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填补中国相声史一项空白</b></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挖掘日期:</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2021年 4月 9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挖掘整理:</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李 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制片编辑:</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李 铭(禮 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配 乐:</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京剧曲牌</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01, 0);">中国相声现代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01, 0);">里程碑人物列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禮 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50, 130, 63);">第一集:</b>第五代掌门人、大师及名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50, 130, 63);">第二集:</b>第六代掌门人、大师及名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50, 130, 63);">第三集:</b>第七代掌门人、大师及名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50, 130, 63);">第四集:</b>第八代相声大师及名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color:rgb(50, 130, 63);">第五集:</b>第九代相声名家,青年明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第六集:</b>姜昆 PK 打擂郭德纲,失策失算失宠面子伤。</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说明:</b>被师父逐出师门者不作列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相声界《家谱》及辈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相声“谱系”相当于行业的“家族成员档案”,也就是所谓的“家谱”,记录相声演员师承关系、隶属门派、辈分高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相声界对于辈分的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称谓是“德(四代)、寿(五代)、宝(六代)、文(七代)、明(八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第四代(德字辈)代表人物是裕<b style="color:rgb(255, 0, 43);">德</b>隆、李<b style="color:rgb(255, 0, 43);">德</b>钖、李<b style="color:rgb(255, 0, 43);">德</b>祥、焦<b style="color:rgb(255, 0, 43);">德</b>海、卢<b style="color:rgb(255, 0, 43);">德</b>俊、周<b style="color:rgb(255, 0, 43);">德</b>山、马<b style="color:rgb(255, 0, 43);">德</b>禄、刘<b style="color:rgb(255, 0, 43);">德</b>智、高<b style="color:rgb(255, 0, 43);">德</b>明、高<b style="color:rgb(255, 0, 43);">德</b>亮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第五代(寿字辈)代表人物是张<b style="color:rgb(255, 0, 43);">寿</b>臣、尹<b style="color:rgb(255, 0, 43);">寿</b>山、焦<b style="color:rgb(255, 0, 43);">寿</b>海、李<b style="color:rgb(255, 0, 43);">寿</b>增、李<b style="color:rgb(255, 0, 43);">寿</b>芳、富<b style="color:rgb(255, 0, 43);">寿</b>严、崇<b style="color:rgb(255, 0, 43);">寿</b>峰、何<b style="color:rgb(255, 0, 43);">寿</b>亭、高<b style="color:rgb(255, 0, 43);">寿</b>亭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第六代(宝字辈)代表人物是侯<b style="color:rgb(255, 0, 43);">宝</b>林、郭全<b style="color:rgb(255, 0, 43);">宝</b>、刘<b style="color:rgb(255, 0, 43);">宝</b>瑞、常<b style="color:rgb(255, 0, 43);">宝</b>堃、常<b style="color:rgb(255, 0, 43);">宝</b>华、常<b style="color:rgb(255, 0, 43);">宝</b>霆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第七代(文字辈)代表人物是苏<b style="color:rgb(255, 0, 43);">文</b>茂、刘<b style="color:rgb(255, 0, 43);">文</b>亨、张<b style="color:rgb(255, 0, 43);">文</b>顺、魏<b style="color:rgb(255, 0, 43);">文</b>亮、侯耀<b style="color:rgb(255, 0, 43);">文</b>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第八代本应该是明字辈,然而新中国废除宗法制、家族制、跪拜叩首制,徒弟拜师父制,摆知(相声圈里最名正言顺的师承关系认定形式。只有举行了摆知仪式才能将徒弟名字登记入相声家谱)。尤其是文 革批判封资修,取名字或改名字异常谨慎,亿万老百姓为了活命,绝不敢公然悖逆,因此名字无法体现师承关系、隶属门派、辈分高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如今,第四五代老艺人大都作古,六七代相声名家也所剩不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挖掘整理、缅怀追思、继承弘扬先辈相声大师和名家的传统艺术应该是从业人员,包括我们相声爱好者的责任,故制作本片,共同分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01, 0); font-size:20px;">第七代(文字辈)名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8px;">(64人,代差64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0, 130, 63);">国家掌门人:马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苏</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茂、金</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声、刘</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步、刘</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邢</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昭、王</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玉、张</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顺、李</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史</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惠、魏</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亮、刘</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亮、殷</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郑</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昆、郑</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喜、王</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林、王</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侯耀</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甫、王</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金</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朱</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陆</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荣、田</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0, 43);">文</b><span style="font-size:18px;">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2, 245); color:rgb(209, 34, 172); font-size:15px;">(按出生长幼排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2, 245); 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北京相声名家</b><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2, 245); 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24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杨紫阳 (1927)、唐杰忠 (193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长林 (1932)、赵世忠 (193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 季 (1934)、赵振铎 (1936)</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邢文昭 (1937)、</span>黄铁良 (1937)</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贾冀光 (1937)、李文山 (193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文顺 (1938)、<span style="font-size:18px;">史文慧 (1939)</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郝爱民 (1939)、李国盛 (1939)</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殷文硕 (1943)、丁广泉 (1944)</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文林 (1947)、王文友 (1947)</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侯耀文 (1948)、石富宽 (1949)</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牛 群 (1949)、刘洪沂 (1949)</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文甫 (1954)、牛振华 (1959)</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天津相声名家</b><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b><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29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赵新敏 (1923)、任鸣岐 (1923)</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范振钰 (1927)、小立本 (1928)</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英培 (1928)、苏文茂 (1929)</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文步 (1936)、刘文亨 (1937)</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志纯 (1937)、王文玉 (1937)</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伯祥 (1938)、王祥林 (1939)</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魏文亮 (1940)、常贵田 (1942)</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杜国芝 (1944)、张永久 (1944)</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鸣志 (1946)、郑福山 (1946)</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永义 (1946)、陈连仲 (1947)</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佩元 (1949)、李立山 (1949)</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族民 (1950)、杨 议 (1962)</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六甲 (1981)、谢 金 (1982)</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 丹 (1982)、裘英俊 (1984)</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小川 (1987)</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外省相声名家</b><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14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台湾:吴兆南 (1924)</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东:金文声 (1930)</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陕西:郑小山 (1937)</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北:刘文亮 (1940)</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辽宁:于世猷 (1940)</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黑龙江白英杰 (1941)</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北:郑文昆 (1945)</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陕西:郑文喜 (1945)</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北:佟有为 (1946)</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陕西:张常泰 (1949)</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黑龙江师胜杰 (1953)</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北:崔喜跃 (1954)</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东:孙小林 (1954)</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黑龙江于浮生 (1959)</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01, 0); font-size:20px;">相声历代掌门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掌门人不是以拜师先后而定,而是以对相声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第五代:张寿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第六代:侯宝林 (相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潜心相声史的研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第七代:马季 (新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开创了相声的新气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第八代:之所以没选姜昆就是因为他只是领导,没有继承传统。郭德纲虽然继承传统功高盖主,然而未得到同仁普遍认可。因此说没有公认的掌门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中国历届曲艺家协会主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第一届(1958—1966,8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主席</b>:赵树理。<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副主席</b>:周巍峙、韩起祥、陶钝、王少堂、高元钧。</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全国曲协停办十余年。</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第二届(1979—1985,6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主席</b>:陶钝。<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副主席</b>:韩起祥、高元钧、骆玉笙、侯宝林、罗扬、吴宗锡、蒋月泉、李德才。</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第三届(1985—1996,11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主席</b>:骆玉笙。<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副主席</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罗扬(常务)</span>、高元钧、吴宗锡、蒋月泉、夏雨田、刘兰芳、姜昆为副主席。<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顾问</b>:陶钝、侯宝林、韩起祥。</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第四届(1996—2002,6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主席</b>:罗扬。<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副主席</b>:土登、刘兰芳、朱光斗、余红仙、姜昆、夏雨田、程永玲、薛宝琨。<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名誉主席</b>:骆玉笙。<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顾问</b>:马三立、吴宗锡、蒋月泉。<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秘书长</b>:刘兰芳。<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副秘书长</b>:王丹蕾、常祥霖。</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第五届(2002—2007,5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主席</b>:刘兰芳。<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副主席</b>:冯巩、李时成、余红仙、侯耀文、姜昆、夏雨田、郭刚、黄宏、崔凯、程永玲、道尔吉仁。<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名誉主席</b>:罗扬。<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顾问</b>:土登、马三立、朱光斗、吴宗锡、薛宝琨。</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第六届(2007—2012,5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主席</b>:刘兰芳。<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副主席</b>:王汝刚、冯巩、李时成、吴文科、姜昆、郭刚、黄宏、盛小云、崔凯、程永玲、道尔吉仁钦、籍薇。<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秘书长</b>:刁惠香。<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名誉主席</b>:罗扬。<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顾问</b>:土登、朱光斗、吴宗锡、余红仙、薛宝琨。</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8px;">第七届(2012—2022,10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主席</b>:姜昆。<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副主席</b>:马小平、王汝刚、冯巩、李时成、吴文科、翁仁康、郭刚、黄宏、盛小云、崔凯、董耀鹏、籍薇。<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名誉主席</b>:罗扬、刘兰芳。<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顾问</b>:土登、朱光斗、吴宗锡、余红仙、程永玲、薛宝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1985年评选出的十大笑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按得票数高低排序:马季、姜昆、李文华、侯耀文、赵炎、高英培、郝爱民、常宝华、石富宽、师胜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1985年评选的所谓“十大笑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实至名归的只有四个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德云社詹姆斯下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5年底,由吉林省曲艺协会、电台、电视台等五家单位联合主办,面向全国以专家评选和观众投票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十位当时正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中、青年相声演员,称为“十大笑星”。</p><p class="ql-block"> 笔者认为这个所谓的十大笑星名单并不科学,且听慢慢道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看看名单都有谁。</p><p class="ql-block"><b> 马季:</b>被评为十大笑星之首,2006年去世,享年73岁。在评选第二年的春晚《五官争功》节目中,这个评选结果也成了节目的一部分。<b>姜昆:</b>1950年生,马季徒弟。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b>李文华:</b>姜昆的捧哏搭档,1985年因喉癌告别舞台,2009年去世,享年82岁。<b>侯耀文:</b>侯宝林三子。2007年因突发心源性心脏病于北京病逝,享年59岁。<b>石富宽:</b>与侯耀文二人被称为相声界的“黄金搭档”,依然活跃在相声舞台上。<b>高英培:</b>相声表演艺术家,2002年去世。<b>郝爱民:</b>侯宝林徒弟,从话剧舞台半路出家,目前基本不再登台演出。<b>师胜杰:</b>侯宝林关门弟子,是“十大笑星”中惟一一个非京籍的笑星。2018年因病在哈尔滨逝世,享年66岁 。<b>常宝华:</b>常氏相声的第二代传人,中国曲艺牡丹奖首批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18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b>赵炎:</b>马季的捧哏,马季去世后已经很少登台演出。</p><p class="ql-block"> 十大笑星已经去世六位,笔者在这里对已经故去的老艺术家们致以敬意和缅怀,毕竟他们曾经带给过我们很多笑声。但,笔者对这个名单仍然有很多质疑!</p><p class="ql-block"><b> 第一个质疑,名称不妥。</b></p><p class="ql-block"> 十大笑星,那此时正当红的陈佩斯朱时茂不算吗?所以十大笑星应该是十大相声笑星。</p><p class="ql-block"><b> 第二个质疑,名不符实。</b></p><p class="ql-block"> 在笔者看来,结合当时的环境和个人艺术水准,名副其实的十大相声笑星仅有四个半合格。马季,姜昆,侯耀文,高英培,半个是师胜杰。其他几位都有硬伤,李文华、石富宽、赵炎属于捧哏,不是说捧哏不能当选,实在是有很多出色的逗哏更符合当选条件。郝爱民,半路出家的话剧演员,水平不错,但代表作比较稀罕。常宝华,常家老四,论水平其实在其三哥常宝霆之下。</p><p class="ql-block"><b> 第三个质疑,名单过于体制化</b></p><p class="ql-block"> 其中马季、姜昆、李文华、郝爱民、赵炎都是中国广播说唱团的演员;侯耀文、石富宽属中国铁路文工团;常宝华、师胜杰、高英培分属海政文工团、黑龙江省曲艺团及全总文工团。除了师胜杰,其余全是一等一的体制内团体。似乎在表达一个意思,只有体制内的演员是才是好演员。</p><p class="ql-block"><b> 第四个质疑也是最主要的质疑,排他性太强。</b></p><p class="ql-block"> 这个排他主要就是指马家。中国相声界解放后就剩下三大家族比较显赫,侯家、常家、马家。马家完全被排斥在这个名单之外,1985年,少马爷正当年,马三立老当益壮。十大相声笑星没有马家父子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你说侯宝林也没入选,马三立不选可以理解,那少马爷此时正值艺术创作和表演的巅峰,没入选实在难以苟同。常家虽然入选了常宝华一人,但并不是更能代表常家艺术水准的常宝霆,或者更根正苗红的常贵田。选择了常宝华只能说因为常宝华常年在北京,而常宝霆常年在天津。入选的名单里,侯宝林直接的弟子有马季、郝爱民、师胜杰三人,儿子侯耀文一人。其他姜昆、赵炎又是马季徒弟,也就是说光侯宝林直系徒子徒孙就有六个人。其他,李文华是姜昆搭档,石富宽是侯耀文搭档,基本也是侯宝林一系的延续。仅剩下的常宝华是依附于侯家的,高英培当然也可以代表天津相声,但其人在北京全总文工团,其师父赵佩茹也和侯家关系密切,后来的侯耀文就是拜入了赵佩茹门下。可见这份名单妥妥就是一个侯氏相声大联欢,或者说北京相声界内部逗着玩。所以,笔者对这次所谓的十大笑星评选结果一直是当做玩笑看待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北京相声名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杨紫阳。</b></p><p class="ql-block">(1927—2001,仙逝74岁),拜师侯宝林,师爷朱阔泉,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京人。原名杨子扬。1</span>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直属政工队,曾荣立三等功。后随军南下,曾任西南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演员,多才多艺,擅长曲艺、话剧、戏曲等表演艺术形式,1955年,转业到铁路二局文工团任演员。1956年前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说唱团学习相声艺术,1957年拜侯宝林为师。随团学习期间,深受侯宝林、郭启儒、刘宝瑞等前辈的教益,始用艺名“紫阳”,与马季搭档,互为捧逗。后返回成都,在铁路二局文工团。<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任四川省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span>先后与杜三宝、侯一臣、周游、隋涤新等合作演出,从事相声创作、表演和辅导工作,直至离休。</p><p class="ql-block"> 1964年,在成都“五月茶社”(成都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相声培训班。“文革”结束后,先后于1977年、1979年在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和成都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相声艺术培训班,并请来王永梭、牛德增等艺术家授课,培养了专业、业余相声演员数十人。1978年,组织建立了相声团,与丁宝祥、邓滔、陆佳华等十多个北方相声演员,恢复了相声专场演出。1981年,帮助重庆市曲艺团举办首届相声大会。</p><p class="ql-block"> 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长期扎根于铁路修建第一线,为铁路工人带去了欢乐,足迹遍布云、贵、川、渝、湘,自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沟演员”,为相声艺术在西南地区的普及和发展献出了毕生精力。1978年,曾被评为铁二局科技和教育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 对“侯(宝林)派”相声艺术有深刻的理解,提出:“说学逗唱是既独立又协调、既静止又运动的,不可分割,浑然一体。说中有学,学中有唱,逗是说学逗唱的核心,是紧紧围绕主题而运动的,是揭示与深化主题的一种手段”的观点,强调“表演要突出一个‘真’字,用真心说话,用真情表演”,并把此长期运用于演出与教学当中。</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醉酒》</span>《铡美案》《扒马褂》《夜行记》<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晚婚好》</span>《万祸公司》《结婚前后》《大刀进行曲》<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离婚前奏曲》《音乐与健康》</span>等。</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杨紫阳的徒弟:</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仇小豹、朱军、王迅、丁宝祥、唐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唐杰忠。</b></p><p class="ql-block">(1932—2017,仙逝85岁),拜师刘宝瑞,师爷张寿臣,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北京人。1974年,与马季演出《友谊颂》《高原彩虹》等相声。1987年,央视春晚表演《虎口遐想》,1988年,央视春晚表演《电梯奇遇》等一系列讽刺相声。被评为“十大笑星”,获“侯宝林金像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等殊荣。</p><p class="ql-block"><b> 唐杰忠的徒弟:</b>李建华、张茂起、李金祥、刘全刚、李艺、赵斌、崔喜跃、杨宁、巩汉林、魏真柏、朱琦、汪声亚、杨祖尧、卡尔罗、马洛、罗爱恬、白玉、禹宝东、王德枋、赵志洪、贾明慧、韩占军,关门弟子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徐锦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20px;">北京第七代,王长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2—2001,仙逝69岁),拜师孙宝才,师爷赵蔼如,太师爷卢德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 style="font-size:18px;">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18px;">回族。与侯宝林同师拜在闫泽普门下学习京剧,9岁丧父(被迫登台挣钱养活一家四口,生活重担落入王长林一人肩上)。京剧出身改行为相声演员。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北京多家广播电台演出,北京八旬以上老人都听过王长林的京剧花脸和相声。天生一副好嗓子,少年时在北京就小有名气,相声师承孙宝才是相声界第六代传人,在全国相声界享有极高声誉。经常与众多文艺界名家同台演出。建国后,与京剧大师马连良的堂弟马最良和相声界老前辈高德明成为忘年交。后随很多北京艺人落户到哈尔滨曲艺团成为东三省相声界的领军人物。到了哈尔滨市曲艺团成为台柱子,每天演出攒底(京剧叫压大轴),一般都是抖个包袱结尾,但是王长林是用正活结尾。经常掌声四起,返场四次还下不去,最后只是出来谢幕。加入哈尔滨曲艺团后,曲艺团对观众票价长钱。年轻时成名于北京。部队转业后,五十年代北京广播电台邀请王长林加入广播电台说相声,每月120元(相当于如今两万元,可以养活八口人)。可王长林说电台见不着观众,师父孙宝才也挽留其留在北京,可他同其他艺人一样辗转于全国各地,兰州、徐州、山东、东北三省等地都留下了他的演艺足迹。京剧出身,最擅长演京剧《洪洋洞》《 洪鸾喜》《 失空斩》《 戏迷》。他创作的《我爱黄梅戏》《唱节约》六七十年代广播电台经常播放,走在街上和坐公交车经常听到收音机大喇叭播放他的段子,演唱歌曲和舞蹈表演也是极为精彩,以歌曲和舞蹈为题材的相声表演的淋漓尽致。他不但说的好、唱得好,身段表演也是一绝,京剧花脸、青衣旦角都表演的功底深厚。</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王长林的徒弟:</b><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海伦、刘义学、朱周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赵世忠。</b></p><p class="ql-block">(1933—2007,仙逝74岁),拜师谭伯儒,师爷郭瑞林,太师爷范长利。搭档<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赵振铎。专攻捧哏。</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北京人。舞台风度朴实大方,语言幽默滑稽,翻包袱准确得体,搭话严实,形成独特有风格,是一位杰出的捧哏名家。1954年,与赵振铎合作,组成黄金搭档,受到老舍先生的赞誉,被誉为“北京二赵”。常与赵振铎、马季、苏文茂、张永熙等名家的合作。</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扒马褂》</span>《八扇屏》《汾河湾》《山东话》《坐电车》《指妈为马》《我的爸爸》《兄妹对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媳妇往哪儿娶》等。</span></p><p class="ql-block"><b> 获得奖励:</b>《媳妇往哪儿娶》获国庆30周年献礼节目一等奖。《我的爸爸》获1980年专业剧团新作表演奖和北京市文化艺术调演表演奖,全国曲艺调演优秀表演奖。</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赵世忠的徒弟:</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冯洋、马魁尧、杜宏圻、康友纯、张志强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相声国家级掌门人,文字辈杰出大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马季。</b></p><p class="ql-block">(1934—2006,仙逝72岁),拜师侯宝林,师爷朱阔泉,<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太师爷焦德海。专攻逗哏。</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名马树槐。19</span>56年调入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1979年中国曲协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宇宙牌香烟》。198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笑星”。198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群口相声《五官争功》。1989年获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2006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p><p class="ql-block"><b> 特别贡献:</b>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他善于表演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作品,在相声艺术长于讽刺的传统之外,开启了以赞美新生活和新的英雄人物为主题的“歌颂型”对口相声的新生面。</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美》</span>《扎针》《拔牙》《传谣》《戒烟》《救人》《画像》《外国》《闲话》《吹牛》《攀亲》《招聘》《请医生》《打电话》《对对联》《卖布头》《女队长》《送春联》《找堂会》《老少乐》 《讲礼貌》《老马家》《学越剧》《友谊颂》《找舅舅》《逐步升级》《跟谁结婚》《狗熊大象》《哭的艺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哭的功能》</span>《劳动号子》《戏剧杂谈》《新地理图》《行业术语》<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说一不二》《一仆二主》</span>《五官争功》《五官争谦》《戏迷药方》《宇宙牌香烟》<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登山英雄赞》《英雄小八路》《游击小英雄》《新桃花园记》《白骨精现形记》</span>《王金龙与祝英台》《万紫千红绕营房》等。</p><p class="ql-block"><b> 马季的徒弟:</b>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刘喜尧、彭子义、常佩业、黄志强、黄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国修、赵龙军、邢瑛瑛、刘立新、侯冠男、张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赵振铎。</b></p><p class="ql-block">(1936—1996,仙逝60岁),拜师王长友,师爷赵蔼如,太师爷卢德俊。<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专攻逗哏。</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京人。</span>随师父先后到天津、济南、张家口等地献艺。边学边演。由于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他们这对师徒搭档走到哪里都受到内外行的赞誉。在天津演出时,广大观众称他“小寿臣”。当时他只有13岁。因他功底深厚、活路子宽,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因此在1956年和1962年两次挖掘传统节目时发挥了重大作用。</p><p class="ql-block"><b> 经典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四省》《扒马褂》《八扇屏》《八不咧》《十八愁》《地理图》《开粥厂》《吃元宵》《大保镖》《大相面》《夸住宅》《汾河湾》《卖布头》《杂学唱》《戏迷药方》《歪讲三字经》等。</span></p><p class="ql-block"><b> 赵振铎的徒弟:</b>李金斗、王文友、肖巍、贾承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邢文昭。</b></p><p class="ql-block">(1937—2019,仙逝82岁),拜师刘宝瑞,师爷张寿臣,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京人。原名邢克昭。</span>擅捧哏、单口相声。自幼喜欢相声。1959年加入中国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学员班,专攻相声表演。1961年拜刘宝瑞,代表作品《官场斗》《韩复榘演讲》。20世纪50年代,与马季、李文华、李国盛等在北京工人艺术团工作。二十世纪60年代,参加全国第一届文艺汇演,在全国工会曲艺汇演中获表演奖。2001年,在全国小品比赛中参演的《四个老头》获一等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北京德云社创始人之一。“德云四老”之一。</span>2006年,在德云社为陆地园义演评剧《秦香莲》中,与李文山、岳云鹏、崇云昆饰四宫女。</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包厨》</span>《官场斗》《抡弦子》《假行家》《打灯谜》《五红图》《夸住宅》等。</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德云四老仙逝:</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文顺(2009),李文山(2017),谢天顺(2018),邢文昭(2019)先生——驾鹤西游。</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黄铁良。</b></p><p class="ql-block">(1937—2016,仙逝79岁),拜师侯宝林,师爷朱阔泉,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京人。满族。原名黄德义。自</span>幼爱习书画,常常照猫画虎,尤酷爱相声喜歌唱。1950年拜侯宝林为师,在相声改进小组学习。1952年参加北京市曲艺工作团。1954年参加抗美援朝曲艺服务大队,后到北京曲艺三团工作。1957年到天津从事曲艺工作。1958年参加了和平区相声队,先后参加了上百段相声的宣传演出。擅使贯口。上世纪90年代,黄铁良、尹笑声、佟守本等天津相声名角在于宝林的倡议下,共同发起成立了天津众友相声艺术团,多年坚持剧场演出,为相声在天津的再度繁荣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黄铁良以丰富的曲目、严谨的台风、张弛有度的节奏、热情洒脱的表演得到业内同行及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有“阳光男孩”的雅号。他虽然以表演传统相声著称,但绝不因循守旧,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因此赢得了大量青年观众的喜爱。姜昆曾为黄铁良先生题词“艺海游天”。搭档有尹笑声、何德利等,其妻陈凤芸亦是天津著名评书演员。1999年,天津众友相声团成立,与尹笑声成为该团攒底最佳搭档。</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地理图》《报菜名》《夸住宅》《洪羊洞》《大保镖》《白事会》《大审案》<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数来宝》《羊上树》《打砂锅》</span>《武训徒》《卖五器》《八扇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八大吉祥》《托妻献子》《太平歌词》《口吐莲花》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董铁良的徒弟:</b><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郑志方、刘飞、喻军、韩嘉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贾冀光。</b></p><p class="ql-block">(1937—?),拜师侯宝林,师爷朱阔泉,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二炮文工团著名相声演员,其子贾伦亦是当代著名相声演员。</p><p class="ql-block"> 相声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表演艺术,是“以语言为主的喜剧性说唱艺术”。“包袱”及“抖包袱”是相声的生命。相声“包袱”的构拟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利用人们生活内容方面日常事理的逻辑偏离现象来组织笑料,如《醉酒》中一个醉汉打开手电筒让另一个醉汉顺着光柱向上爬等“包袱”即是;二是利用语言文字符号的特点来组织笑料。而这一途径正是相声独具的中国文化特色籍以获得的主要表现之一。相声充分利用了作为中国文化重要标志之一的汉语言文字的民族特点,并因此而使其表达具备了难以替代的民族特色。</p><p class="ql-block"><b> 贾冀光的徒弟:</b>张大礼、王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李文山。</b></p><p class="ql-block">(1938—2017,仙逝79岁),拜师王世臣,师爷陈雨亭,太师爷卢德俊。</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自幼生长在北京天桥,酷爱相声。二十世纪50年代,与郭全宝先生创作合说相声《历书与皇历》,二十世纪60年代,在邮政文工团与李文贵合作创作相声《杂谈空城计》《南来北往》《女英雄》《一比吓一跳》等。二十世纪70年代创作的相声代表北京唯一的一段相声参加全国曲艺调演。二十世纪80年代,与郝爱民合作,并调入北京宣武说唱团至退休。</p><p class="ql-block"> 2007年,“纪念相声名家侯耀文先生专场演出及侯门弟子贺先生六十冥寿”活动举行。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与郭德纲率领的德云社于解放军歌剧院联合举办“纪念相声名家侯耀文先生专场演出及侯门弟子贺先生六十冥寿”活动。</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代表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女英雄》《南来北往》《一比吓一跳》《杂谈空城计》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李文山的徒弟:</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德燕(张文顺女)、赵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张文顺。</b></p><p class="ql-block">(1938—2009,仙逝71岁),拜师佟大方,师爷张寿臣,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京人。北京市曲艺团第一科的学员,师承佟大方先生。复跟随架冬瓜叶德霖先生学习滑稽大鼓。</span>北京德云社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b> 主要喜剧作品:</b>为陆地园义演评剧《秦香莲》,电视剧《知县叶光明》,相声《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等。</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赌论》《揭瓦》《大鼓》《大娶亲》《大西厢》《大实话》《大上寿》《大审案》《跳大神》《学小曲》《师傅经》《吃饺子》《得胜图》《拴娃娃》《富贵图》《文章会》《卖布头》《卖五器》《西征梦》《师傅经》《于公案》《叹人生》《梦中婚》《抢菜刀》《玉堂春》《教书匠》《灯下神算》《饭店题词》《寿比南山》《英台修书》《豆腐堂会》《四川二簧》《山东二簧》《八大改行》《顺八大改行》《海棠花出世》《杨乃武与小白菜》《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等。</span></p><p class="ql-block"><b> 张文顺的徒弟:</b>张德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史文惠。</b></p><p class="ql-block">(1939—2021,仙逝82岁),拜师王树田,师爷李寿增,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中国第七代相声演员中的杰出代表,北京曲艺团主演之一,文字辈北京相声主要传承人。17岁的开始了正式的相声表演,也开始了自己作为相声演员的职业生涯。18岁正式拜相声名家王树田为师,成为王树田的大弟子。王树田先生是相声前辈李寿增高足,当时武汉曲艺队的队长,同时也是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8年进入北京曲艺团。</span>1962年武汉曲艺队改制为武汉说唱团后,王树田担任副团长,久居江南。王树田是著名的相声大师,在相声上造诣极高,相声界一直有“南王北侯”之说。他尤以“柳活”见长,蜚声艺坛,并擅演“贯口活”及太平歌词。拜师后相声技艺有了精进。王树田对史文惠很好,觉得他是一颗好苗子,所以时常对他悉心教导并精心点拨。因为史文惠本身对相声很感兴趣,所以在不断地学习、表演和实践中,打下了坚实的相声基础。通过在曲艺团的一场场演出,艺术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他与陈涌泉合作表演的化妆相声《两个理发员》红极一时,曾多次为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演出,受到高度评价。史文惠是极有相声天赋的,在相声艺术的海洋里,他是个全能选手。他能捧善逗,艺术功底深厚,表演幽默滑稽,严谨和蔼,独具一格,堪称捧逗俱佳的全才相声艺术家。同时,史文惠拥有过人的记忆力,“上活”速度极快,曾创下至今无人超越的一年上演23个新节目的记录。深深被中国相声文化艺术熏陶的史文惠高风亮节,从不计名利。为了培养年轻演员,他曾轮流为李金斗、王谦祥、刘洪沂捧哏。这些人在日后基本都成为当代名家,背后的史文惠的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过关》《抬杠》《断弦》《造厨》《报菜名》《南方话》</span>《卖布头》《地理图》《武坠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家庭方言》《英雄启示》《结婚前后》《夫妻春秋》《英雄启示》等。</span></p><p class="ql-block"><b> 史文惠的徒弟:</b>杨四奇、赵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郝爱民。</b></p><p class="ql-block">(1939—?),拜师侯宝林,师爷朱阔泉,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从小热爱相声,梦想当相声演员,广播里有相声,就别想喊动他,戏院里有演出,哭闹着要去看,回来就琢磨那段词儿怎么说,有时上课也想那台词的事。 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看见他目光呆滞,嘴唇还不停地在动,就判断他:走神儿了,便有意识地唤醒他,就大声地喊道:“郝爱民!回答问题!”郝爱民猛地站起来说道:“郝爱民,回答问题”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师生气的对他说:“你真是个入了迷的小神经。”郝爱民回辩道:“老师,这句台词应该加上个‘病’字儿。”教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大笑。</p><p class="ql-block"> 1984年,吉林省曲艺家协会组织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相声演员评选,选出了10位深受观众欢迎的“十大笑星”,“十大笑星”里就有郝爱民。</p><p class="ql-block"> 1961年开始和郭全宝老师合作,直至郭全宝老师退休,后和李文华老师合作。表演大方,语言幽默。</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叫人》</span>《一匹马》《大小声》《学越剧》《扔靴子》《配角谈》《庆回归》《哄孩子》《新商标》<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电影漫谈》《一买一卖》《笑中有唱》《方言趣谈》《醉汉还家》《礼仪杂谈》《耳濡目染》《五支钢笔》《学说普通话》《我是邮递员》《当好营业员》《十五的月亮》《发不出去的电报》等。</span></p><p class="ql-block"><b> 郝爱民的徒弟:</b>没有资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李国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39—?),拜师罗荣寿,师爷赵蔼如,太师爷卢德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历史成就:</b>北京人。自幼酷爱相声艺术,随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单口大王刘宝瑞学艺,后拜相声名家罗荣寿为师,曾给相声大师侯宝林捧哏三年,受益匪浅。近二十年来一直与笑林合作,曾被选为全国最佳相声搭档,表演了《大篷车》《学电台》《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等许多深受全国观众欢迎的相声作品,在不断的探索、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刘宝瑞发现他在表演艺术上很有自己的特点,就给他“开小灶”,向他传授单口相声。他先后学习了《糊涂知县》《连升三级》《侄子学乖》等传统单口段子。当时他的条件是很艰苦的,白天上班,学习和演出都在晚上进行。不管晚上活动到什么时候,第二天得照常上班。凭着他对相声的热爱和对开展职工业余文娱活动的热情,一直坚持了四、五年。这一阶段的学习与实践,为他的表演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功底。后来终于如愿以偿,他拜在相声界前辈艺人罗荣寿先生的门下,在罗老的悉心指导下,他的艺业大见长进,终于成了一名专业相声演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粉碎“四人帮”以后,大地回春,文艺复苏。许多阔别舞台多年的老演员纷纷登台演出。有一次传出了消息,在为第一届全国科技大会举办的文艺晚会上,侯宝林将表演相声。晚会开场,台下座无虚席。一些老观众都知道,侯宝林的老搭档郭启儒老先生已经病故,那么,捧哏的是谁呢?侯宝林在热烈的掌声中登场了。站在他旁边的是个体格魁梧的中年人。此人台风稳重,落落大方,对答从容,不瘟不火,给观众的第一个印象是良好的。此时台下已经窃窃议论,“嘿.这个捧哏的可真不错!” “敢情,能给侯宝林捧哏还含乎得了?”演出结束了,李国盛这个名字就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李国盛与侯老合作将近二年,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曾有一位同志问侯老:“为什么起用李国盛给您捧哏?”侯老说:“他台风正,朴实。往那儿一站,观众信任他。不知你们注意过没有,李国盛的眼睛都会翻‘包袱’,这一点比别人强。”这一确有见地的评价,李国盛是当之无愧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李国胜的徒弟:</b>赵新华、刘廷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殷文硕。</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3—1993,仙逝50岁),拜师刘宝瑞,师爷张寿臣,太师爷焦德海。</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京人。原名殷昊。回族。</span>相声表演艺术家,曲艺理论家,曲艺教育家。主要作品《相声师承关系总表》《传统相声总目》《刘宝瑞表演单口相声选》。1970年,调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工团任相声演员兼创作员。1978年以来,致力于挖掘整理单口相声的工作。1982年,他搜集到刘宝瑞单口相声一百多段,其它传统相声近百段,并整理出《相声师承关系总表》和《传统相声总目》。1984年,整理《刘宝瑞表演单口相声选》由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全书40万字,受到读者和曲艺界好评。他整理的《相声师承关系总表》,是经过亲自寻访,认真考证,详细记录,把相声界语焉不详的历代师承渊源整理清楚了,包括自清末相声诞生至二十世纪80年代初,师承八代,传艺八百多人,对其中的590人的生平,别名,艺术特色等,都作了简要注解,为相声艺术的研究作出了贡献。1989年以后,殷文硕开始表演单口相声。</p><p class="ql-block"> 【贡献一】把相声带进了新疆。相声是盛行于京津两地的地方曲种,解放前它的流行范围也不过是东北、华北等地,其他地方虽然有相声表演,但也仅限于那些大码头,应该说地域的局限性还是很大的,解放后随着支援边疆政策的提出,一大批艺术人才远赴边疆,把相声艺术才带到了全国各地,当时整个中国,除了海南和西藏之外每个地区都有几个北方去的快板、相声演员(因为海南是1988年才建省的,以前一直属于广东省。而西藏虽然没有正式的相声演员,但长期有部队的文工团去表演,而且还曾经有一个西藏京剧团,李万春、徐东来都在那里工作过),这对扩大艺术的影响力,促进文化的交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客观的说,支援边疆的演员长期脱离本曲种的中心,外地演出实践的机会不是很多,演出条件和环境也比较差,有很多大师因此留下的艺术资料寥寥无几,这也是很遗憾的。殷文硕在疆工作时曾被观众誉为“镇三山”(新疆的地形是“三山夹两盆”(“三山”指的是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个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所以他是“镇三山”。</p><p class="ql-block"> 【贡献二】1990年在辽宁电视台录制了整套的《君臣斗》。《君臣斗》这个八大棍原名《满汉斗》(老艺人如刘立福、钟吉铨等都叫这个名字),解放后屡次改名,刘宝瑞的版本定名为《金殿斗智》。很多老艺人都擅长表演这个节目,如李德钖、张寿臣、刘奎珍、冯立铎(据说冯立铎晚年有录音,被私人收藏了)、陈涌泉(有很多版录音,但表演的只是片段)。现在网上都在遗憾刘宝瑞的《满汉斗》已非完璧,其实是大家的误解。据很多老艺人说,“八大棍”跟评书的区别就在于“八大棍”不能有头尾(为了给评书行留饭,这也是一种艺德),刘宝瑞所留下的《金殿斗智》就已经是个完整的版本了,并不是一个残本(就跟刘奎珍《古董王》也是完整的版本一样)。而殷文硕、寇庚儒、邢文昭(他出版了文字稿)的贡献就是提供了完整的《满汉斗》版本,这只具有文献价值而不具备演出价值(因为到殷、寇、刑学艺的时候,都没在剧场里演过八大棍,即使演过,也不会按录音这么演)。</p><p class="ql-block"> 另外介绍两点,一是民间艺术中刘墉的故事很多,上世纪90年代中期,根据这些民间传说改编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盛极一时。曲艺中的刘罗锅的故事,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相声《满汉斗》,另外一个是鼓书门的大书《刘公案》(竹板书、西河大鼓、京东大鼓都有这个书目,刘文斌最拿手,据说最早的《刘公案》包括刘统勋和刘墉父子两代人的故事,后来才把“少刘”的部分独立出来,成为现在流行的面貌)。郭德纲表演的《大话刘罗锅》就是把《满汉斗》和《刘公案》合并起来演出的。第二点是刘宝瑞的《满汉斗》虽然著名,但是他的师父张寿臣先生却并不喜欢他的这个节目,刘宝瑞有些单口段子,寿老是持批评态度的,比如《打油诗》和《满汉斗》,这也是一个曲坛掌故了。</p><p class="ql-block"> 【贡献三】整理出版了《相声师承关系总表》,也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相声家谱”。相声家谱的整理一共有两次,一次是马三立整理的《京津相声演员谱系》(发表在1985年出版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上),另一次就是殷文硕整理的《相声师承关系总表》,现在流行的“相声家谱”就是根据马、殷这两个版本整理完善的。</p><p class="ql-block"> 【贡献四】不仅是相声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曲艺教育家。在新疆期间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演员,并于二十世纪80年代在新疆职业学校开办了首届新疆曲艺班。目前新疆专业从事相声行业的演员均为殷文硕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殷文硕所传弟子赐迪字,第三字连起来是:“艺传瀚海,曲飞天山,建业西域,振兴中华!”充分的表明殷文硕将相声艺术在边疆地区发扬光大的决心和使命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第七代涉外杰出相声教育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北京第七代,丁广泉。</b></p><p class="ql-block">(1944—2018,仙逝74岁),拜师侯宝林,师爷朱阔泉,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承德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出生在西单新皮裤胡同,祖上三代都以厨艺为生。直到六七岁时,第一次听到相声。上学后加入了学校的文艺队,业余时间学说相声。</span>1964年,毕业于北京回民学院大专班,<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进了国防科工委文工团</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3年,在老作家苗培石的引荐下,见到了侯宝林先生。当年,相声界拜师极为严格,必须有“引、保、代”三师(引荐人、保人和代师传艺人)。就这样,苗培石为引师,文学家吴晓玲(胡适弟子)、武生泰斗王金璐为保师,丁广泉正式成为侯宝林的第七位入室弟子。</span>作为侯宝林嫡传弟子、马季的师弟,在外人看来,他有些“不务正业”——从1989年收了第一个洋学生大山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18年来陆续收了7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洋徒弟。<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92年,携弟子连春建赴美国讲学,表演。另外自编、自导、自演十三集喜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外电视台播出,受到海外华人的欢迎。</span></p><p class="ql-block"><b> 丁广泉的徒弟:</b>大山、连春建、郝莲露、常亮、马马杜、莲娜、玛丽娜、阿努拉、董漠涵、莫里斯、伊丽沙白、石桥久弥、李佳骏、龚哲平、米雷娜、李霁霞、马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王文林。</b></p><p class="ql-block">(1947—),拜师刘宝瑞,师爷张寿臣,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京人。原名王惠林。王长友之子。</span>曾在北京青年曲艺队、北京德云社、北京市海淀相声俱乐部等机构演出。从艺40余年,捧逗皆佳,并能创作。1960年,参加北京青年曲艺队,文革中剧团解散,但并未放弃对相声艺术的追求。1978年回团演出,王先生从艺40余年,捧逗皆佳,并能创作。2008年,相声演员徐德亮在新浪博客中发表声明,称其与老相声演员王文林宣布退出德云社,从此与郭德纲领军的团队分道扬镳。这也是第一次有演员从德云社正式退出。博客声明极为简短,仅仅是“自即日起,徐德亮、王文林退出北京德云社,特此声明”。新浪娱乐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徐德亮本人。据徐德亮称,与郭德纲分家的原因来源于“为了自己的生活,也为了让王文林老先生能多挣点钱”。徐德亮称,此次退出德云社纯属他和王文林的个人行为,如同辞职一般。究其原因,与二人和郭德纲的分歧与争执具有绝对关系,且根本原因在于“演出费过少”“被压制”等。2009年,徐德亮、王文林加盟北京市海淀相声俱乐部正式复出,每周五晚上演出。首场即有多位著名演员助演,两位更是拿出了新创作的段子《买楼奇遇记》,现场座无虚席,反响十分热烈。</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汾河湾》《学评戏》《羊上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八扇屏》《山东二黄》《新旧婚姻》《劳动号子》《天下无贼》《色即是空》《早餐的故事》《买楼奇遇记》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王文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7—),拜师孙宝才?,师爷赵蔼如?,太师爷卢德俊?。</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京人。原名王长友,艺名王文友。</span>王文友和王长友是一个人吗?说是同一个人,也可以说不是同一个人。曾任北京市曲艺团常务副团长。1960年考入北京市曲艺团学员班,跟随谭伯如学习相声表演。1964年师从孙宝才学习双簧。在较长的时间里与李金斗合作,表演相声和双簧。二人的相声代表曲目有《搞对象》等。表演双簧,他演前脸,李金斗演后身。他与李金斗创作表演的《约翰逊的嘴脸》,一改双簧的表演程式,全面创新,垫话用当时红极一时的对口词,不戴小辫,不抹大白,表演中更换几次面具以区别不同人物,获得一致好评。1999年与李绪良、李业明创作表演了三人双簧《打今儿说起》,具有创新意义。后与史文惠合作表演相声,他以捧哏为主。代表曲目有《南方话》《家庭方言》《断弦》等。</p><p class="ql-block"> 王文友师父是赵振铎,而赵振铎的师父是王长友。所以说王文友是王长友的徒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侯耀文。</b></p><p class="ql-block">(1948—2007,仙逝59岁),拜师赵佩茹,师爷焦寿海,太师爷范瑞亭。逗哏侯耀文,捧哏石富宽。</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出生北京。自幼受其父侯宝林的薰陶。1960年登台,有47年的艺龄,表演生动幽默、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其相声作品在海内外影响广泛,代表作品有《戏曲漫谈》《口吐莲花》《京九演义》等,曾经参加过十一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1985年,成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1993年获美国华美艺术学会颁发的 “国际艺术成就证书”,1996年,荣获文化部“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等多项荣誉。 参演的电视剧《不负天职》于2009年上映,在剧中饰老铗钳。</span></p><p class="ql-block"> 著名相声作家、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文工团副总团长兼说唱团团长。</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贪》《下棋》《认亲》</span>《打喷嚏》《反正话》<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东话》《通州话》</span>《爱优点》《八扇屏》《猜谜语》《现世宝》《新买猴》《学京戏》《学裘派》《学外语》《学哑语》《砸锅记》《侯扶倒》《叫人口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财迷丈人》《好宝贝儿》《侯大明白》《糖醋活鱼》《戏曲杂谈》《叶落归根》《音乐研究》《杂音博士》《火红的心》《见义勇为》《邻里之间》《乾隆再世》《姿三四郎》《三五句话》《风俗与爱情》《新编八扇屏》《小站联欢会》《神话破灭记》《献给女排的诗》等。</span></p><p class="ql-block"><b> 侯耀文的徒弟</b>28位:李博成、李博良、赵广武、贾伦、高玉庆、李炳杰、单联丽、陈寒柏、郭秋林、刘际、李福胜、王伟、马小平、王兆麟、杨 光、奇志、姜桂成、王玉、刘捷、郭晓小、荆林野、郭德纲、常宽、魏元成、赵卫明、张继平、杨进明、段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石富宽。</b></p><p class="ql-block">(1949—),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凤山,师爷高德亮,太师爷冯昆治。</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北京人。1965年至今在中国铁路文工团任相声演员。1984年表演的相声《糖醋活鱼》获全国相声比赛一等奖。</span>中国十大笑星之一。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及各种大型节日晚会,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相声演员。</p><p class="ql-block"> 他对快板、相声的酷爱,被历史老师李作霖发现了。原来这位李老师不是外人,是从地质文工团转业到学校的,曲艺演员。共同的爱好密切了他们的师生关系。李老师热情地辅导他,教他练基本功。从此,学习快板、相声,成了石富宽的课余活动。当时,小学里课余活动是很丰富的:有合唱团、航空模型小组、乒乓球队等,都是集体活动。唯独石富宽一个人单独活动,而且得天独厚,由李老师专门辅导。每天上学时,书包里总要装着大小两副竹板。放学回到家里,也要蹲在门口练上一、两段。</p><p class="ql-block"> 开始家长觉得他对曲艺如此着迷,会不会影响学习?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上学之初,石富宽也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课堂上精神不够集中,甚至来点儿调皮的小动作。可是自从迷上曲艺之后,他上课精神集中,认真听讲。他的转变是有来由的。为了课余多一点时间练快板、学相声,只有挤家庭作业的时间。聪明的石富宽发现,只有上课时认真听讲,充分掌握课本内容,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也就可能有更多的时间搞课余活动。另外,快板、相声民间曲艺艺术要求演员头脑反应快,还要背诵大段台词。通过课余活动的训练,石富宽的脑筋更灵活了,记忆力也增强了。这对他的学习大有裨益。家长不担心了,可是校长、班主任又有了顾虑。我国60年代很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同学们课余都是集体活动,只有石富宽独来独往,这样下去,会不会在孩子的性格上留下什么缺陷呢?暑假结束了,新的学年开始了,在操场上举行暑期文艺活动获奖表彰会。桌上摆着好几张奖状:有合唱的、有舞蹈的,还有一张是石富宽表演快板得来的。小伙子们挑着大拇指赞扬他:“石富宽,你真棒,我们好几十人才得一张奖状,你一个人就得一张,真了不起!”石富宽这时已成了校园里的童星,可是他丝毫也没有骄傲情绪,和过去一样,与同学们亲密无间。无论那个班级搞活动,他都应邀去表演一段。他对校长说过:“如果不是李老师热心辅导,如果不是同学们爱听我说,也许我早就不干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代表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外语》《反正话》《京九演义》《糖醋活鱼》《口吐莲花》等。</span></p><p class="ql-block"><b> 石富宽的徒弟:</b>于谦、孙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牛群。</b></p><p class="ql-block">(1949—),拜师常宝华,师爷马三立,太师爷周德山。逗哏牛群,捧哏冯巩。</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天津人。1974年调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从事相声创作表演。1979年,参加全军会演,表演相声《原形毕露》未取得反响之后,发了狠心,相声一定坚持说下去。后来刘学智推荐他拜师到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门下。</p><p class="ql-block"> 1982年,获中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创作、表演一等奖。1988年,电视剧《那五》的拍摄,与冯巩结下了艺缘,合作当年便推出了8段相声。</p><p class="ql-block"> 1993年,为了更加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表演和创作更上一层楼,决定去北大进修两年。同年转业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1996年,与冯巩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表演相声《明天会更好》。1997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牛眼看家<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牛群名家摄影展》。1998年相声《坐享其成》。1998年,央视春节晚会上与冯巩表演《教子有方》,主题更加接近社会现实,讽刺针砭更加有力度、有针对性;捧逗之间,一举手一投足,都更见功力。2000年,牛群以挂职锻炼方式到安徽省蒙城县挂职副县长,但在5年后,牛群辞官回到演艺圈。</p><p class="ql-block"> 2002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与蔡明、郭达合作表演小品《邻里之间》。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与闫学晶、刘小梅搭档表演小品《打工幼儿园》,扮演街道主任马尚风。与殷桃、张凯丽、黄宏联袂主演电影《网络少年》,饰演向大伟爸爸。2006年,主演电影《网络少年》。 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表演小品《策划》,扮演牛策划。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与赵本山、宋丹丹合作表演小品《策划》,扮演牛策划。还在搭档冯巩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中饰演厂长一角。2007年,还在搭档冯巩自导自演的喜剧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中饰演厂长。2008年,客串出演由山东卫视独家投资的365集电视栏目剧《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嘉宾主持的身份,主持中央电视台节目《同一首歌》走进小汤山。2009年,牛群担任吉林卫视打造的一档新闻故事类栏目《牛群冒号》的主持工作。2009年,主持《牛群冒号》。</p><p class="ql-block"> 2013年,在郭晓然、金晨、姜潮、王璐瑶、邵思涵主演的爱情电影《201314》中,一人分饰两角,饰演车总和温小固爸爸。参加浙江卫视明星跳水励志类节目《中国星跳跃》。<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4年,担任《第一书记》主持人。</span>2014年,在广西卫视推出的中国首档美丽乡村公益节目《第一书记》中担任节目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1997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牛眼看家・牛群名家摄影展》,明星好友王蒙、刘心武、贺敬之、葛存壮、葛优、冯小刚、陈凯歌、冯巩的、赵本山等前来助阵。</p><p class="ql-block"> 牛群,1949年12月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齐西村,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中国第七代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师从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代表作品:《明天会更好》、《教子有方》、《点子公司》、《小偷公司》、《亚运之最》、《拍卖》、《最差先生》、《坐享其成》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刘洪沂。</b></p><p class="ql-block">(1949—),拜师王世臣,师爷陈雨亭,太师爷卢德俊。逗哏刘洪沂。</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出生文艺世家,父亲刘醒民,是天桥醒民剧团的创始人。母亲在华艺京剧唱戏,唱金派,是中国第一位女花脸表演艺术家。童年受到家庭极深的影响,为日后相声事业以柳活见长奠定了基础。</span>擅长柳活,与侯耀文在京剧造诣上,并称于相声界。在相声教学及传统相声的挖掘和整理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陶莉慧称为“实诚的传统相声火炬手”。文革结束后,回到中国铁路文工团,与侯耀文、石富宽、笑林、李国盛、李嘉存、单联丽、赵伟洲、马云路、刘际、陈寒柏、含笑等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著名相声演员共同演出。多次参加心连心艺术演出,使他在艺术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他在相声艺术上他刻苦钻研,创作出很多的相声作品。说学逗唱,更上一层楼。谦虚随和,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他和侯耀文先生是“父一辈,子一辈”的关系。他的父亲与侯宝林私交深厚,其表演风格深受侯派相声的影响,甚至在一些媒体中被称为“侯派相声的代表人物”。晚年致力于传统相声的拯救和挖掘。其中表演《武坠子》多次,有一次在台上因情绪激动,当场吐血晕倒,在相声界传为佳话。刘先生自己原话解释为如下:“过去侯宝林先生说过一句话,您看我们在舞台上卖力气,其实这个卖力气有一定偷手,是一种精神饱和,实际上我们有很多方法。我们说手、眼、身、法、步,这个法就是偷手。如果真卖力气就是拉板车的,不出力气拉不动。我们应该是紧张得,但观众应该是轻松的。我们这些上了年岁的老艺术家,绝不因为在俱乐部演出拿钱少,而不过来。咱们要对得起观众,我们不会因为今儿拿钱少就不投入,没有。你们年轻朋友就更应该这样做。 ”</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武坠子》《遇皇后》《说评书》《卖估衣》《三人转》《天王庙》《武大郎》《包公传奇》《赴宴斗鸠山》《新编四郎探母》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刘洪沂的徒弟:</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李伟建、甄奇。</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张文甫。</b></p><p class="ql-block">(1954—),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凤山,师爷高德亮,太师爷冯昆治。</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北京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艺名张学桐。1</span>978年,正式拜北京曲艺团著名快板表演艺术家高凤山先生为师,成为“高派”快板的入室弟子。1979年,调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张文甫自幼酷爱曲艺艺术,进入战友文工团后,曾得到著名山东快书艺术大师高元钧以及刘洪滨、刘学智、白奉林等多位老艺术家的悉心指教,创作、表演均有长足进步。并在所参加的各项重大比赛中屡屡获奖。</p><p class="ql-block"><b> 获得奖励:</b>1982年,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表演数来宝《我的弟弟》获国务院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 。1987年,参加全军第五届文艺会演数来宝《军中骄子》获表演奖、创作奖。1989年,在全国“将军杯”山东快书幽默小段邀请赛中《猪的哀怨》获创作金奖。1992年,在全军第六届文艺汇演中数来宝《嘿!有这样两个士兵》获创作一等奖。1993年,参加中国相声节《绿色的情感》获金玫瑰表演三等奖。199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曲艺节与侯耀华表演的小品《试镜头》获中国曲艺节牡丹奖。</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与侯耀华合作表演的小品《乡长与八路》《试镜头》《特邀演员》;与于海伦合作表演的相声《说广告》、《英雄母亲》《绿色的情感》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播出。</p><p class="ql-block"> 张文甫常年笔耕不辍,从事专业文艺工作以来,已有作品近百篇。(部分与他人合作)其中不乏较有影响、流传广泛的上乘之作。既有弘扬主旋律、讴歌英雄模范人物的军旅作品,也有诸如快板《愁》山东快书《猪的哀怨》《猫鼠新编》快板《“了”字歌》《新编市井图》等针砭时弊的力作。</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愁》</span>《试镜头》《说广告》《了字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的弟弟》《军中骄子》《猪的哀怨》《特邀演员》《英雄母亲》《猫鼠新编》《绿色的情感》《乡长与八路》《绿色的情感》《新编市井图》《嘿!有这样两个士兵》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第七代,牛振华。</b></p><p class="ql-block">(1956—2004,遇难48岁),拜师回婉华,师爷<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寿岩,太师爷</span>李德祥。</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1978年,考入北京说唱艺术团,从事相声创作及表演。1991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从事舞台相声表演。</p><p class="ql-block"> 1981年,进入空政文工团,在广西总共表演了一百多场,还受到了编剧赵连甲的指导。</p><p class="ql-block"> 创作和表演了百余部相声作品,在《曲艺》杂志、《辽宁群众文艺》《天津演唱》等刊物上发表过:《放心的飞吧》《一路风波》《阴差阳错》《产房门前》《新货郎》等。1983年荣获全国部分省市相声邀请赛最佳表演奖;1985年荣获全国专业相声大奖赛荧屏奖;1986年荣获全国相声大赛荧屏奖;1988年荣获全国专业相声大奖赛优秀奖;1989年荣获全国青年相声大赛金奖。2002年导演并主演了百集电视单元系列剧《牛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参与了大量戏剧小品的创作及演出,并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全国许多省市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及其他重大晚会的演出。</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曾主演过电视连续剧《阿郎在北京》《浪子大钦差》《伴儿》《财神传奇》《七品钦差》《好梦可圆》《越活越明白》《庖丁奇谈》《世上只有妈妈好》《开张大喜》《别了,冬天》《荣誉》《福星高照》;主演过电影《站直喽,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打左灯向右转》《狂吻俄罗斯》《西门警事》《宋氏三姐妹》《埋伏》《谁说我不在乎》;话剧《谁家老婆进错门》等。1993年因主演《站直喽,别趴下》。</p><p class="ql-block"><b> 获得奖励:</b>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1995年因主演《背靠背,脸对脸》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1995年电影学会表演奖、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1995年电影学会表演奖、首届中国珠海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上海十佳影评人最佳男演员奖等桂冠。同年他获得第七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p><p class="ql-block"> 共创作表演过相声作品80余篇,其中他创作的相声作品《放心地飞吧》《一路风波》《阴差阳错》《产房门前》《新货郎》等先后在各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所创作表演的相声荣获多项全国性大奖。尤其是他和蔡明等合演的喜剧小品《牛记包子铺》,与冯巩合演的《面的与皇冠》等至今令人难以忘怀。牛振华的伯乐不仅在曲艺界,而且还在影视界。在影视界,牛振华的第一个伯乐是著名导演谢添。1987年,冯巩、牛振华等数人一起到导演谢添家去玩。当时谢添正在执导电视剧《那五》,正在跟副导演商量该剧配角索七的人选。谢添问:“这个配角怎么现在还没定?”副导演说:“很难找呀。”这时冯巩、牛振华一行到了。谢添看了牛振华一眼:“你不是很合适吗?就你来演吧。”牛振华说:“我行吗?我没有演过戏。”谢添说:“没事,没事,你回去把头剃了就行了。”牛振华把头剃了之后再去找谢添,谢添一看说:“行了,行了。”于是牛振华就进入了《那五》剧组。牛振华说:“这是我第一次‘触电’,真是没有底,好在谢导在现场手把手地教我。谢导说:‘肥牛,你表演不错,很松弛。’他这句话让我觉得找到感觉了:影视表演是这样的。”既然牛振华“找到感觉了”,他片约如潮,于是有了在《悲栗情》《人间万象》《定时炸弹之谜》《大马路小胡同的爱情故事》《都市和尚》《开心阿Q》等影片中的出色表演。牛振华越拍越上瘾,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 1991年,牛振华正式转业到中国广播艺术团。转业的时候多少有点伤感,因此他没有领转业费,但特地领了一套军装,作为戎马生涯终结的永久纪念。1992年,就在他离开部队的第二年,牛振华的影视生涯中的第二位伯乐出现了,他就是著名导演黄建新。1992年,牛振华、冯巩一行到导演黄建新家。黄建新正在执导电影《站直啰,别趴下》,冯巩是主演。谈到配角个体户张永武的人选,黄建新说,“副导演给我找了一个叫什么华的胖子。”冯巩说:“不会就是牛振华吧。”黄建新看着这个牛振华说:“应该是吧,我觉得挺合适的。”就这样,牛振华随着剧组到了西安。副导演一看牛振华对导演说:“我给你推荐的不是他,而是北京人艺的梁冠华。”但此时似乎“生米煮成了熟饭”,也就将错就错了,但另外一个问题凸现了,这部电影的两个最重要的角色居然由两个相声演员担任了,究竟是在拍电影还是演相声呀,于是有人建议把牛振华换掉。但黄建新说:“我相信这个‘肥牛’绝对能演好这个角色!”黄建新的信任、牛振华的天赋才情和不懈努力,消解了别人对“相声演员”的怀疑,使该片在1993年先后荣获哈尔滨电影冰雪节银奖,首届中国大学生艺术节金奖,1993年中国电影“十佳”第一名,中国电影政府奖,香港电影首届十大华语片奖等众多奖项。</p><p class="ql-block"> 凭借《背靠背,脸对脸》的出色表演,先后获得1995年中国电影家协会表演奖,第二届中国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首届中国珠海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第七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上海“十佳”影评人最佳男演员奖等众多奖项。接着,又跟黄建新合作了《红灯停,绿灯行》。黄建新导演的“牛振华三部曲”吹响了牛振华在影视领域纵横驰骋的号角。他先后在《狂吻俄罗斯》《西门警事》《宋氏三姐妹》《谁说我不在乎》《阿郎在北京》《浪子大钦差》《伴儿》《财神传奇》《七品钦差》《好梦可圆》《越活越明白》《庖丁奇谈》《别了,冬天》《福星高照》等影视作品中有出色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牛振华和吴奇隆、李绮虹、景岗山等人联袂出演的大型武侠剧《丝路豪侠》,牛振华首次在剧中演一个武林高手。</p><p class="ql-block"> 2004年5月11日晚23时,牛振华驾驶“奔驰”牌小汽车,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外大街主路白石桥下由西向东行驶时,小客车前部撞在前方同方向行驶的一河北籍的大货车尾部。牛振华醉酒驾驶当场死于车内,小客车严重损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天津相声名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第七代文字辈掌门人赵心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天津第七代,赵心敏。</b></p><p class="ql-block">(1923—1984,仙逝61岁),拜师李洁尘,师爷焦少海,太师爷范瑞亭。逗哏<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赵心敏,捧哏。</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相声说</span>学逗唱四门基本功俱佳,得到同行的称赞和佩服。相声大师马三立曾盛赞赵心敏的活路宽绰、瓷实。使活感觉是外松内紧,他的艺术观在于观众听来不能觉得累。过了文革,<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赵心敏</span>恢复了艺术青春,不久却患病辞世,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存世作品极少,但窥一豹而知全身,通过《错误不在我身上》《打灯谜》《拔牙》等少数相声段子,已可使人领略到其艺术魅力。其子赵伟洲,拜苏文茂为师,也活跃在相声舞台上。赵心敏先生就是被当前相声大潮淹没的一颗“昨夜星辰”。是相声第七代文字辈门长,师从相声名家李洁尘。赵先生是相声界的全才,身上那四门功课,说学逗唱样样具佳。在表演时总是给观众一个轻松的,甚至是略带一点调皮的感觉。总是在不经意间把观众带到他预先是设置的场景里,待到时机成熟时再轻而易举地抖开包袱。其艺术享受让人回味无穷!语气里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喜剧元素,这是后人不能通过模仿而获得的。同样一句话,赵先生说来就是笑料,我等说来就是平平淡淡。这其实就是相声的最高境界—化平常为神奇!万物皆笑料,句句有包袱。在赵先生的身上才真正体现出天津相声的特点。加入新组建的天津市实验曲艺团,又重新回到他深爱的舞台上。但是美的艺术总是伴随着遗憾。1984年,赵先生溘然长逝,离开了他深爱的相声艺术和广大曲艺观众。典型的天津本土派相声演员,这些演员还包括刘奎珍、张宝茹、阎笑儒、冯立铎等。这些人长期在天津演出,表演风格有浓郁的天津市井民俗的特色。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留下的音响资料普遍寥寥无几,在这些人中,赵心敏算是比较幸运的,他的录音相对比较多,而且还留下了一段录像节目《打灯谜》(与班德贵),而其余的这老几位,虽然都得享高龄,但人存艺在,人亡艺散,都没有被后人好好继承下来,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生留下的影像资料很少。但是仅从这些珍贵的资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赵先生有着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超凡的喜剧天赋。</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主要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拔牙》《打灯谜》《学评戏》《错误不在我身上》。</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赵心敏的徒弟:</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宏、吕闻升、华士泉、杨贵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任鸣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23—1988,仙逝65岁),拜师赵佩茹,师爷焦寿海,太师爷范瑞亭。逗哏田立禾,捧哏任鸣岐。</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天津人。原为“先得月”饭庄厨师,业余爱好相声。拜赵佩茹为师,开始专业学习。曾参加天津市南开区相声队。“文革”中转业,“文革”后调入天津市实验曲艺杂技团,1984年退休。多年来与田立禾合作,为其量活。两人相互了解,配合默契,逐渐成为一对固定搭档。其捧哏语音适度,善于表现潜台词,有时配合逗哏形象,相得益彰,能够达到较好的剧场效果。目前存世的《三国人物论》文本即是他与田立禾的演出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范振钰。</b></p><p class="ql-block">(1927—2008,仙逝81岁),拜师班德贵,师爷马三立,太师爷周德山。逗哏高英培,捧哏范振钰。</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1979年,与高英培一起调入全总文工团。<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捧哏特点:善于揣摩故事情节,研究人物心理,捧得稳、准,严丝合缝,恰到好处。</span></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钓鱼》《教训》</span>《白事会》《杂学唱》《不正之风》《皆大欢喜》《一对沙发》《大家研究》<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跟谁对着干》</span>等。</p><p class="ql-block"><b> 范振钰的徒弟:</b>赵津生、腾生祥、彭华、于志勇、郭伯良、何世铭、王传林、丛波、马腾翔、刘春山、张德起、高峰、杨俊杰<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小立本。</b></p><p class="ql-block">(1928—1961,仙逝33岁),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康立本,师爷张寿臣,太师爷焦德海。</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津人。原名李锦田。幼年</span>喜爱相声,经相声艺人张嘉利引见拜相声艺人康立本为师。1954年,来到辽宁在沈阳、抚顺一带演出。个头不高,长了一副小孩儿脸,说话童声,招人喜爱,极有人缘。1957年,参加辽宁职工文工团,1958年该团撤消,转入相声名艺人佟雨田掌穴的沈阳相声大会(会文茶社,今沈阳北市场)。与相声老艺人杨海荃创作并演出的相声《社会主义好》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曲艺公演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和表扬,1959年,沈阳曲艺团成立,小立本转入沈阳曲艺团相声队。</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学评戏》《大保镖》《社会主义好》等。</p><p class="ql-block"> 小立本,杨海荃的《社会主义好》可以说是相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一段作品,作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描绘了新中国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各个方面的成就,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作品中也夹有歌颂“总路线”的浮夸风成分,但是却开创了中国相声史上歌颂相声的先河,使歌颂型的相声成为相声的一种类型,与讽刺、娱乐并存,文革后杨海荃之徒杨振华重新改编上演了这段相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高英培。</b></p><p class="ql-block">(1928—2002,仙逝74岁),拜师赵佩茹,师爷焦寿海,太师爷范瑞亭。<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逗哏高英培,捧哏范振钰。</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天津人。满师后,先后与任明启、常宝霖合作演出,老艺人周德山、吉评三等都给他捧过场。后入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与范振钰合作,<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成为相声界的一对黄金搭档“高范”。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笑星之一。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span></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钓鱼》《教训》《离婚》《八扇屏》《山东话》《白事会》《英雄岛》《好阿姨》《别扭话》</span>《不正之风》《大家研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前线日记》</span>《欢迎批评》《皆大欢喜》<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跟谁对着干》等。</span></p><p class="ql-block"><b> 高英培的徒弟:</b>苏明杰、李松岩、高青、吴健、鲁少华、孟凡贵、赵保乐、李嘉存、韩翔、李志刚、杨天立、朱强、刘显东、吴金富、傅向波、张伯鑫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苏文茂。</b></p><p class="ql-block">(1929—2015,仙逝86岁),拜师常宝堃,师爷张寿臣,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满族。北京人。先后</span>与朱相臣、马志存等合作,以其苏派相声的艺术魅力在我国相声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以“文哏”见长,文而不温,含蓄隽永,是我国相声界“文哏”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将“文哏”艺术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文哏”大师。</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文章会》<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论捧逗》《汾河湾》</span>《苏批三国》《大办喜事》《美名远扬》《得寸进尺》《废品翻身记》。</p><p class="ql-block"><b> 苏文茂的徒弟:</b>赵伟洲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赵心敏之子)、</span>武福星、吉马、郭新、黄蕴成、刘俊杰、苏士杰、崔金泉、宋德全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刘文步。</b></p><p class="ql-block">(1936一2018,仙逝82岁),拜师杨少奎,师爷焦寿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太师爷范瑞亭。专攻逗哏。</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天津人。12岁拜杨少奎为师学说相声,学习四年,打下坚实的传统基本功。出师后,在天津声远茶社演出。从撂地儿起步,历经了磨难,却从来没有放弃对相声的追求。1950年,开始相声表演,并兼演双簧。长期撂地演出使其演出风格与众不同,自成一派。擅演说逗类曲目和闹活,尤其是在刻画小市民一类的人物时,往往能够入木三分,很见艺术功力。1959年,加入天津市红桥区曲艺团,经常在京、津、冀等地演出。十年浩劫中该团解散,刘先生并未放弃对相声艺术的探索和追求,受表哥郭荣起先生的影响,对相声艺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直在不断探索之中。表演轻松自然,蔫包袱层出不穷,尤其是与观众的感情交流亲切,因而场面火爆,能够受到普遍欢迎。在众友相声队与尹笑声、张永久等搭档。现演出于哈哈笑相声团,与郑福山合作。其常演曲目有《打灯谜》《杂学唱》《批行话》《借火儿》《大上寿》《醋点灯》等。在天津茶馆相声中,论现场表演和观众反应的火爆程度,哈哈笑相声团的刘文步占据了当之无愧的一席。2006年,这位获得了“百姓喜爱的相声艺术家”称号的老先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明了培养相声后备力量的必要性:“相声不能失传!教学生要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本事藏起来没有意义,这只会让相声失去未来。”</p><p class="ql-block"> “坏水儿!”通常是刘文步出场时喜爱他的观众对其的“称呼”,这来自于刘文步和郑福山段子中的一个经典包袱。刘文步的表演以干脆、火爆著称,更有观众为他起了“刘坏水儿”的爱称。</p><p class="ql-block"> 刘文步老师年过七旬,依然活跃在相声舞台上,为中国相声事业倾尽毕生心血。</p><p class="ql-block"> 学艺几十年,刘文步直言不讳:“我掌握的传统段子大约有30多段,说话要实事求是,我要是说多了,遇上别人点了我不会说的,岂不是打自己的嘴巴?”刘文步的表演风格曾经引起观众的一些争论,何谓大俗?怎么才算大雅?刘文步笑着谈了自己的见解:“相声表演和素材都来源于民间,可能是我坚持了传统相声中的一些东西,才引起了一些观众的争议。其实我在使活中向来是‘双开活’:在台下观众非常文雅、环境比较严肃的场合,我的表演会‘风雅’起来,‘文’的东西会多一些,这样的风格其实是受了我表哥郭荣启的影响。而在像茶馆这样的环境中,需要演员开场就抖包袱达到满堂彩的效果,‘武’的东西则会占到一定比例。相声演员的表演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现场的情况做出变化是必要的,也是演员要具备的本事。”</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主要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拜年》《论梦》《论教书》《大双簧》《树没叶》《失空斩》</span>《树没叶》《大保镖》《单刀会》《天文学》《结巴论》《说行话》《杂学唱》<span style="font-size: 18px;">《窦公训女》《山西家信》《口吐莲花》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刘文步的徒弟:</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李明刚、辛明璋、刘明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刘文亨。</b></p><p class="ql-block">(1937—2001,仙逝64岁),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杨少奎,师爷焦寿海,太师爷范瑞亭。专攻逗哏。</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津人。相声艺人刘广文之子。19</span>49年,12岁正式拜杨少奎为师开始学艺,先后在天津鸟市、东兴市场等地演出。1958年参加天津市和平区曲艺杂技团,曾受马三立、侯宝林、赵佩茹、闫笑儒等人的指教。1979年,加入天津市实验曲艺杂技团,后到天津北方曲艺学校任教。1983年,天津相声研究会成立,任副会长。2000年,举办了纪念刘文亨舞台生活50周年庆祝活动。刘文亨说学逗唱的基本功都很扎实,尤以“学唱”著称。</p><p class="ql-block"><b> 表演相声:</b>《戏迷》《戏魔》《送妆》《挂尸》<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越剧》《学聋哑》《学四省》《学大鼓》《绕口令》《找堂会》《交地租》《捉放曹》《渭水河》《文昭关》《空城计》《论捧逗》《卖布头》《报菜名》《怯洗澡》《铃铛谱》《富贵图》《地理图》《夸住宅》《大保镖》《批三国》《五红图》《六口人》《八扇屏》《南北怯》《卖挂票》《打灯谜》《洋药方》《拉洋片》《打金枝》《请剧团》《山东二黄》《评书漫谈》《戏剧杂谈》《评书漫谈》《杂谈地方戏》《王金龙与祝英台》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与王文玉创作的《追韩信》,曾获全国优秀短篇曲艺作品二等奖。</span></p><p class="ql-block"><b> 刘文亨的徒弟:</b>高吉庆、马云路、高顺来、陶大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马志存。</b></p><p class="ql-block">(1937—1993,仙逝56岁),拜师赵佩茹,师爷焦寿海,太师爷范瑞亭。搭档苏文茂、郭荣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专攻捧哏。</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天津人。自<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幼喜爱相声,曾服务于建筑业。业余期间,经常表演相声。参加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相声学习班,期间表演水平大为精进。后拜赵佩茹为师,专攻捧哏,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其捧哏素质好,台风稳健,口风极佳,甘作绿叶,却与逗哏者配合极为默契,是捧哏演员中的佼佼者。</span>与相声名家苏文茂、郭荣起长期搭档。1962年,参加天津市南开区曲艺团。</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期调入天津市曲艺团,为苏文茂捧哏,名声鹊起。其弟子有马洪升、赵传真、王宏、刘亚津等。后期曾与郭荣起搭档。自幼喜欢相声,原是建筑工人。五十年代后期参加业余演出,原攻逗哏,曾编演新相声参加市职工文艺汇演。在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群众艺术馆活动时,结识了赵佩茹先生。赵佩茹进入中年后热衷于业余相声活动的辅导,发现了马志存和其他同志,根据马的艺术素质,建议他专攻捧哏。憨直谐趣,朴中见巧,对捧哏艺术悉心钻研,除得赵佩茹真传外,又善于溶化朱相臣、李寿增、李文华的优长。马志存捧哏时口锋犀利,不抢不拖,台风持重,不卑不亢,能根据节目内容适当运用技巧,全神贯注地烘托逗哏的,注重语言的滋味与尺寸,弦外有音,尽力为逗哏的拢神,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笑》《抚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批三国》《五红图》</span>《八扇屏》《山东话》《绕口令》《论捧逗》《汾河湾》<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打灯谜》《打牌论》《拉洋片》《学外语》</span>《红楼百科》<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爸爸儿子》</span>《废品翻身记》《高贵的女人》《顺情说好话》《新局长到来之后》等。</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马志纯的徒弟:</b><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洪升、赵传真、王宏、刘亚津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王文玉。</b></p><p class="ql-block">(1937—?),拜师张振圻,师爷李寿增,<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太师爷焦德海。逗哏田立禾、魏文亮,捧哏王文玉。</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天津人。1957年拜相声演员张振圻为师,学说相声;后又拜张立川为师,学说评书。1960年自河北大学肄业后,参加了天津市南开区曲艺团,开始评书表演。从艺几十年来,在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天津电台、天津电视台,录制了较多的音像节目。如《三条石》《陆文庆上任》《封神演义》《血祭白狗坟》《德子外传》《岳云》《童侠彪子头》等,并在天津交通台录制了故事百余段。特别还为天津文艺台录制了京韵大鼓《金陵十二钗》的解说词。</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调入天津市实验曲艺团,与相声名家刘文亨搭档表演相声。他们共同创作、演出了相声《追韩信》《啼笑姻缘》《老大难》《请剧团》等。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与田立禾、魏文亮合作、分别录制了一些传统相声的音像资料。1986年调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任长篇书专业主任。</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岳云》</span>《三条石》《追韩信》《老大难》《请剧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封神演义》《德子外传》《啼笑姻缘》《陆文庆上任》《血祭白狗坟》《童侠彪子头》《金陵十二钗》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李伯祥。</b></p><p class="ql-block">(1938—?),拜师赵佩茹,师爷焦寿海,太师爷范瑞亭。黄金搭档:逗哏<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李伯祥</span>,捧哏<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杜国芝。</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北京人。自幼随父李洁尘学说相声。6岁首次登台演出,艺名小神童。1990年,中央电视台录制了他分别与孙少臣、杜国芝合作表演的传统相声数十段并存档。1997年,天津的中华曲苑、天津名流茶馆恢复相声大会的演出,作为“攒底”的演员,几个月演出的节目不重复,展示了他活路宽的深厚功底。60多年的舞台实践,他逐渐形成了“快爆脆准”的艺术风格。他早年嗓子好,说唱并茂,后因嗓音失润,专以说功见长,特别是贯口活儿更见功力。退休后经常在一些重大的演出活动中露面表演精彩节目,至今活跃在舞台。李伯祥矮个儿、小眼睛、小分头,总是精气神儿十足的样子。台上台下讲话都是滴水不漏的劲头儿。李伯祥的表演都能牢牢抓住观众的神,他的机智、灵巧台风与爆、脆、快、响口风与搭档杜国芝的佯装敦厚其实心知肚明,靠活佐料与逗哏较劲的神气,形成了他们二人的独特表演风格,被艺术评论界称为“李杜黄金搭档”。与其他取得成绩的相声艺术家一样,如今的知名度靠的是早年的苦练。</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戏魔》《醋点灯》《写对联》《报菜名》《聊天儿》《两面人》《看红岩》《谦虚论》。</span></p><p class="ql-block"><b> 李伯祥的徒弟:</b>刘继深、郑健、戴志诚、刘毛毛、李增满、高玉林、耿直、王平、孙承林、孙强、高吉林、金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王祥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39—?),拜师赵佩茹,师爷焦寿海,太师爷范瑞亭。</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历史成就:</b>天津人。19<span style="font-size: 18px;">55年随赵佩茹学艺,出师后先后在天津、唐山、长春等地演出,上世纪60年代参加长春市曲艺团,90年代末曾在天津录制传统相声集锦。他台风大方文雅,表演细腻,深得其师赵佩茹的真传。王祥林先生80高龄,老骥伏枥不停歇,向年轻人传艺从不保守,还积极整理自己学艺、从艺多年的见闻和心得体会,留下很多珍贵的艺术财富和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2017年,王祥林收徒仪式在长春举行,多位相声名家到场祝贺。相声快嘴李伯祥、侯宝林次子侯耀华、白全福之子白金城任引师、保师、代师,吉林省的相声老演员曲乃新、蔡培生、李宗义、郭仁金等参加了仪式并表示祝贺。收徒仪式由王祥林先生的义子、单弦名家阚泽良弟子李明阳主持。</p><p class="ql-block"><b> 王祥林的徒弟:</b>王雷、刘燕、丁慧东、王亮、王凝、褚志远、张颖、赖子薇、刘思远、王凯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小怪物”魏文亮。</b></p><p class="ql-block">(1940—?) ,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文斌,</span>师爷冯振声,太师爷马桂元。</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出生艺人世家,父亲魏雅山是弦师,母亲魏墨香是老鸳鸯调演员,姐姐魏文华是相声演员。7岁登台演出,以“小怪物”的艺名在东北走红,同年在锦州拜张文斌为师。1950年回津。1952年拜相声大家武魁海为师,其表演技艺大增。1956年加入专业曲艺团体,年仅16岁的魏文亮加入了天津南开曲艺团,成了一名专业相声演员。在此期间,他与张寿臣、马三立、赵佩茹、侯宝林、高凤山、李润杰等大师们的合作让他受益匪浅。这段时期的锻炼也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65年参加中央慰问团的为期半年的西南之行,那一次魏文亮走了万里长征三分之一的路程,每台慰问演出,他的节目都是最多的,既要说对口词又要表演相声、快板,有时还要即兴表演一段舞蹈。说起那段经历,魏文亮感慨万千:“那些日子,虽然很苦很累,但心里却永远是甜的,能代表中央去慰问可爱的战士们,我感到非常自豪。”慰问归来,魏文亮获了个三等功。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以精湛的技艺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舞台和电视屏幕上,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在历届“津门曲荟”和一些全国性的相声大赛中获奖。</p><p class="ql-block"><b> 魏文亮的徒弟:</b>李相友、李建忠、李宝忠、赵松涛、罗峰、朱德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常贵田。</b></p><p class="ql-block">(1942—2018,仙逝76岁),拜师赵佩茹,师爷焦寿海,太师爷范瑞亭。</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回族。出生相声世家,已故相声大师常连安长孙,小蘑菇常宝堃长子。出生于相声世家,是已故相声大师常连安长孙,小蘑菇常宝堃长子。海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艺术指导。1954年拜赵佩茹先生为师学习相声。多年来,他走遍祖国各地,成为国内广大观众喜爱的笑星。常贵田老师不但有深厚的传统相声基础,而且能自编自演 创作新的相声作品。如《喇叭声声》《动力研究》《帽子工厂》《祝你成功》等,均被评为优秀作品。<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海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艺术指导。1958年入伍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军级)。</span></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追溯》《铃铛谱》</span>《帽子工厂》 《动力研究》《喇叭声声》《攀龙附凤》《高人一头》《街谈巷议》《改名表演》《戏说国学》《祝你成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杂谈诸葛亮》等。</span></p><p class="ql-block"><b> 常贵田的徒弟:</b>朱海堂、张勇(芝麻)<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李志有、朱海堂、张令奇(张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杜国芝。</b></p><p class="ql-block">(1944—2014,仙逝70岁),拜师张庆森,师爷何寿亭,太师爷徐有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逗哏李伯祥,捧哏杜国芝。</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天津人。自幼酷爱相声,1958年在河北区艺术学校向相声老艺人耿宝林学习;1962年拜师张庆森,先后在辽宁省丹东市曲艺团、成都部队文工团任相声演员。1978年开始与相声名家李伯祥合作,专攻捧哏,并共同调入天津市曲艺团。2013年,杜国芝从艺55周年在津举行,京津两地相声名家李伯祥、田立禾、张立林、李金斗、佟守本等及文艺界知名人士百余人参加了庆贺活动。</p><p class="ql-block"><b> 经典作品:</b>《聊天》《百吹图》《谦虚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规矩论》</span>《写对联》《看红岩》《交朋友》《猜谜语》《醋点灯》《白事会》《报菜名》《怯算命》《怯讲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文雅》</span>《飞车大王》《财迷回家》<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电视剧灯谜》等。</span></p><p class="ql-block"><b> 杜国芝的徒弟:</b>王闰、李业胜、郭全伟、吴钢、曲玉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张永久。</b></p><p class="ql-block">(1944—),<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拜师杨少华,师爷郭荣启,太师爷马德禄。逗哏朱永义,捧哏张永久。</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天津人。出身曲艺世家,其父张筱波是40年代天津曲艺名票,他与其兄张永生受家庭熏陶日深。1960年拜相声演员杨少华为师。1961年入伍参加战士业余演出队,复员后回津,与杨议合作,多次参加业余演出活动。1984年调入天津市曲艺团,进团后与刘俊杰合作。1992年起与相声名家魏文亮搭档,为其捧哏至今。他们配合默契,在深刻理解演出脚本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发挥独特的见解,进行二度创作,使节目在演出中不断提高、精炼。曾多次赴新加坡、俄罗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后加入天津众友相声队,为尹笑声、陈鸣志捧哏。</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揭瓦》</span>《树没叶》《怯洗澡》《武坠子》《卖布头》《反七口》《闹公堂》《找堂会》《倒扎门》《美人赞》<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东二黄》</span>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届,陈鸣志。</b></p><p class="ql-block">(1946—2011,仙逝65岁),拜师于宝林,师爷马三立,太师爷周德山。</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津人。 回族。尊称“陈九爷”。</span>从小喜爱相声艺术,1953年拜相声名家于宝林为师,他的表演风格热烈洒脱,声情并茂,刚柔相济,演唱俱佳。晚年与张永久合作,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传统相声。</p><p class="ql-block"> 他7岁从艺,时至今日50余年。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使得陈鸣志相声和相声艺术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这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p><p class="ql-block"> 不久,他又幸运的遇到了刚从朝鲜慰问演出归来的于宝林先生,于先生主动收7岁的陈鸣志为徒。此次,陈鸣志正式走上了曲艺之路。拜师仪式上,曲艺老前辈周德山、陈士和等勉励他要好好学艺,争取早成栋梁。和陈鸣志一起拜师的还有王鸣楼以及张兴汉先生的夫人张紫茹。陈鸣志先生除了经常向恩师于宝林先生问艺之外,也得到了张兴汉先生的点拨。在张先生的指导下,陈鸣志很快掌握了《打灯谜》《八扇屏》《五红图》等传统节目,张先生非常喜欢天资聪颖的陈鸣志,口传心授,因材施教,从不保守。年少时的陈鸣志就立志要刻苦钻研相声艺术,为曲艺事业奋斗终身。</p><p class="ql-block"> “我恨‘演’相声!”这又是陈鸣志的惊人之语。他认为相声演员应当以“说”为主,而不是以“演”为主。</p><p class="ql-block"> 2006年,卫派相声晋京大拜年第一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演出,由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天津市群众艺术馆主办,民族文化宫、北京世纪誉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群星文化体育经纪有限公司承办。与张永久合演相声《对春联》。</p><p class="ql-block"> 2008年,天津市曲艺家协会主办的“笑声融化冰雪爱心企盼平安——天津相声界赈灾义演”在大金台相声茶馆举行。天津相声界多位名家齐聚一堂,为南方灾区奉献爱心。演出结束后,天津市曲协和大金台相声茶馆将演出所得和募集到的善款1万余元捐献给天津市红十字会,委托他们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赵津生、耿伯春、陈鸣志、邓继增、佟守本、汪恩禄、黄铁良、何德利先后上场为观众表演了《铃铛谱》《老老年》《同仁堂》《打砂锅》等相声段子。</p><p class="ql-block"> 1958年,陈鸣志参加了天津红桥区曲艺团,这是一个名家云集,实力超强的曲艺团体。林红玉、张玉昆、廉月儒、艳桂荣等都是该团的主要演员。对于喜欢曲艺的陈鸣志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乐园”,更是他练就相声艺术的大熔炉。在红桥区曲艺团期间,陈鸣志更多地得益于相声名家杨少奎先生。每天两场的演出使陈鸣志先生与张宝如、丁文元、张紫茹等众多相声艺人同台献艺,技艺大增。在杨少奎先生的指导下,陈鸣志陆续演出了《菜单子》《地理图》《夸住宅》《洋药方》等节目,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与众多同龄演员相比,陈先生是颇具实力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虽然阔别舞台多年,但是陈鸣志凭借扎实的功底和超强的记忆力,很快拾起了“老活”,恢复到了最佳演出状态。舞台上的陈鸣志精神饱满,魅力四射,花甲之年,尽显大将风范。他的表演热烈洒脱,声情并茂,刚柔相济,说唱俱佳。几年来,先后与郑福山、邓继增、张永久合作,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传统相声,如《吃元宵》《老老年》《对春联》等。每次登台,观众均报以热情洋溢的掌声,其表演风格很受欢迎。一些热情的网友把陈鸣志的相声放到了网上,为此陈先生很高兴,也很赞成。这对相声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大有好处,从中也能争取到大量的年青观众,繁荣相声事业。</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论梦》</span>《打灯谜》<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打砂锅》《三字经》《五红图》《反七口》</span>《八扇屏》《菜单子》《地理图》《夸住宅》《洋药方》<span style="font-size: 18px;">《菜单子》</span>《吃元宵》<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吃月饼》</span>《老老年》《大娶亲》《对春联》《偷娃娃》《铃铛谱》《同仁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戏迷药方》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郑福山。</b></p><p class="ql-block">(1946—),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张庆森,师爷何寿亭,太师爷徐有禄。捧哏郑福山。</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天津人。1960年进入和平区曲艺团,得到刘玉凤的亲传。1962年拜张庆森为师,学会了数十段相声。1964年进入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先后与常贵升、徐冠英合作。1970年转业参加一轻局的业余演出。1984年借调到天津市曲艺团,与赵伟洲合作,演出相声《一律千篇》《打灯谜》等。1987年与佟守本合作,演出相声《对坐数来宝》《点头数来宝》《地理图》《夫妻之间》等。1999年加入天津市群众艺术馆哈哈笑艺术团,先后与陈鸣志、赵津生、刘文步等合作。其常演曲目有《对春联》《论捧逗》《铃铛谱》《八扇屏》《报菜名》、《反七口》《白事会》《汾河湾》等。他还创作了很多新相声,如《吃包子》《浪子回头》等,均曾获奖。曾参加天津传统相声资料的录制工作,与佟守本合作演出《对坐数来宝》等。</p><p class="ql-block"> 郑福山自戏称“小灵人儿”,外号大腮帮子 (有时候简称“大腮”)、大鲶鱼,都是刘文步给起的。</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打灯谜》《地理图》《对春联》《论捧逗》《铃铛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反七口》</span>《八扇屏》《报菜名》《白事会》《汾河湾》《吃包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律千篇》《夫妻之间》《浪子回头》《对坐数来宝》《点头数来宝》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朱永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6—),拜师杨少华,师爷郭荣启,太师爷马德禄。</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天津人。父母亲都是京剧爱好者。自幼出入于戏院、茶馆。对曲艺情有独钟,尤其是相声艺术更为痴迷,小小年纪便成为了一名“追星族”,由于与杨少华先生是近邻,在朋友的举荐下向杨少华先生学习相声,1960年正式拜师学艺,从此走上了相声表演的道路。随杨少华先生参加南开区曲艺团,文革开始后传统相声艺术受到了摧残,使他的艺术生涯出现了断层。曲艺团解散后.调到天津钢厂工作。众友相声团成立后,受佟守本的一再邀请,与杨少华的长子杨威老师合作,重登舞台,为广大观众表演相声。</p><p class="ql-block"> 面对广大热情的观众,一直保持着低调的态度。他说,如果说我的相声受到了观众的喜爱,那更多是他们对我的一种偏爱,正是他们的包容和谅解,才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动力。相声是个性化艺术,每个相声演员部有他们自己的表演方式,侯宝林先生的相声中,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听他的相声犹如感受历史与文化的交融。马三立先生的相声是平民化的艺术,他那种看似絮絮叨叨的表演方式,有着一股深深的亲和力,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而田立禾先生的相声,刚是现实与传统的交汇,外貌与语奇的反差形成了与时俱进、丰富多彩的表演风格。针对相声爱好者在学习相声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朱永义说.相声是语言艺术,语言结构、故事情节是相声的生命,学习相声更要“上下句,高矮音,心里劲、感觉、松弛”这几个词上下功夫。每当拿到一个新的相声本子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背词,而通读一遍本子。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汇,然后观摩其他相声演员的演出录像,分析剧本,研究人物,理解情节,找到感觉,把握住你自己的闪光点。单纯的一味的模仿,只能意味着失败。“朱砂没有,黄土为贵”,这是朱永义对自己相声演艺生涯的总结。从这句幽默的话语里,不难看出一个老演员的自谦与诙谐。他把每一位观众都看作是自己的老师,从他们的谈话里汲取有用的知识。关心别人,不耻下问,这才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原因。</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山东话》《学聋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春联》《反七口》《绕口令》《怯洗澡》</span>《托妻献子》《金龟铁甲》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陈连仲。</b></p><p class="ql-block">(1947—2020,仙逝73岁),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彭国良,师爷陶湘九,太师爷郭瑞林。</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天津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0年参加沈阳曲艺团,拜相声名家彭国良为师,学说相声。</span>相声表演艺术家、沈阳相声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曾任沈阳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连续三届沈阳市政协委员。1979年,跟随沈阳曲艺团参加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王志涛合作表演了相声《特殊生活》《台湾来信》获文化部表演二等奖。与王志涛合作表演的《百听不厌》曾荣获文化部“金狮奖”相声比赛一等奖、文化部“文华奖”新节目奖。表演的《宝玉哭灵》《戏剧杂谈》等,均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p><p class="ql-block"> 1978年,刚满15岁的范伟拜在沈阳曲艺团相声演员陈连仲门下,学习相声表演。后来范伟的演艺事业越来越好,但师徒之间的情谊不断,陈连仲曾表示范伟回沈阳拍戏就会看望自己,称自己的大徒弟重情义、有孝心。</p><p class="ql-block"> 由他参加创作的相声《假大空》《台湾来信》《假凤凰》等,均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与王志涛合作,曾应邀赴马来西亚进行文化交流,演出了《宝玉哭灵》《戏剧杂谈》等,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他台风稳重,捧逗俱佳,表演生动含蓄,捧哏上个性鲜明,独具特色。代表曲目有《特殊生活》《杂学唱》《红灯永亮》《无中生有》《百听不厌》等,收徒有范伟、严翔、潘海涛、韩立新、浦立明、陈云飞等。</p><p class="ql-block"> 台风稳重,捧逗俱佳,表演生动含蓄,捧哏上个性鲜明,独具特色。</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杂学唱》《假大空》《假凤凰》<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特殊生活》《红灯永亮》《无中生有》《百听不厌》《台湾来信》《宝玉哭灵》《戏剧杂谈》等。</span></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 18px;">陈连仲的徒弟:</b>范伟、严翔、潘海涛、韩立新、浦立明、陈云飞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王佩元。</b></p><p class="ql-block">(1949—),拜师常宝霆,师爷郭荣启,太师爷马德禄。</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出生于曲艺世家,12岁进入曲艺班学习。谈起和相声的因缘,他笑说,大概是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缘故。王佩元的父亲王起胜,是评书大家田连元的师傅,也是目前健在的天津评书界辈分最大、年纪最长的老人。但是,王佩元没有学评书,而是说了相声,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河西区戏曲学校曲艺班没有评书专业。王佩元说,自己从小并没有当演员、说相声的爱好,去曲艺班学习,是因为当时一个月可以拿到两元钱的津贴,还不用吃家里饭。“那时候家境贫困,从小参加工作,为的是可以给父母减轻些生活负担。”王佩元的第一个老师是朱相臣,他还跟苏文茂学习过。1984年,王佩元正式拜相声名家常宝霆为师。王佩元说,“从小学相声,后来也就爱上了相声。听相声,笑一笑,十年少。相声是带来欢乐的喜剧艺术。”当一个好的相声演员,说好相声,是王佩元最简单最执著的追求。王佩元一直活跃在相声舞台上,他既能捧哏,又能逗哏,还自己动手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相声段子。由一个从小没想过要说相声的穷人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享誉全国的著名相声演员。现在,王佩元已经站在舞台上说了48年的相声。</p><p class="ql-block"> 相声《挖宝》是王佩元最成功的作品之一。1970年,他与老师常宝霆、朱学颖,一起深入工厂,体验生活三个月,与工人同吃同劳动,创作出相声新作《挖宝》。1972年,天津市党政军民联欢会在第二工人文化宫举行,王佩元第一次公开表演了相声《挖宝》。1973年国庆,经文化部门批准,《挖宝》在天津市电视台播出,结果轰动全国。</p><p class="ql-block"> 回忆这段经历,王佩元十分兴奋:“我当时感觉换了一个人间,我再也不是没有本职工作的王佩元了。不久后,全国相声演员也有了舞台生命,都在学习表演这段相声。按照王宝童老师的话,《挖宝》是甘露,相声园地又新春。’”《挖宝》让王佩元一时间在全国打响了名气。至今,还有一些老观众见了他,就是那句话:“您那段《挖宝》太好了!”</p><p class="ql-block"> 王佩元的相声艺术功底深厚,除了相声表演外,他还经常从事相声的创作活动。</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王佩元创作的代表性作品有《挖宝》《花的礼赞》《对唱数来宝》等。王佩元说:“创作是相声演员成长的必经之路,相声演员应该要有自己的创作作品。”对此,他总结出了三点原因:一、演员表演自己创作的节目,最能得心应手;二、演员对自己创作的节目,会理解得更深刻,表演得更好;三、通过学习、创作,演员的文化知识水平能有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在相声教学上,王佩元称自己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同时还是兄长。王佩元从艺以来,同行同业的,他帮助了许多人。对于年龄比他小的,与他一起学习相声的演员,他均称为“小朋友”,“与我一起学习相声的小朋友有冯巩、刘亚津、王宏、王琳、王悦、胡凯、李小强、张杰等等。</p><p class="ql-block"> 王佩元曾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项“牡丹奖”,并多次参加央视和许多地方台的春节晚会,他还在全国相声大赛中荣获创作表演大奖。</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挖宝》《攀龙附凤》《新潮商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并非讽刺裁判》</span>等。</p><p class="ql-block"><b> 主要搭档:</b>常宝霆、苏文茂、常贵田、赵伟洲、<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常宝丰、张志宽、刘俊杰等合作。在天津市曲艺团工作数十年后,于1997年调入解放军海政文工团,同常贵田成为搭档,从此踏上了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李立山。</b></p><p class="ql-block">(1949—),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元钧,师爷常连安,太师爷焦德海。</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津宝坻人。</span>自幼酷爱曲艺,12岁登台演出。拜曲艺大师高元钧为师,专攻相声表演。曾与牛群、师胜杰、杨振华、李伯祥、郝爱民等相声名家合作表演,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及其它大型晚会。台风文雅大方,语言幽默含蓄。情真意真话语真是其表演的最大特色。在舞台演出的同时,兼长创作且作品颇丰。 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相声大专班、中国戏曲学院曲艺大专班,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协快板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就职于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中国曲协快板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舞台演出的同时,兼创作且作品颇丰。</span>创作的作品除在军内外刊物发表外,部分作品被收入曲艺专辑。先后获得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表演一等奖、全军曲艺作品评奖创作一等奖、第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等20余项大奖。</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代表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冒号》《打扑克》《抓典型》</span>《醉酒歌》《新名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巧立名目》《哪吒闹海》《大漠情思》《对话趣谈》《2008咱最牛》等。</span></p><p class="ql-block"> 创作的作品除在军内外刊物发表外,部分作品被收入说唱艺术专辑。</p><p class="ql-block"> 李立山老师是一位集创作,使活,量活于一身的优秀相声演员,除此之外更需要提的是他是一位优秀的相声教育家,先后在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曲艺研修班带过多年课,并多次出国讲学。在教学过程中他自己总结出一套专门的相声讲义,将相声中表演手法总结为20个字,并分别加以细细阐述。让学生对相声有本质上的了解。另外他由浅入深的总结出一套相声教材,可以让一个爱好者一步步学习相声的理念,相声的写作方法。这本书将是相声历史上第一部相声教材,对于相声爱好者来说可谓是无价之宝啊。</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的李老师出口成章,开口闭口都有包袱,而且一谈相声十几个钟头都不休息,分析研究相声的深入程度可以说他是着了魔。曾任全军高级职称评委,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应聘在中央戏剧学院相声大专班、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曲艺大专班任教。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协快板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p><p class="ql-block"><b> 李立山的徒弟:</b>杨进明、王林、李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黄族民。</b></p><p class="ql-block">(1950—),拜师马志明,师爷朱阔泉,太师爷焦德海。逗哏<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志明,捧哏黄族民。</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天津人。原是北京工人,相声迷,后来干脆票友下海,跟着马志明学相声。1987年,马志明与谢天顺裂穴(绝交式结束搭档关系),黄族民开始追随马志明说相声,经过马志明悉心指点,1988年起正式为马志明捧哏。人品好,虚心好学,捧哏水平日精。后经马志明帮助,1998年正式调入天津市曲艺团,与马志明合作至今。参加过津门曲荟、马志明北大专场和马志明从艺五十周年传统相声月等重要演出。马机智精明,黄老实憨厚,长相上一高一矮,也很适合捧逗。马志明能半道结识黄族民,黄族民能跟着马志明,也是两人的缘分。</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大保镖》《数来宝》《拴娃娃》《反七口》《卖挂票》《拉洋片》《白事会》《卖布头》《夸住宅》《太平歌词》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杨议。</b></p><p class="ql-block">(1962—),相声世家,天津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杨议是个“海青腿”,何为“海青腿”?就是指没有门户、没有摆过师傅的艺人,也就是说杨议没有师傅。为何他没有师傅呢?杨议是杨少华之子,杨少华是我国著名相声艺人,杨少华的师父是郭容启,郭容启是第五代相声艺人,杨少华自然而然也就成了第六代相声艺人,也就是说杨少华和侯宝林是一个辈份,那么,杨议拜师的话也要找一个和杨少华辈份一样的相声大师。起初杨议是想拜侯宝林为师,侯宝林也没有拒绝,本身侯宝林和杨少华关系也很好,然而这事一直耽搁了,直到侯宝林大师仙逝,杨议也没拜成师!</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之子。杨光相声社创始人,同时也是杨光品牌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和《杨光那些事》系列的导演兼主演。</p><p class="ql-block"> 1995年获得侯宝林全国相声大赛金像奖。2002年凭借《如此办学》获得首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3年凭借《肉烂在锅里》再度获得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4年开始自导自演都市轻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成功塑造了杨光这个热心、善良、但也有不少小毛病的天津小市民形象。该剧共拍摄九部。2013年2月26日,执导并主演的电影版《杨光的快乐生活》全国首映。</p><p class="ql-block"> 2016年主演《杨光的快乐生活》升级版《杨光那些事》第一季。2017年执导电影《长官传奇》获选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2017年主演《杨光那些事》第二季。</p><p class="ql-block"> 2018年,杨议和父亲杨少华创办杨光相声社正式开张。其执导的纪录片《就是那一只蟋蟀》在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该片入围第7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p><p class="ql-block"> 2002年创作表演的相声《如此办学》,获得CCTV第一届相声大赛一等奖。和蔡明、郭冬临合作话剧《见人说人话》。在谢亚平导演的中国传统相声系列剧《笑口常开之两吃鱼》中饰演风趣幽默的苏东坡,与李嘉存、武青合作。</p><p class="ql-block"> 2003年,与父亲杨少华主演舞台戏剧《疯狂短信》。同年,成为天津电视台《艺品藏拍》栏目的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2004年,正式调入北京市曲艺团。主演许瑞生执导的都市生活喜剧系列《杨光的快乐生活》第一部,塑造了杨光这个热心、善良、但也有不少小毛病的天津小市民形象。</p><p class="ql-block"> 2005年,自导自演《杨光的快乐生活2》,与杨少华、韩兆、李立君再度合作。</p><p class="ql-block"> 2006年,在《杨光的快乐生活3》继续饰演杨光这一角色。</p><p class="ql-block"> 2007年,与韩兆、尚华联合主演《杨光的快乐生活4》。</p><p class="ql-block"> 2008年,自导自演《杨光的快乐生活5》,并创作了歌曲《忠诚》鼓舞汶川人民。同年拍摄《杨光的快乐生活6》。</p><p class="ql-block"> 2009年,自导自演“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第七部《杨光的新生活》。</p><p class="ql-block"> 2010年,参加安徽卫视春节喜福会。参加北京文艺频道《喜来坞》明星跨界才艺大赛。与韩兆、买红妹、尚华、李立君合作《杨光的爱情故事》,较之以往的喜剧风格有很大改变。在余淳导演的《谁来伺候妈》中饰演钱建功。杨议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影视基地完成。</p><p class="ql-block"> 2011年,与韩兆、马丽、郜妍妍主演的都市谍战轻喜剧《杨光的夏天》,杨议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主角杨光,另一个是马氏集团董事长的义子马跃。10月,在韩兆导演的电影《七个隆咚锵咚锵》中饰演经理乙。</p><p class="ql-block"> 2012年,在王志军执导的电视剧《岳母的幸福生活》中饰演一心要与前妻复婚的大女婿马立军,与王丽云、夏立薪合作。自导自演电影《杨光的快乐生活》,与韩兆、魏一合作。与宋小宝主演苦情大戏《樱桃红》,饰演二癞子。与陶红、李崇霄主演电视剧《憨妻的都市日记》,饰演女主角金多宝的前夫牛胜利。</p><p class="ql-block"> 2013年,成为天津卫视《天下无双》栏目的评审。执导电影《狙击丘比特》。与陶红再次合作,主演《我们家的微幸福生活》。与陈小春、安以轩等人参演韩兆执导的爱情喜剧电影《好命先生》。主演爱情喜剧《青秀之恋》。在安徽卫视《超级笑星》担任评委。</p><p class="ql-block"> 2014年,拍摄纪录片《虫儿》,以蟋蟀文化为主要内容。话剧《杨小光的快乐生活》开演。</p><p class="ql-block"> 2015年,友情出演李立君担任制片的公益微电影《爱稻草》。</p><p class="ql-block"> 2016年4月,拍摄《杨光那些事》系列的第一部。执导电影《长官传奇》。</p><p class="ql-block"> 2017年《杨光那些事》系列的第二部开机。</p><p class="ql-block"> 2018年,杨议和父亲杨少华创办杨光相声社正式开张,旨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让老百姓听得起相声”。其执导的纪录片《就是那一只蟋蟀》在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该片入围第7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主持的脱口秀《议想天开》在爱奇艺独播。</p><p class="ql-block"> 2021年,参加《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与杨少华、郑健等相声演员表演猜灯谜《送春联》。</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马六甲。</b></p><p class="ql-block">(1981—),拜师高凤山,师爷高德亮,太师爷冯昆治。</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志明长子,马三立第六个孙子,故名曰六甲。</span>2012年,马志明举办“老骥新驹”相声专场,与何云伟合说《双学电台》。2014年,天津卫视春节晚会,与马志明、黄族民合作表演相声《老骥新驹》。2014年,为中国相声泰斗马三立大师百年诞辰主题曲《越想越哏儿》作词,并与天津籍知名歌手姚珊珊联袂演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谢金。</b></p><p class="ql-block">(1982—),<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拜师王世臣,师爷陈雨亭,太师爷卢德俊。</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学习相声10年,擅长逗哏,表演风格自成一派,字正腔圆,大方热烈,妙语连珠,嗓音优美,表演到位,功底扎实,包袱新颖,深受年轻观众喜爱,腿子活、贯口活最擅长,段子规矩又不失诙谐、幽默。</p><p class="ql-block"> 2005—2007年,大学毕业后学习相声表演,苦练基本功。2007德云社首场演出,与父亲表演《开粥厂》,被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心茶馆收录,播出后,得到同行和观众好评。</p><p class="ql-block"> 2007年,北京北展剧场参演相声剧《三国群英赤壁》。</p><p class="ql-block"> 2007年,首次参演电视剧《追着幸福跑》,同年参演《相声演义》。</p><p class="ql-block"> 2007—今,先后与刘源、张鹤文搭档,在德云社剧场、张一元天桥茶馆、云龙茶楼、天津八一礼堂共计演出400多场。表演传统相声50多段,形成“金文组合”。</p><p class="ql-block"> 2008年,参演《唐伯虎三笑点秋香》。</p><p class="ql-block"> 2009年北展剧场德云社新年相声专场晚会,表演节目《学聋哑》第一场。</p><p class="ql-block"> 2009年,德云社镇江新年相声专场晚会,表演节目《写对子》第三场。</p><p class="ql-block"> 2009年,德云社剧场首次举行王者归来谢金个人专场。与张鹤文《红事会》,与谢天顺《黄鹤楼》,与于谦《绕口令》、与郭德纲《卖布头》。</p><p class="ql-block"> 2009年,德云社剧场举办金文声相声专场。与张鹤文表演《口吐莲花》《学聋哑》。</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论拳》<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论梦》</span>《偷论》《造厨》《揭瓦》<b>《</b>报菜名》<span style="font-size: 18px;">《献地图》</span>《地理图》《黄鹤楼》《洪洋洞》《文章会》《开粥厂》<span style="font-size: 18px;">《红事会》</span>《白事会》《夸住宅》《洋药方》《打牌论》《论捧逗》《卖布头》《写对子》《对对子》《打灯谜》《绕口令》《怯拉车》<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怯洗澡》</span>《拉洋片》<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审案》</span>《大保镖》《大相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上寿》</span>《吃元宵》《卖挂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双字意》《三节会》《哭四出《讲四书》</span>《学四省》<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武坠子》《卖五器》《五红图》《五行诗》《反七口》《八扇屏》</span>《树没叶》《买卖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当行论》</span>《找堂会》《铃铛谱》<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渭水河》</span>《汾河湾》《拴娃娃》《庙游子》《偷斧子》《怯大鼓》《规矩论》《捉放曹》《交租子》《拉洋片》《卖棺材》《守财奴》《乌龙院》《醋点灯》《老老年》《粥挑子》《白吃猴》《学梆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京韵》《学大鼓》《学评戏》《学跳舞》《学聋哑》《学聋哑》《学叫卖》《学坠子》</span>《空城计》《天王庙》《师傅经》《朱夫子》《文昭关》《闹公堂》《卖估衣》《窦公训女》《山东二黄》<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评书漫谈》《金龟铁甲》《托妻献子》《口吐莲花》《财迷回家》</span>《歪唱太平歌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于丹。</b></p><p class="ql-block">(1982—),<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拜师姜宝林,师爷马三立,太师爷周德山。</span>搭档裘英俊。</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政治学博士,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讲师,南开大学国乐相声协会创始人之一,天津哈哈笑艺术团成员 。从小就在相声的熏陶下长大。中学时,和几个同学用相声段子说笑,是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考入了南开大学,和几个同学无意中听到天津师范大学相声社团的演出,脑子里蹦出这样一个想法:为什么我们南开大学没有自己的相声社团?没想到过了几天,同伴高路风风火火地跑来,说相声社团已经批下来了,咱们准备活动吧。</p><p class="ql-block"> 于丹这时才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就这样,2002年,南开国乐相声社成立了。成立初期,国乐相声社总共6个人,运行得很艰难。有的时候一年只有两个成员毕业时还坚持留在协会中。</p><p class="ql-block"> 2004—2005年,茶馆相声复兴。艺人郭德纲的德云社在北京叫响,相声火了,这把火也蔓延到了南开校园里。两年的惨淡经营,大浪淘沙,让国乐相声社历练出了一批爱相声、能吃苦、会表演的“老兵”。领导的关怀和同学的支持都让于丹心里暖洋洋的。</p><p class="ql-block"> 相声天分极高的新生裘英俊入社,于丹从此开始了和他的搭伙。裘英俊的活泼机灵,加上于丹的稳重老成,在同学圈中立刻“炸了锅”,成了国乐相声社固定“攒底”的一对儿。从那时开始,于丹也获得了去茶馆演出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在“国乐”的发展中,于丹认识到校园相声因为受众是高素质的大学生,所以段子一定要有时代感,紧跟时代,包袱皮儿要厚。相声协会的剧本一部分改编于传统相声,在里面加上大学生活和反映社会现象的内容,使得同学们们易于接受。一部分就是把传统相声拼凑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段子。像2002年创作的相声《恋爱趣闻》;还有一部分就是原创,如马畅2004年创作的《替考》、《新电影对联》。其中沙健编的《创业进行时》讲大学生创业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蒲文斌创作的《我是爱南开的》受到了学生的空前欢迎,南开大学国乐相声协会很快成了学校的十佳社团。</p><p class="ql-block"> 2006年,与裘英俊、高路、李鹏几个同伴正式拜姜宝林先生为师。于丹坦言:“和师父多学点本事,也是想更好地培养国乐相声社的新生,我们常想,毕业以后国乐相声社怎么办,还得重视它的传承工作。随着“新校园相声”热度兴起,国乐参加了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节目和《青年大世界》节目的拍摄, 并与天津广播电视台文艺台合作,组织了多次曲艺进校园活动,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知名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届,裘英俊。</b></p><p class="ql-block">(1984—),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姜宝林,师爷马三立,太师爷周德山。</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出生天津。祖籍山东日照,相声演员、节目主持人。天津卫视《英俊秀》节目以及天津相声广播主持人,曾任南开大学国乐相声协会团支部书记、天津市曲艺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做人要厚道》《做人要低调》《吃元宵》等。1994年,被聘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五彩贝》节目的小记者,并以嘉宾身份主持了儿童台的元旦特别节目。1998年,进入天津市少儿曲艺学校,随李金宽、郝辰、刘国器等人学习相声表演;同年,参加曲校慰问北京军区舟桥部队专场演出,与郝辰表演传统相声《八扇屏》。1999年,参加快板书培训班,向张志宽、李少杰学习快板书表演;开始跟随姜宝林学习相声表演。2000年,参加第十一届津门曲荟少儿专场演出,获得一等奖。2002年,参加首届天津市少年少儿曲艺大赛,与许健表演的相声《八扇屏》获一等奖,表演的快板书获少年组一等奖。2003年,在天津东方青年说唱团与高峰合作在各茶馆说相声,最早的节目是《拴娃娃》;考入南开大学,学习期间加入南开大学国乐相声协会并任团支部书记,与搭档于丹及协会其他演员一起创作、改编了许多具有校园特色的相声作品,并举办相声专场演出。2004年,被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栏目聘为特邀演员,在擂台赛上获擂主称号;参加天津市建卫600周年电视曲艺大赛,与高峰表演的传统相声《白事会》获成人组金奖;参加纪念天津建卫600周年传统相声专场演出,再次表演相声《白事会》;参加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欢声笑语校园行”活动。2005年,加入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在薛宝琨的指导下创作了相声《你得考学》;参加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节目,在演绎版《空城计》中饰演诸葛亮;参加“薪火相传”海峡两岸曲艺家艺术交流演出;成为天津哈哈笑艺术团相声青年队的成员。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天津市曲艺家协会会员,津派相声青年代表人物之一。自幼喜爱曲艺艺术,尤酷爱相声,小学时曾创作相声《知识问答》等。2007年,大学毕业后加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在新开办的相声广播任节目主持人,先后主持了《论捧逗》《你点我播》《每日相声》《包袱抖不完》等节目。由于在主持中他把相声艺术和广播的编播业务进行了巧妙的结合,使节目收听率连年上升,成为天津广播的名牌节目,他本人也获得了电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在主持相声节目的同时,他仍然以哈哈笑艺术团、“天广乐”相声团演员的身份参与京津两地相声交流,不断探索继承传统,勇于出新的表演课题。2010年以来,在天津广播电台和各界的广泛支持下,举办了多场相声专场演出。</p><p class="ql-block"> 2013年,担任天津卫视综艺娱乐脱口秀节目《英俊秀》主持人,与美女主播联袂,通过脱口秀、短剧和人物互动的形式,探讨社会热点、文化事件,反映时尚潮流的态度和思想,展现了节目幽默风趣又不失智慧与锐度的特点,将快乐和轻松传递给观众,深受观众喜爱。</p><p class="ql-block"> 2004年,与高峰参加《鱼龙百戏》节目。获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栏目2005年十大擂主第一名。参加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的2007年卫派相声晋京大拜年第一场演出,与于丹合说相声《八大吉祥》《学四相》。</p><p class="ql-block"> 2007年,加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在新开办的相声广播任编辑、节目主持人,主要编辑、主持的栏目有《包袱抖不完》《论捧逗》《你点我播》《每日相声》等。</p><p class="ql-block"> 2008年,参加了天津电视台“鱼跃龙腾”—《鱼龙百戏》新春晚会录制,与三位相声新秀一起表演以宣传全民迎北京奥运为内容的创作相声《奥运之最》。</p><p class="ql-block"> 2008年,在天津大金台相声茶馆举办的“笑声融化冰雪爱心企盼平安——天津相声界赈灾义演”中,和于丹合说了传统节目《学满语》。与一方主持天津相声广播。</p><p class="ql-block"> 2009年,作为青年相声新秀参加了北京海淀相声俱乐部和天津谦祥益茶楼共同主办的“京津相声交流月”活动。</p><p class="ql-block"> 2010年,在天津大剧院举办首场个人相声专场—天津碧桂园“凤凰之约”裘英俊相声专场,参与演出的还有来自天津市众友、哈哈笑、九河等专业相声团队的刘春山、许健、刘国君、谷宗翰、高玉凯、王善勇、张强、赵旭、管新成等优秀的青年相声演员,恩师姜宝林也到场助阵,在这次专场中首次公演了“做人”系列的新作品《做人要好学》和《做人要快乐》和三人版的传统老段《新编八大吉祥》。</p><p class="ql-block"> 2010年,天津电台相声广播在天津大剧院举办了《包袱抖不完——裘英俊相声作品集》新书首发式暨相声专场演出,这是裘英俊第二场个人相声演出专场。</p><p class="ql-block"> 2010年,与于丹一起做客天津电视台《男人世界》栏目。</p><p class="ql-block"> 2011年,天津相声广播自主筹建“天广乐”相声团,裘英俊为成员之一。</p><p class="ql-block"> 2011年,与相声名家赵津生参加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百姓秀场》节目。</p><p class="ql-block"> 2011年,与于丹一起参加了在中国大戏院举行“福彩迎春戏曲相声专场晚会”第二场 “优秀青年相声演员传统作品专场”演出。</p><p class="ql-block"> 获天津人民广播电台2009—2010年度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天津广电集团十优主持人称号。</p><p class="ql-block"> 首场个人相声专场表演三人版《八大吉祥》</p><p class="ql-block"> 2011年,在天津大剧院举办了“京津老少乐、开心愚人节”裘英俊相声专场。</p><p class="ql-block"> 2011年,在塘沽大剧院举办了《“天津港湾旅游文化节”之相约南益·名士华庭——裘英俊、于丹相声专场》。二人演绎了《学四相》《演员趣闻》《新树没叶》《时闻新说》等代表作品。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李少杰友情客串,献上了《劫刑车》等“李派”快板书经典作品。青年相声新秀刘国君、谷宗翰、张强、赵旭、郝梦春、张斌加盟助阵,表演了《今夜有戏》《夫妻之间》《打灯谜》《口吐莲花》《太平歌词》等段子。</p><p class="ql-block"> 2012年,天津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人》栏目播出专题片《相声小可爱裘英俊》。</p><p class="ql-block"> 2012年,参加北京电视台BTV《周末喜乐汇》特别节目:裘英俊、赵旭专场。</p><p class="ql-block"> 2013年,担任天津卫视综艺娱乐脱口秀节目《英俊秀》主持人,节目通过脱口秀、短剧、相声和嘉宾互动的形式,解读当今热点话题,而裘英俊幽默诙谐的主持方式被更多人所喜爱。</p><p class="ql-block"> 荣获2014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p><p class="ql-block"> 2007年大学毕业后,裘英俊应聘进了一家银行。与此同时,天津新成立的相声广播也正在招聘人才。由于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裘英俊就是学校相声社团“国乐相声协会”的骨干成员,多次参加了天津电台举办的校园行艺术活动,给电台负责人留下深刻印象。天津电台文艺台力邀其加入新成立的相声广播当主持人。裘英俊最终辞掉了银行的合同,正式进入电台工作。由于有说相声的功底,他以说相声的风格主持广播,吸引了一大批听众。随着业务的不断熟练,他把相声艺术和广播的编播业务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制作出了多档既叫好又叫座的热播节目,其中《包袱抖不完》节目对传统相声艺术进行的时尚包装和创新结构,在业内外广受好评,节目开播四年以来,收听率始终名列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前十位,最好成绩达到全台第五位,曾荣获“天津广电集团优秀节目”称号、天津电台“最具影响力节目评选”提名奖、天津广电学会“十佳栏目”奖。节目还冠名出版了《包袱抖不完——裘英俊相声作品集》,举办了主持人签售活动和相声专场演出,进一步扩大了节目影响力。2011年,裘英俊被评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2009—2010年度十佳播音员主持人、天津广电集团十优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2013年,担任天津卫视《英俊秀》节目主持人作为新生代主持人,裘英俊言语幽默,常常在令人捧腹之余得到对生活的体味和感悟,观照当下。在节目中,他擅长用平实的语气讲述身边事,其风趣睿智的主持风格备受推崇。</p><p class="ql-block"> 表演台风以“说哏”为主,在台上,他总是寻求在舞台表演的固定程式中加入微妙变化,力求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因此无论是改编传统段子还是创作新段子,都融入浓厚的时代气息。他注重继承马三立等前辈留下的传统,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创作灵感,把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素材融入相声作品中。在表演中,他时常把书本上的知识、电视、网络中的信息还有同事朋友间的趣事当成相声创作的素材,一切皆信手拈来成段子。</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拜寿记》《吃元宵》《讲四书》《铃铛谱》《卖布头》《桥头诗》《学满语》《黑中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八大吉祥》《新怯洗澡》《新树没叶》《有偿道喜》《奥运之最》《吉祥人间》《恐怖相声》《你得考学》《时闻新说》《演员趣闻》《结婚历险记》《灾星奇遇记》《做人要低调》《做人要好学》《做人要厚道》《做人要快乐》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天津第七代,马小川。</b></p><p class="ql-block">(1987—),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常宝丰,师爷马三立,太师爷周德山。</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相声泰斗马三立第五个孙子。名字的含义就是川字是三字立起来,意思是说小马三立的意思。马小川师承常宝丰,常宝丰是马三立的关门弟子,这样算来马三立就成了马小川的亲师爷。文字辈艺人,与堂弟马六甲同为马氏相声第四代传人。从小在爷爷马三立膝下成长的马小川,虽然受到爷爷在艺术方面的熏陶,但却因为爷爷反对自己说相声,而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相声。如今这成了他的一个遗憾。“很多人都说我是当演员的料,我自己也知道。但想要真正成为一个演员,还是要系统学习的。要不为什么要有中戏和北影呢。要不你到多少岁,人家还会说,你是个胚子,是这块料儿,可是你永远也成不了器。现在年纪大了再回去学,可能就来不及了,找不到那种感觉了。”感觉虽不在但初心不能忘,咱家是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如今马小川找到了用话剧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方法。天津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天津电视台《男人世界》主持人。2015年,整理出版《留给人间都是笑——马三立单口相声集》并在天津图书大厦举行了签售仪式。2018年,参演话剧《潜伏》。<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于爷爷马三立不允许子孙后代再从事相声事业,在大学毕业后从事了八年的金融工作。毕业后在北京某家金融集团做总裁助理。最终还是选择从事相声事业。</span>爷爷是相声大师,他却因为参加比赛,被观众骂得不说相声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外省相声名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台湾第七代,吴兆南。</b></p><p class="ql-block">(1924—2018,仙逝93岁),拜师侯宝林,师爷朱阔泉,太师爷焦德海。搭档<span style="font-size: 18px;">魏龙豪。</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出生北京。台湾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1982年,拜侯宝林为师。2000年,获美国林肯文化艺术中心颁发的终生艺术成就奖。与魏龙豪合作默契十足,堪称绝配。当时相声没有“谱”,只能凭空想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总之要凑足40分钟逗人发笑。此后陈逸安、魏龙豪又被请来加盟。于是吴兆南口述,陈逸安、魏龙豪写“台词”,三人合力创作出一批相声作品《口吐莲花》《夸讲究》《黄鹤楼》。1968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与魏龙豪</span>在台湾出版第一张相声唱片,后又录制相声集磁带《相声集锦》《相声选粹》《相声捕轶》等,汇集了250多段相声精华。不光说相声出了名,还客串拍电影上银幕。1952年,大明星李丽华主演故事片《一只凤凰一只鸡》,在片中反串媒婆。1974年,成龙的老师于占元主演《师傅出马》,吴兆南饰大徒弟。作为相声演员,吴兆南在银幕上扮演角色,无形中能向其中添加笑料,令人捧腹。2005年,台北曲艺团首赴内地交流演出。应《齐鲁晚报》和济南市文化局的邀请,台北曲艺团团长郭志杰率领曲艺团刘增锴、谢小玲、刘越逖、陈庆升、林文彬等一行9人抵达济南。济南市曲艺团长慈建国在机场热情地献上鲜花,并紧紧握住郭志杰团长的手。2005年,两岸同曲齐鲁情晚会举办台北曲艺团与济南市曲艺团在济南市联袂举行“两岸同曲齐鲁情”晚会。</p><p class="ql-block"><b> 获得奖励:</b>1998年,作为华裔相声艺术家,在纽约获颁“亚洲最杰出艺人金奖”。1999年,收徒授艺,台湾许多广播界、演艺圈红人都拜在他的门下。在洛杉矶,吴兆南收了中国大陆曲艺新秀江南为徒。2000年,获美国林肯文化艺术中心颁发的终生艺术成就奖。2001年,成立“吴兆南相声剧艺社”,在海外努力推展相声文化。2004年,回台北过八十大寿,率众弟子侯冠群、刘尔金、郎祖筠等演出相声小品《吴室声蜚》,首场演出就吸引大批相声迷争相捧场观赏。</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夸讲究》《黄鹤楼》《秦香莲》《白蛇传》<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口吐莲花》《师傅出马》《吴室声蜚》《一只凤凰一只鸡》等。</span></p><p class="ql-block"><b> 吴兆南的徒弟:</b>江南、侯冠群、刘增锴、郎祖筠、刘尔金、樊光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山东第七代,金文声。</b></p><p class="ql-block">(1930—2017,仙逝87岁),拜师王凤山,师爷朱阔泉,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济南人。幼时学京剧,后因嗓音的关系改学曲艺。早年拜在徐教明门下学山东快书,后又曾拜西河大鼓艺人张起荣为师学评书。1956年,在天津演出一炮打红,留在了天津广播电台曲艺团(后来的天津市曲艺团),拜在快板、相声名家王凤山门下。1958年,被下放到了板桥农场,文革期间,辗转到上海,说评书糊口。当时,因为不让说那些传统的评书段子,就把《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等外国小说改编成长篇评书,到上海的大学里表演,很多学生和教授都拿着书去听。1985年,重回天津广播电台从事行政工作。1995年,退休后重操旧业,在天津名流茶馆、燕乐茶社说书,常演书目《三侠剑》《响马传》《袁文会》《枪毙刘汉臣》《白宗巍坠楼》《青红帮演义》等,此外兼演山东快书,代表作有《武松赶会》《鲁达除霸》等,不仅天津的爱好者喜欢看他的表演,很多北京等地的评书迷也专程来津观看他的演出。</p><p class="ql-block"> 2006年,德云社十周年专场演出第二场。</p><p class="ql-block"> 名嘴“老梁”梁宏达拜师金文声,是郭德纲的师兄。郭德纲、于谦、李菁、高峰在天津拜老艺人金文声为师。在拜师仪式上,郭德纲、于谦、李菁、高峰按照传统曲艺拜师仪式向老师递上“拜师帖”,同时向老师磕头行礼。金文声老先生分别赐名四位爱徒为“增”字辈的“福寿禄喜”。同时,面对自己的徒弟,金文声将全部快板文本作为礼物毫无保留地现场传授。</p><p class="ql-block"> 此次拜师的引师是田立禾,保师是刘文亮,代师郑吉平。现场金文声演出现代版《八扇屏》。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弟子亦表演了精彩的节目。</p><p class="ql-block"> 2010年,在济南收罗广兴、李涛、华青、刘翰青为徒。济南拜师仪式在济南芙蓉馆空中四合院曲艺大舞台举行,罗广兴、李涛、华青、刘翰青(分别赐名:元魁、元首、元才、元茂)。按照传统曲艺拜师仪式向老师递上“拜师帖”,同时向老师磕头行礼。收徒仪式隆重热烈,北京、天津等地的曲艺名家到场祝贺,郭德纲委派师弟高峰前来祝贺观礼,中华曲艺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孙立生,济南市文联主席、济南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慈建国亲临观礼并致辞。</p><p class="ql-block"> 2007年,京韵大鼓名家陆倚琴收黄薇为徒。陆倚琴表示,不是培养黄薇成为演员,而是希望她能够对骆派京韵艺术进行整理、分析和记载。金文声、张伯扬、赵玉明、苏文茂、魏文华、薛宝琨等曲艺名家出席了收徒仪式。</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金文声的徒弟:</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梁宏达(老梁)、罗广兴、小啰啰、李涛、谢元才、刘元茂、朱玉潇、郭德纲。</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陕西第七代,郑小山。</b></p><p class="ql-block">(1937—2019,仙逝82岁),拜师王本林,师爷马三立,太师爷周德山。</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1950年,13岁的郑小山走上艺术道路,跟着剧团四处演出,北京天桥、上海大世界、西安平安商场等处都留下他的足迹。郑小山、郑平安是一对亲兄弟。作为前辈,郑氏兄弟受到圈内人的尊敬,但他们也有苦恼,就是不知如何将自己的艺术传承下去。郑小山的师傅王本林是相声大师马三立的得意弟子,郑小山至今还记得当年自己到“师爷”马三立家拜访的情景。“马先生言语幽默,随意聊天时都抖2018包袱2019,让大家非常开心。”1950年,13岁的郑小山走上艺术道路,那时群众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郑小山跟着剧团四处演出,北京天桥、上海大世界、西安平安商场等处都留下他的足迹。1984年,他赴沈阳参加全国首届相声大赛,受到侯宝林、马三立的好评。从艺60年,获得全国传统相声大赛特别贡献奖。</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对对联》《卖布头》《广告漫谈》<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戏剧与方言》等。</span></p><p class="ql-block"><b> 郑小山的徒弟:</b>罗健、王筱磊、徐力、刘宝安、郑宏伟、师戈、苗阜、曹磊、任海峰、刘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河北第七代,刘文亮。</b></p><p class="ql-block">(1940—2020,仙逝80岁),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关春山,师爷侯一尘,太师爷</span>郭瑞林。</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河北高碑店人。</span>14岁学唱评戏,1960年拜天津相声艺人关春山为师。1963年到吉林市曲艺团工作,先后与吕维国、周志光等人合作,颇有影响;1976年由他主创的新曲种燕山大板《海河颂》参加全国曲艺汇演大获成功;1979年调入河北省曲艺团,先后与杨贵田、袁忠海、李增满等人合作;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河北电台录制的燕山大板《黄图墙桐油灯》《一步一层天》《庄严的时刻》等节目陆续播出,在业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刘文亮功底深厚扎实,嗓音高亢圆润、醇厚甜亮,台风帅气潇洒,擅长表演学唱类的柳活儿节目。</p><p class="ql-block"><b> 获得荣誉:</b>1993年,河北省曲艺家协会、河北广播电台、河北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河北相声十佳”评选活动中,获得“相声十佳”荣誉称号。河北省曲艺家协会表示,刘文亮刚直秉正,做人严谨,扶持后辈。</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主要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秦香莲》《春满人间》《评剧杂谈》《戏剧与生活》《刘巧儿与窦尔敦》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刘文亮的徒弟:</b><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洪海、刘福山、杨洪滨、韩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辽宁第七代,于世猷。</b></p><p class="ql-block">(1940—2005,仙逝65岁),拜师侯宝林,师爷朱阔泉,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回族。辽宁新民人。</span>1953年,参加辽阳市第二文化宫业余演出。1958年,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得到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等名家的精心指导,与马季合作上演了大量新节目。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干校。1973年,调入天津市曲艺团,先后与常宝霆、侯长喜、刘文亨、赵伟洲、马志明、王佩元、苏文茂等名家合作。<span style="font-size: 18px;">表演清新活泼,健康大方,感情真挚,内涵深刻。</span></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画像》<span style="font-size: 18px;">《酒令》《装小嘴》《哥俩好》《找舅舅》《一条街》《女队长》《劳动号子》《夜来麻将声》《登山英雄赞》《维纳斯的遗憾》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黑龙江第七代,相声教育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黑龙江第七代,白英杰。</b></p><p class="ql-block">(1941—2013,仙逝72岁),拜师于世德,师爷张寿臣,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回族。1958年,相声大师于世德和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黄枫从哈尔滨第四中学把他招到黑龙江广播说唱团。1959年,师从于世德。上世纪70年代初,他创作表演了快板书《综合利用谱新篇》《大庆英雄赞》《送猪记》《莫斯科的上空》等优秀作品,并表演了《最后二十秒》《赫哲新花》《三条线》《团圆》等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退休前任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黑龙江籍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曲艺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哈尔滨市曲艺事业“终身成就奖”唯一获得者,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相声演员,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于世德。一生经历坎坷,对艺术的追求矢志不渝。在50余年的舞台生涯里,创作或表演了《创名牌》《奇袭白虎团》《送猪记》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把欢乐送给了千家万户。他表演的快板书爆、平、脆、美,深受曲艺界同行的赞誉和观众们的喜爱。</p><p class="ql-block"><b> 代表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18px;">《团圆》</span>《送猪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条线》《赫哲新花》《最后二十秒》《大庆英雄赞》《莫斯科的上空》《综合利用谱新篇》等。</span></p><p class="ql-block"> 2010年,白英杰从艺50周年暨谢师会在哈尔滨举行。会上,哈尔滨市曲艺家协会为白英杰颁发了曲艺事业终身成就奖,这个奖项只有从事艺术活动50年并在哈尔滨从艺30周年以上的年过70岁的国家一级演员才有资格获得。</p><p class="ql-block"> 创作的相声《创名牌》与师胜杰合说,为全国马三立杯相声大赛祝贺示范演出。他辅导的相声《傻冒儿》,故事《二丫》获全国群星奖金奖。与原建邦合写的相声《荧屏趣联》在全国首届CCTV相声大赛中闯入18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白英杰一生大力培养曲艺人才,共收了14个徒弟,黑龙江省曲艺团副团长王殿云、南京前线文工团尹宏伟等都是他的徒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河北第七代,郑文昆。</b></p><p class="ql-block">(1945—2020,仙逝75岁),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凤山,师爷朱阔泉,太师爷焦德海。</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河北大城人。原名郑延禄。</span>1960年考入天津市河西区戏曲训练队专职学习快板和相声,接受了严格的启蒙教育和基本功训练,从此走上快板与相声的表演创作道路。1961—1963年在大连、抚顺献艺。1964年参军在福州军区空军文工团。1975年在河西区文化馆主抓曲艺培训、辅导、创作。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金博士杯全国少儿曲艺电视大赛中,郑文昆指导的代表天津市选送的选手荣获一银奖、一铜奖的成绩,参赛选手的作品也是郑文昆参与创作和改编的。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快板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群众文化学会会员、天津市曲艺家协会会员、理事、天津市相声研究会会员、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创研室主任。</p><p class="ql-block"> 快板《赛花灯》创作于1980年,1981年发表于《天津演唱》第二期,荣获1982年天津市职工汇演最佳作品奖,收于1992年由马三立先生亲笔题写书名的《郑文昆曲艺作品选集》当中。</p><p class="ql-block"><b> 获得奖励:</b>快板《红柳楼》由郑文昆、郑屹创作于1997年,荣获天津市法制教育大赛一等奖,2003年参加全国快板快书电视大赛,荣获一等奖,2003年参加全国老年文艺调演荣获金奖,2004年参加全国“群星奖”荣获金奖。创作的快板《春风绕校园》获得1988年市中小学文艺汇演一等奖。小品《步步高》获1989年市第六届“津民曲荟”一等奖。《回娘家》获1990年市电视台、电台优秀作品选播奖。《钓鱼》和《破涕为笑》荣获1991年市电视台、电台优秀作品选播奖。《喜洋洋》1990年天津市社区服务杯小品大赛获二等奖。北京举行的“侯宝林奖”中华青少年曲艺大赛,其创作的相声《照猫驯虎》获相声类金奖。创作的相声《花好月园》获得1989年市鲁迅文艺奖。创作的相声《劝人方》活的1992年“马三立杯”全国赛一等奖、中国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创作的京东大鼓《刀劈胡汉三》1977年市曲艺汇演优秀奖。2003年被评为国家级曲艺研究员,同年“五一”前夕,由市、区总工会组织的“天津市百名职工艺术家”及“河西区十名职工艺术家”评选中,郑文昆荣膺天津市职工曲艺家。2006年,第十三届“津门曲荟”在金贤茶社上演的评书专场举行津门最佳曲艺票友和第四届津门曲艺童星颁奖仪式,郑文昆、萧作如、元春起获园丁奖。多年的艺术实践中,郑文昆先生传承了王派快板的“黑红板”“半说半唱”及“掂、连、逛、搓、掐”,“闪、赶、垛、切、扔”十字箴言的艺术表演魅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主要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钓鱼》《赛花灯》《红柳楼》《腾飞图》《劝人方》《步步高》《回娘家》《喜洋洋》《天塔旋云》《照猫驯虎》《花好月园》《破涕为笑》《春风绕校园》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陕西第七代,郑文喜。</b></p><p class="ql-block">(1945—2009,仙逝64岁),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全常保,师爷郭启儒,太师爷刘德智。</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名郑平安。</span>八岁学艺,自幼登台。历津京,走湖广,踏遍中原大地。与全国各地诸多相声名家同台演出,切磋技艺。五十年代返回西安,与堪称西安相声鼻祖的“张傻爷”张杰尧同台,更是获益良多。之后历事移时,几经反复。经多方寻访,终于重返古城相声舞台。老先生被行内人称为“肚里面宽绰”,活路极广。说学逗唱,融会贯通为一炉。相声、评书,均有独存海内之密。有敬仰者曾撰联赞之曰:“两条瘦腿游天下,一身绝艺冠九州”。<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陕西青年曲艺社艺术顾问,西安相声界硕果仅存的相声老前辈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好字》</span>《猜字》《求婚》《诗医》《忘词》<span style="font-size: 18px;">《鸟语》《哑语》《打灯谜》《憋把字》《五行诗》《反七口》《八扇屏》《地理图》《对春联》《张双喜》《洛阳话》《反正话》《下象棋》《大实话》《错认人》《改名字》《说行话》《绕口令》《找堂会》《新警察》《规矩论》《十年少》《对春联》《望子成龙》《恋爱漫谈》《倒叫门儿》《托妻献子》《山东二黄》《三五句话》《杂谈方言》《方言歌曲》《答非所问》《学艺归来》《傻子拽文》《笑的研究》《张双喜捉妖》等。</span></p><p class="ql-block"><b> 郑文喜的徒弟:</b>王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河北第七代,佟有为。</b></p><p class="ql-block">(1946—?),拜师于宝林,师爷马三立,太师爷周德山。</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回族。河北河间府人。</span>自幼热爱相声艺术。第一次表演相声获奖是1958年读小学时。自七十年代至今一直活跃在舞台上。曾先后在天津市相声大赛、全国“马三立杯”相声大奖赛、全国专业相声大赛(代表天津市曲艺团)获一、二、三等奖。创作、表演的喜剧小品多次获天津市各类小品大赛一等奖。四十余年的艺术实践中有幸得到马三立、白全福、于宝林、马志明等诸多名家指点。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为其题写“艺无止境”以勉励,并曾欲引荐其拜相声名家刘奎珍为师。因其酷爱“马派”相声艺术,后拜马三立先生亲传弟子于宝林先生为师,实现了成为“马派”传人的夙愿。2004年,中国首届网络相声大赛,相声《奥运梦》获得金奖。全国“马三立杯”相声大奖赛全国专业相声大赛。创作、表演的喜剧小品多次获天津市各类小品大赛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佟有为:天津茶馆相声领军人物,中国曲协会员,曾获天津市“最受百姓喜爱相声艺术家”荣誉称号。曾任天津曲艺杂志《天津演唱》编辑。曾先后在天津市相声大赛、全国“马三立杯”相声大奖赛、全国专业相声大赛(代表天津市曲艺团)获一、二、三等奖。创作、表演的喜剧小品多次获天津市各类小品大赛一等奖。与师弟马树春创作、表演的《奥运梦》获中国首届网络相声大赛唯一金奖、中国第五届曲艺节精品节目奖。</p><p class="ql-block"><b> 代表节目:</b><span style="font-size: 18px;">《揭瓦》</span>《奥运梦》《卖挂票》《发财梦》《拴娃娃》《白事会》《夸住宅》《文章会》《福寿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四辈儿》</span>《卖五器》《拉洋片》《打沙锅》《当行论》《大娶亲》<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想漂亮》《托妻献子》《金龟铁甲》《树没叶儿》《切糕架子》《十点钟开始》等。</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陕西第七代,张常泰。</b></p><p class="ql-block">(1949—),拜师<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连笑昆,师爷马三立,太师爷周德山。</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艺名张雅成。</span>跟随父亲学艺。父亲是陕派相声创始人、西安说唱团创始人之一的张玉堂学艺,专长快板书。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陕西曲艺代表人物之——张常泰。</span></p><p class="ql-block"> 兰州曲艺团从事曲艺表演两年。1964年进入国棉三厂。1983年前往青海省西宁市曲艺团演出一年。1985年借调西安市说唱艺术团从事相声、快板书表演。1984年拜兰州曲艺团连笑昆先生为师。1998年退休。2008年正式加入西安青曲社,担任艺术顾问并参加演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黑龙江第七代,师胜杰。</b></p><p class="ql-block">(1953—2018,仙逝65岁),拜师侯宝林,师爷朱阔泉,太师爷焦德海。</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津人。先拜朱相臣为师,跻身“相声第七代”。</span>担任中国曲艺家协会相声艺术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顾问,哈尔滨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关门弟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河北第七代,崔喜跃。</b></p><p class="ql-block">(1954—),拜师唐杰忠,师爷刘宝瑞,太师爷张寿臣。逗哏崔喜跃,捧哏唐杰忠。</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河北人。1973年入伍。继而进入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成为相声演员。他任中国曲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术协会理事,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会员。中华说唱艺术研究中心理事,国家一级演员。1970年,拜山东快书艺术家李鸿民为师。1990年,拜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为师。专工逗哏,1996年与唐杰忠合作至今。</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获得奖励:</b><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与李祯国、赵福玉、牛群合作</span>《到底怨谁》,获全国优秀曲艺观摩演出创作一等奖。《一“名”惊人》获第四界全军文艺调演创作一等奖。</p><p class="ql-block"><b> 主要作品:</b>《拥军曲》《广东话》《美食家》《三人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枯木逢春》《一名惊人》《师徒智斗》《连队歌声》《豆腐村长 》《鼻子的故事》《星期天插曲》《祖爷爷的烦恼》《清官难断家务事》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崔喜跃的徒弟:</b>周海龙、门景阳、范伟、史永军、马菁原、侯爱林、陈金君、牛晨曦、樊星、樊帅、赵越、刘峰、冯浩、李雅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山东第七代,孙小林。</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4—),拜师张永熙,师爷赵寿舫,太师爷卢德俊。</span></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相声)传承人,原济南市曲艺团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晨光茶社第二代传人及负责人,济南老艺术家协会理事。自幼成长在曲艺世家,跟随父亲晨光茶社创始人相声大师孙少林、母亲著名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刘艳霞学习曲艺艺术,1983年又拜在著名相声大师张永熙门下得其真传,技艺更加精进。表演俊俏、潇洒,于朴实自然之中彰显睿智和幽默。基本功扎实,“说学逗唱”兼捧逗双全,是全能型相声演员。尤善长“贯口”和“柳活”。</p><p class="ql-block"><b> 获得奖励:</b>济南市专业文艺汇演中创作并表演的相声《百县游》和《卖布头》分别荣获第四届、第五届表演一等奖。1999年在中国曲艺家协会《曲艺》杂志社,山东曲艺比赛中创作并表演的相声《受不了》荣获一等奖;2002年创作并表演的相声《邻里之间》荣获晋冀鲁豫“山河杯”大赛一等奖。1996年被收入到《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2002年在济南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曲艺专题《曲坛父子》,并在全国省、市电台展播评比中荣获二等奖。2003年,在济南市首届优秀青年演职员评比展演中,荣获优秀教师奖。在抗击非典中创作的小品《醒悟》,被山东群众艺术和中国戏剧出版社发表,并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放。创作并表演的相声《最可爱的人》,荣获山东省文化厅和山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的山东省人口文化节目展评二等奖。2003年在山东省文化厅曲艺比赛中表演的传统相声《卖布头》荣获表演一等奖。2004年创作、表演、导演的小品《您看怨谁》获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西乡杯”全国小品大赛分获二等奖,个人荣获优秀表演奖(一等奖)和编剧奖(二等奖)。</p><p class="ql-block"><b> 孙小林的徒弟:</b>付俊坤(付前林)、隋尚恩(隋继林)、高善勤(高艺林)、张新东(张秀林)、靳军(靳达林)、崔洪刚(崔盛林)、张战波(张时林)、田宁(田德林)、李晓龙(李才林)、刘延超(刘笑林)、陈亮(陈中林)、刘振峰(刘奉林)、何双(何献林)、朱峰(朱业林)、吴劲松(吴备林)、南永立(南必林)、马福胜(马展林)、王金泉(王海林)、张富桐(张品林)、王立(王振林)、姜超(姜兴林)、李磊(李晨林)、王子善(王光林)、冯淯洋(冯相林)、郑卓(郑声林)、苏丽丽(苏弘林)、任安涛(任扬林)、于松北(于民林)、李鑫(李族林)、张立民(张文林)、李耕法(李化林)、靖德刚(靖百林)、胡克新(胡家林)、王昊东(王争林)、王晓婓(王鸣林)、闫松、(闫博林)、邢委委(邢采林)、张国营(张众林)、刘强(刘长林)、谭聪(谭喜林)、孙朝鹏(孙盈林)、杨魏(杨富林)、范青松(范贵林)[3]、杨晓(杨仕林)、范程程(范山林)、宓香(宓东林)、袁兵(袁济林)、孙朝龙(孙南林)、 王鹏 (王和林)、刘鹏(刘风林)、宋晨阳(宋细林)、李艾峰(李雨林)、厉健杰(厉春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黑龙江第七代,于浮生。</b></p><p class="ql-block">(1959—),拜师常宝霆,师爷郭荣启,太师爷马德禄。</p><p class="ql-block"><b> 历史成就:</b>哈尔滨人。出生于艺术世家,他与师胜杰合说的相声《小鞋匠奇遇》曾获首届中国艺术节金奖。1987年从昆明军区文工团转业到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1994年,开始主持哈尔滨电视台名牌节目《幽默窗》《电影一刻钟》;2005年,主持创办《浮生白话》节目,并于2006年,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荧屏之星”称号。2006年,为庆祝建国57周年,哈尔滨电视台综合节目部在“十一”长假期间推出的一档轻松幽默的娱乐节目《“十一”乐够呛》,吸引了哈市众多电视观众的目光。《“十一”乐够呛》是以哈尔滨电视台综合节目部的《浮生白话》《方圆之间》《医疗档案》《电影酷》《幽默窗》《小雪人》《惟音乐》等栏目的主持人为线索,由于浮生主体领衔,以主持人调侃与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串联起各栏目以往节目中的相关精彩片断而组成一档幽默的娱乐节目。各位主持人在节目中使出浑身解数,各显神通,七天里分别围绕饮食、美酒、婚介、广告、黑诊所、装修、短信七大热点话题,以诙谐的方式进行精彩、辛辣、尖锐的点评和爆笑、荒诞的演绎。</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相声演员,主持人。主持创办了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名牌节目《说说笑笑》,曾获首届中国艺术节金奖。</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第七代(文)——第八代(明)</b></p><p class="ql-block">■■赵心敏——张宏、吕闻升、华士泉、杨贵田。</p><p class="ql-block">■■苏文茂——赵伟洲(赵心敏之子)、武福星、吉马、郭新、黄运成、刘俊杰、苏士杰、崔金泉、宋德全。</p><p class="ql-block">■■董长禄——欧光慈。</p><p class="ql-block">■■马季——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刘喜尧、彭子义、常佩业、黄志强、黄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国修、赵龙军、邢瑛瑛、刘立新、侯冠男、张庆。</p><p class="ql-block">■■董铁良——郑志方、刘飞、喻军、韩嘉艺。</p><p class="ql-block">■■金文声——梁宏达(老梁)、罗元魁、李元首、谢元才、刘元茂、朱玉潇、郭德纲。</p><p class="ql-block">■■马六甲(马志明之子)——郝梦春。</p><p class="ql-block">■■王长林——于海伦、刘义学、朱周义。</p><p class="ql-block">■■王大宝——吕士健、李士鑫。</p><p class="ql-block">■■李立山 --杨进明、王林、李洋。</p><p class="ql-block">■■赵振铎——李金斗、王文友、肖巍、贾承伯。</p><p class="ql-block">■■魏文亮——李相友、李建忠、李宝忠、赵松涛、罗峰、朱德刚。</p><p class="ql-block">■■刘文亨——高吉庆、马云路、高顺来、陶大为。</p><p class="ql-block">■■刘文步——李明刚、辛明璋、刘明涛。</p><p class="ql-block">■■石富宽——于谦、孙越。</p><p class="ql-block">■■唐杰忠——张茂起、李建华、李艺、刘全刚、李金祥、赵斌、崔喜跃、杨宁、巩汉林、魏真柏、朱琦、汪声亚、杨祖尧、卡尔罗、马洛、罗爱恬、白玉。</p><p class="ql-block">■■张文甫——刘玉辉。</p><p class="ql-block">■■丁广泉——连春建、郝莲露、常亮、马马杜、莲娜、玛丽娜、阿努拉、董漠涵、莫里斯、伊丽沙白、石桥久弥、李佳骏、龚哲平、米雷娜、李霁霞、马震。</p><p class="ql-block">■■张存珠——穆绪光、李在利。</p><p class="ql-block">■■金文和——徐祖国、郭伦、张玉琪。</p><p class="ql-block">■■朱文正——孙继忠。</p><p class="ql-block">■■史文惠——杨四奇、赵晶。</p><p class="ql-block">■■王雅福——沙跃生。</p><p class="ql-block">■■李文成——杨常州、王常柱。</p><p class="ql-block">■■郭文歧——王少林、李玉君。</p><p class="ql-block">■■刘文亮——马洪海、刘福山、杨洪滨、韩笑。</p><p class="ql-block">■■孙伟——穆凯。</p><p class="ql-block">■■王学义——李士琦、李中华、段军。</p><p class="ql-block">■■丁玉鹏——王蓬。</p><p class="ql-block">■■杨紫阳——仇小豹、朱军、王迅、丁宝祥、唐杰。</p><p class="ql-block">■■戴福月——高东明、于化民。</p><p class="ql-block">■■王锦文——冯敏山、果克、陈庆、刘玉才。</p><p class="ql-block">■■赵连升——赵荣全。</p><p class="ql-block">■■郑小山——罗健、王筱磊、徐力、刘宝安、郑宏伟、师戈、苗阜、曹磊、任海峰、刘凯。</p><p class="ql-block">■■贾世泉——李伟、王平。</p><p class="ql-block">■■刘加柯——刘科。</p><p class="ql-block">■■孙世达——严玉林、童鸣、叶杰平。</p><p class="ql-block">■■孙小林——付俊坤、隋尚恩、高善勤、张新东、靳军、崔洪刚、张战波、田宁、李小龙、刘延超、陈亮、刘振峰、何双、朱峰、吴劲松、马福胜、南勇力、王金泉。</p><p class="ql-block">■■范振钰——赵津生、腾生祥、彭华、于志勇、郭伯良、何世铭、王传林、丛波、杨俊杰、马腾翔、刘春山、张德起、高峰、宫大庆。</p><p class="ql-block">■■杨志光——杨长在、张国庆。</p><p class="ql-block">■■陈永忠——元春起。</p><p class="ql-block">■■赵传璋——周洪儒。</p><p class="ql-block">■■殷培田——蒋明孝。</p><p class="ql-block">■■林文春——李铎。</p><p class="ql-block">■■李伯祥——刘继深、郑健、戴志诚、刘毛毛、李增满、高玉林、耿直、王平、孙承林、孙强、高吉林、金旺。</p><p class="ql-block">■■高英培——苏明杰、李松岩、高青、吴健、鲁少华、孟凡贵、赵保乐、李嘉存、韩翔、李志刚、杨天立、朱强、刘显东、吴金富、傅向波。</p><p class="ql-block">■■王祥林——王雷、刘燕、丁慧东、王亮、王凝、褚志远、张颖、赖子薇、刘思远、王凯斯。</p><p class="ql-block">■■马志存——马洪升、赵传真、王宏、杨长惠、刘亚津。</p><p class="ql-block">■■王文进——战暑日、孙殿盛、王元锋。</p><p class="ql-block">■■徐德奎——刘树青、刘金瑞、吴刚伦、陈治华。</p><p class="ql-block">■■王印权——叶景林、李少泉。</p><p class="ql-block">■■张志宽——王影贤、马政、王文长、张楠、罗峰。</p><p class="ql-block">■■宋勇——周静。</p><p class="ql-block">■■施文琳——李刚、齐力新、孙欣梅。</p><p class="ql-block">■■黄文忠——秘鸿泉。</p><p class="ql-block">■■陆文荣——曹鸿伟。</p><p class="ql-block">■■萧国光——叶明珠、李涛。</p><p class="ql-block">■■李国盛——赵新华、刘廷凯。</p><p class="ql-block">■■金幼峰——隋广斌、王泽民、李平。</p><p class="ql-block">■■赵连功——王琪。</p><p class="ql-block">■■高金奎——高滨江。</p><p class="ql-block">■■王小生——甄靖。</p><p class="ql-block">■■左春来——陈树桐。</p><p class="ql-block">■■孙兴海——秦玉贵。</p><p class="ql-block">■■贾冀光——张大礼、王茵。</p><p class="ql-block">■■刘洪沂——李伟建、甄奇。</p><p class="ql-block">■■吴兆南——江南、侯冠群、刘增锴、郎祖筠、刘尔金、樊光耀。</p><p class="ql-block">■■侯耀文——贾伦、牛成志、单联丽、王荃、高玉庆、李炳杰、陈寒柏、李福盛、郭秋林、刘际、奇志、姜桂成、刘捷、王玉、郭晓小、荆林野、郭德纲、常宽、杨进明、赵卫明、魏元成。</p><p class="ql-block">■■白金城——葛亮、王连营、胡坤、孟繁新、王森。</p><p class="ql-block">■■侯耀华——刘桦、魏三儿、钉当、陈创、毕大鹏、谢雷、薛英杰、李立群、张国庆、张建国、王自健、杨全明、张洪顺、杨晓弟、邹树仁、徐霆雷、魏鹏。</p><p class="ql-block">■■殷文硕——高迪艺、郭迪传、白迪瀚、邢迪海、荣迪曲、马迪飞、刘迪天、徐迪建、帕迪西、李迪振、李迪域、赵迪兴、杨迪中、阿迪华、任迪山、郭迪业、刘岩。</p><p class="ql-block">■■康达夫——张新华、郭铁林。</p><p class="ql-block">■■许秀林——朱军。</p><p class="ql-block">■■李文山——张德燕(张文顺女)、赵楠。</p><p class="ql-block">■■吕少明——马济江、董树良、钱麟、祁乾宁。</p><p class="ql-block">■■师胜杰——刘彤、邹德江、王敏、王刚、侯军、刘伟、王海、张充、何树成、周威、李菁。</p><p class="ql-block">■■杨志刚——徐永刚、夏景华、邳建新、牟玉春、马云翔。</p><p class="ql-block">■■关自仁——刘建平、刘跃宁、乔国庆。</p><p class="ql-block">■■张文顺——张德武。</p><p class="ql-block">■■苏连生——陈晓光、吕英辉、吕荣和、蒋成、李兴旺、圣朗、关浩勇。</p><p class="ql-block">■■刘庆福——高鹰、翟国强、王碧辉、王磊。</p><p class="ql-block">■■侯长喜——韩云飞。</p><p class="ql-block">■■郑文喜——王声。</p><p class="ql-block">■■张雅成——全少辉、李小龙、祁峙。</p><p class="ql-block">■■周志光——肖卫星。</p><p class="ql-block">■■康友纯——李涵。</p><p class="ql-block">■■赵小林——孙越、于洪涛。</p><p class="ql-block">■■张乃林——周宇、张少甫、郭勇。</p><p class="ql-block">■■曹庆波——叶明珠、张云伟、薄凯文、裴志国、田伟。</p><p class="ql-block">■■傅润涛——李祥森、田崇新、李旭昶、张海涛、邱宇、李云辉。</p><p class="ql-block">■■汤雷——李军长,浩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三立、张庆森 常宝霆、白全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侯宝林、郭启儒 刘宝瑞、郭全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志明、黄族民 李伯祥、杜国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英培、范振钰 侯耀文、石富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振华、金炳昶 郭德纲、于 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岳云鹏、孙 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第七代→第十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第七代→第八代</b></p><p class="ql-block">■■赵心敏→张宏、吕闻升、华士泉、杨贵田。</p><p class="ql-block">■■苏文茂→赵伟洲、武福星、吉马、郭新、黄运成、刘俊杰、苏士杰、崔金泉、宋德全。</p><p class="ql-block">■■董长禄→欧光慈。</p><p class="ql-block">■■马季→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刘喜尧、彭子义、常佩业、黄志强、黄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国修、赵龙军、邢瑛瑛、刘立新、侯冠男、张庆。</p><p class="ql-block">■■董铁良→郑志方、刘飞、喻军、韩嘉艺。</p><p class="ql-block">■■张志强→贾巍、李涛、朱文利、高云龙。</p><p class="ql-block">■■金文声→梁宏达、罗元魁、李元首、谢元才、刘元茂、朱玉潇。</p><p class="ql-block">■■马六甲→郝梦春。</p><p class="ql-block">■■王长林→于海伦、刘义学、朱周义。</p><p class="ql-block">■■王大宝→吕士健、李士鑫。</p><p class="ql-block">■■李立山→杨进明、王林、李洋。</p><p class="ql-block">■■赵振铎→李金斗、王文友、肖巍、贾承伯。</p><p class="ql-block">■■魏文亮→李相友、李建忠、李宝忠、赵松涛、罗峰、朱德刚。</p><p class="ql-block">■■刘文亨→高吉庆、马云路、高顺来、陶大为。</p><p class="ql-block">■■刘文步→李明刚、辛明璋、刘明涛。</p><p class="ql-block">■■石富宽→于谦、孙越。</p><p class="ql-block">■■唐杰忠→张茂起、李建华、李艺、刘全刚、李金祥、赵斌、崔喜跃、杨宁、巩汉林、魏真柏、朱琦、汪声亚、杨祖尧、卡尔罗、马洛、罗爱恬、白玉。</p><p class="ql-block">■■张文甫→刘玉辉。</p><p class="ql-block">■■丁广泉→连春建、郝莲露、常亮、马马杜、莲娜、玛丽娜、阿努拉、董漠涵、莫里斯、伊丽沙白、石桥久弥、李佳骏、龚哲平、米雷娜、李霁霞、马震。</p><p class="ql-block">■■张存珠→穆绪光、李在利。</p><p class="ql-block">■■金文和→徐祖国、郭伦、张玉琪。</p><p class="ql-block">■■朱文正→孙继忠。</p><p class="ql-block">■■史文惠→杨四奇、赵晶。</p><p class="ql-block">■■王雅福→沙跃生。</p><p class="ql-block">■■李文成→杨常州、王常柱。</p><p class="ql-block">■■郭文歧→王少林、李玉君。</p><p class="ql-block">■■刘文亮→马洪海、刘福山、杨洪滨、韩笑。</p><p class="ql-block">■■孙伟→穆凯。</p><p class="ql-block">■■王学义→李士琦、李中华、段军。</p><p class="ql-block">■■丁玉鹏→王蓬。</p><p class="ql-block">■■杨紫阳→仇小豹、朱军、王迅、丁宝祥、唐杰。</p><p class="ql-block">■■戴福月→高东明、于化民。</p><p class="ql-block">■■王锦文→冯敏山、果克、陈庆、刘玉才。</p><p class="ql-block">■■赵连升→赵荣全。</p><p class="ql-block">■■郑小山→罗健、王筱磊、徐力、刘宝安、郑宏伟、师戈、苗阜、曹磊、任海峰、刘凯。</p><p class="ql-block">■■贾世泉→李伟、王平。</p><p class="ql-block">■■刘加柯→刘科。</p><p class="ql-block">■■孙世达→严玉林、童鸣、叶杰平。</p><p class="ql-block">■■孙小林→付俊坤、隋尚恩、高善勤、张新东、靳军、崔洪刚、张战波、田宁、李小龙、刘延超、陈亮、刘振峰、何双、朱峰、吴劲松、马福胜、南勇力、王金泉。</p><p class="ql-block">■■范振钰→赵津生、腾生祥、彭华、于志勇、郭伯良、何世铭、王传林、丛波、杨俊杰、马腾翔、刘春山、张德起、高峰、宫大庆。</p><p class="ql-block">■■杨志光→杨长在、张国庆。</p><p class="ql-block">■■陈永忠→元春起。</p><p class="ql-block">■■赵传璋→周洪儒。</p><p class="ql-block">■■殷培田→蒋明孝。</p><p class="ql-block">■■林文春→李铎。</p><p class="ql-block">■■李伯祥→刘继深、郑健、戴志诚、刘毛毛、李增满、高玉林、耿直、王平、孙承林、孙强、高吉林、金旺。</p><p class="ql-block">■■高英培→苏明杰、李松岩、高青、吴健、鲁少华、孟凡贵、赵保乐、李嘉存、韩翔、李志刚、杨天立、朱强、刘显东、吴金富、傅向波。</p><p class="ql-block">■■王祥林→王雷、刘燕、丁慧东、王亮、王凝、褚志远、张颖、赖子薇、刘思远、王凯斯。</p><p class="ql-block">■■马志存→马洪升、赵传真、王宏、杨长惠、刘亚津。</p><p class="ql-block">■■王文进→战暑日、孙殿盛、王元锋。</p><p class="ql-block">■■徐德奎→刘树青、刘金瑞、吴刚伦、陈治华。</p><p class="ql-block">■■王印权→叶景林、李少泉。</p><p class="ql-block">■■张志宽→王影贤、马政、王文长、张楠、罗峰</p><p class="ql-block">■■宋勇→周静。</p><p class="ql-block">■■施文琳→李刚、齐力新、孙欣梅。</p><p class="ql-block">■■黄文忠→秘鸿泉。</p><p class="ql-block">■■陆文荣→曹鸿伟。</p><p class="ql-block">■■萧国光→叶明珠、李涛。</p><p class="ql-block">■■李国盛→赵新华、刘廷凯。</p><p class="ql-block">■■金幼峰→隋广斌、王泽民、李平。</p><p class="ql-block">■■赵连功→王琪。</p><p class="ql-block">■■高金奎→高滨江。</p><p class="ql-block">■■王小生→甄靖。</p><p class="ql-block">■■左春来→陈树桐。</p><p class="ql-block">■■孙兴海→秦玉贵。</p><p class="ql-block">■■贾冀光→张大礼、王茵。</p><p class="ql-block">■■刘洪沂→李伟建、甄奇。</p><p class="ql-block">■■吴兆南→江南、侯冠群、刘增锴、郎祖筠、刘尔金、樊光耀。</p><p class="ql-block">■■侯耀文→贾伦、牛成志、单联丽、王荃、高玉庆、李炳杰、陈寒柏、李福盛、郭秋林、刘际、奇志、姜桂成、刘捷、王玉、郭晓小、荆林野、郭德纲、常宽、杨进明、赵卫明、魏元成。</p><p class="ql-block">■■白金城→葛亮、王连营、胡坤、孟繁新、王森。</p><p class="ql-block">■■侯耀华→刘桦、魏三儿、钉当、陈创、毕大鹏、谢雷、薛英杰、李立群、张国庆、张建国、王自健、杨全明、张洪顺、杨晓弟、邹树仁、徐霆雷、魏鹏。</p><p class="ql-block">■■殷文硕→高迪艺、郭迪传、白迪瀚、邢迪海、荣迪曲、马迪飞、刘迪天、徐迪建、帕迪西、李迪振、李迪域、赵迪兴、杨迪中、阿迪华、任迪山、郭迪业、刘岩。</p><p class="ql-block">■■康达夫→张新华、郭铁林。</p><p class="ql-block">■■许秀林→朱军。</p><p class="ql-block">■■李文山→张德燕、赵楠。</p><p class="ql-block">■■吕少明→马济江、董树良、钱麟、祁乾宁。</p><p class="ql-block">■■师胜杰→刘彤、邹德江、王敏、王刚、侯军、刘伟、王海、张充、何树成、周威、李菁。</p><p class="ql-block">■■杨志刚→徐永刚、夏景华、邳建新、牟玉春、马云翔。</p><p class="ql-block">■■关自仁→刘建平、刘跃宁、乔国庆。</p><p class="ql-block">■■张文顺→张德武。</p><p class="ql-block">■■苏连生→陈晓光、吕英辉、吕荣和、蒋成、李兴旺、圣朗、关浩勇。</p><p class="ql-block">■■刘庆福→高鹰、翟国强、王碧辉、王磊。</p><p class="ql-block">■■侯长喜→韩云飞。</p><p class="ql-block">■■郑文喜→王声。</p><p class="ql-block">■■张雅成→全少辉、李小龙、祁峙。</p><p class="ql-block">■■周志光→肖卫星。</p><p class="ql-block">■■康友纯→李涵。</p><p class="ql-block">■■赵小林→孙越、于洪涛。</p><p class="ql-block">■■张乃林→周宇、张少甫、郭勇。</p><p class="ql-block">■■曹庆波→叶明珠、张云伟、薄凯文、裴志国、田伟。</p><p class="ql-block">■■傅润涛→李祥森、田崇新、李旭昶、张海涛、邱宇、李云辉。</p><p class="ql-block">■■汤雷→李军长,浩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第八代→第九代</b></p><p class="ql-block">■■赵伟洲→韩翰。</p><p class="ql-block">■■李金斗→刘颖、大兵、毛威、韩冰、刘畅、付强、冯巍、方清平、王政、徐明哲、张伟、薛晓东。</p><p class="ql-block">■■武福星→丁冬。</p><p class="ql-block">■■李建华→武宾、李冲、满昱。</p><p class="ql-block">■■王谦祥→郭培鑫、应宁、刘金霏。</p><p class="ql-block">■■赵津生→初天岚、周旭、李三国。</p><p class="ql-block">■■穆绪光→张成龙、田增、刘林杰。</p><p class="ql-block">■■仇小豹→李春雷、罗松、程功、莫含、任鹏、宋好、郑昊、余洋、申泽、陈朝勃、王潇霄、吴楠、徐海洋、周殿杰、胡焕阳、钱泓伊、程世杰、郭昌盛、李尚林。</p><p class="ql-block">■■孟凡贵→刘艺。</p><p class="ql-block">■■崔金泉→王越、辛曲、穆全、沈世鹏、李彬、张滦。</p><p class="ql-block">■■刘喜尧→柏迈高。</p><p class="ql-block">■■奇志→何晶晶、王金明、曾强永、张伟、李晗、彭军锋、冈华、主璇、刘录阳、邢立军、钮高乐。</p><p class="ql-block">■■姜昆→刘惠、白桦、邓小林、大山、刘全利、刘全和、赵卫国、李道南、陆鸣、许勇、夏文兰、倪明、唐爱国、齐立强、句号、徐文、郭丹、曹曙光、周炜、郭亮、郭阳。</p><p class="ql-block">■■韩兰诚→范军、于小飞。</p><p class="ql-block">■■于谦→郭麒麟、冯照洋、太荣剑。</p><p class="ql-block">■■郭德纲 (略)。</p><p class="ql-block">■■徐永刚→李楠、李翔、杨海建、陈亮、郭金华、孟楠楠、张阳洋、刘湃、景宁、罗勇、刘豫东、刘骏、张晖、董进、方淼云、钟豪、肖黎君、卢玮、伍当、王紫珜、张石川、周普查、尹虎、罗璇、王世枭鉴、温杰、尹俊隆。</p><p class="ql-block">■■贾伦→刘涛、郭伟、杨广业、高少伟、张磊、杜康、刘国栋、李昂、尤宪超、贾雨、王钢、韦硕、常艺博。</p><p class="ql-block">■■杨进明→栾奕、李云杰。</p><p class="ql-block">■■杨晓弟→纪德功、吴博。</p><p class="ql-block">■■高善勤→佟丽萍、崔明祥、陈栋、周明月、尹振龙。</p><p class="ql-block">■■张新东→闫嘉良、张旭、王伟嘉、孙瑞泽、田垒。</p><p class="ql-block">■■穆凯→王洋。</p><p class="ql-block">■■罗广兴→孔庆利、刘洪刚、马绮、王吉国、郭凯、刘伟、孟庆馨、孙全云、傅启明、武斌、张豪歌、小荷花、王业海。</p><p class="ql-block">■■丁宝祥→田海龙、陈东、李阳、罗年华、贾晓荻、邓戈、唐浩峰、张尹、范超、吴易、樊文学、邓麒麟、杨艺鑫、达帅。</p><p class="ql-block">■■唐杰→杨向东、闵鸿翔。</p><p class="ql-block">■■魏元成→肖相阳、张玉浩、张再弛。</p><p class="ql-block">■■郑宏伟→张翌博、卢鑫、王凯。</p><p class="ql-block">■■师戈→刘树鑫。</p><p class="ql-block">■■苗阜→韩嘉亮、张鑫、吕超、李伟、胡钱强、徐浩喆。</p><p class="ql-block">■■冯巩→崔艺东、贾玲、白凯南、潘斌龙、宋宁、李鸣宇。</p><p class="ql-block">■■李涛→董彦彬、张俊杰、唐敬琦。</p><p class="ql-block">■■蒋明孝→罗健民、张蕾、郭玉媛、周星桦、吴灿。</p><p class="ql-block">■■崔喜跃→周海龙、门景阳、范伟、史永军、马菁原、侯爱林、陈金君、牛晨曦、樊星、樊帅、赵越、刘峰、冯浩、李雅洁。</p><p class="ql-block">■■叶明珠→朱洪喜、阿玛尔、王昱晓、陆绍朗、朱雨辰、李强、雷小虎、朱时乐、宋赫、张旭、陈力俊、沙石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第九代→第十代</b></p><p class="ql-block">■■栾云平→高筱宝、李筱奎、侯筱楼、高筱贝、过筱桥。</p><p class="ql-block">■■岳云鹏→尚筱菊、刘筱亭、徐筱竹。</p><p class="ql-block">■■孔云龙→王筱阁、于筱怀。</p><p class="ql-block">■■于小飞→潘小云、宋扬、祥子。</p><p class="ql-block">■■唐爱国→张勇(小么哥)。</p><p class="ql-block">■■何云伟→闫佳宝、张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相声界的父子有100多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你知道几个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海臣→白玉。</p><p class="ql-block">白全福→白金城。</p><p class="ql-block">毕学祥→毕连生。</p><p class="ql-block">常连安→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常宝庆、常宝丰。</p><p class="ql-block">常宝堃→常贵田。</p><p class="ql-block">常宝霖→常贵升、常贵元。</p><p class="ql-block">常宝霆→常贵德。</p><p class="ql-block">常宝丰→常贵春。</p><p class="ql-block">常贵田→常悦。</p><p class="ql-block">常贵升→常亮。</p><p class="ql-block">陈冠义→陈曦。</p><p class="ql-block">陈连升→陈溯。</p><p class="ql-block">陈连仲→陈晓光。</p><p class="ql-block">陈鸣志→陈凯。</p><p class="ql-block">陈荣森→陈锴。</p><p class="ql-block">陈永忠→陈新。</p><p class="ql-block">陈子贞→陈涌泉。</p><p class="ql-block">崔文和→崔金泉。</p><p class="ql-block">崔 笑→崔自豪。</p><p class="ql-block">崔砚君→崔艺东。</p><p class="ql-block">董凤桐→赵斌(养子)。</p><p class="ql-block">杜学立→杜文革。</p><p class="ql-block">范冠军→范雷。</p><p class="ql-block">范 伟→范曦文。</p><p class="ql-block">范有缘→范瑞亭。</p><p class="ql-block">范仲波→范宁。</p><p class="ql-block">冯宝华→冯春岭。</p><p class="ql-block">冯昆志→冯振声。</p><p class="ql-block">冯振声→冯大荃→冯幼封。</p><p class="ql-block">冯子玉→冯立樟、冯立铎。</p><p class="ql-block">付振江→付朝光。</p><p class="ql-block">高凤山→高学良、高学谦、高学柱。</p><p class="ql-block">高桂清→高笑林→高祥。</p><p class="ql-block">高闻元→高德光、高德明、高德亮。</p><p class="ql-block">高元钧→高洪顺、高洪胜。</p><p class="ql-block">高英培→高玉林、高玉庆。</p><p class="ql-block">高占友→高雯(女)。</p><p class="ql-block">耿宝林→耿伯春。</p><p class="ql-block">耿殿生→耿强。</p><p class="ql-block">耿文卿→耿直。</p><p class="ql-block">关宝琦→关立铨(养子)。</p><p class="ql-block">郭宝珊→郭春堂。</p><p class="ql-block">郭昌仪→郭秋林、郭冬临。</p><p class="ql-block">郭德纲→郭麒麟。</p><p class="ql-block">郭稽东→郭海泉→郭豫仑(郭文寿)。</p><p class="ql-block">郭瑞林→郭荣起。</p><p class="ql-block">郭 新→郭丹。</p><p class="ql-block">侯宝林→侯耀华、侯耀文。</p><p class="ql-block">韩小痴→韩秀英(女)、韩刚甲。</p><p class="ql-block">何庭英→何军。</p><p class="ql-block">衡小珍→衡治。</p><p class="ql-block">侯宝林→侯耀华→侯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侯宝林→侯耀文。</span></p><p class="ql-block">侯一尘→侯少尘。</p><p class="ql-block">胡璧清→胡静波(女)、胡静茹(女)。</p><p class="ql-block">黄 枫→黄凯、黄宏。</p><p class="ql-block">黄鹤来→黄预。</p><p class="ql-block">黄金堂→黄景利。</p><p class="ql-block">吉平三→吉文贞(荷花女)、吉文利。</p><p class="ql-block">贾冀光→贾仑→贾昊。</p><p class="ql-block">姜宝林→姜小林。</p><p class="ql-block">焦德海→焦少海。</p><p class="ql-block">金晓珊→金钰堂。</p><p class="ql-block">句福田→句号。</p><p class="ql-block">康松广→康珣。</p><p class="ql-block">寇庚儒→寇毅。</p><p class="ql-block">来宝刚→来钰。</p><p class="ql-block">来得如→来少如、来小如(女)。</p><p class="ql-block">李德钖→李桐文。</p><p class="ql-block">李洁尘→李伯祥→李松岩、李松涛。</p><p class="ql-block">李金祥→李宽。</p><p class="ql-block">李润杰→李少杰→李蕾(女)。</p><p class="ql-block">李寿山→李东风。</p><p class="ql-block">李 涛→李鹤浦、四凤(女)。</p><p class="ql-block">廉春明→廉伊杰。</p><p class="ql-block">连秀全→连笑昆→连小林→连峥(女)。</p><p class="ql-block">刘广文→刘文亨→刘涛。</p><p class="ql-block">刘俊杰→刘芃。</p><p class="ql-block">刘 克→刘湃。</p><p class="ql-block">刘 黎→刘小黎。</p><p class="ql-block">刘万山→刘继深。</p><p class="ql-block">刘宪伟→刘鹤龙。</p><p class="ql-block">刘亚津→刘芸杉(女)。</p><p class="ql-block">刘永生→刘畅。</p><p class="ql-block">罗广兴→罗爽(女)。</p><p class="ql-block">马德禄→马桂元、马三立。</p><p class="ql-block">马桂元→马敬伯。</p><p class="ql-block">马三立→马志明→马六甲。</p><p class="ql-block">马 季→马东。</p><p class="ql-block">马继武→马小平。</p><p class="ql-block">马云路→马尧。</p><p class="ql-block">莫 岐→莫菲。</p><p class="ql-block">倪敏然→倪嘉升。</p><p class="ql-block">倪 明、夏文兰→倪夏宇。</p><p class="ql-block">欧少久→欧长虹。</p><p class="ql-block">潘占奎→潘海波。</p><p class="ql-block">祁存才→祁喜升→祁峙→祁钰鑫。</p><p class="ql-block">齐立强→齐麟。</p><p class="ql-block">秦宝琦→秦玉华(女)、秦玉贵→秦峥。</p><p class="ql-block">全维润→全权。</p><p class="ql-block">任文利→任群林。</p><p class="ql-block">师世元、高秀琴→师胜杰、师胜娜(女)。</p><p class="ql-block">宋文贵→宋德全。</p><p class="ql-block">宋 勇→宋晓鹏。</p><p class="ql-block">苏文茂→苏明俊、苏明杰→苏美龙。</p><p class="ql-block">孙庆华→孙大治。</p><p class="ql-block">孙少林、刘艳霞→孙小林→孙承林→孙艺宽。</p><p class="ql-block">孙玉奎、回婉华→孙志刚。</p><p class="ql-block">唐杰忠→唐小布、唐小杰。</p><p class="ql-block">汤 民→汤艳杰(女)。</p><p class="ql-block">陶湘九→陶庆春。</p><p class="ql-block">佟守本→佟楠。</p><p class="ql-block">王宝珏、张宝珠→王伯华。</p><p class="ql-block">王本林→王双福、王连福、王幸福。</p><p class="ql-block">王长友→王文林→王少林。</p><p class="ql-block">王晨蓉(母)→孙国卿。</p><p class="ql-block">王凤山→王文元、王文喜。</p><p class="ql-block">王佩元→王耀辉。</p><p class="ql-block">王文进→王狂。</p><p class="ql-block">王文长→王政。</p><p class="ql-block">王印权、刘兰芳→王岩、王玉。</p><p class="ql-block">王振华→王冬冬。</p><p class="ql-block">王振英→王少立。</p><p class="ql-block">武福星→武洲。</p><p class="ql-block">夏 芹(母)→夏重梁。</p><p class="ql-block">萧国光→萧箐(女)、萧鹍。</p><p class="ql-block">谢天顺→谢金。</p><p class="ql-block">薛宗来→薛艺佳(女)。</p><p class="ql-block">杨宝璋→杨树。</p><p class="ql-block">杨 波→杨佳东。</p><p class="ql-block">杨少华→杨威、杨议。</p><p class="ql-block">杨 威→杨化然。</p><p class="ql-block">杨振华→杨青。</p><p class="ql-block">杨子春→杨蔓(养女)。</p><p class="ql-block">尹炳正→尹博林、尹卓林。</p><p class="ql-block">尹寿山→尹笑声。</p><p class="ql-block">尹晓寒→尹海鹏。</p><p class="ql-block">于宝林→于浩。</p><p class="ql-block">于福寿→于堃江、于佑福(女)。</p><p class="ql-block">于俊波→<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春藻、</span>于连仲→于雷。</p><p class="ql-block">于 谦→于云霆、于云田。</p><p class="ql-block">于世德→于浮生、于勾。</p><p class="ql-block">原建邦→原野(女)。</p><p class="ql-block">袁佩楼→袁刚。</p><p class="ql-block">张继平→张云藩。</p><p class="ql-block">张杰尧→张松青(女)。</p><p class="ql-block">张俊山→张磊。</p><p class="ql-block">张佩如→张文霞(女)。</p><p class="ql-block">张 千→张娃佳(女)。</p><p class="ql-block">张寿臣→张立林、张立森(养子)。</p><p class="ql-block">张立林→张铁山。</p><p class="ql-block">张文顺→张德燕(女)。</p><p class="ql-block">张德燕(母)→宁云祥。</p><p class="ql-block">张喜林→张同和→张伯鑫。</p><p class="ql-block">张永熙→张宝珠(养女)。</p><p class="ql-block">张玉堂→张常锁、张常泰。</p><p class="ql-block">张振铎→张耘。</p><p class="ql-block">赵霭如→赵春田。</p><p class="ql-block">赵 恒→赵利鑫。</p><p class="ql-block">赵世忠→赵楠。</p><p class="ql-block">赵文增→赵桂兰(母)→杨波。</p><p class="ql-block">赵心敏→赵伟洲。</p><p class="ql-block">赵振铎→赵晶。</p><p class="ql-block">郑明月→郑宇翔。</p><p class="ql-block">郑文昆→郑屹。</p><p class="ql-block">郑文喜→郑宏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中国相声名家师承关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派祖师:张三禄</p><p class="ql-block">第二代名家:朱绍文</p><p class="ql-block">第三代名家:沈竹善</p><p class="ql-block">第四代名家:焦德海</p><p class="ql-block">第五代名家:马三立</p><p class="ql-block">第六代名家:侯宝林、常宝堃</p><p class="ql-block">第七代名家:马季、牛群、侯耀文</p><p class="ql-block">第八代名家:姜昆、冯巩</p><p class="ql-block">第九代名家:大兵、句号、贾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李明 简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笔名:李铭、礼鸣、禮鳴。哈尔滨市作家协会终身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民主党派九三学社黑龙江省科技委员会委员,连续四届出席九三学社中央“九三论坛”年会,荣获黑龙江省首席专家学者称号和证书。九三学社哈尔滨市委思想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九三学社哈尔滨文教委员会副主委,九三学社哈尔滨职业学院委员会首任主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b><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8px;">献血54次,总量突破10000CC,</b><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获哈尔滨市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