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粟孟德</p> <p class="ql-block">图南书院的门楼大致也就是这个款式,只是更加粗宽厚实,颜色深黑发亮。正中上书有"图南书院"四个大字。这道校门,曾经出进过千万莘莘学子,如云教师,也燃烧过早期中国革命地下党支部的红色火种。</p> <p class="ql-block">1924年到1925年间,田培尧,段纯,吴伯屏,段骥,艾玉舟,刘降生,曾志素(女)等人,曾经在北京接触过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李大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地下党图南党小组。为了发展革命组织,壮大革命队伍,保存革命实力,这个地下党小组全部成员,相继回到诸甲亭老家,话动地点设在图南书院。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图南支部。当地粟幼如,粟烈发,粟太健等人被发展吸收为成员。家住桅子院子的粟幼如在支部撤离潜逃时客死他乡。粟烈发没有潜逃,装疯卖傻,用吃"人中黄"掩饰,免遭拘捕杀戮,直到全国解放,恢复正常人身份和精神状态。粟太健以武打把师身份,农闲时卖艺带学徒为生,直至辞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正是因为图南书院党支部早期活动事迹,学校把"图南党支部旧址"用白色石灰水刷写在图南书院靠操坪的墙上,拍了一张照片了事。谁会想起,不图郑鲤庭先生建校功绩,光凭"图南党支部旧址"这一点,图南书院就是诸甲亭最最重要的文物,最最值得保存修缮,很可惜被拆毁。</span></p> <p class="ql-block">图南党支部在发动农民减租反霸运动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直接与下花桥的向暄上下联络。党支部主要成员段纯、段骥,是兴安下田冲人。吴伯屏是三田冲人,艾玉舟蒲田冲人。田培尧担任支部主要负责人。后来发展的骨干粟幼如,桅子院子人,九子庙私塾先生;活动积极分子粟烈发,凉树院子人,九子庙私塾先生。粟太健,老铺里祠堂横屋人,松村先生老三子塘近邻。</p><p class="ql-block">曾志素是长沙塘曾家院子人,她也是图南支部重要成员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一直在邵阳从教,有"宝庆诗书画三绝"之美誉。建国后好象担任过邵阳市民盟主委,两个儿子曾一丶曾二和女婿容众,都是邵阳很有名气的人物。</p><p class="ql-block">吴伯屏(又名吴臣良)是诸甲亭三里冲人,现今吴家大屋吴君喜喊大嗲,一九二七年在邵东团山血案中遇难!</p><p class="ql-block">他是图南地下党支部重要成员。受命去长沙,支援长沙暴动。晚上,在去长沙的路上,走到邵东团山,被尹姓反动武装围困在一旅馆,用大刀活话捅死的!同去被捅壮烈牺牲的一共五人,合计被乱葬于当时一打谷禾桶,又叫黄桶,四方形,大小一般可盛二十担稻谷。应该是六月份遇难的。到了当年十二月,吳伯屏家里人才知道。三里冲的人去邵东,挖开掩埋地,尸体已经腐败,无法辨认。吴伯屏的舅佬,排楼肖家的,说他有个牙齿是栽的。就这样,才把吴伯屏尸体抬回家。吴姓家族,看到他在生时社会影响大,同意葬于马鞍岭,吳姓家族坟山。吴伯屏毕业于清朝政法大学,1924年吴氏创修家谱,序言是吴伯屏写的!但是,由于吴伯屏家境不算贫寒,解放时竟然被划为小土地出租,政治上一直被算做成分不好对待!其后人,在改革开放前数十年历次政治运动中,常常受到"五类分子"才该“享受"的不公缺恭待遇。真不知,报国英烈,九泉之下,何以暝目!</p><p class="ql-block">吴伯屏壮烈牺牲时,儿子正月间出生,他二月就在去邵东路经团山遇难。吴伯屏革命前后,一直在邵阳教书为生,也以教书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党的工作。直到以身许国,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吴家大屋吴君喜的爷爷回忆,在邵东被围困时,吴伯屏仗着身上的两把枪,奋力反击尹姓反动武装的围困。身负重伤杀到在地时,只要他愿意脱离共产党,吴伯屏都不会立死。但是,忠肝义胆的吴伯屏,忠于革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选择牺牲个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保全组织,</span>宁死不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田培尧,段纯,吴伯屏,段骥,艾玉舟,刘降生,曾志素等人,以乡亲身份,以发动青年读书,准备进城求学为理由,走家窜户。不间断经常性在图南书院教导处召开小型教座,以国文、算术、史、地讲学名义,讲座中实际上是在灌输革命道理,反租反坝,发动农民起义。在图南书院搞过几次几百人参加的大型农民集会。制有梭标、鸟冲、马刀俗称马叶子,头巾等等。解放初期,当地上下院子的村民家中,大都还有这些物件随便出现过。有的随意插在墙缝或搁置地面门角落里,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大革命失败之后,能逃脱的都离开了图南书院,也有逃脱之后又在北京等地被捕就义的。粟幼如做为当地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图南支部核心之一。深夜里临走时,悄悄的敲开同乡凉树院子粟太瑛堂弟家后门,悲壮告别说:"老弟呀、满嫂啊,今生今世恐怕难得再见了。"此后,杳无音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也没有记载图南党支部有个粟幼如先生,他竟有过为中国革命客死他乡的事迹。其夫人陈氏,村民统称幼满娘。是鼎博冲娘家,孤身带大儿女,其一儿子粟尊林,解放前后当过乡村教师,大家称呼林先生。另一儿子农民,粟尊龙,读过书。1953年,湖南省邵阳县诸甲亭区,被毛泽东主席点名"湖南某区乱杀多人"的少数乱党分子诬陷的"反革命`黑杀队`事件中,被人乱咬为"黑杀队"成员,惨遭毒打刑讯致残后英年早逝。毛泽东主席是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原文中有点名"湖南某区乱杀多人"这样一段话的。粟尊龙,又叫龙跛子的,被黑杀队事件打残致死后,老婆龙八嫂招郎改嫁。儿子粟海狗正名粟海明,后来的日子尚好。但是此前,一户大家,一男丁独自难以支撑所有农活,幼满娘虽为裹足农妇,常常也扛着锄头跟儿女们一起下地。因之偶有请短工或出租部分田地行为,幼满娘及后人都被划算"小土地出租",政治上长期被欺凌压抑。直到幼满娘重病,尿毒症全身水肿透亮,无钱,一直放弃治疗,身体爆皮出水腐败而死。做过教师的粟尊林,林先生,女儿们出嫁后,日子有了好转。而独一儿子,也是粟幼如孙子叫粟洋狗的,流落异乡,不知听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郑鲤庭先生的"开源节流,裕充国课,量入为出,利达乡黎"图南精神,与之早期中国共产党图南地下支部的光荣事迹比肩永存!诸甲亭图南书院是个值得珍惜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单位,应该恢复才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2, 30, 170);">本文作者简介:粟孟德,湖南邵阳诸甲亭凉树院子人,女,退休语文和书法教师。湖南省诗词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邵阳市、县作家协会、诗词楹联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著作《慕云庐杂谈》三十五万字,写有并在全国和本地少量发表过的古体及新诗二百多首,等等。</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粟孟德著《暮云庐杂谈》,三十五万字,炎黄出版社出版。生动记述解放前后至近六十来,社会底层世态炎凉,许多都是极具历史珍藏价值的史实。作者粟孟德,批阅五载,增删百遍。虽因印刷厂校验不慎仍有极个别错字,但是附有勘误表,丝毫不会影响阅读时忍俊不禁的快感。定价:每本人民币60元(不包邮费)。存量已经不多,欲藏务宁从速。购书电话号吗:18230696538。</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