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使我校教师与第三学区兄弟学校教师之间搭建一个互相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2021年4月7日,来自琼海中学附属小学英语科组朱钰蕊老师与会山中心校何美妹老师于会山中心校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同课异构课堂。</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学内容是外研版英语三年级下册《Module 4 Unit 2 Does Lingling like oranges?》。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回顾这两场精彩的课堂教学吧!</p><p class="ql-block"><br></p> 送教会山中心校篇 <p class="ql-block"> 温婉大方的会山中心校教研员林水莲老师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人。林老师表示,本次的活动很让人期待,希望可以看到两校授课教师的精彩表现。</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会山中心校何美妹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第一节课,何老师稳重亲和,结合本堂课,采用爬树的摘苹果的奖励机制来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自然引入课文学习,复习了旧知,也引入了新授,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p> <p class="ql-block"> 令人感动的是,何老师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目标,并且在与学生互动时,热情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何老师增加与学生的评价和互动,与他们击掌,带动学生们自信地展示自我。</p> <p class="ql-block"> 在两人活动和小组输出活动中,何老师引导孩子们自主完成活动任务,孩子们讨论热烈,积极展示。何老师还采用笑脸贴来辅助孩子们进行文本的复述,降低了学习难度,孩子们跃跃欲试。</p> <p class="ql-block"> 何老师在最后采用母亲节即将到来的情境铺设将输出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本节课,何老师不仅展现了沉稳的教学能力,也着力于引导学生们的主动学,主动说,符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p> 附:教学板书和评价机制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由琼海中学附属小学的朱钰蕊老师为我们带来第二节送教课。朱老师年轻有活力,她将这份热情带到了课堂中,在场的所有人都沉浸在她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课堂中。</p> <p class="ql-block"> 课堂伊始,朱老师以Guessing Game的游戏热身,复习旧知,随之迁移到新授。不紧不慢,过渡自然,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值得一提的小细节,朱老师在活动一的Watch and follow 环节中,注重孩子们指读策略的培养,孩子们认真读书的模样实在令人欣慰。</p> <p class="ql-block"> 在教授新知的过程中,朱老师的教学策略多元化且有趣,分别采用了“书空读”,“小组起立读”,“个人读”等方式,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p> <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朱老师贯彻了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创设了情境,让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层层递进展开教学。为了让孩子们能在乐中主动学习和记忆新知,朱老师将文本目标语句进行歌谣编排,孩子们兴致盎然。让我们来一起欣赏朱老师与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吧!</p>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巧思妙想,利用默契大考验的游戏帮助孩子们巩固目标语言,孩子们由观看老师示范的被动状态转成了跃跃欲试举手上台展示的主动状态。朱老师的活动设计精巧生动,极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不仅活动有趣,朱老师还巧妙地进行了情感渗透,了解自己的朋友,你们将会是最棒的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 朱老师在课堂初始创设的情境一直贯穿始终,自然合理,当孩子们在做pair work的活动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在朱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能够自信满满地完成每一项任务。</p> <p class="ql-block"> 在朱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孩子们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积极讨论。</p> <p class="ql-block"> 最后,朱老师进一步给孩子们做了情感渗透,鼓励孩子们尝试了解并关心他人。在这堂课结束后,相信孩子们不仅能学到沉甸甸的知识,在自身的情感层面,也得到了更深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附:教学板书和评价机制</p> 说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送教课堂已经结束,但是教研反思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为了更进一步交流学习,会山中心学校刘安校长、何书文副校长与两校的英语教师们齐聚一堂,展开激烈的教研交流评课环节。</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我们两位授课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说课,同时两位老师也提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p> 课后交流评课篇 <p class="ql-block"> 会山中心学校刘安校长对本次送教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感谢附小朱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现了创新的教学理念,使我校教师受益匪浅。这次送教全程体现了参与性、互动性、民主性,促进了我校与附小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学经验的帮扶,对我校教师来说,是一种思索,一种提高,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升级。希望两校的互助合作教研精神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何书文副校长指出,送教活动意义不只是一堂展示课,而是两校老师们深度的学习与交流,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会山的老师们可以汲取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对附小的团队表达了感谢,希望未来的教研之路上,两校老师可以共同进步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 在座的每位老师们本着一个优点,一个不足的评课方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 会山中心校林水莲教研员提出了自己对两节课堂的看法和疑惑。同时,林老师赞赏了两位授课老师教中学,教中思的备课意识。也期待未来两校交互式教研的活动,为会山中心校的小英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和备课思路,共同发展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 最后,附小教研员林李香老师对本次活动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建议:</p><p class="ql-block">1.何老师的课堂稳中有序,较大程度上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也做到了巧妙自然的引导。何老师设计了母亲节的情境,朱老师设置了野餐的情境。另有不同的是,朱老师设置的情境是从头贯穿到输出的,相较之下更加自然。所以也提醒了老师们在做教学设计时,最好能做到有贯穿始终的大情境,如果很难做到,那么我们老师要考虑在输出环节前,应提前呈现,否则过渡时会比较突然。</p><p class="ql-block">2.何老师与朱老师课堂都各有特色,充满了活力和趣味性,与学生有不同层次性的互动。</p><p class="ql-block">3.林李香教研员还提到,教学中,老师们切记不要过份单方面只关注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不停地引导学生。学生出现错误时要及时纠正。</p><p class="ql-block">4.充分考虑学生现存的学习心理,老师们千万不要用大人的思维去考虑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一定要一步一步的来,尤其在输出活动中要完整示范及引导,这样一来,孩子们在交流的时候才会更得心应手。</p><p class="ql-block">5.本次活动中,会山的学生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这样的已有学习程度,不是一节或两节课能够达成的,由此可以看出何老师在平时常规的建立中下了很大的功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span>本次送教活动圆满结束,但留给老师们的是深深的思考和意犹未尽的交流感悟,今后我们第三学区的英语教研工作将在学区制教研的推动下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娜</p><p class="ql-block">撰稿:李娜</p><p class="ql-block">摄影:李娜</p><p class="ql-block">审核:王崇青,李小花 ,林李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