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顾杏卿(Gu Xingqing1893--1986年7月6日)上海闸北区西宝兴路顾家宅人。1917年作为翻译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团(Chinese Labour Corps.)</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后前往美国西北大学留学。解放后任军委工程学院、上海外语学院英文教授。 著有《欧战工作回忆录》(1938年商务印书馆三版),被认为是唯一一本记录中国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自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b>关于中国劳工翻译顾杏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顾杏卿是一战期间14万名赴欧洲的中国劳工之一。从1916年起,大量中国劳工被招募赴欧洲战场西线法国和英国的军队服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他在1937年首次出版的一部作品中,讲述了自己作为劳工翻译赴欧洲的经历。他大约于1894年出生于上海闸北。1917年,因身体原因不得不去中国北方。可能在那里听说1916年底开始英国人在招募劳工。他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冒险之旅。</p><p class="ql-block">他于1917年4月17日离开青岛港(山东省),开始他的欧洲之旅。他的旅程的第一部分,是乘坐一艘名为“Protesilaus”的船,他先来到日本长崎和横滨。他当时非常惊讶地看到日本人力车夫在休息时阅读报纸。对他来说,这个细节表明了日本人的高水平教育。</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6, 246); color: rgb(64, 64, 64);">4月24日,他离开日本前往加拿大,船于5月9日抵达温哥华。他趁机在这个城市参观。整洁干净的街道让他着迷,他也惊讶地注意到邮局前写着禁止随地吐痰,否则罚款50加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6, 246); color: rgb(64, 64, 64);">随后,他们乘火车前往加拿大的大西洋岸,然后乘船前往英国。路上,遭遇德国潜艇袭击的风险很大。1917年2月,一艘载有中国劳工的船在地中海被击沉。因此,他们这条船是在军舰的护卫下行驶的。在福克斯通(肯特),他经历了第一次的轰炸。他最终于1917年7月抵达法国滨海努瓦耶尔(索姆)。一段时间后,他又去比利时波佩林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6, 246); color: rgb(64, 64, 64);">对于中国劳工和翻译来说,他们是第一次遇到西方人。也许在中国尤其是租界里会有几个西方人,但相对很少。顾在书中讲述了他与西方人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山东招募劳工的时候,英国军官谢泼德向他阐述中国劳工去欧洲的意义:为了自由与和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6, 246); color: rgb(64, 64, 64);">他还在书中讲述了他的一位戴姓朋友和一个欧洲女子的故事。一位来自比利时伊普尔的年轻女子杰曼妮逃离这座城市,因为城市在战争爆发最初几个月遭到猛烈轰炸。他们两人在法国邂逅。总的来说,顾试图在本书中证明西方人和中国人之间没有区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6, 246); color: rgb(64, 64, 64);">他的翻译经历于1919年结束,随后回到了中国。而后,他去美国留学,1923年在西北大学获得艺术与科学硕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6, 246); color: rgb(64, 64, 64);">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以14万北方农民为主的中国劳工,他们在1916-1918年期间被英法两国招募,远赴一战西线战场,协约国称他们为“中国劳工旅(the Chinese Labour Corps)”。他们为一战欧洲战场的大后方提供了宝贵的劳动力,最终,约两万人在苦役、疾病和德军的轰炸中身亡,埋骨异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6, 246); color: rgb(64, 64, 64);">从离开中国那一刻起,华工们就面对着生死未卜的命运,死亡的危险如影随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6, 246); color: rgb(64, 64, 64);"><span class="ql-cursor">1917年2月24日,德国潜艇在地中海海域击中运送华工的邮轮,船上543名华工全部葬身大海。</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6, 246); color: rgb(64, 64, 64);"><span class="ql-cursor">在远离中国的欧洲战场上,这些中国劳工曾承担着非常繁重的工作。他们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0-18个小时,每年只有三天假期。他们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建设重要的道路和沟渠系统、铺设铁路、维修坦克、甚至拆除未爆炸的炸弹。</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6, 246, 246); color: rgb(64, 64, 64);"><span class="ql-cursor">法国招聘了37000名中国劳工,其中10000人被派到法国前线北方,英国招聘了93000到95000名中国劳工,也全部驻扎在一战前线法国北方。</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