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党史人物 革命者王育和

wnf

<p class="ql-block">自上篇《宁海党史人物 红色种子王育和》发布后,得到了不少同志的认可,特别是得到王育和生前老友的后代和被王育和引上革命道路的老同志后代的赞许。但也有些同志不以为然,王育和1926年入党,1928年即脱党,既算不上党内人士,也算不上民主人士,充其量是个教书匠,是个读书人的种子。</p><p class="ql-block">在明朝的时候,宁海也出了个读书人的种子,名叫方孝孺。他因反对朱棣篡皇位,被朱棣灭了十族,随他陪葬的有八百多人!对此,宁海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做人,不但要正派,还要有学问。(方孝孺,字正学)这个风气,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发现一个叫柔石的宁海人,“他质朴、单纯、坚韧、富有理想,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鲁迅语)。柔石是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1931年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p><p class="ql-block">什么叫“迂”?用贬义词来形容,就是一根筋,认死理,撞到南墙不回头。用褒义词来概括,则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叛党!</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宁海人,作为柔石的同乡,同学,好友,王育和也是这样,他是一个革命者。</p> <p class="ql-block">王育和的革命经历</p><p class="ql-block">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正在就学的王育和与好友尤尔墉积极投入反帝斗争中去,尤尔墉因奔走呼号,忧郁过度,不幸身亡。王育和将尤尔墉的照片和信件一直保留在身旁。</p><p class="ql-block">1926年,王育和响应宁海旅沪同学会的号召,回宁海创办宁海中学,並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宁海第一个被发展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1927年,王育和在家乡宁海桑洲积极发展知识分子党员和农民党员,创建了桑洲党支部並担任负责人。</p><p class="ql-block">1928年,王育和组织桑洲党支部,参与了亭旁暴动。</p><p class="ql-block">1928年,亭旁暴动失败后,党组织被打散,王育和到上海並脱党,但掩护了邬逸民(第一任宁海县委书记)和杨毅卿(曾任宁海县委书记)等同志。</p><p class="ql-block">1929年至1930年,王育和积极参加左联活动,並租下鲁迅的旧居景云里23号,作为共产党员的居住地,还开了一个“盛记"小店,作为共产党传递文件的秘密据点。</p><p class="ql-block">1931年,共产党员柔石被捕,王育和积极参加营救。柔石牺牲后,王育和又发起募捐,以慰柔石家人。这段时间与鲁迅始终保持密切联系。</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王育和义愤填膺,“今在敌人旗帜下生存,在友邦羽翼下工作,于心何能忍?”愤而回乡,宣传抗日。</p><p class="ql-block">1938年,王育和受聘到天台大公中学任教,並带领一大批宁海学子前往就学,汇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大革命时期的已脱党的同志,和当地党组织一起,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宣传抗日。他亲自担任抗日演出剧团的导演。</p><p class="ql-block">1940年,因宣传抗日,王育和被国民党当局逐出天台大公中学,但依然与进步的师生保持密切联系。</p><p class="ql-block">1941年,天台共产党组织被破坏,地下党就利用桑洲的同康店联络点和温台大旅馆接待点,先后护送30多名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到苏北和浙东新四军处。而同康点和温台大旅馆,就是王育和的家。</p><p class="ql-block">1942年,王育和得知国民党专员要到宁海来抓共产党,立刻通知地下党,于是党员林默之、王式耶、章文扬、毛晓风、田丰、周衍文集体去了四明山,从此走上武装抗日的道路。桑洲当地进步青年王式堂、王照宁、王兆新、袁贤钗等也一道上了四明山。留在台属地区坚持工作的党员有应为民、杨成中、叶荣(叶维福)、叶绿波、李政、褚洵、葛希曾、娄光汉、章立成等;按照上级党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分散各地,秘密工作。</p> <p class="ql-block">1949年7月,宁海解放,王育和被县人民政府委任为宁海中学校长。这年,他46岁,正是年富力强,可以大展宏图的时候。可是好景不长,由于鲁迅夫人许广平先生的误判,王育和陷于灭顶之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奉台州专属命,调任天台县立中学校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1年7月,赴杭州华东革命大学学习“镇反“,寒假赴临海台州专属学习“三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2年暑假,又赴杭州革大学习"思想改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辞校长职,专任教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6年,暑期赴宁波“肃反“,四十天不得休息,身体不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1月,在天台参加整风反右派学习,2月结束,没有回家过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4年,退休,工资六折,一切关系转回原籍。虽和地富反坏右毫不沾边,但一有政治运动,必挨斗挨整。</p><p class="ql-block">1971年,王育和去世,享年68岁。这最后二十年,他是怎么挺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最近,又发现了一本王育和的笔记本。</p><p class="ql-block">王育和的字,隽秀挺拔,没有龙飞凤舞,沒有拖泥带水,就象铅字一样,一个个整整齐齐的码起来,无处不体现“用心”二字。</p><p class="ql-block">在整个笔记中,没有牢骚,沒有抱怨,甚至没有思想。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什么都有。</p> <p class="ql-block">最正经的是这篇文章了,《亭旁武装起义史略》,还是抄杨毅卿先生的。</p> <p class="ql-block">曾有人给王育和先生算过命,说他活不过七十岁,但他不信这个邪,自制了万年历,一直制到1975年。可惜沒用完。</p><p class="ql-block">仔细看看,一杠一杠地划格子,一字一字地填进去,星期日用红色数字,其它的用蓝色数字,凡是节气还要圈起来,从头到尾,沒有一处涂改,没有一处错误,这是多大的功夫!</p> <p class="ql-block">好了,再来研究一下月亮出没的时刻图,这个功夫,无人能比。</p> <p class="ql-block">宁海,象山,三门的地图也要画一下。当时,沙柳还属于宁海县,现在划到三门县了。</p> <p class="ql-block">再来点世界地理。这是埃及。</p> <p class="ql-block">这是美索不达米亚</p> <p class="ql-block">这是腓尼基和以色列</p> <p class="ql-block">还有波斯</p> <p class="ql-block">锻炼身体也是少不了的,这是五禽戏。</p> <p class="ql-block">还有十二段锦。</p> <p class="ql-block">还需要掌握一些穴位。</p> <p class="ql-block">当然,亲戚朋友的通讯地址也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还有,家庭的收支状况也应记下来,勤俭节约,量入为出。这是1962年的帐。</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5年的帐。</p> <p class="ql-block">从1953年到1960年,所有添置的衣物,也要记下来。</p> <p class="ql-block">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琵琶大师王育和造就了琵琶之乡!</p> <p class="ql-block">看完这本笔记,有意思吗?实在没意思!这完全是碌碌无为,浪费时间,一个有名的英语老师,一个读书人的种子,就这么给浪费掉了!</p><p class="ql-block">但是,沒意思吗?实在太有意思啦!把心思都用在一笔一划中,屏蔽一切干扰,不申辩,不争斗,始终对党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欢欢喜喜,革命到底!</p><p class="ql-block">王育和,一个具有大智慧的革命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