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9236班 李艳霞 <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学那会儿(1992年),下了衡阳火车站,过湘江1公里,就到了雨花亭105号—衡阳铁路工程学校。</p><p class="ql-block"> 我们被校车送到学校的大门口,有学生带领着办理入学手续。从左侧的角门进入学校,要路过门卫,门卫旁边有个小卖店。(前排左一是我)</p> <p class="ql-block">进入校门,左面墙上雕刻着浮雕,刻的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浮雕立体感突出,特别鲜明、生动,进入校门的一刹那,一打眼就瞧得见。紧挨着浮雕,刻着校风。</p> <p class="ql-block">这是毕业纪念册里的校风,辨认了好长时间,也没看出来是谁写的。将这个书法拍了下来: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p><p class="ql-block">八个字,陪我们走过了四年的中专生活。</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学生很穷,能照相留念,也是很奢侈的一件事了,这是老师谢桂林,带领留校生印刷书籍的时候,合影留念的,就在门口的浮雕旁。(穿着黄衣服的是我,挨我坐着穿红衣服的,是老师谢桂林)</p> <p class="ql-block">顺着这条水泥路向右转弯,道路两侧参天古树郁郁葱葱,校园中,最多的要属泡桐树。没来衡阳读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北方,第一次看见泡桐树,觉得很新奇,春天的时候,泡桐树还没长叶子,开始冒花苞,粉白色、淡紫色的花骨朵,簇拥在一起盛开,算是奇景之一。泡桐花随着微风,飘来阵阵幽香,偶尔还像个调皮的孩子,划过我们的脸颊,飘落到地上。</p><p class="ql-block">文化长廊的山坡上,古树身后,隐隐约约可见的建筑,是学校的招待所。同学王宏丽和刘立军两个女生,曾经在该招待所公益劳动过。</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泡桐花。</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校园的文化长廊,品读校史,品读校园文化与轶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郭维城,1951年创办了衡阳铁路技术学校(后更名为衡阳铁路工程学校,</span>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span style="font-size: 18px;">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是该校的首任校长,同时也是将军。</span></p><p class="ql-block">怀着对将军郭维城的信仰,我查阅历史资料,解读了他传奇的一生,戎马一生。郭维城将军是张学良的机要秘书,是张学良身边的红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9年指挥抢修粤汉铁路,立大功。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朝联合新建铁路指挥局局长、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70年来,学校继承郭维城将军的办学宗旨,始终为振兴中国铁路事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而服务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学靳芳在文化长廊留影。</p> <p class="ql-block">首任校长郭维城,在1985年为衡阳铁路工程学校题词:“为社会主义培育人才”。本着郭维城的办学理念,学校从1994年至今,一直为香港地下铁路公司和香港 九广铁路公司培养人才。现已被批准成为英国剑桥大学在湘职业培训中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郭维城将军,我在网络下载的。郭维城将军,因病于1995年1月1日逝世。</p> <p class="ql-block">听专业老师雷福元曾经提过,2019年郭维城的女儿郭梅,曾经来母校宣讲将军郭维城的英雄事迹,当时,宣传片应该贴满了这一栏文化长廊吧,她的报告鼓舞着同学,不忘初心,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老师和同学们在学校的拐角处拍照呢。(右一是我)</p> <p class="ql-block">进校不远,两侧是挡土墙,植物顺着墙面垂了下来。这是哪里了,记不清楚了,是去学校工厂的路上吗?</p> <p class="ql-block">继续行走在幽静的小路上,校园别有一番古朴意味。拾阶而上,是教师备课楼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去备课楼,要路过教职工活动中心。坡屋面铺设着橘红色琉璃瓦的,就是它。每当周末晚上七点,舞会开始了。周六是学生舞会,周日是教师舞会。</p> <p class="ql-block">经过教职工活动中心,走上台阶,到了教师的备课楼。</p> <p class="ql-block">备课楼</p> <p class="ql-block">办公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办公楼之二</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实验,都在这里进行。记得做水泥的抗压强度试验,养护了28天呢。</p> <p class="ql-block">顺坡道前行,露出一角的建筑,就是图书馆。记得学习水准测量的时候,靳芳、代亚力、任远、朱世功及我等5人一个小组,组长是代亚力。我们沿着这条路,一直到食堂的路,来回现场测量,同学靳芳计算闭合差,直至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为止。当时测量实习时间是一个月呢。</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图书馆的全景,1992年的入学不久,第一次去图书馆借书,第一本看的书是魏巍写的《东方》。这本书是初中老师推荐的,当时正在学习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老师建议学生有机会的话,好好看看这本书。所以这本书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反复看了两遍,才归还。渐渐的,我成为图书馆的常客,在那里,我如饥似渴的、贪婪的读了一本又一本,仅读书笔记,做了10本呢。去年回老家的时候,母亲问我是否还保存,我翻了翻,写的很幼稚,跟母亲说,扔了吧。</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门前。</p> <p class="ql-block">映入眼帘的,同学靳芳留影处,是学校的读书廊。</p> <p class="ql-block">靳芳,乌鲁木齐局集团公司库尔勒房产公寓段。</p> <p class="ql-block">同学刘超也在读书廊留影,看来,读书廊是学生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同学熊国华坐在读书廊的矮墙上,回廊一侧的墙,距离地面高500mm,真不算高,但是墙的另一侧离地面很深,而且都是茂密的古树,很幽深。</p> <p class="ql-block">熊国华,湖南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站在读书廊上,俯瞰蓝球场地与排球场地,远处眺望,还能看见主席台上方的五个运动图案呢。</p> <p class="ql-block">沿着图书馆的长廊,走下特陡的台阶。宽阔的水泥场地,就是篮球场和排球场了。学校每年都举行这两个球类比赛。</p> <p class="ql-block">站在篮球场上,向图书馆方向望去,有一处假山,水从石上直流而下,像瀑布一样,池子里有几簇荷花点缀着。它的右侧是特陡的台阶踏步,登这个台阶,往往要歇两次,才能到达图书馆。去图书馆的时候,我一般不走这个阶梯,嫌它有些陡。总是从教学楼走到附楼,通过附楼的楼顶,下了旋转楼梯,到达图书馆就容易多了。</p> <p class="ql-block">穿过篮球场地,一直前行。眼前的四层楼,涂刷绿色防水涂料的,左面是女生宿舍,左侧门进入,右面是男2宿舍,右侧门进入。</p><p class="ql-block">起床号响起来,我们霹雳啪啦的下楼梯,出早操。那时候我们都不爱早起,总是贪睡。同学们一起下楼,就感觉楼梯很拥挤。那时候我就想,等参加工作了,我非得睡到自然醒。结果现实很打脸,参加工作后,才知道守时很重要,遵守规章更不能有一丝马虎。其实,学校出早操,不仅锻炼身体,还在不知不觉的锻炼着其他方面,才使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感谢母校的辛勤培育!</p> <p class="ql-block">走进女生宿舍,记得一个屋子里住八人,上下铺那种的铁床。刘立军身后是北窗,窗外是居民区。棚面的下方,用钢筋通长的固定在墙上,用晾衣杆将衣服挑上,挂衣服用。门口是八个人的柜子,架子上摆放着八个皮箱,记得皮箱的图案是黄色格子的。旁边放着八个人的水桶。被子和褥子是军用被,学校配备了统一的被罩和床单,叠好的被子,还用白罩进行罩着,写着班级呢。时隔25年,这些东西早扔没了。</p> <p class="ql-block">刘立军,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段。</p> <p class="ql-block">这是给排水36班毕业留影,班级共43人,其中女生15人,男生28人。其实,给排水36班应有44人,同学刘海军因病休学,故毕业照只有43人。记得那时候的校区,占地面积246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当时校史上说的)。</p> <p class="ql-block">进入教学楼,爬到五楼,走右侧楼梯,再往里走10米,第一个教室就是给水排水36班,同学张立权门口拍照的位置。走进教室,直接对着的是讲台。专业老师站在讲桌前,对着座号表点名提问,口答考试,计入平时成绩。</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很时兴在班级门口留念,我和王宏丽也拍了一张。仔细看了我两的身后,窗户开着,开窗户时,一拽绳,将挂钩勾住,就打开了。刚入学那阵儿,每周大扫除,要擦玻璃的,北窗的玻璃不好擦,班级在五楼,高度有点高,擦的时候要探出头,班任老师董林总在边上提醒我们:小心!唉,那个时候,董老师真操心啊,他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经管着我们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王宏丽,哈尔滨工务机械段。</p> <p class="ql-block">陪伴了4年的小课桌,从上面翻开,课桌还能加锁。坐了4年的椅子,也有点不舍。同学张立权在黑板上写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距离毕业还有37天</span>。临近毕业了,需要画图和做设计,班级的地方不够大,所以,老师将班级的人分开,20人留在班级,23人去附楼的阶梯教室。</p> <p class="ql-block">中午放学了,同学们一起去食堂吃饭。记得那个时候家里很穷,我几乎每次都买5角一份的菜,一周或者两周才改善一次伙食,来个肉菜。当时豆腐和苦瓜我常吃。湖南的菜就是太辣了,四年下来,我也变得能吃辣的,现在要是菜里没有辣椒,还不习惯呢,爱人和孩子不能吃辣的,我只好先盛出一些,留点菜放辣椒再翻炒一下。</p><p class="ql-block">吃完饭,到食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左侧买米的窗口,买二两米放在饭盒盖上,</span>走到室外两排水龙头跟前,自己刷饭盒,淘米,放水,放入36班级的蒸饭柜当中。记得第一次蒸饭,也不知道放多些水,也没敢问别人,水放多了,第一吃的干饭做成了稀饭,感觉也挺好吃的。我们那会用馒头票和米票,大概现在的学生用微信支付吧,以后我回母校也体验一次。</p><p class="ql-block">我们女生最愁的是,早餐值日,用水桶装稀饭,煮好的稀饭都在容器里,像个压力罐,有3米高,阀门直径有40mm吧,现在有点回忆不起来了,打开阀门,稀饭呼呼的往水桶里淌,地上很湿,很滑,大概也有的同学,像我一样,把阀门开快了,嘣一地吧。那个时候拎不动一桶,就两个女生一起抬着,两个女生一起值日,当然男生就只能一个人拎稀饭了。</p> <p class="ql-block">从食堂出来,往教学楼方向,登台阶,有个缓台,通过这个月亮门,就进入教师的食堂。</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保留的两张馒头票和菜票。仅有的两张。</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师雷福元留存的饭票。</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请看第二集。</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映山红,松原市人,现任沈阳局集团公司长春房产段工程师,原名李艳霞,毕业于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原衡阳铁路工程学校)给排水9236班,热爱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