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情怀克安村——作者 廖本民

JIA@佳

<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季节的一天,在潮安区归湖镇文化站相关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该镇的红色乡村——曲湾村采风,倾听着这里的老人,讲叙着一件件感人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曲湾村(现叫克安村)位于韩江西岸,距离镇驻区约6公里,东南隔江与潭头村相望,是归湖镇第一个建立红色农会的村庄。五四运动之后的1923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村里的进步青年、农会主席李宗汉的发展下,红色逢船迅速壮大,从原来的6人,发展到48人。当时,篷船组织以航务为掩护,奔赴上游韩江一带的码头渡口,宣传革命道理……</p> <p class="ql-block">  江水波浪滔滔,望着奔流不息的韩江水,让我思绪万千……上世纪初期至四十年代末,潮州城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史的风烟,在我心中激荡,那是枪林弹雨,浴血奋战的疆场,是谁?为我们的今天,打响了埋葬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8月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军,撤离南昌,千里转战,一路南下,三河坝战役之后,为配合中共潮安县委建立红色县,9月18日,周恩来、叶挺等带领着起义军部队,从三河坝的西岸,沿着驿站的韩江边而来。(早在明清时期,克安村就设立烽火台和驿站。)当时,共产党潮安县委指示特派员陈科明,(而当时陈科明以曲湾村保长和金山中学校长的身份为掩护)。县委秘书长冯集锦、地下交通员张石林、赤卫队员呂南山,冯耀顺、张东林、张龙祥、张锡渠、陈启生等同志组织25位农民,迅速安置部分警卫排官兵,在张石林的祖堂内,及陈科明的祖厅里,安排官兵们吃饭,住宿。同时,接应从上游韩江,撑着竹排乔装成农民的部分起义军上岸……</p> <p class="ql-block">  87岁吕俊家对我讲:由于是高级的军事领导人,当时的潮安县特派员陈科明和交通员张石林,才知道周恩来、叶挺的身份。那夜(可能是21或是22号夜)周恩来约见了特派员陈科明同志,肯定了在潮安县委的指示下,在克安村驿站、渡口接应起义军,所做的成绩。受潮安县委的重托,为起到保护安全,夜里,周恩来和陈科明坐在一起,共同研究进城的事……,谈到深夜,累了,两人睡在一起,在那段革命友情的岁月中度过了一个夜晚。</p> <p class="ql-block">  23日,起义军先遣部队进城之后,周恩来,叶挺、陈科明、冯集锦、张石林、等带领着警卫排官兵及克安村的赤卫队员一起进城。让我们高举手中的枪,潮州七日红,子弹上膛,军旗飘荡,军人亮相,凯歌激昂!潮州七日红之后,陈科明,冯集锦、张石林、陈启生等按照县委的部署,把从潮州城战斗负伤的起义军士兵,接回来,安置在克安村养伤。伤好后,又护送他们再沿着韩江西岸的原路,寻找部队上井冈山……</p> <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再次合作。为保卫家园,克安村民演绎着生离死别,英勇杀敌,遭遇险记,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演绎着父亲母亲送女儿当军医,女儿情的感人场面;微风吹拂着柳枝,时而有鸟鸣声传来,演绎着在村头树下,妻送丈夫上前线,杀敌立功,情切切,意绵绵,等着胜利归来的爱情故事。克安村渡口,是韩江武工队传奇活动的据点。这里,担卫着护送物资,到韩江上游各个山区根据地的重要码头。日本鬼子探测到克安村是武工队的驻地,又不敢来进犯,就经常派敌机对克安村及其韩江码头狂轰滥炸,妄想切断粤东粤北物资运输线的船只……克安村民和民兵舍生忘死,与武工队员一起搜集情报,侦察来犯敌机动向及时向渡口,江边码头武工队指挥部汇报。书写着克安村青年民兵战斗的青春!&nbsp;</p> <p class="ql-block">  克安村村民张权力对我说;过去听村里的老人家讲,敌机来的时候,飞得很低,对准张石林的祖堂屋投下炸弹,一枚炸在祖堂屋内;另外一枚炸在祖堂屋前的田地,如今,祖堂屋前的鱼池,就是当时炸下一个大深坑后挖成池塘供水养鱼的见证。又有一枚炸在陈科明的祖祠附近,乡里一位阿姆出来舂米,就被活活炸死。张权力深沉地说着。现在,还保存着的几处被炸坏的老厝,控诉着侵略者的罪行!</p> <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的1948年初,韩江支队十一团,以克安村的据点为依托,陈科明,冯集锦、民兵营长张连强、张石林、张细、陈启生、陈步高等同志又秘密地在克安村开展工作,游击队经常出没于绿竹村,草堂村、西林村、二塘村,打通了二支队和四支队的重要交通渠道,为和潮揭丰边山区游击队伍的衔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游击队的战斗生活,把他们培养成勇敢的革命战士!</p> <p class="ql-block">  归湖镇文化站长陈洪武、克安村支部书记冯宗辉对我说“韩江西岸克安村山后的那段岁月,是游击队的据点,战略要地十分重要。它是大南山,凤凰山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干部来往的必经之路,有渡船口,专门秘密护送干部渡江,也是牵制对岸潭头村国民党反动派的据点,真正的《渡江侦察记》英雄儿女们的故事情节,就在这里上演……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是控制敌人的韩江水上交通线。”</p> <p class="ql-block">  韩江美呀韩江美\美就美在韩江水\水上有船儿\水边小草青\水底鱼虾肥\水是醇香酒\装满深情盛满爱\捧给前线送亲人……</p> <p class="ql-block">  在那段峥嵘岁月的克安村,村民们红色觉悟很高,村里的青年积极参加游击队和民兵,在建立农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对革命做了出贡献,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p> <p class="ql-block">  红色热土的韩江畔克安村的历史记忆,是传承,弘扬老区文化,让尘封着的红色薪火代代相传。我的心在思念……</p> <p class="ql-block">作者 廖本民 陈晓敏 摄影 黄若鑫</p><p class="ql-block">未经允许,不得搬运抄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