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桃花的桃花潭

浔河的记忆

图/文 刘 新<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桃花不见使人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尺潭水空自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花落英黄花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阳依旧唱春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怀仙阁前飘青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弋江上舞白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岸边踏歌声尤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唱来八方万客游。</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题</div> 皖南的桃花潭是一个值得重游的地方。三月下旬,我第二次来桃花潭,当汽车从322省道拐弯进入桃花潭的县道时,发现路边一棵棵列队整齐的桃树虽然青翠欲滴,却不见了姹紫嫣红的桃花,上次来时那种迎风吐艳,花枝招展,让人眼前一亮的迎宾阵仗没有了。 第二天清晨登上宾馆的小二楼,晨雾中只见大片的油菜花,只有几棵还在开花的桃树独立其间,桃花潭的桃花真是“红颜薄命”啊,不由得想起了越剧《红楼梦》中的经典台词:吾来此(迟)了!<br> 桃花潭历史上没什么桃花,在汪伦邀李白来访时也只有一潭名为桃花而已。近些年为了发展旅游,全村已陆续栽种了一万两千多株桃树,在盛花期间,桃花怒放,菜花漫野,红花黄花相衬着白墙黛瓦的农舍;绿水晶莹,芳草青碧,翠峦倒映于水天一色的青弋江面,绝色美景令人陶醉。我们这次来虽然错过了花期,但桃花潭的另外一种美依然动人心弦,让我流连忘返。<br> 到桃花潭时正赶上了一场雨,第二天清晨的桃花潭便笼罩在一层浓雾中。离开宾馆,在雾中向景区深处走去,浓雾似云似絮,遮住了天,铺满了地,远处高高的文昌阁、翟家祠堂,只显露出一片朦胧的轮廓,眼前的大片金黄色的菜花沾着水滴剔透晶莹,尚有几株还未凋落的桃花点缀在雾中显得那么耀眼,如同进入仙境一般,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桃花潭的雾就是雾,不像城里的雾,因为没有霾,飘在嘴里有些甜丝丝的。当我们慢慢地逛过南阳古镇,穿过踏歌岸阁阁门,太阳已经高悬半空,出了阁门就是李白当年乘船的渡口,放眼望去,青弋江江面上的雾,在阳光的催促下像一条白龙翻滚着,飘浮着,江对面断崖上的怀仙阁,在白雾的笼罩下,犹如海市蜃楼,忽隐忽现,这时,大块的白云、灰云也现身在蓝天里,将这浑然天成的人间美景完美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桃花潭的这种美景可不是经常出现的,看来老天爷关上了桃花盛开的门,却给我们打开了梦幻青弋江的窗。<br> 上了渡船,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就到了桃花潭西岸,离船登岸,沿着一条青石小路拾级而上便进入了万村老街。老街看上去显得有些冷清破败,有一些旧宅修葺整齐的还住着人家,而无人居住的老屋有的已墙倒屋漏。路边的大树苍翠挺拔、树下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古老的石子路通向一个个充满故事的古屋,静静的走在无人的空巷,历史沧桑感扑面而来,和东岸商业气氛浓郁的南阳古镇,完全不是一个感觉。西岸有垒玉墩、彩虹岗、谪仙楼、怀仙阁、汪伦墓等景点,名气最大的要算是“扶风会馆”。据史料记载,扶风会馆从始建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明朝崇祯时期举人万应隆等人组成“南社”,扶风会馆成为南社会员聚会活动的场所,名震东南。直到抗战期间,大量避战南逃的人员,在此避难,万村古街再度繁荣,有“小上海”之称,商界也捐资重新修建了扶风会馆,并将会馆改为“万村小学”,扶风会馆的经历,包含着自隋唐以来桃花潭地区的社会历史、科学技术以及文化艺术多方面的历史信息,十分珍稀、非常可贵。因此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泾县桃花潭万村的“扶风会馆”是“中国会馆的鼻祖”。<br> 李白的一首《赠汪伦》,使皖南小镇桃花潭名扬四海,也使泾县土豪汪伦名垂史册。其实,李白与当时已经闻名遐迩的扶风豪士万巨(扶风会馆的老祖宗)是好友。李白与万巨都是当时最不为权势而折腰的豪士。他们意气相投,相互倾慕。唐天宝十四年李白从宣城到桃花潭经过漆林渡(今称章家渡)时写的《早过漆林渡寄万巨》诗中说:“因思万夫子,解渴同琼树。何日靓清光,相欢联佳句”,由此可见李白内心是多么地想见万巨。既然到了离泾县只有咫尺距离的宛陵(今称宣城)又受到汪伦的盛情相邀,何乐而不前行呢?住在桃花潭的日子,李白、万巨、汪伦常在一起饮酒作诗,游山玩水。不大为人所知的是,包括《赠汪伦》在内,其实李白在桃花潭一共留下了12首诗。这12首诗中有6首已入选了《唐诗三百首》。如今,诗仙、豪士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br> 随着太阳的走高,大批旅游团的游客来到了桃花潭,东西两岸充满了欢笑和喧闹。是啊,在这可观山川之灵气,可发思古之幽情的清新秀丽之地,你不论何时来访,都能触摸到她深邃的历史和朝气盎然的生命活力。<br> ——2021年4月 <br><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