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研水平,拓展教师专业素养,丰富我校的教研活动,进一步发挥教研组组长、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达到资源共享,我校程红娟、胡泽伟等5位骨干教师在安子娟副校长的带领下,于4月9日下午到合肥参加新课程背景下区域教研方式转型与教研员、学科组长专业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p> <p class="ql-block"> 4月10日上午,来自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的秦德林专家作了关于“学的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以通州课改为例)”专题讲座,和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进行互动交流。秦老师的讲座精彩生动有趣,每个老师都听得聚精会神非常投入。秦老师首先通过清朝乾隆皇帝“南通州 北通州 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 西当铺 东西当铺当东西”开篇,介绍了自己。这样的介绍不仅生动有趣,还充满了智慧,很快就吸引了广大教师的目光。接着秦老师就向大家提出了“在这个对联中,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吗?”,望着大家迷茫的眼神,秦老师抛出了他的第一个观点: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教学研讨要从问题开始,要学会在任何时候都要能提出问题,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学会质疑。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收获,才能有创新。而只有教师有了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秦老师接着提出了“空杯心态”。就是指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作为教师就是有一种对过去荣耀、挫折的一种舍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舍得之后才能获得更多,否定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但唯有如此才能找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和不足,找到应该努力的方向。一个人应该舍弃的东西很多,懒惰、得过且过的混日子思想自然是不行的、是最应舍弃的。人不可能一直都是在高高的山顶上的,而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让我们从谷底到达山顶,从而由“人+谷=俗”转变为“人+山=仙”。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我们不应正确的做事,而要做正确的事。</p> <p class="ql-block"> 4月10日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河南省呼宝珍老师的《在思考和研究中提升自我》专题讲座。呼宝珍老师是我国古代名将呼延庆的后代,她的语言朴素生动,简单而又不失风趣。呼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从“初为人师 快速成长、遭遇挫败 学会反思、钻注研究 提升自我”3个板块和大家分享了今天的讲座。台上的呼老师形象儒雅,有着学者的风范。讲座时她用温和亲切的声音,把对教育的思考和感悟娓娓到来,大家由衷地觉得听讲座的三个小时是多么愉快和幸福。听讲座后当大家得知呼老师已经50多岁,更是被她的敬业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深深感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有幸和呼老师进行了短暂的交流。通过交流,更加明白了呼老师对于教育的执着,对于教育的热爱。执着、规划、阅读、研究、写作这是呼老师的毕生信念。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这十个字的背后又要付出多少艰辛?又有多少教师能够坚持下来呢?</p><p class="ql-block"> 呼老师短短三个小时的讲座凝集了她几十年来的教育智慧,我们听了收获了,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地像她所说:让教学理念成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让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现实追求。真正的教育者,不是没有失误,而是他在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那么,十年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