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飞将今犹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杨利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杨利红</span></p> <p class="ql-block">  本地疫情:截至4月8日20时,我省已连续368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连续376天无疑似病例,连续350天无无症状感染者。</p><p class="ql-block"> 境外疫情:截至4月8日20时,甘肃省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1例,累计治愈出院99例,目前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2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甘肃省人民政府网 2021.4.9</p><p class="ql-block">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千多年来,英雄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抵御外强。而今天,新冠病毒侵袭人类,一群“逆行者”一次又一次将新冠病毒拦截在了国门之外!</p><p class="ql-block"><br></p> 归零,只为开启新的征程 <p class="ql-block">  如歌的三月,万物齐吟。南风暖窗,樱树花开,犹似粉蝶翩翩舞,烂若云霞;玉兰绽放,天女散花,满树堆雪,如棉似絮。国内疫情曙光出现,境外国家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快速上升趋势。甘肃省贯彻落实“ 严防输入、严格管控”的文件精神、会议要求,靠前指挥、全面部署,3月16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选派第十九批医务人员到兰州新区后备医院集中隔离点,承担俄罗斯-兰州CA910航班<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隔离点</span>医学观察任务,坚决阻断疫情输入传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甘肃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严密有序的安排下,培训、培训、再培训。从规章制度到文书记录,从医废处理到个人防护,从流程环节到实战演练,事无巨细,全程跟进考核。使得我们每位工作人员深知严谨的工作作风、顾全大局的团队意识是必须自觉遵守的底线、红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首先,在新区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穿脱防护服,这是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一环,半点马虎不得。待我穿戴整齐,感觉自己就像航天员一样,头戴帽子,手戴手套,还有口罩和防护眼镜,身穿防护服,脚穿隔离鞋外加鞋套,工作起来很笨重、艰苦。</p> <p class="ql-block">  3月18日我参加采样岗前培训。我们练习互相采样,忍受着恶心、反呕、打喷嚏等各种不适,目的是不断追求手法的准确性和流程的熟悉度,提高标本的采集质量。匆忙的午饭后,13:00<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到了机场后,熟悉了工作环境,机场采样采血演练。</span></p> 3.20机场采样先锋队 <p class="ql-block">  3月20日,机场采样组作为先锋队3:00就开始准备。4:20我们从兰州新区应急后备医院出发去采样点。在前往机场的大巴车上我和队员们再次强调采样的各种注意事项。穿上防护服,顶着巨大心理压力,我们开始了一天的挑战。<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于先前我们不断的练习,同时在老师的带教下,我们很快掌握采样技巧、方法、流程、注意点以及旅客的评估、沟通等工作。我顺利对118名旅客和40名机组工作人员进行了鼻咽拭子、咽拭子和血样的采集。面对</span>一批又一批旅客,我和队友们在紧张、忙碌的氛围中出色的完成采样工作任务,期间未发生任何意外事件。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大家脱了防护服,看着各自脸上的压痕和湿透的工作服,大家露出满意、自豪的笑容。</p> 大白和托马斯小火车 <p class="ql-block"> “欢迎您回家!”</p><p class="ql-block"> “您放心,我们24小时值班。”</p><p class="ql-block"> “小妹妹,不用太担心,在这边安心住下。我们有医生,会随时关注你的身体状况。压力不用那么大,放轻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对于隔离的人员来说,归国不能回家,呆在酒店不能外出,在心理上必然存着某些情绪。在隔离点的医护人员们充分考虑到了这点,主动开展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细致服务。医护人员与隔离人员在微信群“家人群”中的暖心交流,让我们动容……他们不仅是“健康守门人”,更是亲切的“家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不是星级酒店,但我们要打造星级服务。”在我们的努力下,周到细致的服务换来了隔离人员开心的笑容。在隔离点118人的大家庭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动人的故事。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70多岁的老人,都是我们牵挂的家人。</span></p><p class="ql-block"> 在隔离点,他们身兼数职,有时是快递员、清洁工,有时是搬运工、修理工,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了解每一名隔离人员的基本情况,谁是过敏体质、谁有基础疾病、谁术后康复要加强营养、谁快过生日了、谁心情不好了……了解的情况越多,越便于提供更好的服务。</p> <p class="ql-block">  21日,是9B615梁叔叔60岁的生日。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精心为梁叔准备了蛋糕和长寿面。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隔离的是疫情,不变的是真情。</p> <p class="ql-block">  楼层隔离区,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固定时间段,医护人员要逐一为隔离者测体温,仔细询问有无发热、咳嗽、腹泻、气促、憋闷等异常症状,详细了解有没有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等病史。对于年老体弱,有慢性病史的人,单独记录下来,予以特别关注。同时,对心理情绪较为波动的人员给予心理疏导、人文关怀。</p><p class="ql-block"> 每天为隔离人员送上一日三餐,并实时关注微信群里被隔离人员的需求,及时解决问题。推着满满当当的餐车在地毯上行走,非常费力。不一会儿,年轻的护士们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她们的防护装备一穿就是6个多小时,脸上、手上都是她们“战疫”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每次送完餐后,医护人员需要将所有的垃圾进行回收。这个隔离点相较于其他隔离点,集中隔离人数最多,所以需要回收的垃圾也比较多。最多的时候,收过30多袋垃圾。穿着隔离服,推着重重的垃圾桶,一趟趟运输,大白和托马斯小火车成了新区后备医院一道靓丽的风景。而当他们脱下防护服时,贴身穿的衣服已全部湿透……</p> 拨开黄沙现骄阳 <p class="ql-block">  3月16日的兰州黄沙弥漫,而今日,111位家人已经完成隔离,看到了家乡蔚蓝的天空和四月的骄阳。“龙城飞将今犹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经过多次严格的核酸检测,7位阳性患者在指定医院接受治疗,均在闭环管理中。</p> <p class="ql-block">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伟大的中国人凭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奋斗,汇聚起磅礴伟力,让这个古老的国家实现“史诗般的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