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集镇最高的房子,就是乡政府旁的枨冲供销社大楼。</p><p class="ql-block"> 枨冲是枨冲供销社的大本营,为枨冲、青草、太平桥、葛家四个乡镇提供衣食住行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枨冲供销社最多时有300多名员工,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当之无愧的商贸巨头。</p><p class="ql-block"> 枨冲有每月逢一赶集的风俗,每逢赶集,大楼迎来最热闹的时候。来自各个村子的女人们,围在整齐码放的布料前,顾不得脸上的汗水与灰尘,大声地要售货员给自己选适合的颜色。</p><p class="ql-block"> 买家选好之后,售货员熟练地将布匹在柜台边缘的刻度上比划,轻风拂过,尺寸已经量好。售货员掏出一块红色的“划粉”,“唰”地一声,布匹上留下一道笔直的印记。“滋”声过后,剪刀在印记起始处剪开一两厘米,售货员双手拧住布料,用力一撕,一块布料就到了女人们的手里。</p><p class="ql-block"> 这布料也许是给母亲做的冬衣,给长得飞快的孩子做的裤子,或者自己一年里最想缝的一件外套。</p><p class="ql-block"> 布匹柜旁边的家电柜产品不多,卖得最多的是吊扇。吊扇风力均匀,全家人可以同时共享。酷暑时节,“双抢”午休时,是一把吊扇带来清凉。富裕一点的家庭会买台扇,当时最好的台扇是湘潭电机厂生产的“天仙”牌,沉甸甸的手感让人觉得踏实。去年,我看到一把用了三十年多年的“天仙”电扇依然正常工作,噪声非常小。</p><p class="ql-block"> 电视机是稀缺商品,还需凭票供应。买走一台“韶峰牌”黑白电视机,是镇上当天的“今日头条”。买电视机,还要配套天线。天线安装在竹竿固定于大树上,当满屏的雪花点变成清晰的图像时,屏幕前已经围满了大人和小孩。夜幕降临,有电视机的家庭,客厅就是村组的文化活动中心。《八仙过海》《法网柔情》《射雕英雄传》成为了永久的记忆,霍元甲、陈真、郭靖是我们的偶像。</p><p class="ql-block"> “125元一块”,浏阳比一比公司董事长唐自立先生,是枨冲供销社原主任,他还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上海”牌手表的价格,“这个价格相当于几个月的工资,有人买了手表之后,哪怕是在寒冬腊月,也要把袖子扎起来,不断地向熟人挥手”。</p><p class="ql-block"> 对于还在读小学的我们来说,最感兴趣的还是食品柜。这里有一分钱一粒的水果糖,有沾满了晶莹白糖颗粒的“法饼”,还有属于奢侈品的荔枝水果罐头。</p><p class="ql-block"> 当时,有位长辈生了病,晚辈来探望,送来一包鸡蛋、一只鸡和两个糖水罐头。罐头让我垂涎欲滴。大人看见我可怜兮兮,便“赏赐”一个给我。当时的罐头并不是易拉罐包装,我找遍了各种工具,盖子还是“岿然不动”。最后,同伴支招,用菜刀砍开铁皮盖子,用“洪荒之力”后,两人终于第一次吃到了荔枝。</p><p class="ql-block"> 枨冲供销社还有自己的生产车间,制作各种面点。我的伯父退役后,就一直在“饼房”里工作直到退休。茴饼、月饼、小花片、雪枣,他无一不精通。</p><p class="ql-block"> 读初中时,大概是1988年,我曾参观过他的工作间。30多年过去了,我总记得车间里敲打饼坯的砰砰声、烤房里浓郁的香味和我塞满了饼干的衣服袋子。</p><p class="ql-block"> 伯父在去年患病卧床,他的徒弟常来探望他。我用摄像机记录他对“饼房”岁月的回忆时,他的眼神变得清澈,语气变得有力。</p><p class="ql-block"> 集镇上唯一的书店也属于供销社。这里有文具、作业本,学习资料,最吸引我们的是各种连环画。我和小伙伴们在暑假,到江山村桔园捡蝉蜕、到浏阳河畔采海金沙,换得一点零钱去买连环画,吃一碗肉丝面。</p><p class="ql-block"> 枨冲供销社在集镇有个饮食店,卖包子、油货、米面和面条。</p><p class="ql-block"> 45岁的邱海波说,付款之后,售货员会给自己一个相应的竹片筹码,凭筹码,到大师傅手里领取“美食”。</p><p class="ql-block"> “面,每大碗一毛七,上面有肉丝,宽汤煮面,好吃得很”,政协委员杨广泉曾是枨冲供销社的职工。他说,要是谁着凉不舒服,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出汗之后感冒准好。</p><p class="ql-block"> 骑着长沙的“鲲鹏”单车、用着“莲蓬”牌暖瓶、穿着“蝴蝶”牌缝纫机缝出来的衣服、吃着用碾槽碾碎的粗盐、翻着5.4元一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在枨冲供销社的陪伴下,我们在古镇长大,慢慢又离开。</p><p class="ql-block"> 枨冲供销社的大楼依旧在,只是,岁月,已经变成了最大的神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感谢唐自立、杨广泉、邱海波先生对本文写作提供的珍贵回忆片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