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性的枷锁》

时间_断点

<p class="ql-block">读外国作品有一个很显著的好处和坏处——它会有多个译本任你挑选,不同译者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所以,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译本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每一个还在迷茫的年轻人,都该读一读《人性的枷锁》!每个人能在《人性的枷锁》里看见80%的自己。”——这是我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在另一部译本中看到的有关它的简介。很幸运,我一开始读的并不是这部。当一部作品被以如此的方式“推销”时,我就会觉得它廉价,有点鸡汤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我读到的这一本是由一位年轻的译者翻译的,所以我这一路读来并无不适之感,反而觉得很有现代的气息,尤其是文中的遣词造句。虽说,这是一部距今快要百年(写于1915年)的作品,但它传递给我的情感仍是滚烫而又热血的。尤其是当我读到主人公菲利普和女主三号米尔德里德的情感纠葛时,像极了我的“昨天”。不得不说,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译本对读懂一本外国文学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在正文开始之前,译者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说,“成长本来就是一条不可逆的道路,更恐怖的是,它往往还是一条孤独的单行车道。只愿我们能在别人的故事中,切身体味或已逝去,或未到来的岁月。”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我就觉得译者是懂我的。因为,我读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别人的故事,体味自己早已逝去和将要逝去的人生和岁月。而他的一句“人生本来就是一条不可逆的单行车道。”让我一下子想到了苏轼的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词。不得不说,译者也是一个很懂活着的人。</p><p class="ql-block">回到这本书上来。首先,我不太推荐太过年轻的人去读它;因为,你不曾经历过未必真的能明白。我就曾让我妹去读《围城》,结果她反馈给我的只有三个字——读不懂。其次,读它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译本去读,而不是拿来就读,如果可选择的话。最后,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如,人生枷锁到底是什么?或者它指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记得很久以前,语文老师就曾讲过,“阅读,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现如今,我总算是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很多时,书的名字就是一个问题,但我们大多时都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略过。比如,我曾读过的《人生海海》;何为人生海海?再比如,我近期才读完的《文城》;“文城”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这些都是我后知后觉后的产物,而非是我一开始就思考到的问题。</p><p class="ql-block">读完《人性的枷锁》,我并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理想答案。小说的最后似乎也给出了答案,但我却不敢苟同。小说的最后,主人公菲利普顿悟了生命的意义,于是他向爱他的萨莉求了婚。也许你会弱弱地问,他爱她吗?我不妨大声地告诉你,“不!他不爱她。他只是顿悟了自己现在相较于其他,更需要一个家,一个爱人,仅此而已。”那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更不妨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他就是一个十足的跛脚渣男。跛脚,是因为他天生就有残疾。而渣男,则他的本性所致,这个无可辩驳。虽说,这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作者本性的自我判定。我赏析的是他的文字和思想,而非他生而为人的做派。所以,他的行为和他的思想有时候并不一定非要统一的看齐。据我所知,很多有影响力的作家都有一些常人所不齿或是不理解的行为做派。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大概可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权衡吧。</p><p class="ql-block">在我读到他向萨莉求婚时,我最先想到的竟然不是他是否是真心“浪子回头”,而是我身处现世中的婚姻。很难说,现实中的每一对成婚的夫妇都是因为爱。更多时是各取所需,是向现实的妥协,是承认自我生命的失败。这,便是我不敢苟同的缘由。一个不是因爱而缔造的婚姻它会牢固吗?也许你可以问问钱钟书,看看他写的《围城》。没有爱的婚姻犹如是一盏摇曳的风灯,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而这样的案例,在现如今更是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虽说这是一部百年前就有的作品,但它里面所折射出的有关人性的东西确实亘古不变的。人类在进步和进化的过程中,往往都会传承一些东西下来,就比如人性的恶与善。几千年前,孟子和荀子就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直到千年之后的现在,它仍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好在,我们都明白一个事实——南橘北枳。所以,善恶犹如是一株果树,在不同的地方会结出不同的果实来。由此看来,人所表现出的善恶会因所处环境和所遇人的不同而不同。</p><p class="ql-block">在我渐懂爱情的那些年,我斥责过现世爱情的虚伪,抨击过这个时代的不公。但,我终究还是错怪了这个时代,也错怪了这个时代的爱情。因为,在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更为久远的虚伪和不公。</p><p class="ql-block">文中的主人公菲利普就曾说,“我想金钱比爱情更重要。”时至今日,这个论断依然成立,且愈演愈烈,愈来愈赤裸裸。以至于每次有人给我介绍相亲对象时,我总是会问,“你家的彩礼重吗?”他还说,“生命没有意义。”我想说,“是的。”他说得没错。胡适也曾这么说过,就在那本叫《人生有何意义》的书里。他还说,“我发现啊,人才不会为了爱情自杀呢。你可能会这么想,但这只是小说家杜撰出来的。自杀的人无非是因为太穷了。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儿。”的确!很多美好的爱情都出自于文人之手。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泊与祝英台。为什么小说家们要不遗余力地向世人传递美化后的爱情?我想大概其是因为爱情更像是一朵带刺的玫瑰,爱它的人胜过恨它的人。</p><p class="ql-block">“他曾经想过爱情的到来必定气势汹汹。一旦坠入情网,整个世界都会春暖花开。他曾经期盼爱情能够带来如痴如醉的幸福,可现在当爱降临,品尝到的却只有灵魂的渴求和痛苦的欲望,这般苦涩是他从不曾想过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他躺在床上,狗一样伸展身体。灵魂无休止地刺痛,不知要如何捱过。”</p><p class="ql-block">读过这段文字的你,有没有觉得似曾相似?!没错!这便是主人公菲利普爱而不得后的感触。每一个主动去爱的人,往往都是卑微而又可怜的,但同时又是不值得被同情的。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找的。</p><p class="ql-block">读过他的这段思考,不由得我想到了我自己。曾几何时,我也有过类他的悲剧。为了一个深爱着的人不惜把自己埋没在尘埃里,可最后呢?一切的一切都好似一个奇奇怪怪的梦。一段看似不该有的恋情,却又偏偏发生在你的身上。你说,这能算是巧合吗?不,绝对不能。你应想到,这一定是有所指教的。所有的时间都不曾被浪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呈现罢了。只是说,现在的你我还不曾悟到或是体会到这段不该发生的恋情背后所暗藏着的秘密和所指。如果有一天,你明白了,或是顿悟了,那人生也将变得不再出奇,不再神秘。</p><p class="ql-block">纵览全书,主人公的种种表现并没有让我失望,因为我一点也都不喜欢他,更不觉得他可怜。他从小失去双亲,在叔叔家长大。他曾三次为自己的人生规划走向,却又三次败北。他曾多次以“不爱了”的方式抛弃真正爱他的人。所以,当他爱而不得痛苦万分之时,我并无太多的意外。更加讽刺的是,当他再次登门拜访曾经的“爱人”想要重新来过之时,那人却告诉他自己已经订婚了。而他爱的那人,“像一滴水,消失在伦敦的茫茫人海中。”(原文摘录)</p><p class="ql-block">我曾幻想过他与萨莉的婚礼现场。当牧师问他,你爱身边这位美丽的女士吗?他迟疑地盯着她看了很久,嘴角微动却不见张口发声。他多想今天和他结婚的不是萨莉而是他久久不能放下的米尔德里德,虽然她曾无数次地伤害他,但他的内心深处始终都留有她的位置。</p><p class="ql-block">就在所有人都迟疑他为什么不说话时,他突然很坚定且大声地说,“爱!”当萨莉听到他说“爱”时,她哭了,哭得像是一个怎么都哄不好的小孩子。可她不知道的是,这个“爱”里包含着太多的不甘和心酸……他的迟疑和他的大声更像是对过去的所有做的告别和宣誓,但这些她又怎会知道和明白。这,或许才是她日后需要承受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