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西藏(旅行日记)

拾柒

<p>是时候去一趟西藏了,此次的心灵之旅也可以叫做旅行,事实上我不想把它称之为旅行。因为它是我为了感受心灵的一次实践。</p> <p>在心底,总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去西藏,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不只是海拔高对身体的影响,更是因为踏临圣地更需要一种心灵上的预热。想到生命安全,还是将自由独行改为抱团同行。</p><p>路程遥远,为了全程感受,我选择了火车去,感受青藏铁路,我称这段路程叫天路之行。</p> <p>张掖站,这是我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是父亲从大东北到大西北铁路工作的第一站,我父亲开过张掖到西宁的火车,转车时,我多驻留了一会儿,我替我父亲回忆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p> <p>抵达西宁,就离心中向往的圣地越来越近,心脏也比之前跳的快了一些,纵使有所准备,还是感觉有点儿敬畏和紧张。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怀着朝觐一样的虔诚,走向西藏,这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结。如一只抱定信念的飞蛾,奋不顾身地扑向心中的圣火。</p> <p>都说女不入藏,那是因为西藏的海拔,恶略的环境……但这趟列车上和此次出行的团队中,女同志还是很多的……</p> <p>进入西宁时,我就把手表调成了海拔监测模式,手表与实际海拔低了200左右,此时的西宁火车站海拔2457,没有反应,高原反应一般会在2700后出现。</p> <p>第一晚的两点左右就抵达到了格尔木此时的海拔4474,这时的火车已经开启了弥散式供氧,身体也出现了些许的不舒适,手肿,眼睛也肿,头胀,我知道这就是高原反应,还好火车司机的驾驶技术棒棒的,火车平稳,节奏也是押韵得当,晕晕乎乎的就到了第二天,一早就起床补给碳水,尽量避免加重高原反应。</p> <p>慢慢消肿,慢慢适应</p> <p>途径那曲海拔继续升高到4878</p> <p>翻越唐古拉山脉海拔已达5043,也有难受,但在打扑克中缓解了高原反应,此时的火车内,有感冒在那曲就送往医院的旅客,也有高原反应生不如死难受的旅客,车内有紧张,也有对自己的调侃,这是来玩命的吗……</p> <p>大山逶迤,海拔越来越高,过了最高的唐古拉山,5072米。</p><p>远远地看见雪山,山顶上的白雪和天空中的白云连在一起。离天越来越近,远处出现了一片碧玉色的湖,措那湖,像蓝色的宝石镶嵌在高原上绿色的草甸间,自然界神奇的造化,翻越唐古拉后让你感动得一塌糊涂,这种慑人魂魄的美,直抵灵魂深处。起伏的草坡上是成堆成堆的云,一群群的牦牛在悠闲地吃草,裹着严实衣服的藏民坐在干打垒的矮墙上,明晃晃的太阳照在身上,仿佛是一副静默的油画。</p> <p>海拔3865,这就是拉萨了,下了火车就弥漫着酥油香(我是闻不管这种味道的)一路上,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发展,西藏不是想象中的样子……</p> <p>不知道是落地的高原反应,还是接送的车开的太过快速,我差一点就吐在车里,到了酒店,躺在床上我的身体就向我发出警报,头疼,头晕,心脏,肺都感觉紧了,感觉自己生病了,这次算是玩大了……导游叫来了医生,血氧太低,颅内压力过大,需要输液缓解,我怕压力让自己变得更傻,选择治疗,这才是入藏的刚开始,接下来的行程还需要体力和耐力,快点恢复……</p> <p>输液完毕,身体的不适也慢慢缓解,医生还给我了三包药,似神药般,药到病除,满血复活,但也慢下了性子,走路靠挪,尽量不说话,就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这座城市的信仰和民俗。这就是西藏的第一个不一样,慢下来,静下来,依心之所念,感受心灵回应……</p> <p>拉萨的夜景很美,城市规划建设也是井然有序。</p> <p>城市生活中也凸显市与市之间的援建……</p> <p>记忆中的大昭寺是西宁的,呼和浩特的,哪里都没有西藏的大昭寺为之感受到信仰的强大,一早转经的藏民,有老,有少,还有身体残疾……他们熟练的念着经文,矫健的步伐和着手中旋转的转经筒,围着大昭寺转着,憧憬着,希望着,我也跟着转着,心里期盼着父亲的身体健康,一圈后,我看到一个藏族老奶奶,乱糟糟的藏辫,破旧只能遮体的衣着,褶皱布满整个面容,粗燥的手中缓慢的摇着一个很大的转经筒,一路缓慢的走着,时不时的还向前来法学考试的喇嘛们行礼,虔诚的眼神中透着慈祥和向往美好的光芒!我还看到了很多人在行大礼,还看到了一行9人的藏女从甘肃步行到了拉萨,9名藏女在拉萨接受着最高礼仪。周国平说:“西藏缺氧但不缺信仰”,我看到了也感受到了……</p> <p>眼前的一切,没有时尚,我们的着装和眼睛里的光似天外来客,慢下来,观望,才感觉的到,我们更多的思想,有时候却被生活物质所绑架,本应属于精神和心灵的,却都掺杂进名利物欲的因素,这样的思想越多,灵魂就越无法安宁,那种躁动因为得与失、名与利,因为种种圈子,因为无法得到和恐惧失去。事实上,宁愿跟他们一样简单而幸福,而无穷思冥想的心神疲惫。就是坐在那里,阳光下,草地上,看着自己的牛羊,看着远处的山野,看着高空中孤独的黑色的鹰,看着脚下的草。这一瞬,就是一生,这一生,就是亘古的永恒。(想象中)</p> <p>导游说:“不来西藏,终生后悔;来了西藏,后悔终生。”</p><p>导游说:这几天我会让你们“眼睛里看到的是天堂,身体却在炼狱。”</p><p>西藏除了毒辣辣的日头,就是高海拔和缺氧。翻看照片的效果,我才发现自己的肿眼泡和疲惫的样子。平时走路大步流星,很少有人能跟上的我,现在也只能小碎步,还小心翼翼,只要走快了就要气喘。</p><p><br></p> <p>这一站是西藏的措,西藏把湖叫措,所谓一措再措,就是说西藏有很多湖泊,很美,有很多很多美丽的故事。这一站是西藏最美湖泊之一的羊宗雍措,海拔4963。这一措,直接把我干倒,大巴车里就身体再一次向我发出警报,坚持挪步飘下了车,感觉横着踩着棉花走,头晕目眩,还吐不出来的难受,就这样天旋地转的看了这一措,蓝蓝的湖水,静如处子,宛若仙女的长飘带蜿蜒流淌……</p> <p>西藏湖泊,是一措又一措,我独爱雅鲁藏布江,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气势宏大,不紧不慢的围绕着神山川流不息……</p> <p>措依着山,山就远远站在那里,手牵手一座连着一座,连绵不绝。白雪覆盖头顶,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像条条金线将雪山与湛蓝的天空串在一起。在藏族人民的眼里,那种存在就是一种神圣的体现,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灵性,也有神圣的名字,也承载着美丽的传说。众山之中我选择了南伽巴瓦山,也叫羞女峰,更是众山之父。都说想看南伽巴瓦十来九不遇,我也没有遇见,但隐约中我也看到九峰中一峰显现。只有在广袤无边的高原上,在亘古如斯的大山旁,才会体会到人类的渺小,自己的渺小。那些曾经困扰的一切,相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来说,都不值一提,正所谓人生只在好,不在长。面对神山我为亲人许下心愿…</p> <p>你见,或者不见我</p><p>我就在那里</p><p>不悲不喜</p><p>你念,或者不念我</p><p>情就在那里</p><p>不来不去……</p><p>布达拉宫矗立在阳光里,目睹着红宫,白宫,听着关于六世达赖和藏史一哥的故事,心里吟咏着情诗,想象着美丽的传说。</p> <p>虔诚的信徒三步一叩首,长拜。我看到他们的眼神里透着一层迷雾,不是迷茫和困惑,而是入迷和痴迷。额头上有紫色的印记,五彩斑斓的藏袍上沾满了尘土,每当他们匍匐在地,胳膊长长地伸出,我能听到他们的心跳透过土地,传递着神灵的威严。因为信仰,他们心无旁骛,毫无私念,抛下一切尘世欲念,我深信,那就已经是他们梦中的天堂。也许只有心灵的宁静平和安详,才是真正的天堂。</p> <p>不妨且站高处,只有在高处,才会看得更远,不为脚下的一点坎坷和挫折而苦恼、灰心、忧郁、争斗。只有在高处,才可以与天接近,与空灵和辽远接近,而不会担心灵魂被物质矮化。</p><p>固守一片高地,盛放你的梦想,即使很小,那也是一面精神的旗子,只要它在猎猎飘扬,我们才会有所指引,才不会身居低洼之地自以为是的追逐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找不到自我,忘记了快乐。</p> <p>来西藏吧,趁还年轻,感受地狱般的磨练和信仰的力量。来西藏吧,你来过,西藏就会跟随你一辈子……</p> <p>  一路向下,告别高原,归于生活的常态。要想不在低处生存,必须把自己的心安放在高处。那样,不让灵魂落下来,生活才会饱满,人生才属于自己。</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