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幼儿园教育集团开展线下读书活动 ——读《幼儿教育的原点》第四章

吉吉+baby🐾

<p>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了一位益友。以书籍浸润心灵,以书香熏染生活,为了促进集团内读书教研活动的有效推进,4月7日中午,云阳幼儿园教育集团在新桥中心幼儿园开展了线下读书活动。</p> 著名作家周国平说过这样一段话: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把自己丰富起来。本次读书活动,由业务园长汤毛琴主持,各园园领导及骨干教师参加。内容围绕日本高山自子的《幼儿教育的原点》一书中的第四章“保育计划的制定”进行研读。 为了让阅读更有针对性,前一天,新桥幼儿园在读书群中发布了第四章节导读单,大家一起概览章节中的重点内容,并针对导读单中问题进行深度阅读与思考。 <p> 首先,在业务园长汤毛琴带领下,阅读就围绕问题中的观点与理念,结合具体事例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引导大家展开交流。</p><p> 高杉老师一贯主张:“幼儿教育的真实,不是在书桌旁构建起的理论与权威的学说之中,而是在孩子之中,在实践之中。”她强调为了深化保育实践,幼儿教师在不断反思自身实践的同时,还要与孩子、同伴进行各种交流。其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制定指导计划,如何使教师的愿望(教育目标与内容)与幼儿的发展需求能够统一呢?</p> 幼儿园在课程前审议的时候,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之上,搭建目标框架,来实施活动。无论是教育课程还是指导计划,都应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确定目标和内容,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调整。日常的指导计划以课程规定的目标和内容为依据,让实践有方向。而指导计划本身则以假说的形式接受实践的检验,会得到修正,并转化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看起来简单的一句话,但是我们在实施中需要做出非常大的努力,说到每一个孩子,就要有去观察每一个孩子,针对每一个孩子形成教育的个性化策略。 再谈到怎样理解教育课程的展开与环境的关系?这里说的环境,包含了时期、时间、场地的设置、空间的大小、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团体的大小、年长与年幼幼儿的交往等等,所以一切的东西都是环境的一部分,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而应该进行有机地整合,为课程生发及实施服务,为幼儿的需要服务。当然并不是说,环境准备好了,放置在那儿,幼儿就会自动地开展活动,必须要有刺激幼儿开展活动欲望的外在因素,例如教师自身呈现出强烈的活动欲望并投身其中,或者是幼儿感受到了、明白了教师的意图,那么幼儿就会积极地开展活动,教师与幼儿的心灵沟通是重要的前提。其中良好的师幼关系建立,张秋兰园长提出老师对孩子每天做到三个一,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个互动。说到底,最基本的问题还是要读懂幼儿,站在幼儿的立场来开展保育活动。 <p> 关于保育的评价,为什么要开展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p><p> 高杉自子提到1964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要不断地对指导过程与成果进行反思与评价,并努力加以改善”,可以说,这句话点出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特色,即反思与评价的一体化。因此,教师自身所开展的保育活动也成为评价的对象。</p><p> 在阅读中,我们清晰的梳理了教育评价的意义与作用。评价体现教师是否把握每一名幼儿的发展状况,幼儿个性是否得到了伸展,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教育评价同时也是检查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看教师是否根据每一名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合适的指导;更是促进教师与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了解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想法和做法;通过教育评价以提高教师与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教师要反思自己的世界观、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等,不断地自我完善。</p>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的终点。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最快乐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你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将科学的教育理念内化并融入到我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去,走进孩子内心,回到教育的原点,读懂孩子将是我们一直持续的课程!<br><br>

幼儿

教育

教师

评价

读书

幼儿园

活动

课程

保育

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