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姑苏

浩气长存

<p class="ql-block">  四月的初春,江南大地依然被灰蒙蒙的色彩所覆盖,天空就像一只倒扣的有着裂缝的铁锅,灰蒙中细雨绵绵,淫雨阵阵,似乎有下不完的雨,但嗅觉和视觉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味道和意境。大约花了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终于走进了古色古香的姑苏老城。</p> <p class="ql-block">  姑苏的初春,雨中夹着寒意,寒风吹来,身上情不自禁的出现一阵哆嗦,尽管如此,马路两旁修剪的梧桐树,已经迸发出了绿绿的嫩芽。</p><p class="ql-block"> 久闻苏州博物馆大名,第一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苏博。苏州博物馆是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经典作品,与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齐名。苏州博物馆从选址,设计到建设历时七年,2006年金秋,由贝聿铭大师担纲设计的博物馆新馆终于露出了崭新的容貌。新馆承袭了苏州历史建筑风格,与临近的园林名胜遥相呼应,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成为一座融传统与现代建筑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以中轴线对称划分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毗邻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整个新馆的设计从古典园林的精髓提炼而出,由池塘,假山,小桥,亭台和竹林等组成,创造性地将博物馆,古建筑和园林融为一体,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新馆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元素,加之简单的线条搭配,给江南建筑符号注入了新的诠释内涵。远远望去,建筑群好似积木一样搭建而成,景中有窗,窗中有景。有人认为这是徽派建筑的升华,有人认为这是建筑传统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融合,有人认为这是古建筑和古园林的精髓再造......,其实从本质上说,都是对贝聿铭大师的作品之美给予了无法用贴切语言来表达的敬意和赞美。</p><p class="ql-block"> 坦率说,论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和镇馆之宝,苏州博物馆无论如何无法与陕西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馆抗衡。但就建筑来看,陕西和河南博物馆又不堪一击。对我而言,与其说来苏州博物馆鉴赏文物,还不如说来苏州博物馆欣赏建筑,尤其是欣赏博物馆,古建筑和古园林融为一体的集群,恐怕世界上还找不出第二家。</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惊奇的是,走出博物馆户外,雨意外地停了。博物馆静静地伫立在清澈见底纹丝不动的水池旁,灰蒙蒙的天空与博物馆色彩浑然一体,衬托着一种岁月静好的绝佳心情。这种自然色调,与白墙青瓦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有一种雨后空山寂的感觉,清奇的醉了。</p> <p class="ql-block">水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水天一色</p> <p class="ql-block">倒影</p> <p class="ql-block">倒影</p> <p class="ql-block">倒影</p> <p class="ql-block">静谧</p> <p class="ql-block">玲珑庭院</p> <p class="ql-block">窗中景</p> <p class="ql-block">窗中景</p> <p class="ql-block">孤树</p> <p class="ql-block">室内建筑</p> <p class="ql-block">屋顶图</p> <p class="ql-block">水中一点绿</p> <p class="ql-block">竹林</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饥肠辘辘。说起苏州的美食,苏面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一碗面,苏州人的面子,一种生活腔调。好吃面,好汤更好浇头。</p><p class="ql-block"> 裕面堂,苏面的杰出代表。苏州的特色就是一杯清茶,一曲评弹,一碗苏面,可见苏面在苏州人中的地位。据传,裕面堂的历史要追溯到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是时,吴县人郁根土深谙烹调之道,尤其擅长汤面制作,在阊门南濠街设铺经营面馆。因诚实经营,童叟无欺,深受姑苏百姓喜爱,久而久之其制作的汤面被姑苏人称为“郁面”。</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时任内阁中书的尤先甲丧父归里,居住在阊门刘家浜巷,至南濠街不足三里,所以经常光顾郁根土的面馆,品尝“郁面”。</p><p class="ql-block"> 尤先甲感到“郁面”汤水润喉,面条劲道滑爽,口味独特,堪称一绝,于是欣然题写“裕面堂”的牌匾。将“郁”字改为“裕”,“裕面堂”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裕面堂在抗日战争中先后遭日机轰炸,被毁于一旦夷为平地,从此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裕面堂销声匿迹。直至2016年,裕面堂在郁根土的重孙努力下又重新开张,苏面品牌再次焕发其特有的光彩。</p><p class="ql-block"> 苏面讲究汤,面,浇。</p><p class="ql-block"> 汤,精选上等食材,以中草药为基础原料,将肉骨、黄鳝骨、青鱼、螺蛳肉等鲜物昼夜熬吊而成,故其汤浓而不腻,清而不寡,鲜香浓郁。</p><p class="ql-block"> 面,以传统手艺为传承,以古法和面结合现代人口感制作工艺,出锅若龙跃,入碗似鲫背,面条爽滑劲道。</p><p class="ql-block"> 浇,苏式传统面浇主要有红烧闷肉,手剥虾仁,响油鳝糊等,在此基础上,又引进粤菜烧腊精华,别具一格。</p><p class="ql-block"> 两碗红汤面,外加浇头手剥虾仁,响油鳝糊,爆炒腰花,红烧牛肉,共计150元,半小时内一扫而光,味道好极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隶属苏州的昆山奥灶面,其美味及名声可能更胜一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奥灶面应以昆山奥灶馆的奥灶面为最正宗,但据说,胥城大厦已正式买下了昆山奥灶面的配方,故晚餐直奔胥城大厦的苏香阁。</p><p class="ql-block"> 奥灶面之所以成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必定有其特色奥秘。奥灶面最注重“五热一体,小料冲汤”。“五热”是碗热、汤热、油热、面热、浇头热;“小料冲汤”指不用大锅拼汤,而是根据来客现用现合,保持原汁原味。奥灶面不仅选料讲究,味美鲜醇,另外还有“三烫”的特点:面烫,捞面时不在温水中过水,而在沸水中过水;汤烫,配制好的面汤放在铁锅里,用余火焖煮,保持其温度;碗烫,碗洗净后,放在沸水中取用,不仅保暖,还消毒卫生。当一碗奥灶面端来之时,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对一个喜欢吃烫的我来说,以狼吞虎咽,大快朵颐之势,顷刻间风卷残云,随后一阵酣畅淋漓的快意袭来,过瘾!(友情提示:吃过烫的食物易得食道癌)</p><p class="ql-block"> 奥灶面好吃,但名字确实有点“土”。传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途经昆山游览玉峰山后腹中饥了,于是来到一家小面店吃了一碗红油爆鱼面,觉得味道无比鲜美,忙让太监打听烹制方法。但由于语言关系,太监似懂非懂,无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红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奥妙。”乾隆一听哈哈笑道:“面灶奥妙,奥妙的面灶”从此这家小面店就有了“奥灶面”的美称。但比较可信的说法是:颜复兴面馆又小又旧,黑咕隆咚;陈秀英年纪大后手脚慢,眼睛不仔细,因此被老吃客戏称为“鏖糟面”。鏖糟是昆山土语,就是不太干净的意思。谁知这个怪名称反倒使它不胫而走。</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面条历史悠久千姿百态,其最早发源于西北部,后渐渐扩展至东部和南部。以米饭为主体的饮食结构的南方面条无法与以面食为主体的饮食结构的北方面条相提并论,但南方人善于另辟蹊径,重点从汤和浇入手,奥灶面就是这样的典范。奥灶面的汤用青鱼的鱼鳞、鱼鳃、鱼肉、鱼的粘液煎煮吊出,味道鲜美异常。奥灶面的浇大有考究,爆鱼一律用青鱼制作,卤鸭则以“昆山大麻鸭”用老汤烹煮,故肥而不腻,并渐渐形成红汤面和白汤面的两大类别。</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十大面条,南北各占一半,旗鼓相当,再次表明:品牌形成不仅仅在于产品的发源地,而更多在于产品的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粗料精做同样可以成为大众喜爱的品牌。</p><p class="ql-block"> 住宿的选择也是旅游行程中的一道风景线。此行选择了网红酒店-有熊酒店,享受了另一种酒店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有熊酒店,原为嘉园,是民国“颜料大王”贝润生,即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叔祖的私家花园。贝聿铭曾经表示,童年家族生活和园林自然的熏陶给了他建筑艺术的源起和意义。解放后,贝家将其捐献给政府,改革开放后,政府又将其出售给了私人。著名房地产公司万科租入此地块,聘请了日本网红建筑师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和修缮,成为私宅改造项目的经典作品。</p><p class="ql-block"> 有熊酒店,位于苏州敬文理弄堂口,外观极为普通,初来乍到,有点寻寻觅觅不知何处的感觉。只是看到大门上的“熊”字才明白酒店就在此地。</p><p class="ql-block"> 日本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分别就读于大阪大学,东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获得了建筑学学士,硕士和博士。青山周平擅长于私宅改造项目,其设计理念是:人与自然环境,文化,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房子的大小与生活品质的高低是没有关系的,世界上一切美丽东西的背后是逻辑。他特别强调空间的应用,保留了老宅园林风貌和基本构造,如:地砖,廊柱,门窗和园景,并采用极简主义风格,将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有机融合起来。这一设计理念与有熊的取名如同一辙。</p><p class="ql-block"> “有熊”既不是日本人的姓氏,也不是熊出没的意思,而是中国上古部落的名称,但也有学者认为是黄帝的别称。有熊部落倡导分享共有理念,引援这样的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就是将更多空间留给公共所有。</p><p class="ql-block"> 有熊酒店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约1800平方米为公共空间,15间客房,八个庭院,设有咖啡馆,茶室,SPA,画展厅。前庭为日本建筑风格,开放精致,水色一天;大堂简约大气,名画悬挂,颇有文化气息;连廊一旁的竹林翠绿挺拔,感觉竹林深处有人家;墙窗呈现扇形,窗中有美景;庭院深深,四季如春,五彩枫叶缤纷翩翩。整个酒店分东西两区,当钥匙触感门锁时,小区木门缓缓打开,一眼望去,长廊尽头,别有一番洞天之境。</p> <p class="ql-block">前庭</p> <p class="ql-block">前庭</p> <p class="ql-block">前庭</p> <p class="ql-block">大堂</p> <p class="ql-block">走廊</p> <p class="ql-block">走廊</p> <p class="ql-block">走廊</p> <p class="ql-block">客房</p> <p class="ql-block">客房</p> <p class="ql-block">庭院</p> <p class="ql-block">庭院</p> <p class="ql-block">半壁亭</p> <p class="ql-block">窗外景</p> <p class="ql-block">园中景</p> <p class="ql-block">园中景</p> <p class="ql-block">园中景</p> <p class="ql-block">露台</p> <p class="ql-block">  拙政园,距离有熊酒店大约10分钟路程,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如果说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那么拙政园就是中国最美的私家花园。前者恢弘气派,后者小巧玲珑,两者各有千秋。</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几经易手,多番扩修,日趋完臻,现已被评为世界历史文物遗产。</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占地78亩,分东中西三部分,园林以水见长,楼阁错落,花木为胜。</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典型的江南水乡布景,加之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展现了“池广林茂”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表现为楼台亭轩,游廊画舫的密集和组合,这些大小不一的厅堂亭榭点缀了园林俊朗开阔的布局,颇有人文气息和文化厚度。</p><p class="ql-block"> 拙政园承袭了数百年的传统,以林木绝胜。花境取自植物题材,春有杜鹃夏有荷,秋有菊花冬有梅,一年四季,花开不衰。</p> <p class="ql-block">雨后拙政</p> <p class="ql-block">倒影楼</p> <p class="ql-block">北寺塔</p> <p class="ql-block">掩映的楼阁</p> <p class="ql-block">亭台半角</p> <p class="ql-block">花丛中悠闲</p> <p class="ql-block">花木静开</p> <p class="ql-block">片片枫叶</p> <p class="ql-block">盆景</p> <p class="ql-block">回廊</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  姑苏一日游,给我留下了悠闲,静谧和美好的时光回忆,但临走前不得不吐槽一番,否则如鲠在喉不吐不快。</p><p class="ql-block"> 十四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准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私家车已相当普及。私家车的普及,推动了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但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并不意味着产业体系化基础设施相关服务已经相当成熟。当前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停车位奇缺。尤其到了城区,车位难求,而许多悠久历史的景点又恰恰地处城区,寻找车位成为头等大事,经常为此伤透脑筋。自驾游是未来旅游的最主要模式和趋势,唯有自驾游才能真正实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游戏。作为政府,任何重大决策都应该体现科学化系统化,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加油站的合理布局,环境污染防治,车位留置等。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全面带动汽车业,旅游业,酒店住宿业,饮食业,零售消费业等行业的共同发展。二是对外地车辆限行。从法理上说限行是没有道理的,有区别的限行更是没有道理的。任何民众拥有使用私有财产的自由权,即使是短时间的限行,也应该一律平等,而不是仅仅对外地车辆的限行。中国政府习惯于不加区别地动用行政公权力,不善于运用灵活的经济手段,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确实落伍了。在限行路段的必出口,一大群交通辅警(二警察)守株待兔,见到外地车辆统统拦下,一个十字路口短短几分钟内就有七八辆外地车被罚款扣分,试问:慕名前来旅游为苏州城市GDP做贡献的外地人能清楚知道具体限行路段和时间吗?苏州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如果想成为一个大都市,有容乃大至关重要,而苏州的气度和狭隘注定将只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千万不要向魔都学习,魔都的限行措施注定其不可能成为国际大都市。纵观世界大都市,没有一个城市会限制外地车辆的通行,当纽约,伦敦,巴黎限制外地车辆通行,其就不是纽约,伦敦,巴黎大都市了,而是一个不折不扣依靠收取买路钱的西部牛仔小镇了。改革开放多年了,但改革开放的精髓理念依然肤浅,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大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