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1年4月9日~11日,“和美课堂”第十六届全国小学生课堂教学观摩会在南昌举行。本次研讨的主题是:聚焦思维发展,解码深度学习。本人有幸聆听了周卫东、黄爱华、唐彩斌、刘延革、张齐华、罗鸣亮、俞正强、吴正宪等10位专家的课例和讲座。大师们的课堂设计和对课堂的精准把握和调控让我收益良多,对现在教学改革的深度解读更是给我带来了一场心灵上的洗礼!</h3> <h3>周卫东老师的《倍的认识》<br> 第一节课是周卫东老师的倍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中周老师通过玩转红花,蓝花,红花三个素材就就完成了倍的认识的教学!他认为一堂好课要做到四点基本要求:<br>一、起点要适度<br>二、空间要适度<br>三、素材要洗练<br>四、教学有增值</h3> <h3>黄爱华老师的《整理与复习》<br> 黄爱华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让孩子们明白六年级的复习不仅仅是要整理曾经所学,更要明理。明白数学的本质和联系。六年级复习时最重要的不是刷题,而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提炼整理。在平常的学习中学生们要通过研究实际生活常识与数学知识是一回事吗,来学会理性思考。</h3> <h3> 黄老师针对新课改为我们做了一个深入的分析,指出新课改更重视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考核,而是对是学生能力的考核!</h3> <h3>贲友林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br> 贲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学生汇报发现错误,生生交流改正错误。通过比较,归纳、总结、验证等活动带领孩子们探究了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让孩子们不仅仅是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h3> <h3>唐彩斌老师的《从相遇、追及到相见》——行程问题的综合应用<br> 唐老师通过公园里正方形的草坪周长上的追及和相遇问题,深入研究了不同行程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生动的动画演示更是提高了孩子们的数形结合的能力,也渗透了智能计算思维。体会到综合应用数学的快乐。</h3> <h3>刘延革的《小数的初步认识》<br> 刘老师带领三年级的学生向我们展示了到底该如果帮助学生建构小数的模型,小数的认识到底要认识到什么程度。刘老师选择用钱币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后又换用米制系统深入探究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为之后小数意义教学数埋下了伏笔。<br></h3> <h3> 刘老师的讲座让我了解到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其中分数源于分物,小数源于度量一句更是简明的概括了分数和小数本质的不同。</h3> <h3>张齐华老师的《圆的认识》<br> 张老师“圆的认识”采用了一种学生分组共学的新型教育模式。整堂课分成15分钟的组内共学和20分钟的质疑深化。学生在组长的有效组织下展开了有层次,有深度,有效率的交流和对话。更是提出了“正方形能拼成正方体,长方形能拼成长方体,为什么圆不能拼成球体?”等非常有深度的问题。<br> 讲座分享更是让我反思,数学课堂上的小组交流,老师到底要如果引导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分享交流,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的火花?</h3> <h3>罗鸣亮老师的《三位数乘一位数》<br> 罗老师通过“小淘气这样算对吗?”一问开启了这节课的讨论研究,课堂通过:<br>1、小淘气这样算对吗?<br>2、与普通算法进行对比<br>3、淘气为什么这么算?<br>4、谁说的有道理,请举例说明<br>四个课堂活动在数学课堂上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赛”。通过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学生固化的思维。<br></h3> <h3>俞正强老师的《线的认识》<br> 俞老师通过学生的自我认知,线有曲直,粗细,长短。通过毛线到底是曲还是直,画出数学书上的线,来说明线其实是没有曲直和粗细的,它只有长短。<br> 俞老师通过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通过辩驳体会到生活中的伪知识,从而挖掘知识的本质!<br>温固而知新。温的是现实生活的固,知的是数学知识的新。老师的作用就是带领孩子们去伪求真!</h3> <h3>吴正宪老师的《统计》<br> 吴老师的统计一课,向我们展示了到底该如何由分数比较大小引导到用统一度量百分数比较大小的过程。同时在课上充分的让孩子们理解到百分数的统计意义,感受到它可以对随机数据进行刻画和表达,并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从而发展数据意识。</h3> <h3>储冬生《乘法口诀》复习课<br> 储老师的课向我们展示了复习课到底要怎么上。我们的复习课也应该让学生充满陌生感和获得感。在复习课前应该先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要调查为先;巩固知识要实践为先;发展提高要思维为先。要以用带学,讲知识挂起钩来,要站远一点,抓住问题要点。<br>基本概念——问题化<br>知识结构——系统化<br>例题习题——模型化<br>训练方法——多样化<br>素材选择——简约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