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霍情

朱治科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通&nbsp; 霍&nbsp; 情</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内蒙古北部边疆,有一条通(辽)至霍(林河)的铁路线。被原通辽铁路分局文联秘书长候洁春同志誉之为:“草原上有条不冻的河”。一九七五年由铁道兵八师、九师动工修建。全长419公里,36个车站。一九八六年底正式移交沈阳铁路局通辽铁路分局运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条铁路是国家"七五”计划一个重点工程。将霍林河露天煤矿的煤运到通辽双泡子电厂发电。这条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带动了沿线二市(通辽市,霍林郭勒市)二旗〈扎鲁特旗,科右中旗)的经济发展。我是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七日从南疆线来到通霍线开始工作,当时通霍线才修到西哲里木站,对于这条铁路的山山水水我是尽数了解。常因工作关系走遍了沿线各站,对沿线的苏木,嘎查,牧埔,套布也非常熟悉。在沿线工作中,和当地农牧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宜。特别是在白音胡硕车站派出所工作期间,在这个先进集体里,我们为沿线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取得了很多荣誉。派出所曾被沈阳铁路公安局评为基层基础建设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一九九六年冬天。我所民警在西尔根苏木新艾里嘎查走访时,发现该嘎查有失学的蒙古族儿童,全所民警积极捐款支助失学的学生。投资近万元为学校购买了书桌、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此事迹曾被人民公安报刊发,收到了很好的社会赞誉和反映。当地蒙古族农牧民群众对铁路公安民警万分感激,为此积极主动支持铁路公安工作。</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最值得我永远记念的是原科右中旗公安局副局长吴金山同志。他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多次立功受奖,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优秀退伍军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九八七年他时任坤都冷派出所所长时我们因沿线治安工作相识。从他的身上让我看到了什么是一个真正的人民警察;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有十多个盗墓贼正在代钦塔拉苏木的草原上盗取文物。他一人赤手空拳竟将盗墓贼全部制服并抓获,他的妻子事后担心地称他为“二虎”,而科右中旗公安局的同事们却称他为拼命三郎。他以所为家,在代钦塔拉派出所当所长时,派出所没有办公房和交通工具,他就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通过个人关系要来了专款修房子,配上了汽车,此事一点不虚。</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记得还有一次让我十分感动,我到公安局去找他。正好他要外出办案,医院大夫打来电话说让他住院治疗,可他却让大夫把药品给他拿来坐在行驶的汽车上输液,看那坚决的态度谁也拗不过他。就这样,硬是到外地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可惜!就这样的蒙古族硬汉,却英年早逝,享年才只有48岁。那是二零零三年的秋天,他突发心脏病到北京医治抢救无效后,遗体拉回科右中旗,当地干部群众近千人百辆汽车自发的在公路上迎接他,向他的英灵告别。那是社会各个阶层的群体,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场面。如此可见吴金山平时的为人了,他对犯罪分子疾恶如仇,对待人民群众是菩萨心肠。他的生平事迹如果能细致挖掘加以宣传的话,足以感动无数天下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通霍线草原深处,他是我认识的警察里,是最真的英雄!铮铮铁骨,在沈阳军区股役时取得摔跤比赛第一名。他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英雄事迹在科尔沁草原广为传颂。</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零一七年夏天,原铁道兵第一新管处的退休老战友。近五百余人,自发的重返通霍线,从全国各地到通辽聚集,年龄最大者七十五岁了,有团长,营长,连长,有的有家人陪伴。我为向导,带他们去原通辽铁道兵第一新管处机关所在地故地重游。依然还能看到处机关自己盖的房子,里面还有当时搭的“地火龙”。地火龙可是铁道兵战士在 东北修铁路为取暖而一实用发明!这些老同志在这里久久不肯离去,有说不完的话。讲述他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大家为了祖国的铁路建设,这些老同志、老战友于1978年从四川达洲转战到内蒙古通辽市的通霍铁路线上。当时环境特别艰苦。没有住房,自已修建土坏房、住帐蓬、吃包米,冬季没有新鲜蔬菜,就是土豆,白菜,什么都是定量供应。气侯条件差,冬季时间长,风沙特别大,天寒地冻的冰雪时间超过7个月,南方人是真的根本不适应。在那艰苦的年代,为了祖国的铁路建设,新管处的军人、职工们终于完成了任务,顺利的把铁路建好移交给国家正试运营。 在这里其实想的很多很多,主要是心系通霍,情系通霍。因对这条线路有我太多的熟悉于感动,所以,闲暇之余总有写不完的事迹。</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朱治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21年4月7日于通辽市万华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