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姑妈蓝花棉袄的女红军,您在哪里…

思静z

<p>  有些记忆总是那么刻骨铭心,姑妈在世的时候,常常念叨着有个女红军送给她一件蓝花的花棉袄,那个女红军好好,好和气。这件花棉袄,家里人几乎都知道,因为除了姑妈穿过,二伯穿过,父亲也穿过。这件花棉袄,至今温暖着我们整个家族…..</p><p> 我的老家洋湾寨,因发源于龙胜南山的伟江河在这里绕了一个湾而得名,寨子依山而建,山寨里有好几棵参天的红豆杉,和满山的梨树,梨花盛开的时候,鳞次栉比的木屋瓦檐、草棚,缕缕飘渺的炊烟,慢悠在石板路上的老牛,空气中弥漫的梨花清香,洋湾寨就更显古朴和美丽。1934年12月初,入冬的南山早已是寒气逼人,往日宁静的大山,因为一群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的即将来临而慌乱起来,国民党龙胜县政府派出官员和自卫队四处张贴告示,说“赤匪”红军要来,要群众将粮食藏起来躲到山上去,凡有“通匪”的,一律严惩不贷。不明就里的洋湾一带的群众大都忙碌起来,藏粮食,堵好门窗,准备好山上躲藏的物资。同时,国民党县政府要求每家每户出一个劳力,到“赤匪”将要经过的九把隘等挖坑埋设竹签。因为一家老少人太多行动不方便,加上平时习武和走南闯北做生意,人干练见识多胆子也大一点,爷爷跟少数几户人家没有走留在村里。12月8日,一支国民党宣传为“无恶不作”的军队开进了洋湾,穿着灰色的军装、帽子有角有红五星。看见爷爷在家,有士兵走进来问爷爷,说我们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在你家借住可不可以?爷爷虽然心里忐忑,但还是答应了,爷爷家就成了红军的一个指挥部。12月9日,红军大部队开进洋湾,一群穿着大衣的人进住到家里,其中有一个穿大衣的留着大胡子,随着有电台搬进家里,门口有士兵站岗,进出的军人都向这些穿着大衣的人敬礼。因为房间少,这些红军就住在楼上,而楼上盖着瓦光线太黑,就需要点松脂照明,可是松脂燃烧产生的烟雾太大,呛人得很,他们就把屋顶的部分瓦片掀开了,便于通风。电台的滴滴声、手摇发电机的轰鸣声不时响起。红军部队挤满了洋湾寨,这个昔日宁静山寨顿时热闹起来。爷爷觉得很奇怪,这些士兵大都在大树下、屋檐底、桥上等空地就地休息,爷爷家旁边那棵300多年的红豆杉树下,栓着马匹、草坪上架设着好几挺机关枪,一些红军战士合衣而坐,没有去砸门强闯百姓的家入住,要知道入冬时节的高山晚上是十分寒冷的。他们进到几户在家的群众家里买红薯芋头蔬菜等粮食,讲话和气,都付给钱。在爷爷家里,士兵抢着帮打扫卫生,去村头帮挑水。来的女红军跟爷爷奶奶一家拉家常,她跟奶奶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专打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老财的,她们也有兄弟姐妹,很想念她们,并帮抱着刚出生几个月的四叔逗玩。第二天,这些在家住的的红军要离开了,他们把掀开的瓦片重新盖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家里的水缸水都挑满。临行前,一个女红军上前来拥抱年仅12岁的姑妈,并流了眼泪,她看见姑妈衣着单薄,就把一件蓝花的棉袄给姑妈穿上,姑妈心里欢喜极了。爷爷奶奶内心很是感动,对女红军连声道谢,跟他们依依惜别。爷爷说:这是支什么军队,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军队,这只军队不得了。从这一刻,全家人心里充满着对红军的敬意,也多了对红军的一份牵挂。后来才知道,进驻爷爷家里的是红军长征时的中革军委指挥部,那个留着大胡子的穿大衣的军官就是周恩来,还有朱德总司令……</p><p> 红军大部队过后,12月13日清早,激烈的枪声爆炸声刺破大山的天空,仿佛急急切切的要割开人的肉体一样。到底发生了什么?爷爷站在红豆杉树下向着响枪的潘寨方向瞭望。枪声响过不久,潘寨的老同银通柏火急火燎的赶来家里告诉爷爷,同年爷,潘寨打仗,伤了好多人,像是刚过去不久的红军,你赶快去看看吧。他知道爷爷懂得草药医治跌打损伤人又善。爷爷心里咯噔一下,二话不说,叫上大伯(当年17岁)和二伯(当年9岁),带上他平时行医的行囊,飞快的赶到潘寨的河滩,河滩上横七竖八的躺着30多个红军,大多是年纪轻轻的样子,浑身是血,一些人喊着疼痛要喝水。爷爷逐一检查过去,发现一些红军已经没了气息。这里是村寨边,又是下布弄村上洋湾的必经之地,不能让红军就这样暴尸荒野,必须尽快掩埋。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宣传,很多老百姓都不敢出来。爷爷就对银通柏说,通柏你去找人来将死去的红军埋掉,埋一个我给两吊钱。银通柏兄弟就去寨上或山上找来几个群众帮助掩埋牺牲红军,大伯负责点数。爷爷则赶紧开展对受伤红军的包扎救治,二伯也帮助去河边打水给受伤的红军喝。后来才知道,这是红军的一只100多人的收容部队,在潘寨河边被桂军五十六团三面伏击,伤亡30多人。掩埋牺牲的18个红军战士后,还有16名受伤的红军,怎么办,他们无法去追赶部队,留在这里,又可能会被国民党军残害。但收留红军,那是要坐牢杀头的。爷爷想,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他们那么和蔼,那么好,这些红军大都是那么年轻,有的还像是孩子,不能不管呀。他毅然把这16名受伤的红军带回了洋湾,把13个轻伤的藏在寨边的一个叫七塘冲的老树林里,那里参天的大树下搭上简易的棚子,就可以作藏身之地。三个重伤的藏在河边的老油坊里。这时,家里人都有些担心,如果国民党军来搜查怎么办,这么多人吃喝家里的开销也难以负担呀。爷爷对家里人说,他们都是好人,不管那么多,把他们治好再说。受伤红军的到来,让爷爷家人老老少少忙碌起来。爷爷精通用草药治伤,采药、清理伤口、包扎,叫打大伯打下手。姑妈则跟着奶奶忙上忙下的为红军伤员做饭。给七塘冲的伤员送饭的任务,交由三爷爷曾庆祝和大伯,老油坊的重伤员,爷爷亲自去。</p><p> 茂密的树林掩盖了树下的秘密,静静流淌的伟江河封住了老油坊的消息,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受伤的红军都先后伤愈了,有的要去追赶部队、有的要返回故乡。临别,爷爷奶奶都给他们准备好干粮和10个东豪的路费,爷爷亲自送他们过鸡心界、九把隘,怕他们再遭不测。</p><p> 红军走了,爷爷奶奶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掉了,爷爷说,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为了救助红军,散尽家财,爷爷奶奶说他们一点也不后悔。</p><p> 14岁时姑妈出嫁了,嫁到离洋湾不远的布弄,为了有口饭吃,那里也是个梨花盛开的村庄。姑妈出嫁,花棉袄就没有带走,善于持家的奶奶,把这件花棉袄给了当时11岁的我二伯穿,虽然是女式的,但穿在身上暖和。后来这件蓝花棉袄父亲也得穿过,父亲在家男儿排行老三。</p><p> 只是可惜,时过多年,蓝花棉袄派了其它用场,没有保留下来。几十年过去,家里人尤其是姑妈,常常念叨,红军真好,那个女红军真好,不知道她在哪里,她是谁,她还好吗?</p><p> 怀着这份敬仰和好奇,我开始搜集关于跟随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的女红军的信息。据史料记载,当年跟随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女红军有王泉媛、邓六金、邓颖超、甘棠、危秀英、危拱之、刘英、刘彩香、刘群先、杨厚珍、李坚真、李伯钊、李建华、李桂英、吴仲廉、吴富莲、邱一涵、陈慧清、金维映、周越华、钟月林、贺子珍、钱希均、萧月华、康克清、曾玉、谢飞、谢小梅、蔡畅、廖似光等30人。这些女红军大多跟随在红一方面军第二纵队,红二纵队到伟江时是走布弄到平等广南,而红一方面军红一纵队是走洋湾到平等龙坪。据相关资料及周恩来总理的警卫员魏国禄、朱德总司令的参谋潘开文的回忆,跟随红一方面军一纵队红军司令部的有两位女红军,一个是任机关指导员的朱德夫人康克清,一个是电报员李建华;在总政治部的有蔡畅、危拱之。送给姑妈蓝花棉袄的女红军,就很有可能是她们其中之一了。</p><p>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弄清楚送给姑妈这件蓝花棉袄的女红军到底是谁了,也无须弄清,这件蓝花棉袄,是红军送的,是共产党送的,它承载着红军的大爱,共产党的大恩;承载着家人对红军的无限感激和思念,它让爷爷对红军的报恩而不顾生死义无反顾。爷爷曾庆东不是红军,因散尽家财掩埋红军烈士的义举,政府将他的名字镌刻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墓志上。</p><p> 时光荏苒,伟江河依然清澈,南山更加巍峨,清明时节的南山,美丽的映山红开满了山坡,像是在述说那段曾经轰轰烈烈的历史,家族人都会聚在一起去潘寨红军烈士墓凭吊先烈,去祭拜爷爷,在一起说红军长征过的故事,说爷爷与红军的故事,说女红军送给姑妈蓝花棉袄的故事。这件蓝花棉袄,已经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心中……</p><p> </p><p> 曾 波</p><p> 写于 2021年4月9日&nbsp;</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