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士兵的对越作战亲历记(一 )

张玉军(潍坊)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纪念对越自卫还击战胜利42周年!纪念参加对越防御作战36周年!</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马玉章</p><p class="ql-block">编辑:张玉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一篇:血溅战场呈英豪</span></p><p class="ql-block"><br></p> 训练结束上战场 <p>从3月20日到5月19日,转眼间,我们在盘龙乡度过了两个多月。在这两个多月里,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强化体能训练,越野爬山,夜间摸点,负重长跑。不仅对我们机枪班的高射机枪进行科目训练,而且对各种武器的使用也要进行强化速成训练,还要到步兵连学习他们的训练科目。 过去三个月的新兵班的训练知识,现在要求几次训练就要学会,也确实难为大家,很多知识也只能是有个感性认识。不过,短暂的训练也确实提高了我们的军事素质,各项训练的科目比过去有较大的增长。</p><p><br></p><p>魔鬼般的强化训练,累得战士们筋疲力尽,但大家要求上前线的情绪却十分高涨。</p> <p>5月19日,魔鬼般的战前两个月的强化训练总算结束了。因前线战势紧张,我们提前上阵地了。</p> <p>一营、二营已经上去,我们三营的八、九连昨天也上了前线。</p><p><br></p><p>早上,天下着大雨,我们告别了盘龙乡的父老乡亲,坐上汽车奔驰在上前线的路上。此时,我的心异常激动,没有丝毫的畏惧。</p><p><br></p><p>截至今天,我们圆满完成了从山东到云南的军事调动和战前的军事训练。谁英雄谁好汉,那就在阵地上比比看吧。</p><p><br></p><p>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我们穿着雨衣,蹲坐在车厢里,汽车在泥泞的山路上缓缓地行进着。当汽车开到路边有绿色网高高挂起的路段,不知谁说了一句,“对面就是敌人的阵地,我们要注意隐蔽和防炮”。我好奇地在汽车的尾部伸出头看看,被人一把拉了进来。可我还是看到了,在雨水的掩盖下那是一片片绿茵葱葱的山头,高低起伏地连着。 这就是战场吗?和我想象电影里的战场差距太大了。关了灯的汽车,在夜幕下的山路上缓缓的前行……通过绿网不久就被告知,由于雨下得太大,前面的路滑,必须下来徒步前进。我们急忙下车,大气儿也不敢出,在雨天能见度极低的山沟里紧张地一步一步地挪动着。翻过几座山头,我们于晚上十一点多到达了目的地一一天宝农场干田队。至此,我们从盘龙出发,经由文山、麻栗坡到戈主,行程150公里,于晚上十点三十分下车,后又步行十四公里到达干田。</p> <p>一天没吃东西了,经过长途跋涉,又累又困又饿。</p><p><br></p><p>大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我们既无帐篷又无囤兵洞。这时,我想起在训练时可用雨衣当简易帐篷的训练科目,急忙喊来班里的战友用三个雨衣架起了小帐篷。</p><p><br></p><p>我和刘贞文、王贤新、杨月平三人挤在一起,在雨声的伴奏下酣睡到次日被叫醒。</p><p><br></p><p>照部队安排,我营是预备队,没有直接上阵地。此地还是比较安全的,我们在这里待命……</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全连的战前合影,有的战友却永远地没有回来。</span></p> 雨夜露宿甘田村 <p>5月20日,在淅淅沥沥的雨夜里,在用雨衣搭起的临时帐篷里,我们四人挤在一起睡到天明。我们连其他人,有的在山洞里、有的在芭蕉树下、也有的在老百姓的屋檐下,煎熬了一夜。</p><p><br></p><p>连首长面对如此天气,也一时束手无策,就连反映问题也找不到地方。面对茫茫的雨夜,也只能在无奈地等待。战时的后勤保障或者前期的准备工作,看来也存在不少问题。也许这就是在战场上考验我们的野外生存能力吧。</p><p><br></p><p>天刚亮,在淅沥沥的雨水中,帐篷运来了。我们急忙在干田村的山背面,支起了帐篷和木板床。听说下雨天可以防炮(据说下雨天打炮会炸膛,一般敌人不会在雨天打炮),安全系数较高。我们不顾生死地冒着大雨整整干了几个小时,才算勉强将帐篷搭起来。</p><p><br></p><p>在寒冷的雨天里,由于急行军的劳累,加上搭建帐篷的辛劳和两天没有吃东西,我非常饥饿,全身无力。炊事班的兄弟们不顾辛劳,急忙搭帐篷、垒炉灶,烧火做饭,由于怕烟火暴露目标,只能临时分批一锅一锅做面条,直到中午12点多,我才吃上一碗素面,只能勉强垫垫肚子。</p><p><br></p><p>冷静下来后,我才发现,我们是刚上阵地不了解情况瞎紧张。干田,是天宝农场的一个小村子,站在山口就能看见越南的阵地,村内还住着几户村民,有一户家庭还开着小卖部。只是在每户的家里都有防炮工事,只要听到炮声他们都钻到洞里防炮。村民住的房子一般都是依山而建的木房子,厕所和猪圈相邻,用木头架起的小木笼子,村民家里除了居住的衣被,也没啥东西。我们在村民住的山下搭起帐篷。由于山高,我们住在山的背斜坡,防炮是没问题。中越边境是亚热带地区,一年中分雨旱两个季节。此时,这里正是雨季,天天下雨,每天都是早上大雾环绕,太阳出来不久,雨就会来临,下过一阵子雨后,马上又重现阳光。过了一会儿,又有可能是一场大雨。就这样周而复始。</p><p><br></p><p>我们的衣服每天都要淋湿几次,很难穿上干衣服。也印证了当地的一句俗语:“出门要把雨具带”。</p><p><br></p><p>我们所在的干田村离边境线只有两公里左右。按照部队部署,我们三营目前主要任务是担当团预备队,我连负责军工任务,每天给前线阵地送罐头、压缩饼干和弹药等物品秋抢运伤员。</p><p><br></p><p>预备队,对不知道情况的人来说,以为没啥事很安全,哪里知道,就是这预备队给我们营的兄弟们带来了灭顶之灾……</p><p><br></p><p>晚上,阵地上的炮火打得非常激烈,据说,伤亡较大。不知为何,我却很平静,对明天的事不愿多想。</p> 邓正孝副营长等人壮烈牺牲 <p>5月21日,我军与敌人交上了火,炮火“轰轰隆隆”,整个阵地开了锅,火光连成了一片。我们不由自主地跑到干田村的山口观看,看到阵地上似喜庆日子的鞭炮爆炸状,高兴得我手舞足蹈,没有丝毫的害怕,感觉像演电影一样。阵地上打了一天的炮也没停下来。</p><p><br></p><p>我们 595团从5月18日开始陆续和坚守在高地上的一军进行了交接阵地。5月20日24点全部交接完毕移交了指挥权。</p><p><br></p><p>我团在老山前线主要防御方向那拉口战区上的兵力部署是:二营在那拉口子的主要防御方向上,全部是与敌人相交织的一线阵地,营指挥所位于262阵地;一营在次要防御方向上,营指挥所位于128阵地;一连和三连为团的反突击预备队,配置在防御阵地的后侧,随时听从指挥实施反突击任务;二连配置在主要防御方向的两侧,保障主要防御方向(二营)两翼的安全,连指挥所和三排配置在主要防御方向的右翼129阵地,确保右侧松毛岭高地上兄弟部队(596团)结合部的安全;一排配置在主要防御方向的左翼156阵地上,确保左侧结合部的安全;三排为一营指的警戒排,负责128阵地的防御任务。一机连为我团的军工连队,负责向防御阵地内运送弹药、防御器械、抢救伤员和运送烈士的遗体等任务;一炮连为团的火力连队,配置在187阵地。一切部署完毕,等待一声令下,按计划奔赴前沿阵地;三营作为团的预备队配置在干田和天宝农场方向待命。</p> <p>阵地上如此激烈的炮战,是因为敌人想趁我们刚上阵地,立足未稳,对地形、敌情不熟和缺乏战斗经验的情况,想给我们一个下马威。下午4点30分左右,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敌人出动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分别向我五连坚守的166、156等高地发起猖狂进攻,并迅速占领了166高地顶部,但却被我前线战士英勇还击和炮群的覆盖射击下击退,夺回了166阵地。取得了首战全胜。不幸的是,下午4时左右,一营副营长邓正孝在156阵地上被敌炮弹击中光荣牺牲。一个年青有作为的指挥员刚上阵地的第二天,就壮烈牺牲。他的家中一岁多的女儿和漂亮的妻子还在等着他回家。21日上午10点钟,邓副营长、王连长、何副连长、孙大圣(副营长的通信员)、胡玉祥(副连长的通信员)5人从129阵地到156高地检查阵地情况。</p><p><br></p><p>五月的下旬,南疆的天气已经进入夏季,烈日当头,气温达35度以上。 129阵地位于我团防御的右侧,而156阵地位于我团防御的左侧,从129阵地到156阵地必须向阵地后经过里头寨到船头(一个中越国境线上的地名),再由船头向前经过187炮阵地,再到156,他们一行五人是绕了一个大弯,经过半个小时的行走才到达里头寨。</p><p><br></p><p>里头寨是靠近中越边境中国一方的一个小村。靠近这个小村我方一侧的山坡上,在和平年代为了边境安全,我军修建了能防原子弹的混凝土防空工事,进入洞门就要经过三十公分厚的混凝土大门。在这里集结了二个营、六个连队的炊事班,一营副教导员和三个步兵战斗连队的炊事班也在这里。平时,他们负责每天送一餐到阵地的任务。</p><p><br></p><p>邓副营长等人大约十一点左右到达船头,不到一分钟,就听到附近炮弹的爆炸声。这是越军发动进攻时的炮火准备。部队刚到阵地没几天,还没遇到过炮火的袭击,好多战士都暴露在地面,惊吓的四处乱跑。看到这种情形,作战参谋出身的邓副营长急忙指挥在此附近的一机连的战士们进入防空洞。就在此时,离邓副营长不到三十米处,一发炮弹爆炸,差点儿炸到他,他调侃地说:今天的炮击真厉害。他们快速进洞内躲炮,三十分钟左右,炮击稍停,他们五人立即向156阵地跑去。在向156阵地出发前,通信员小孙建议说,咱们不去156了,去里头寨副教导员那儿,那里既有吃的又安全,我们去了再说。但在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下,邓副营长没有听从建议,选择了继续前进。</p><p><br></p><p>中午十二点左右,他们到达了156阵地,简单吃过饭后,邓副营长与王连长、何副连长和守卫在156阵地的一排长张遵啟一起去前沿阵地检查防御情况。</p><p><br></p><p>156阵地是个不大的山头,左侧是奔流不息的盘龙江,右侧是我团二营防御的431阵地。二连一个排的兵力驻扎在阵地上,面向越军的正面和两侧布置着六个防御点。副营长邓正孝带领二连的领导,逐个猫耳洞进行检查后,返回到156阵地排指挥所。没想到下午四点左右,敌方又开始炮击了。呼啸的炮弹落在156东侧、船头、里头寨、187炮阵地方向,呼啸的炮弹在阵地上开了花。就在这时,灭顶的灾难降临了。</p><p><br></p><p>敌人一发炮弹在空中轰的一声巨响,邓副营长、王庆卫、胡玉祥三人,被弹片击中倒地,其他几人全部受伤。通信员孙大圣在负伤的情况下,立即给邓副营长进行包扎救助,其他几人也开始自救。大家紧张的慌乱一片。连长王朝栋立即用电话报告了团指挥所,要求急派担架和医生前往救护。这时,敌人的炮火越打越紧,团里派出的两名军医和担架上不来,约六点左右他们才赶过来,把邓副营长等三人抬下去,可惜他们己经牺牲了……</p><p><br></p><p>可恨的狡猾诡诈的敌人,素有“战争油子”之称,他们妄想让我们一上阵地就吃点苦头,给点颜色看看。战友的受伤和牺牲也激怒了我们,奋勇杀敌为战友报仇的呼声响彻阵地,气贯长虹。</p><p><br></p><p>战友们愤怒地与敌人展开了殊死决斗。一时间,我军强大的炮火带着复仇的炮弹,一起飞向了敌人的高地。坚守在前沿的五连官兵毫不畏惧,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一边利用手中的武器狠狠痛击、一边呼唤炮火封锁敌人退路,前后夹击。浓浓的硝烟笼罩阵地,炮弹的爆炸声更是不绝于耳。紧张的战斗持续了近十个小时,打退敌人七次进攻,毙敌二十三人,打得敌人丢尸弃卒,迅速夺回了阵地,打下了敌人的嚣张气焰!</p><p><br></p><p>由于战势紧张,住在干田村的人员和八连的部分人员搬到山下的天宝农场。</p><p><br></p><p>听八连搞军工回来的人说,阵地上我方也有不少伤亡。到昨天为止,有六名战友牺牲伤十三人,其中有两名干部。</p><p><br></p><p>由于战斗激烈,也怕敌方特工夜间偷袭,我连从昨晚开始双班站哨,每班两小时。我第一次在阵地前沿站哨,心里很紧张。夜幕降临时,天空和大地一片漆黑,夹杂着点滴的雨声。一向胆儿小的我不由得打起了激灵,连风吹草动和老鼠的跑动声,也让我身上起疙瘩,头发竖起,眼睛睁得大大的,不放过一点可疑之处。不过,一会儿紧张的心情也就平静了。换岗的时间到了,我躺在铺上才感觉到身上己经汗津津的。初次前线站岗,让我终身难忘。</p> 张夫堂炸断腿 <p>5月22日,天就像被捅了个窟窿,雨总是下个不停,阵地上的炮火也像天气一样,一会儿密集得像谁家办喜事放鞭炮,一会儿又突然停止,空气好像己经凝固。我连的任务下来了,要快速送弹药、食品到阵地上,并将伤员抬下阵地。</p><p><br></p><p>由于我们一排昨晚负责站岗,一夜没睡。今天的主要任务都被二排和三排领去了,共去35名同志。</p><p><br></p><p>上午八点,他们就冒着雨水上阵地了,直到晚上还没回来。5月23日,帐篷架好后,炊事班的同志可就热闹了,想办法做些好东西给战士们吃。可是,在这炮火连天地战场上能吃饱肚子,也是最高的犒赏了。</p><p><br></p><p>在雨水的掩盖下,二排、三排搞军工的同志回来了,虽说任务是完成了。可惜,张夫堂战友的腿却被地雷炸断。成为67军第一个被炸断腿的参战军人。</p><p><br></p><p>据同行的战友说,22日晚,张夫堂等人背着弹药上阵地,刚过百米生死线,便遭到炮击。在通往阵地的国界线,要路过一段约100米较低的沼泽地,这段沼泽地有条长年流水不断的小溪,只有脚面深的水,表面深草覆盖,也是我军上阵地必经之路之一。由于战争,这里被炮火炸得弹坑累累,很多杂草被土覆盖。为了防止敌人的偷袭,在被战友踩出的小路两边布满地雷,而且这里还是到前沿172阵地的必经之路。敌人为阻击我军通过,用高射机枪、狙击步枪和炮火封锁这里。就在这片沼泽地,我们好多战友留下了宝贵的生命。为此,战友们都叫它“百米生死线”</p><p><br></p><p>在隆隆的炮火中,三十五名战友们不顾生命安危,每人背着给166等阵地送去的百余斤波纹钢或弹药,艰难地前行。他们在屡遭敌炮火覆盖的途中,机智灵活的利用地形,冒着炮火拼命跑过百米生死线,很快到达168高地。</p><p><br></p><p>因为166高地和敌人交织,最近距离也只有八米。为了安全起见,从168去166高地必须要晚上才能上去。</p><p><br></p><p>夜幕降临了,他们刚从168高地出发,敌人的炮弹就在道路附近爆炸了。由于下雨路滑,天黑紧张,为躲炮击,张夫堂不慎踏入雷区,腿被地雷炸伤。他忍住疼痛咬紧牙关,身后是鲜血染红的土地。就这样,张夫堂拖着一条失去知觉的伤腿,在战友的帮助下,顽强地离开了雷区。</p><p><br></p><p>多么坚强的战友!多么英勇的壮举!张夫堂是一九八二年入伍的兵,今年才二十一岁。年轻的战友,刚参加保卫祖国的战斗,就失去了一条腿,成了终身残疾。这就是战争!</p> <p>作者:马玉章(上图)1966年3月生,安徽人,1982年入伍。1982年至1986年陆军第67军199师595团三机连战士、班长。1985年至1986年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火线入党,个人荣立三等功,所在班、所在排荣立集体一等功。1987年至今先后在铁路部门从事宣传、文秘、企业管理、经营管理、人民武装部工作。</p> <p>编辑:张玉军(上图),1963年2月生,山东东营市人,1980年9月自地方考入济南军区军医学校,1983年7月毕业后在步兵第138师医院先后任检验技士、检验技师、主治医师、防疫所长。1985年3月至1986年5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5年5月在云南老山前线入党。在部队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嘉奖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部队转业,自主择业,现在潍坊市区一综合门诊部从事医学检验工作。2015年1月参加公益组织——潍坊市奎文区徒步协会,任宣传部长,连续四年授予“最佳宣传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