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里加Riga,拉脱维亚Latvia首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中最大的城市。最早是十二世纪末期,由德国商人的雇佣兵和十字军骑士建立起来,十三世纪末,加入汉萨同盟,经济上繁荣起来。里加的历史,有过辉煌繁荣,也历尽战火灾难。曾是瑞典的大城市,又曾是俄国的领土。二战后,并入前苏联,1991年独立。现在的老城中,留下中世纪所建的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的主教座堂和多座教堂,城堡遗迹和“火药塔”。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建筑运动"中,出现了多幢形象新颖,线条流畅的新建筑。这些,都纳入世界遗产——里加历史中心 Historic Centre of Riga。</p> <p class="ql-block">晨光洒落Daugava River道加瓦河上。道加瓦河穿过城市的中心,然后排入波罗的海的里加湾。</p> <p class="ql-block">里加被英国作家冠以“北方巴黎”的称呼,这也许是对一个城市建筑、艺术、文化等领域的最大褒奖。里加老城是建筑爱好者的立体图书馆,也是摄影爱好者的静态模特。喜欢一个城市,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和时间,因为每个转角都能遇到不同的风景。里加老城不大,兜兜转转,漫步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里加主教座堂Riga Cathedral也称圆顶大教堂(Dome Cathedral)这座教堂有两“最”,第一“最”:它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教堂,第二“最”:教堂里由6768根管子组成的管风琴是欧洲最大的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上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暗红色的黑头宫了。这幢建筑建于1344年,是里加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之一。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外墙面向市政厅广场。这座建筑的历史可回溯到14世纪,当时是提供给汉萨同盟贸易商使用。15世纪,这座建筑被黑头兄弟会接管。黑头兄弟会是中世纪波罗的海沿岸一个单身客商行会组织,类似现今的高富帅单身俱乐部。会员包括德国和荷兰商人及船员,他们尊圣毛里求斯(St.Mauritius)为保护神、标志是非洲摩尔人的头像,由此后来这座建筑被叫做黑头宫。也有说这座建筑得名于单身俱乐部雇请当时稀有的黑人做门童,是谬传。 但原来的黑头宫毁于战火、现在这座是2001年根据资料图片重修的。 广场上的罗兰雕像在战争中未受损害,罗兰代表公平、是商业贸易的守护神,在欧洲许多地方都竖立他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建筑。这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哥特式教堂,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古老的中世纪建筑之一,数百年来高高矗立在里加市中心。教堂建于13世纪,而巴洛克式的钟楼则建于1690年,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木质教堂钟楼。这个钟楼命运坎坷,被烧毁过,被震倒过,甚至塔顶还掉下来过。后来在1973年重建时改为金属结构,其高度为123.25米,是俯瞰里加全城的最好地点。</p> <p class="ql-block">里加老城里每个带塔尖的楼顶,都会立着一只公鸡,那是风信鸡。公鸡在当地被视为辟邪之物,是吉祥的标志,于是人们就把金属风信标做成公鸡样式,表面把鸡身两侧涂上金色和黑色,立在屋顶以此来辨别风向。在里加,尤其老城的房屋顶上遍布着各种各样的风信鸡,风信鸡由此成为里加的显著标志。而其中最著名一只,就建在圣彼得大教堂顶上的。</p> <p class="ql-block">里加圆顶广场,当地语(Doma Laukums),这里是里加老城最大的广场,也是老城的中心,广场上设有许多露天餐厅和咖啡馆。里加老城被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的标牌也设立在此。</p> <p class="ql-block">里加老城是拉脱维亚中世纪历史和文化的记录者,中古时期欧洲城市的典型代表,同爱沙尼亚首都塔林一样,也是国际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城市。步入老城,恍如时光倒回中世纪,青石块铺就的小路,凸凹有致,蜿蜒逶迤;色彩斑斓的中世纪建筑,缀满街边,举目可见。鲜花缠绕的室外咖啡厅、小酒馆,将老城装点的高贵典雅,醉人心扉。</p> <p class="ql-block">里加的风情万种还在于它美艳动人的建筑,每幢老宅都各具神韵,都有自己的故事。很多精美的独一无二的新艺术主义建筑的外墙设计,曼妙地装饰与雕刻令其锦上添花。</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教堂门口有一座雕像“不莱梅市的乐手”。雕像出自格林兄弟的同名童话,讲述鸡、猫、狗、驴四个弱小的动物在去不莱梅做乐手的路途中团结打败强盗的故事。雕像由德国不莱梅市赠送,据说摸到动物的鼻子能交好运、所以这些鼻子都被摸得铜光锃亮。 </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旁,有一座以1999年建设的步枪兵纪念碑为标志的步兵广场,是每个游客的“打卡点”。据说,这个步兵团在一战期间曾对抗俄国军队,后来成为了苏联红军一支强悍队伍,并被命名为“拉脱维亚红色步兵”</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里加住的民宿就是照片中这栋公寓楼。圣彼德教堂近在咫尺,超方便的位置,只是没有电梯,老王的一个超大行李箱还是由我们领队鲁先生帮助费力的拎上四楼😊🙏</p> <p class="ql-block">里加中央市场是欧洲最大规模的中央市场之一,1997年和里加老城一起被列为世界遗产。里加的水果是出了名的便宜,两欧元一公斤的车厘子,5欧元的蓝莓,让你瞬间幸福感满满。</p> <p class="ql-block">靠近希奥利艾市的十字架山.坐落在一个小海角上。在这里数以万计的不同类型的十字架印证着立陶宛可歌可泣的历史。巨大的苦像、立陶宛爱国者的雕塑、圣母雕像,包括小型十字架以及由金属和木材制成的大型十字架,每一个十字架背后都印证着一段故事,立陶宛历史上不少战争和革命都不同程度地保留在这些十字架上。1993年罗马教皇保罗二世还曾专门造访,并立坛讲经,现在己经成了旅游者的网红打卡圣地。</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克莱佩达位于波罗的海东岸,为立陶宛共和国第三大城市和最大的港口,是波罗的海东岸纬度最高的不冻港,也是连接东西方陆路及海路交通要道的枢纽之一。克莱佩达拥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它只是波罗的海东南岸的一个小渔村,1252年德国十字军占领了这片土地,并建造了他们的城堡,后来称作梅梅尔堡垒。克莱佩达拥有如画般美丽的建筑景观,与德国、英国和丹麦的建筑景观类似,是立陶宛最主要的旅游和休养地。</p> <p class="ql-block">凯旋门,为纪念克莱佩达加入立陶宛80周年而建。</p> <p class="ql-block">停泊在Dane河边的“Meridians”航船。是1948年在芬兰为苏联建造的,直到1968年都用于当时的海军学校,1971年转行成了一个餐馆,现在还在正常营业。</p> <p class="ql-block">Dane河边的美人鱼雕像。</p> <p class="ql-block">距离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约25公里的尤尔马拉(Jurmala),有一个绵延33公里长的海滩 ,冰蓝色的海水,令人心旷神怡的微风,还有银白色的沙丘。尤尔马拉意为“海岸”,素有“拉脱维亚的明珠”之称,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旅游胜地,一望无际的沙滩后面是精巧的新艺术木屋群和苏联时期著名的高官疗养院。</p> <p class="ql-block">库尔斯沙嘴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一个狭长的沙洲,目前为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和立陶宛所管辖。沙嘴名称源自于古老部落“库尔斯”,该部落在德国普鲁士殖民统治之前一直居住于此。自古以来,这里受到了海风、潮汐等自然力量的威胁,由于一代又一代的人通过不断的造林固沙工程与沙嘴的侵蚀进行搏斗,使遗址如今得以存在。如今,沙嘴森林覆盖率高达72%。2000年库尔斯沙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库尔斯沙嘴的森林大道深邃幽静,大海沙漠绿洲相融,站在沙丘上的高点,能看到整片森林和远处蔚蓝的大海。这里不仅仅是立陶宛人休闲度假的景区,许多德国和北欧人也在这里度假。</p> <p class="ql-block">在立陶宛境内库尔斯沙嘴两边连结着两个理想的度假圣地:juodkrante村和尼达小镇。这里植被繁盛,安静清新,视野开阔,天水一色,艳丽的木屋别墅星罗棋布于山丘密林间,影影绰绰,海鸟盘旋飞舞,翼尖划出炫目的曲线俊美娇健,云极密也极低,游走在碧水蓝天间,透着百态千姿。行走在沙嘴之上,一边是库尔斯潟湖,一边是波罗的海,天高气爽,潮平海阔,风清曰丽,沙嘴上还出产品质极优的琥珀。据说这里的储量占到全球储量的九成以上</p> <p class="ql-block">沙嘴名称源自于古老部落“库尔斯”,该部落在德国普鲁士殖民统治之前一直居住于此。五世纪前,这座剑形的半岛是长达一百多公里的绿洲,曾是普鲁士国王们追崇的狩猎胜地。然而到了18世纪,煤炭工业的野蛮生长将绿色半岛糟蹋成荒芜之地,落叶林成为了工业发展的牺牲品。失去了森林保护的半岛受到了海风、潮汐等自然力量的侵蚀,肥沃土壤变成了沙洲,继而在风力侵蚀下形成高低起伏的沙丘(最高达68米)。直到今天,经过一代代人的植树固沙工程,库尔斯沙嘴得以保留下来。如今,沙嘴森林覆盖率高达72%,成为了俄罗斯人以及周边国家游客青睐的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走过长长的木栈道,登上观景台,一览沙嘴的壮丽景观:湛蓝的大海,圆弧度的海湾,广阔的沙丘留有风吹过的波纹,各种荆棘类植物一丛丛的绵延不断。</p> <p class="ql-block">库尔斯沙嘴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个沙洲,将库尔斯泻湖与波罗的海分开,形成一边是湖,另一边是海的奇观。库尔斯沙嘴同时由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和立陶宛管辖。库尔斯沙嘴完整地保留了多处历史、考古、建筑等遗迹,还有古朴传统的生活方式。2000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这个延伸出来的沙丘半岛长98公里,宽0.4-4公里,史前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自古以来,这里受到了海风、潮汐等自然力量的威胁,由于一代又一代的人通过不断的造林固沙工程与沙嘴的侵蚀进行搏斗,使遗址如今得以存在。</p> <p class="ql-block">库尔斯沙嘴最南端是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的Зеленоградск.泽列诺格拉茨克。当地人非常喜欢猫咪,对流浪猫也相当友善。不仅在街头竖立猫咪雕像,居民还在2018年向市政当局申请“猫科长”一职,受雇爱猫人士照顾小城里70多只流浪猫,以确保它们得到充分的喂养与“撸撸”。</p> <p class="ql-block">加里宁格勒.外号“俄罗斯的飞地”西邻波罗的海让它成为俄罗斯的重要出海口,在军事、政治地位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边邻居是波兰,东边的邻居是立陶宛。现在两邻居都加入了欧盟,加里宁格勒的地位也变得很微妙。这片斯拉夫人统治了的飞地盛产琥珀和美人。加里宁格勒原名柯尼斯堡。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这里任教并写作《实践理性批判》.德意志历史上两个失掉的卫星首都,一个是卡夫卡的故乡布拉格,一个是康德的故乡柯尼斯堡。两个城市都孕育了非凡且影响至今的德国精神文化瑰宝,但无一例外都跟今日德国没有联结了。</p> <p class="ql-block">普利戈利亚河,从波罗的海深入加里宁格勒市中心,河道绵延数公里。</p> <p class="ql-block">柯尼斯堡大教堂是一座砖砌的哥特式大教堂,位于加里宁格勒的康德岛,临普列戈利亚河。它是加里宁格勒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哥特式建筑之一。这里常年举行古典宗教音乐会和管风琴演奏会。庄严而静谧的教堂,让人忍不住静静追忆着柯尼斯堡昔日的繁荣与那个属于康德的时代,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柯尼斯堡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在加里宁格勒,你可以感受到与俄罗斯其他城市不同的东普鲁士风格。这里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家乡,这里有最丰富的琥珀储藏,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库尔斯沙嘴,这里是2018世界杯举办城市之一。哥尼斯堡大教堂所在地原先是个大学,这是大学首任校长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康德岛(Остров Канта)上坐落着加里宁格勒的地标性建筑 大教堂(Кафедральный собор),这是一座典型的砖砌哥特式建筑。大哲学家康德即长眠于此,墓地位于大教堂北墙旁。</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带尖顶的南钟楼高50米。大钟设于1640年,在二战时被毁坏。重建于1995年,表盘仿造原版重铸,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表芯自动与卫星同步,因此它被认为是加里宁格勒最精准的时钟。</p> <p class="ql-block">加里宁格勒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标胜利广场。周围布满了大型商场、酒店、商务楼等。东正教救世主大教堂的金碧辉煌洋葱头在阳光下十分显眼。广场中心矗立着纪念柱,是仿照圣彼得堡亚历山大纪念柱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栋苏联人在原柯尼斯堡旧址上修建的“苏维埃之家”(House of Soviets)希冀以一种将德意志遗产踩在脚下的胜利者姿态打造为这座苏联新城的中央行政地标。然而原设计建28层,最终建到21层时,资金花光了,党的城市发展方针变了,更吊诡的是,由于建筑本身设计不科学加之老城堡地下隧道坍塌,这个丑陋的庞然大物居然在缓缓下沉,所有施工不得不在80年代全部停掉。许多人戏称之为“普鲁士的复仇”。90年代这栋楼几经易手,但摆脱不了成为烂尾楼的无望命运。</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在胸前划十字的妇人。</p> <p class="ql-block">琥珀博物馆前垂钓的俄罗斯大叔。</p> <p class="ql-block">加里宁格勒琥珀可以说是闻名天下,世界上90%的琥珀产自加里宁格勒,且优质的琥珀多产于波罗的海沿岸。漫步于加里宁格勒街头,随处可见五彩斑斓的琥珀商店和摊位。琥珀博物馆(Музей янтаря)于1979年对外开放,是当时唯一的琥珀博物馆。它位于加里宁格勒市中心,19世纪中叶的城堡塔楼。这座塔楼是1853年开发的防御工事。</p> <p class="ql-block">马尔堡城堡位于波兰东北部是公元 1276 年由日耳曼条顿骑士团建造的中世纪古城堡。马尔堡是欧洲最大的哥特式城堡,也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砖砌城堡,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将马尔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马尔堡所在波兰北部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是公元十三世纪以后由来自德国的日耳曼人开发建设的。在 1945 年以前,这片土地被称作(普鲁士)1945年后,为了惩罚德国,德国的普鲁士地区被分割给了当时的苏联和波兰。 马尔堡所在的地区也从此成为了波兰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踩在茵茵绿草之上走进城堡大门,一幅黑白照片可以看到马尔堡曾经被二战的炮火无情地摧毁了大半部分,整个惨状让人觉得触目惊心。好在战后波兰政府将整座城堡精心修缮了二十多年,复原了城堡当年的宏伟与精致,如果不是提前做好功课,很难从现在的城堡外观中看出修复的痕迹放眼望去,青草绿树与红墙的搭配犹如让人走进了常青藤校园之中。</p> <p class="ql-block">走在城堡的回廊之中,阳光透过廊柱之间照射在墙面上,投下了无数的阴影,让人感觉到了时光流逝之外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从木桥走过一个护城的壕沟,便来到了城堡的第二进,也就是高城堡的部分,比起低城堡开阔的视野,高城堡这一侧就显得要压抑。站在中庭里面,犹如笼中之鸟,插翅难飞。天井的中央是一座铜像雕塑,一只鹈鹕正在用自己的鲜血来哺育幼雏。</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有一个欧洲之最:就是这个中世纪欧洲最大的饭厅。仅仅靠几根中央的支柱便撑起了犹如蝙蝠翼般的华美穹顶,宽敞明亮,可以想象及百余名修士在圣母加冕壁画下共同用餐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高城堡中最精美的一个大厅就是这座教堂。四周墙壁上断裂的梁柱及斑驳的墙面,还有那些已经淡去模糊不清的壁画,都在告诉人们这座原本精致教堂在二战中被损毁得非常严重。教堂修复时专门保留下了这些旧迹,让走在其中的游客时刻不忘战争的无情与岁月的凝重。</p> <p class="ql-block">站在塔楼的制高点向四周远望,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站在诺加特河的对岸观望马尔堡全景。此刻的天空已经变得的云淡风轻,诺加特河在眼前静静的流向远方。几百年前的条顿骑士团曾经不可一世,在后来纷争连绵的战事之中最终逐渐淡出了历史的洪流。只有这座雄伟的城堡见证了那段时光,尽管经历了炮火的洗礼,它依旧矗立在河畔的一隅,幽婉地给我们这些驴友讲述着那些城堡往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