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四次到西藏。前几次都是飞去飞回。今年3月,襄阳著名摄影家京利老师又组织去西藏林芝拍桃花,然后顺318国道返回,让我又动了四进西藏的念头。于是,和武汉、襄阳的8位摄影爱好者一起,再次踏上了进藏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3月25日,我们早上5点多钟到襄阳东站乘坐高铁到汉口,又转地铁到天河机场,中午12点50登上飞机,经西宁转机,几经周折,直到晚上8点多钟才到西藏拉萨贡嘎国际机场。</p> <p class="ql-block"> 当晚简单地洗漱了一下,赶紧睡觉。第二天早早起床,赶到药王山拍布达拉宫日出,后又去了大昭寺和罗布林卡,从而拉开了西藏之行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拉萨海拔3650米,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作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拉萨是全体藏人心中的“圣城”。拉萨古称“惹萨”,“山羊”在藏语中被称为“惹”,“土”被称为“萨”。相传7世纪时,松赞干布派人用山羊运来泥土修建了大昭寺,寺庙建好后,围绕大昭寺便先后建起了不少居民房屋,逐渐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城市雏形。而坐落在拉萨市中心红山之上的布达拉宫,则更是圣城的象征,它那宏伟的气势,金碧辉煌的庞大建筑,让所有朝圣者无不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坐落在圣城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之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堡式建筑群,始建于公元631年,由藏王松赞干布所建,后毁于战乱,直至公元17世纪由五世喇嘛重建,并经过多次扩建而达到了今日的规模。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山”,藏语中的“布达拉”即梵语“普陀”的音译词,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历史上布达拉宫是历代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红宫和黄宫三部分,通过外墙的颜色就可以区分。黄宫所占比例很小;白宫是喇嘛生活起居的场所,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红宫最主要的建筑是历代喇嘛的灵塔殿,规模最大的是五世喇嘛的灵塔。红宫中的法王洞(曲吉卓布)和圣观音殿(帕巴拉康)相传都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其中圣观音殿供奉着布达拉宫的主供佛——一尊珍贵的檀香木观音菩萨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在藏语中意为佛殿,始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供奉尺尊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而建的,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带去的释遍全尼12岁等身像,而从尼泊尔带去的8岁等身像于8世纪被转送至小昭寺供奉。</p> <p class="ql-block"> 相传大昭寺所在的位置曾是一个湖泊,文成公主认为拉萨的地形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而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必须填湖建寺,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于是松赞干布便派人运来沙土填湖建寺,当时主要是依靠山羊来背装着沙土的袋子。在修建大昭寺的过程中,一座佛堂的墙壁上天然浮现出了神羊惹姆杰姆的容貌,至今在大昭寺内还能看到。大昭寺建成后,为纪念山羊驮土建寺的殊胜之举,城市名被改为“惹萨”,在藏语中山羊被称作“惹”,土被称作“萨”,这里后来才改称“拉萨”。因此,一直以来都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位于拉萨的市中心,环大昭寺内中心释边牟尼佛殿的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的一圈称为“八廓”,因此大昭寺外圈的街道叫作八廓街,俗称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更大的一个外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形,便是传统的转经路线。</p> <p class="ql-block"> 图为正在装修中的西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罗布林卡在藏语中意为“宝贝公园”,为历代喇嘛的夏宫,被称为拉萨的颐和园。罗布林卡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园内有植物100多种,不仅有拉萨地区的常见花木,更有来自喜马拉雅山和从内地引进的名贵花木,堪称高原植物园,在这里可以看到真正的格桑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