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龚锡蓉</h3> <p class="ql-block"> 网络上或家长群里经常出现“某某孩子偷家长的钱往游戏里充值,家长回家一看积蓄基本全部花光”这样的内容大,家早已经不太陌生了。近年来,小孩偷家长钱财往游戏里充值的行为屡见不鲜,导致家长对游戏和游戏厂商的无比痛恨。孩子为什么会如此沉迷游戏呢?</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在遭遇压力和挫败感时,总归需要一种途径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在信息咨讯和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如果孩子憋在心中的郁闷无法一吐为快,无处排解,电子游戏往往就会出来“救场”。许多孩子开始爱上玩游戏,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游戏的世界里,有的甚至会被贴上“游戏障碍”的标签。</p><p class="ql-block"> 这时,许多老师和家长会认为是游戏害了孩子,是游戏搞得孩子对学习毫无兴趣。但实际上,游戏只是在孩子厌学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实际情况往往是,那些平日里为了学习而学习,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何在,面临大量来自老师及父母的期待和焦虑,缺乏兴趣爱好的学生更容易中招,成为所谓的“游戏成瘾”患者。因为对他们来说,游戏世界是一个可以让他们暂时忘掉现实世界烦恼的避难所。为什么游戏对孩子甚至许多大人来说有这样的吸引力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1.游戏满足了玩家基本的犒劳-惩罚的心理生理需要。</p><p class="ql-block"> 2.游戏安慰了玩家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帮助他们获得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的肯定、欣赏和认可。</p><p class="ql-block"> 3.游戏营造了一种奇妙的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团队协作和公平竞争环境。</p><p class="ql-block"> 4.游戏映射出玩家在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一个我帮助孩子从沉迷游戏不上学走出来的案例,它反映的只是众多形形色色孩子沉迷游戏的一个侧影,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孩子沉迷游戏的部分原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皓皓今年刚读初一,他在初一开始后突然就不想去上学了。于是,妈妈带着皓皓来求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先向妈妈了解:“皓皓决定不去上学前后,家里或生活里有没有发生特别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妈妈讲了她和孩子皓皓“离婚不离家”的故事。原来,她和皓皓的爸爸在孩子5岁时就因为感情不和领了离婚证。但是为了照顾皓皓的感受,给他一个“完整”的家,父母二人对外装作没有离婚的样子,照样住在一起。为了不被家里人发现他们婚姻的异样,每天晚上到睡觉时间时,父母二人都是假装一起进卧室睡觉,等老人和孩子睡熟后,爸爸再悄悄跑到客厅里面睡沙发。每天早上在家里其他人醒来前,爸爸会悄悄爬起来去上班。而平日父母二人在家里碰面时则是形同路人,彼此间几乎不说一句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又向皓皓了解:“你是什么时候发现爸爸妈妈离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皓皓告诉我:“在开学前两天准备去学校报到时,妈妈让我去房间找自己的户口本。结果,我在找户口本时无意间发现了妈妈藏在抽屉底部的离婚证。这才知道原来父母在我5岁时就已经秘密离婚了,那一瞬间复杂的感觉填满了他的脑子:我觉得这么多年都被他们骗了。他们真可恶,这么多年装出一副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我当时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从小我们家都是怪怪的,气氛特别沉闷,但是又说不出来是哪里不对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问:“之后你就决定不去上学了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皓皓说:“是的,突然就没有去上学的动力了,好像心里面有东西垮了。”他停了挺又说:“其实从小我就觉得活着特没意思,每天上无聊的学, 回家还要看着他俩(父母)那张死气沉沉的脸。我常常想既然大家活着这么没意思,为什么不去死了算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又问:“那发现父母已经离婚这件事后,你的这种感觉有什么变化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皓皓回答到:“当时就觉得上学完全没有意义了。你看我父母都是研究生,每天起早贪黑的,被老板骂,结果最后婚也离了。学历高有啥用啊?还不是像他们一样过成那副死样子?我觉得还不如过得轻松点,开心就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交谈中我还发现:对皓皓来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件不那么愉快的差事,加上父母之间长期“隐离”的状态,使得家中沉闷、乏味,充满暗流和敌意。皓皓从小极少在家中获得放松、支持和快乐的感觉,这使得本就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学习在他看来更加艰难:“我常常想,不知道是谁吃饱了没事做,发明了学校这么无聊的东西。我的生活本来就很艰难,很没意思了,为什么还要搞个学校出来折磨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面是乏味的学业,一面是缺乏支持,难以让人放松的家庭氛围。皓皓在整个小学阶段,就是在这种“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强撑了六年。好不容易上了初中,结果父母婚姻表面完整的假象却在他开学之际被戳破了。这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本就对学习丝毫无感,对未来毫无憧憬的皓皓,最后那一丝学习的动力也被抽走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而且皓皓还告诉我:“我朋友很少,我觉得我的那些同学傻呵呵的,太幼稚了。成天要么想着考高分,要么想着吃什么零食。多无聊,就算你考了高分,上了重点大学又怎样,往后辛苦的工作、‘社畜’的生活、不幸的婚姻,苦日子多了去了。我对未来没什么想法,过得轻松就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那你平时有这些烦恼或者心情不好,会怎么办呢?”我问。 “打游戏,上网。”皓皓回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妈妈也迫不及待的证明:“对的,他现在打游戏很多。我觉得他不上学就是游戏害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皓皓生气地斜眼瞪了妈妈一下,用一种略带嘲讽的语气说:“对对对,都是游戏害的,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让妈妈说先不要急着下定论。接着又对皓皓说:“皓皓,愿意说说你打游戏时是什么感觉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就是觉得很爽啊,可以忘记一切烦恼。在游戏里面,我觉得活 得简单多了,只要你玩得好,会利用规则,就什么都有。不像生活里,每天要面对死气沉沉的爹妈、无聊的学习和老师,还有幼稚的同学,不用做一些没用的努力,结果最后什么都得不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听起来你儿子好像觉得游戏为他提供了许多在现实生活里得不到的东西?”我转头与妈妈解释皓皓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可能吧,我不玩游戏,不太能体会得到,我就觉得那东西挺无聊的,是个害人的东西。”妈妈回答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再无聊也比每天去学校费尽力气考高分,结果最后活得像你们 这样悲催来得好。”皓皓似乎不认为妈妈有权利评价他对游戏的喜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显然在这个家庭中,父母在儿子面前已经没什么权威和正面榜样 作用可言了。在皓皓眼中,父母似乎就是两个读了万卷书,结果连自 己基本生活都过不好的人。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当然不会认同父母对学习的推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面对这样的情况,先不去和他们谈厌学和游戏这两个“症状”,而是开始询问妈妈当时和皓皓的爸爸相识、结婚的过程,请妈妈尝试多在儿子面前就事论事地讲述爸爸的优点,以及她自身在职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与成就,这些成就与学习有没有关系。因为对于根本没体会过生活艰辛的皓皓来说,让他重新感到学习这件事有价值的方法,也许就是培养他对父母这两个高学历人才职业和生活成就的认同感,就像那些崇拜某位体育或娱乐 明星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在这些明星身上找到自己认同的部分,可能自然就更容易被这些明星的言行所感染。后来,通过几次引导皓皓对父母认同的谈话,又邀请爸爸也参与进来。讨论了妈妈曾经对爸爸的欣赏和认可,她说虽然离了婚,但她认为爸爸还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的人。而爸爸则认为,两人离婚更多是因为彼此对婚姻期待和价值观不同所造成的,前妻需要的是一段充满温情和心灵呼应的婚姻,而他自己又是个不懂浪漫温情的“直男”,所以离婚谈不上谁对谁错。但不管怎样,他现在觉得皓皓妈是一个有人生追求的、聪明独立的女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后来皓皓对父母表示:虽然他们已经离婚,可以不用在乎和照顾彼此的情绪,还是希望他们能好聚好散,各自安好,毕竟天底下绝大部分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过得幸福,即使他们不能白头到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父母两人在皓皓面前渐渐达成和解,并且表达了对彼此越来越多的欣赏和感谢后,皓皓的情绪开始改善了。也开始愿意跟我谈他的同学和爱好,当然也包括游戏。我发现,皓皓其实并不像之前妈妈担心的那样,完全沉迷于游戏,对现实没有一点憧憬。只是过去,整日面对父母不幸的婚姻和沉闷的家庭氛围,同时还要应对繁重的学业,让这个男孩心中对生活期待的火花暂时被掩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后来,父母和解了,虽然爸爸搬出去住了,但也会定期来看望皓皓。而父母看待彼此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他们只是将对方当作曾经陪伴自己走过一段人生旅程的同路人看待,各自都在心中找到一个位置容纳与对方的那段生活记忆。虽然有遗憾,但已没有了当年的怨恨。</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当笼罩皓皓内心这片家庭关系迷雾消散后,他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动力。他开始在家中补课,然后参加了期末考试,虽然成绩不理想,但也决定新学期要回学校继续学业了。皓皓告诉我:“现在觉得好像有什么担子卸下来了,但我也说不清是什么。反正看着我父母轻松了,看着他们生活有意思了,我好像也觉得上学没那么无聊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后来,皓皓虽然在学习成绩上有起有伏,但他一直能坚持学习下去,并上辅导班,逐渐在进步。</span></p> 由这个案例可知,如果我们一味抱着“问题都在游戏上”的观念,只想着怎么去控制孩子玩游戏,而不去试着了解到底是哪些在现实世 界里缺失的东西使得他们沉浸于游戏世界的话,只会适得其反。我目睹过无数个孩子厌学时开始玩游戏,然后父母以这种态度和孩子斗争,最后两败俱伤的故事,希望能引起家长的反思和改变。<div> 望子成龙没有错,但游戏也好,动漫也好,别让他们成为家庭教育失败教育的背锅侠。孩子是复印件,家长是原件,原件不改正,复印件不可能正确呈现,日后还会付出惨痛的代价。<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视频:为何家长喜欢用游戏作为背锅侠来掩盖教育失败</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