天文地理,文艺杂坛,他都能侃侃而谈,让你不得不钦佩他超强的记忆力与宽博深厚的古文学功底。</p><p class="ql-block"> 坤哥多才多艺,音乐、乐器、摄影,文艺评论样样通,当然他尤以书法见长。然而据我所知认识坤哥的人大抵都是先从坤哥的摄影作品去认识他,之所以如此,可能与坤哥工作性质有关,当时坤哥供职于报社,背上时时背着那架相机。然而了解和熟知坤哥书法了得的人,则大多都是坤哥核心圈里的知己了。当然,如今随着坤哥逐渐从幕后走到前台,坤哥也都在有意无意的把他的书法作品展示如人,使我们也突然眼前一亮,有如另一股清风拂面而来,仿佛发现了坤哥的另一个新大陆————坤哥的书法竟也是那样的别样!</p><p class="ql-block"> 坤哥是一个知性的人,知性的人一般都很率真与爽快。因此,对待友人,书法爱好者,同道亦或真心喜欢他作品的人,他从不吝啬,坤哥会在最好的状态下拿出十二分的精力写出最好的作品增送给道友,粉丝。正是这种豁达与直率的性情使他的书法作品没有市井的铜臭味,他用弘一的“放下”来诠释自己对生命万物的理解。他平时嘴上讲得最多的是禅智二字,于普通人来讲禅的东西本就很深奥,很梦幻,很虚缈,禅与道很多的道理其实都在左右之间,但坤哥对禅智的理解,通过他诠释出来的禅智虽己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古的位置,但他却能用浅显的语言与例子引经据典,让你一下子拔云见雾,豁然开朗,原来禅非禅,智非智,一切均归于道法自然,坤哥也在禅智中完成了问道,闻道,传道的完丽转身。</p><p class="ql-block"> 再来看坤哥的书法,我觉得书法的高层次应为雅俗共赏,老少妇孺皆宜,这有如一个家庭主妇就必须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类似,好的艺术品就应该是雅俗共赏,坤哥深得其理,所以他不随风不写那些所谓专家独创的各种书体,作品形式上也不搞做旧、填补、拼接来博取眼球。他深知为有源头活水来,他坚持走经典,从经典中汲取氧份,于是他取法于上得乎近中,他从《散氏盘》,《毛公鼎》,《西狭颂》等碑帖上下功夫,千锤百炼,用心借鉴他们的优缺点,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扬长避短走进去,钻出来逐渐形成自己浑厚,大气、古拙遒劲,富有金石味的书法作品。坤哥喜欢用长锋作书,在作品中他擅于动脑,他对作品中每一个字每一根线条的理解都有自己的审美价值,在他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他没有夸张的造势,也没有故意的摆弄,他仅仅是利用毛笔的提按绞转来充分表现自己的真性情,正是这种看似随性的书写反而使他的作品有了厚重苍劲的视觉冲击力。观他作书时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他或抑或仰,或拙或巧,浓淡、藏露、方圆,在他笔下总是能达到和谐自然,“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巧妙构建,让观赏者有了心灵的启迪和无限的遐想。</p><p class="ql-block">把书法中的理论运用到作品中讲阳阳,虚实,道法等等,我想这是坤哥的道,而正是这些东西使得坤哥的作品有了庙堂之气,有了正大气象,待来日我们再观坤哥的书法,我想那肯定又将是另一个需要仰视的高峰。</p><p class="ql-block">王永正于知趣斋</p><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