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天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你还记得《乡村女教师》这部前苏联电影吧?我太喜欢片中女教师瓦尔瓦拉了。87年,我曾有幸在房山佛子庄中学历经一年的山村教师生涯。那段恬淡而快乐的乡村生活,让我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校就坐落在半山腰上,几排简朴的灰砖旧舍,是孩子们朗朗读书的地方。从学校往坡下走,不远处可见蜿蜒的盘山公路,山脚下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了春天,溪边小菜园泛着绿色,嫩嫩的样子。傍晚时分,我们几位老师常来此散步。山花烂漫,炊烟袅袅,鸡鸣狗吠,鸟儿归巢。那是与城市完全不同的喧闹。夕阳染红了树木,村舍,溪流……,落日的余晖似柔美的轻纱,静静地笼罩着大地。喧闹声渐渐平息,日暮下的小山村如诗如画,寂静而朦胧。我们坐在村边的山石上,仿佛置身于画中。远处梨树花丛中,走来两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老师:你们每天坐在这里看什么?我们说:看太阳落山啊,很美的。老师,我们这里还有更好玩的呢。想不想去钻洞鸡毛洞?听到这,几位城里来的老师兴奋不已,满口答应了。</span></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下午,下课铃声刚刚响过,昨日的少年就带着小伙伴跑来了,只见那个高个子男孩手拿绳索、手电筒,催促着几位老师尽快出发。还嘱咐女老师别穿裙子,蛮可爱的学生。</p><p class="ql-block">太阳与大山捉着迷藏,我们行走在山间小路上,有说不上来的畅快。途经一段古道,脚下坚硬的碎石坑坑洼洼,干枯的泥潭上,马蹄或是骆驼的足印清晰可辨;久远的辙痕,牢牢地镌刻在崎岖的小道上,让人遐想万千。避静处:废弃的村落,破损的庙宇,散落的石碑,尽显沧桑。据学生讲,早年这里发生过一次大的洪水。碑上刻写的是先人募捐者的姓名。</p><p class="ql-block">在几个少年的引导下,我们很快到了房山佛子庄乡北窖村东北边。当地人传说中的鸡毛洞就坐落在这里。看到近乎直上直下,约有五六米深的硕大洞口,女教师犯愁了。只见那高个子男孩,熟练地将绳索拴在洞口边树桩上。然后,双手抓住绳索,麻利地滑到洞壁中一个落脚处,站稳。只见他伸出右腿,做出弓步状,拍着腿朴实地说:结实着呢,来吧!就这样,我们依次顺利降至到洞穴的第一平台。</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好玩的钻山洞。洞口狭窄,岩石突兀,像进入一口挖煤的矿井。猫着腰,走过一段黑暗,一个大厅式的洞穴出现在眼前。洞内错落有致的钟乳石悬挂着,如同厅堂里一幅幅幔帘。因光线暗,没有看到更细致的景观。稍作休息,我们的兴趣转向“天井”攀爬。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36米高的岩洞天窗,外表像一口竖井,悬挂在洞中,可谓大自然的天斧神功。</p><p class="ql-block">当时,跟着男孩在山洞里钻来钻去,只觉得好玩,也不记得是怎么进到“天井”的,只记得始终仰着头往上爬。洞里的“天井”光线还好,双脚踩在井壁内大小不同,深浅不一的石窝上,小心翼翼地往上攀爬。爬到高一点的位置,突然发现,脚下一个人,头顶上一个人,我们竟在一条直线上。我像一个空中走高跷的人,全身支撑点几乎都落在两个前脚掌上了,双腿开始不停的颤抖,我有些胆怯了,一旦撑不住,人掉下去不说,岂不砸到下面的人?真是骑虎难下。我心里默念着:稳住!稳住。就这样,人没有摔下去,真是万幸。眼看爬出“天井”,可以找地方歇一歇了。却发现我前面那个男同学腰都没直一下,直接钻进了另一个洞。原来两个上、下洞口之间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真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入洞后更是惨烈,眼前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洞之宽,只能容一人;洞之低,猫腰都不可前行。只能像解放军战士一样匍匐前进。漆黑的洞内,与我们一起前行的还有什么,真的不敢想象。沉寂中,唯恐与前面那个蛹动着的人失去联系。黑暗中,我们前后唤着对方的名字,心里才觉踏实。其实,那个洞也就30米左右吧,却感觉爬了很久。</p><p class="ql-block">从洞口出来,我们一脸的兴奋,一身的泥土。大家调侃之时,洞口内飞出几只蝙蝠,略显惊恐,大概是我们打扰到它们了吧。这时,太阳早已落到山那边。回学校的路上,我们意犹未尽,不断的抢说着钻洞的趣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我在网上搜到到这样的信息:</p><p class="ql-block">鸡毛洞,位于房山区佛子庄乡北窖村北部的山体内,经初步勘测,它有上下两个洞口,有36米高的岩溶天窗,洞深埋深距地表40至60米。洞口常有被野生动物猎食的鸡毛、鸟毛,当地人称之为鸡毛洞。</p><p class="ql-block">洞内的石洞桔、石蘑菇、石塔、石笋如林如丛,婷婷玉立,80米长,近20米高的“云山壁画”波澜壮阔。由停滞水和滴水交织形成的“白玉云盆”为世界洞穴极为少见的奇观异景。洞内有唐代开元二十一年留下的碳写文字,清晰可见。也称唐人洞。至今未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惜,我们当时没看到描述的景观。这几年,常有探险者队伍到此活动,配备探洞装备:如升降器、头盔、头灯、 B型锁、肩带等等,外加技术指导,一次活动几百元不等。我突然觉得,我们当年那次探险有多么勇猛,多么值得。我们是徒手进入一个未知的洞穴,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和经验,身处险境,却乐此不疲。想来,那就是年轻,不想后果,不知道什么叫害怕。正如中国那句老话:无知者无畏!回想起来,有这样一次多少有点后怕的经历,还挺佩服自己的。八七年那个春天真的很美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