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电影《你好,李焕英》票房一路走高,成为贺岁档的黑马,母女情深的主题,收获了大家满满的感动,也获得一众好评。</p><p class="ql-block"> 影片中,让我印象很深的是这样一段对话:贾晓玲为迎合一个母亲“望子成龙”的心理,告诉李焕英,将来你的女儿会在美国读大学,念的是导演专业,以后会在好莱坞工作,月薪八万。</p><p class="ql-block"> 然而李焕英却说:“我未来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p><p class="ql-block"> 健康快乐,多么平凡朴素的心愿,却反映出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深的接纳、包容和爱。</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社会,许多不可控的现实因素,给父母、孩子的压力都很大。</p><p class="ql-block"> 父母不断给孩子很高的期望、严格的要求,在教育上拼命投入,希望孩子上重点大学找好工作;孩子一面被学习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一面承受着达不到父母期望的负罪感。</p><p class="ql-block"> 快乐,已经是一个很奢侈的词汇了。</p>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从各种新闻案例,到身边人的事例,我们总是会看到许多不快乐的孩子,他们不是胆怯自卑、就是愤怒叛逆,还有越来越多所谓“优秀”的孩子,开始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p><p class="ql-block"> 从积极心理学和孩子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致力于培养一个快乐的孩子,比一味地要求孩子优秀更有远见。</p> <p class="ql-block"> 快乐,其实就是一种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p><p class="ql-block"> 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家肖恩·阿克尔(Shawn Achor)在一次TED演讲中指出:“人们不应将快乐视为成功的结果。相反,我们应找到令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方法,训练大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快乐,然后我们的大脑学习中心会激活,学习、工作能力会提高,创造力得到激发,然后更容易获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他将此称为“快乐优势论”。</p><p class="ql-block"> 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在愉悦、轻松甚至是兴奋的情绪下,大脑的学习能力、反应能力会提高。</p><p class="ql-block"> 如果一个孩子成天心情低落压抑,思维消极,不但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他的成长、各项能力发展也是不利的,未来很难真正优秀。</p> <p class="ql-block"> 如何培养一个快乐的孩子呢?这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但有几点是可以确定,也是十分关键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1)父母心态积极乐观</b></p> <p class="ql-block"> 《亲密关系》中有这样一段话:“家庭是你最开始构建信念的地方,也是你最开始感受情绪的地方。你心中无意识的部分体验到某事时,会产生反应,这种反应就是情绪。”</p><p class="ql-block"> 父母的情绪和状态,会深深影响孩子的状态。家里纷争不断、父母常常抱怨、愁眉苦脸,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内心敏感自卑,容易产生消极情绪。</p><p class="ql-block"> 而父母关系和谐,和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会给孩子发自内心的安全感、幸福感、自信、勇气,形成乐观的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 去年,一则视频在网上热传:四川一位妈妈接女儿放学,女孩兴高采烈地跑到她面前问:“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先听哪个?”</p><p class="ql-block"> 女孩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小得意地说:“(好消息是)我考了倒数第二名,坏消息是没及格。”然后笑得一脸灿烂。</p><p class="ql-block"> 而正在录视频的妈妈,也只是轻轻地笑着,欣赏着孩子的天真活泼烂漫。</p> <p class="ql-block"> 有这样的父母,孩子何其幸运。很多时候,比起成绩,父母心态平和,和孩子一起积极努力上进,才是教育最好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现实生活中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总是容易焦虑和愤怒,其实也不完全是孩子的责任,而是来自于父母自身的恐惧和怀疑。</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总说教育孩子是一场修行,这其中需要父母不断地自我反思、学习,获得成长和进步。</p><p class="ql-block"> 父母本身对生活满意,调整自己的心态,经营好夫妻关系,这种内在的平和会让行为充满智慧与爱,对孩子的性格、心理发展更有帮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满足孩子重要的心理需求</b></p> <p class="ql-block"> 著名心理学家珍·尼尔森博士在她的有关孩童正面教育的著作中指出: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这两种心理需求能被较好地满足,孩子的身心会发展地更好,更容易感受到满足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p><p class="ql-block"> 满足孩子的归属感,意味着父母需要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早期给予亲密的陪伴与互动,不要对孩子冷漠、语言暴力、拿“抛弃”当威胁、拿孩子和别人作比较。</p> <p class="ql-block"> 林文采博士曾在《心理营养》一书中写道:</p><p class="ql-block">“心理营养来自于重要他人的肯定、赞美、认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即自我价值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成长潜能的发挥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一件件事,敢于尝试、探索,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而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内在比较虚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这种想法的束缚和限制下,容易退缩逃避,胆小怯懦,最终难以充分发挥成长潜能。</p><p class="ql-block"> 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一方面需要家长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独立做事、成长的机会,让他提高各项能力,感受到“我能行”。</p><p class="ql-block"> 放在学习方面,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时克服困难,顺利掌握各项知识,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利于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父母的评价也会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家长要避免破坏性批评、打击式教育,多鼓励、赞赏孩子。</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影响孩子心理状态的需求是自主感,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能决定一些事情。家长不要事事都替孩子做主、控制孩子,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可以多让孩子拿主意,家长只在必要的时候从旁给予建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3)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和逆商</b></p> <p class="ql-block"> 肖恩在演讲中还指出:“我们发现,在预测个人事业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因素里,只有25%是由IQ决定的;其余75%则是由我们的积极程度、人际关系,以及把压力视为挑战而不是威胁的能力而决定的。”</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总是起起伏伏,不会安放悲伤、难过、愤怒等情绪,不能适应失败、挫折、逆境的人,很难收获快乐和成功。</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情商和逆商,决定了孩子持续获得快乐的能力,也深刻影响他的人生发展,二者相辅相成。</p><p class="ql-block"> 高情商的孩子,不但能够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懂得如何管理情绪,自我调节,不被负面情绪压垮,更加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心应手,幸福感更强。</p><p class="ql-block"> 高逆商的孩子,可以以一种积极、成长型思维,认识到挫折和失败的意义,懂得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付出实际行动改变现状,而不是停在原地自怨自艾,被挫折打倒。</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从培养快乐孩子的角度出发,家长也应当注重孩子情商和逆商的培养。</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难过、生气、沮丧的时候,不要轻易地忽视或否定他的情绪,而是要教会他认识情绪、感受情绪、正确地处理情绪;另外,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考虑别人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不要批评、否定孩子,而是要培养孩子积极的思维,正面看待这些挫折和失败,并鼓励他通过努力不断提高自己,慢慢进步。</p><p class="ql-block"> 人的认知和情绪是正相关的。培养一个快乐的孩子,他的思维和认知会更积极正面,行动力更强,从而更加靠近优秀,这些良好的表现又反过来作用于孩子的情绪,让他产生快乐、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家长们,可不要小看了快乐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