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渔阳里:中国共产党的初创年华》</p><p class="ql-block"> 黄磊</p><p class="ql-block"> 虽然已经是深夜 ,我依然斜靠在床上,无心脱掉外衣。床头的灯发着光芒,窗外则是黑漆漆的一片,我睁着双眼紧紧的盯着天花板,似乎要从白色的顶上看出一些不一样的事物来。而在我的床边,本来就不大的床头柜上堆放着一摞书籍,翻阅了无数遍的《共产党宣言》摆放在这一摞书的最顶端,手上拿着的是《毛泽东自传》。</p><p class="ql-block"> 心里有事,是难以入眠的。</p><p class="ql-block"> 三年前,我就想动动笔,讴歌心中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书写心中装着的那条如同摇篮一般的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地—— 渔阳里。</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孕育于渔阳里,启航于兴业路76号。因而,在上世纪20年代初,渔阳里就聚集起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并逐步成长为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信仰坚定,前赴后继,就如同在大海上翻起的浪花,在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劲东风的吹拂下,于中华大地上掀起巨浪,这些怀揣着理想,具有坚定毅力的中国优秀分子从走出渔阳里的那一刻开始,必然担负起中国的历史责任,成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掘墓人。</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在一个时代可以书写一段历史。上海的渔阳里能够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发挥的舞台,并成为其组织的发源地和发祥地难道是历史的偶然吗?</p><p class="ql-block"> 上海的渔阳里是一个街区,在这个街区呈现给人们的,是一条狭窄的弄堂横贯在南昌路与淮海中路之间。1920年初,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就诞生于此。并且,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活动场所,一批又一批党的早期创始人和重要人物陈独秀、李汉俊、杨明斋、陈望道、施存统、俞秀松、陈公培、毛泽东、张国焘、李达等等出入此地,探索光明,寻找未来。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直接筹办下,刘少奇、任弼时、罗亦龙、柯庆施、肖劲光等优秀青年前往渔阳里6号外国语社学习俄语等外语,同时,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党储备了大批的年轻干部,也为党的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曙光初现,东方即白。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与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的坚定信念和卓越领导紧紧的联系在一起。1920年2月,他与李大钊在天津一别,登船返回上海。住进渔阳里之后,他与有共同理想和进步的青年广泛接触,探讨建立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先进政党;他走进工厂和群众当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他与陈望道等先进分子一道探讨革命理想,探索革命道路,编辑《新青年》、《共产党》等刊物,完整出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他与列宁的第一个使者维经斯基彻夜商谈,探讨“把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中心组织”,谋划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等等。总之,陈独秀以及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共产党的筹备成立和中国革命的蓬勃发展做了理论探索、党务联络、思想鼓动和组织建设。其中,陈独秀建党功勋卓著。</p><p class="ql-block"> 上海,东方第一大港,在夜幕下依然闪耀着魅力。渔阳里位于市中心,地处法租界,人员进出和交通以及通信都十分的便利。在革命者看来,选择上海尤其是选择渔阳里,不仅仅在于独特的地缘政治条件,冒险家的乐园以及旺盛的生命力,更在于在先进大机器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培育发展了一大批优秀的产业工人,这些早期的产业工人也在等待着唤醒。因而,此时此刻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大旗,选择在具有独特地理位置和弄堂结构的渔阳里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马克思主义就一定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共产党人和一批先进分子在选择了渔阳里的同时,也就把它确立为信仰之地和追求真理的始发地。</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注定要成就开天辟地的伟业的。因为,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于其周围聚集了一批又一批中国的先进分子。毛泽东多次前往渔阳里,与陈独秀探讨中国的未来,以及在湖南建立党的组织。他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中,陈独秀和李大钊占着领导的地位,无疑地他们都是中国知识界中最灿烂的领袖。他还说:我第二次赴沪时,我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中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毛泽东又说:“到了1920年夏天,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1945年,毛泽东再次表明他是听陈独秀说:世界上还有马克思主义。1920年12月,林伯渠到渔阳里多次拜访陈独秀并与之谈话,由此转变信仰,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组织。中国的优秀分子自觉的或者组织起来的改造和建设自己的国家,而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无一不是最优秀的。</p><p class="ql-block"> 渔阳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敬仰之地,还在于其也是党的重要活动的筹办处和会议场所。在渔阳里2号陈独秀和维经斯基等,经常召集倾向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分子开会, 讨论 “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问题”。李达曾经回忆:“成立共产党的会议是在《新青年》杂志社内召开的。” 李达还说:“上海的组织事实上成为一个总部,而各地的组织是支部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之后,新成立的中央局会议大多数“是在老渔阳里2号楼下客堂、或统厢房举行的。”在此“经常讨论向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可洛夫汇报工作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上海市委经向中央请示,然后确认:老渔阳里2号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早的中央工作部。</p><p class="ql-block"> 激流勇进终归大海。尤其当大浪淘尽所有的往事,可是我依然会珍藏那张心中永远的风帆。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程,其伟大的事业和不朽的功勋,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事业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视人民为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一个政党如果永远的把自己植根于人民群众当中,警钟长鸣,永不自满,其事业必定长久。中国共产党人以独特的政治智慧,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建树百年辉煌,在世界政党史上独树一帜,堪称奇迹,无人能为其左右。</p><p class="ql-block">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切先进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特定的规律和过程,并一定具备与日俱进或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当某个事物停留在一个原点不再寻求突破和发展的时候,这个事物离开其本应该存在或生存的环境已经不远了。</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人让世人刮目相看的就在于她始终认为并坚定坚持:经过实践检验的人民事业永远是至高无上的。因为,真理永远掌握在人民群众的手中。</p><p class="ql-block"> 3月23日,雨后天晴。但是,不仅仅在于雨过天晴,而在于恰逢距离我们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纪念日还有整整的100天。这一天,我满怀激动的心情再次来到渔阳里,缅怀那些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并且,在心中永远的纪念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31日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渔阳里内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旧址</p> <p class="ql-block">渔阳里内景之二</p> <p class="ql-block">《新青年》编辑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旧址</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这里,纪念那一段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初心始发地</p> <p class="ql-block">3月23日,我专程来到渔阳里缅怀党的先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