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宋代文人(6)</p><p class="ql-block">苏轼</p><p class="ql-block">文/石岩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可谓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他不仅能诗、能词、能文、能书、能画,而且还是出名的美食家、发明家、治水专家,千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而在苏轼跌宕起伏不同凡响的一生中,有四位女性对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当算作其人生中的贵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三字经》中的这段话说的便是苏轼的父亲苏洵,而当苏老泉四处游学求取功名的时候,对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教育重担便落在他妻子程夫人的肩上。知书达礼的程夫人不但悉心督促两个儿子识字读书,并且用自己的善行潜移默化地感召着孩子。苏轼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和《异鹊》诗中,都提到他母亲严禁仆人和小孩子打鸟,所以他家院子里有很多鸟巢,一些都不足一人高。人鸟和谐相处表明这家主人怀有大慈大悲之心,慈悲为怀的理念便深埋在了苏轼的心底,这也成为他日后在遇到挫折打击时,一直能够达观以对的根本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19岁时娶了王弗为妻,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琴瑟和鸣,王弗总是边做针线活边陪丈夫读书,苏轼每次遇到遗忘的地方,她都能从一旁轻声提醒。两年后,苏轼进士及第步入仕途,王弗更是成了他事业上的好帮手。她经常留心客人的言行,忠告丈夫哪个人忠厚老实,哪个人居心叵测,结果都一一应验。他们共同度过了十一个甜蜜的春秋,之后王弗不幸患病辞世。苏轼悲痛欲绝难以释怀,十年后写下那篇荡气回肠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弗去世三年后,苏轼迎娶了她的堂妹王闰之。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有不同看法而自请出京,王闰之便跟随丈夫一路辗转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一家人的生活随即陷入窘境,苏轼不得不亲自躬耕于“东坡”,这才有了“东坡居士”的别号。王闰之更是精打细算艰难度日,她把维持一个月用度的铜钱全挂在房梁上,严格控制每天的支出。一日,有好友提着条新鲜的鲈鱼来拜会苏轼,苏东坡正愁没酒招待客人时,王闰之抱来一坛米酒解了围。原来,她深知丈夫的喜好,便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买酒以备不时之需。他们患难与共25载,王润之病逝后,苏轼立下遗嘱:“惟有同穴,尚蹈此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似乎在择偶时对王姓女子情有独钟,走进他家庭生活的第三个女人即是王朝云。她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赎回的歌女,当时年仅12岁,因其能歌善舞聪明伶俐,又最懂苏轼的心思,长大后被纳为侍妾。1094年,变法派重又掌权,苏轼被贬到更加荒蛮的广东惠州,王朝云心甘情愿地伴其左右,并时常弹琴唱曲为苏轼排遣苦闷。但每当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时便哽咽不能语,苏轼知道她是为自己不合时宜的坎坷经历而感伤。王朝云与苏轼育有一子,可恶劣的生存环境夺走了孩子的生命,朝云也因悲伤过度而香消玉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01年,苏轼在遇赦返京途中病逝,享年65岁。从此,他便可以和与自己最亲近的四个女人朝夕相伴了。如果说程夫人是苏轼生命中的启明星,开启了他人生中的仁善之门,那王弗则似一轮朝阳,助力苏轼在仕途中蒸蒸日上,而王闰之恰似润物无声的春雨,默默无闻地为丈夫做贤内助,王朝云便如当空的皓月,将银辉播撒进苏东坡的心田。苏轼曾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可有了这四名女子的相伴,他便富含“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情,添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苏轼因此在充满荆棘的逆旅上没有独行,能够始终满怀激情地拥抱生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4.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