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尽在微信公众号“云上经略”,期待您的到来 航空母舰是纵横大洋的霸主。时至今日,全球拥有航母最多的国家,只剩下美国一家。但几十年前,苏联在二战后,也相继建造过9艘航空母舰,一度承载了苏联红海军驰骋大洋的梦想。<br>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9艘苏联航母多数历经波折,其中4艘都出现了中途改名的情况,有的甚至三番四次改名,还有2艘名字虽然没有变,却直接远走他乡、更换门庭,折射出前苏联从时局变迁到政局动荡的时代缩影。今天,云上国防就为您回顾一下这9条巨舰的不同命运。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苏联红海军“列宁格勒号”直升机航母</b></h3> 中规中矩前2艘:1123型直升机航母是前苏联建造的第一代航母,有时也被称为1123型反潜巡洋舰。先后于1967年、1968年服役2艘,分别用前苏联重要城市“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命名,没有政治风险。2舰均效力于黑海舰队,苏联解体后先后退役。黑海造船厂因建成这2艘航母,被授予“十月革命”勋章。 <b>▲前苏联红海军“基辅号”航母,2003年改为海上主题公园</b> 化剑为犁3、4艘:第2级1143型是前苏联的第二代航母。首舰命名为“基辅号”,以乌克兰的首都命名,1970年7月21日在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建造,1972年12月26日下水,1977年2月,正式移交苏联海军,作为北方舰队旗舰,退役后卖到中国,于2003年落户天津,改造成为航母主题公园,2011年又改建成中国首家航母酒店。“基辅号”的姊妹舰“明斯克号”于1972年12月28日开建,1975年9月25日下水,1978年9月27日移交军方后,被编入黑海舰队第30反潜总队服役。1979年调入远东方向,成为苏联太平洋舰队旗舰,主要在太平洋执行任务。日本人久留岛龙夫描述美苏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科幻小说就叫《明斯克号出击》。该舰退役后,以另外一种方式“出击”远东,先是卖到韩国,韩国人对“明斯克”号进行分析后试图用该舰来实现自己的“航母梦”,但很不幸的遇上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后在1999年又卖给中国德隆公司、后来该舰抵达深圳大鹏湾,改建成为深圳明斯克大世界,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由4万吨航母改造而成的大型主题公园。现在,“明斯克号”的户籍地,已改到了江苏南通,有消息说南通的航母公园将在2022年开业。从昔日威风凛凛的海上巨舰,摇身一变成为主题酒店和公园,这2艘前苏联航母堪称是爱好和平的典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苏联红海军“新罗西斯克号”航母</b></h3> 猛拍马屁第5艘:基辅级的3号舰最早名叫“巴库号”,在国防部长格列奇科的点拨下,改名为“新罗西斯克”。从城市的重要性看,巴库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的首都,非常符合苏联航母的命名传统;新罗西斯克位于黑海畔,虽说是著名的港口和工业城市,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同巴库相比。然而,鲜为人所知的是,时任苏共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苏德战争时期担任过苏联红军18军政治部主任,参加过新罗西斯克战役,他一直以此引以为傲,念叨了整整一辈子。在后来以勃列日涅夫名义出版的自传小说《小地》里,更是对这段战斗经历做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因此,巴库的政治经济地位再重要,也不可能同比总书记战斗过的地方相抗衡。然而,“新罗西斯克”的舰名并未给这艘航母带来太多好运气,该舰1982年服役于苏联太平洋舰队,苏联解体后,经济恶化的俄罗斯无力承担航母运营开支,该舰仅仅服役十年时间,就在1993年退役,1996年被韩国大宇集团拆解。 <b>▲前苏联红海军“巴库号”航母,前苏联解体后改名为“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b> <b>▲“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2014年转交印度海军后,改名为“超日王号”</b> 进军南亚第6艘。该舰撑起了“巴库号”的舰名,于1978年12月在位于黑海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安放龙骨,1982年4月17日下水,1988年6月进入苏联海军服役;1991年苏联解体后,进入俄罗斯海军服役的巴库号重新命名为“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该舰继续又服役了3年。直到1994年2月机舱发生意外爆炸,随后便拖到位于摩尔曼斯克的北方舰队造船厂整修,于1995年重新下水。由于俄罗斯经济匮乏、无力维持,使得该舰在1995年8月1日宣告除役。1999年1月,印度与俄罗斯开始商谈交易条件,2004年卖给印度并展开改造工程,2013年11月16日交付印度海军,改名为“超日王号”(“维克拉玛蒂亚号”)。 <b>▲前苏联红海军“第比利斯号”航母,后改名为“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br></b><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库兹涅佐夫号”上的舰载机</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冒着黑烟的俄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b><br><br></h3> 百般折腾第7艘。这是前苏联的第三代航母,该型航母首舰最开始的名字是“苏联号”,一个月后停工,设计大改后再次开工,排水量增加10000吨,设计方案改名为1143.5,舰名也改为“里加号”——以拉脱维亚的首都命名。1982年11月,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任上去世,16天后,“里加号”改名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号”。好景不长,随着戈尔巴乔夫发起的“新思维改革”,苏联出现了强烈的批判主义思潮。1987年7月,苏联最高苏维埃机关报《消息报》载文,指责苏联中小学历史课本撒谎,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对苏联历史的反思和否定。在这种政治大气候下,再用前总书记给航母命名,明显不合时宜。<br><br>《消息报》发文大约一个月后,“勃列日涅夫号”航母改回了地名,但原先的“里加号”已经没法用了,因为这个名字已经授予了姊妹舰(1143.6),于是它的舰名变成了“第比利斯”,用了苏联加盟共和国格鲁吉亚首都的名字。然而,事情还不算完。1991年红色帝国开始分崩离析,4月9日,格鲁吉亚赶在苏联解体之前宣布独立,一天后,苏联海军将“第比利斯号”改名为“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开始了以重要海军将领命名航母的新传统。<br><br>这艘五易其名的航母,成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唯一能出动的航母,长期维护保养不善,在叙利亚战争中还曾冒着黑烟、披挂上阵,被西方媒体调侃为“不用雷达都能发现”,俄罗斯网友也自嘲为“纤夫拉着的航母。”2018年进入大修后,屡遭遇意外事故、先是用于维修的船坞沉没,甲板被吊车砸出了大窟窿,然后又遭遇了两次火灾,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维修,真可谓多灾多难、命运多舛。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拖往中国途中的“瓦良格号”航母,完成率不到70%)</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以“瓦良格号”为基础建成的中国航母“辽宁号”</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辽宁号”上的歼-15舰载机</b></h3> 起死回生第8艘。该舰是“库兹涅佐夫号”的姊妹舰,本来以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拉脱维亚的首都“里加”命名,没成想“里加号”刚定名没多久,就赶上拉脱维亚闹独立,赶紧改名为“瓦良格号”,回归了沙俄时代的命名传统。“瓦良格号”航母在苏联解体时建成了67%,船厂起初还心存幻想,觉得这艘航母眼看着就要完工了,俄罗斯海军会买的。结果,分家之后俄罗斯日子也不好过,“瓦良格号”在船台上一躺就是近十年。<br><br>据说,有人曾问尼古拉耶夫船厂厂长马卡罗夫,继续完成“瓦良格”需要花多少钱?后者说出了那句非常心酸的话,“需要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9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强大的苏联”。幸运的是,来自东方的豪爽客人最后伸出了买单的手。磋跄数年后,好事多磨的“瓦良格”终于在中国涅槃重生,成了中国人民海军旗下的“辽宁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建造中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左上为该舰铭牌</b></h3> 胎死腹中第9艘。1984年12月,苏联最后一艘1143.7航母开始设计,这也是前苏联建造的第一艘核动力航母,还设计了舰载机弹射器,这艘最像美军航母的苏联航母被命名为“乌里扬诺夫斯克”。为什么跟在“里加”后面的是乌里扬诺夫斯克这个小地方?因为它是列宁同志的故乡。可惜,“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最终没有列宁同志逆流而上的好运气。苏联解体时,该舰完成度为30%,最后落在穷疯了的乌克兰人手里,被拆解在了船台上。<br><br>尼古拉耶夫船厂厂长马卡罗夫哀叹:这不仅是一艘航母的终结,它更是前苏联航母时代的终结,是工厂及全国为之奋斗了近35年伟大事业的终结,是成为伟大强国骄傲与威严的终结。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完)</b></div><b><div style="text-align: right;"><b>更多精彩,尽在微信公众号“云上经略”,期待您的到来</b></di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