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p><p class="ql-block"> 提起我们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你会想到什么?是在清波荡漾的南湖上游弋的那艘小小红船,还是在井冈山的密林深处隐约闪现的红星帽?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娄山关,还是“山高路远坑深”的黄土高原?是开国大典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还是阅兵式上翱翔蓝天的战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听长辈们提起这些。他们每次说起中国共产党,脸上便无比自豪,话语间也时常流露出赞美的词句。从那时起,我便想知道,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党。</p><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我学习了《刘邓大军渡黄河》等课文。其中,刘伯承和邓小平同志的沉静自若、幽默风趣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了解到刘邓大军是冒着怎样的危险、肩负着怎样的重任挺进大别山,才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刘邓二人的大将风度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进入初中,我系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并阅读了《红岩》、《长征》等不朽著作。齐晓轩立在鲜血染遍的红岩上,东方的地平线透出一片红光,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样宛如一幅油画的场景常常萦绕在我的心田,仿佛我一闭上眼就能看到那位牺牲在胜利前夜的共产党员坚定的双眼。</p> <p class="ql-block"> 给我最有力震撼的,还是王树增的《长征》。长发蓬乱、目光坚毅的毛泽东,马背上行军的张闻天,身先士卒的吴焕先,足智多谋的耿飚......一位位年轻的共产党员走进了我的精神世界,带我回到那个烽烟四起的革命年代。我看见湘江边的火光,乌江的激流,云南的浓雾,豫中迷漫的风雪,以及松潘草地上的生命震荡......我还记得,傍晚时分,夕阳低垂,桂花飘香,毛泽东走上架在于都河上的浮桥,告别了他亲手开创的中央苏区,并不知红军此一去竟是走向了新生......我还记得,整整一年以后,陕北苍茫的河山骤然映入红军战士朱家胜流着泪的双眼,晨光熹微,他们历尽艰辛转战大半个中国后终于在远离南方的西北找到了另一个家......在反复咀嚼了《长征》之后,我逐渐明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在旧中国的众多党派团体中脱颖而出,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斗争后终于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 <p class="ql-block"> 于是,再次看向那枚党徽,我看出了不一样的东西。共产党员们的精神感染着我,成为推动我不断奋斗的力量。当我放纵懈怠时,想起与海棠花相伴、伏案工作的周恩来,又会捧起书本继续学习;当我浮躁不安时,想起在抗战时仍坚持挑灯夜读的彭雪枫,又会静下心来做好手中的事;当我骄傲自满时,想起“沧海一粟,锋芒不露”的粟裕,又会以虚心的姿态投入新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的有关党史的书籍,成为前进道路上的明灯。每读一次,便有新的体会、新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如今,距离那句南湖湖畔的“全世界所有无产者联合起来”已经有整整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使中国富起来了;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使中国强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我们不断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厚植初心,强化使命,投身伟大的奋斗历程。</p><p class="ql-block"> 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我们更应该以不变的共产党员本色,鼓舞斗志、明确方向,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