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下课了,屏幕上已经没有员峤老师讲课的画面,可是同学们的弹幕还在继续:一句句祝福,一声声的不舍~</h3> <h3> 今天是员峤老师给我们上的最后一节课:《灿若红霞》。其实还画牡丹,所不同的是今天要完成工笔牡丹的画稿。花鸟课后面5节课都是牡丹,老师曾笑呵呵地说:这回让你们画够了牡丹。</h3> <h3> 只要是员峤老师的课,我们就会早早地等候着,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屏幕课堂,却依然能感受到令人愉悦的活泼气氛。那是一种享受。今天老师终于答应给我们唱首歌,何其不乐!</h3> <h3> 在大家的一再恳求下,员峤老师终于给我们发了一张照片,大家简直太高兴了。有的同学表示要收藏,黄伯纲同学还赋诗一首:<br><br> 闻声已知是雄牛,<br> 見相好似白石头。<br> 教鞭指花香鳥语,<br> 小花想分牡丹忧!<br> 羊城纲辛丑春頌员峤老师</h3> <h3> 其实,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员峤老师给我们上了三十节课。大家为啥这么喜欢他,留恋不舍呢?这是在员峤老师的课中渐渐培养起来的感情。他讲课,不仅风趣幽默,而且旁征博引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观察到同学们的反应并予以答复,有些简直就是批评。然而,同学们不但不恼,反而越加喜欢这个坦诚的、像督促高考的学生那样的有紧迫感的老师。他反复叮嘱大家学好真本领。<br><br> 课上,有的同学会因为跟不上进度着急,他会给予安慰:时间允许他会说我把速度放慢一点儿,等等这些同学;要么做些解释,咱们太慢的话,可能就完不成课业了啊,如果实在跟不上,就先看老师画。其实,他从不会因为赶进度而潦草地教学或简单地埋怨,反而时常要拖堂。也不时地有同学会问同一个问题,他从没有表现出不耐烦,而是做出答复,笑呵呵地说,这个我讲了几遍了啊。表现出对学员的尊重和爱护。然后他会耐心地对大家讲,学会画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他还经常举一些著名画家大器晚成的例子,给学员鼓劲。在他的课上,你可以体会到重回教室做学生的乐趣,你可以大胆疑问,那怕是题外话;你可以按照他的案例绘稿着色,也可以被他拓展思路,多种方法完成作业;你还可以从他反复的提示中强化基础训练,进而感受不断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连贯性等等。通过相处,我们体会到老师是真心地在教我们学知识,学技能。通过相处,我们也仿佛看到了老师儿时的顽皮和聪慧。通过相处,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愿意和老师做朋友,以至于随着花鸟课的进行,开始了不忍与老师说告别的倒计时的日子。你可以想象,最后一节课,真的要和老师告别(尽管这种告别应该是暂时的),我们有多么不舍。这个邻家虎头虎脑的男孩;这个书画界的年轻学霸,课堂上风趣活泼的声音;什么时候能够面对面地在一起聚聚?<br> 工作再忙也要赶来上最后一堂课;时间再紧也要完成好老师教过的作业,并且要争取最好的成绩回报老师;身体不好 ,可以放慢速度,但不会放弃学习;家中有住院的病人,有需要看护的孩子,都难不倒学画的脚步,这是员峤老师,这是所有和员峤老师一样有爱心的大鹏老师激发出的热情~<br> “冬日暖阳”同学说,我6岁的小外孙女有时听我上课,员峤老师上完最后一节课,小外孙女说舍不得员峤老师,眼泪掉下来了!</h3> <h3> 同学们以自己的学习成果回报员峤老师。</h3> <h3> 老师不仅会唱沂蒙小调,还会说山东快书呢,你听听是不是那个味儿</h3> <h3> 网课尚且如此,面对面教学,该是多么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多么亲密无间的师生情义啊。</h3> <h3> 专项课结束之前,老师没有忘记满足同学们教一下如何泼墨的请求。</h3> <h3> 锦旗送老师,表达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感谢。</h3> <h3> 谨以此篇,纪念我们和员峤老师在一起学习花鸟专项课的一段难忘的日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