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蔡润稷,男,汉族,1957年生,笔名:天池衮雪,号润之,陕西蒲城人,现居西安市,为专业书法家。蔡润稷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酷爱书法,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几十年临池不苟,师法二王,李北海、张旭、米芾诸家。所作笔锋走势无定、气韵变化无穷、雄浑酣畅自然、用笔刚柔并济、结字严谨多变,长于大草、行草。他遍临古人经典碑帖,汲取古法古意之精髓,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对行、草、篆、隶各书体颇有研究。他的行草作品苍劲潇洒、气宇宣扬。如他的行草作品《山不在高》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大展并获奖。被《台湾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易苏民特聘为《台湾中国书法家协会》委员;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会员;国际书道联盟西北研究院秘书长。蔡公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书法理论,见地颇</p> <p class="ql-block">蔡公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书法理论,见地颇深,著有《论书法的“入木三分”》《书法线条之我见》等论文,受到专家和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他的榜书作品笔墨酣畅、大气磅礴、浑厚雄健,如他的榜书作品《虎》、《龙》、《墨舞》、《鹅》等。首创了2米大“鹅”,使人惊叹!还参加与其相关的学术研讨和讲演。在书法界已初具影响。</p> <p class="ql-block">著名书法家蔡润稷先生,号大佛,字九龙传人。大唐书院常务副院长,首席书法家。我在西安城里所认识的众多书画家中,蔡老师是很特别的一个人。他玩笔墨,性嗜酒,很健谈。好客热情,不说虚话,不说套话,也不说大话。坦率的对待朋友,真诚的对待艺术,宽容的对待人生。在书院门有一间宽敞的工作室,经常高朋满座。百事孝为先,2003年先生回蒲城老家,为父母养老送终,一去五载。再到西安两年来,先生说,过去的朋友取得了联系,也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局面比预想的要好。蔡老师书学理论渊博,临帖众多。颜柳,孙过庭,智永,颠张狂素,米芾,王铎,徐渭,于右任,无不察之尚精,拟之贵似。追古溯今,取法乎上,承古开新。十几年专心致志。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得有今日之大成。</p> <p class="ql-block">走进蔡老师工作室,面壁而书的般若菠萝蜜心经,最是引人注目。远看气势恢宏,星罗棋布。近看中规入矩,一气呵成,无一懈笔。于体草书形神兼备,几欲乱真。令人叹为观止。说到这里,蔡先生肯定了自己对于体的偏爱,但强调自己草书下功夫最深的是孙过庭,《书谱》全文临写有五卷,已被朋友收藏。的确,只有清楚于体的形成过程,才更接近于体的精髓。我还看到先生一幅临写张旭《古诗四首》的作品,同样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可谓追魂夺魄之作。而八尺八屏狂草苏轼《赤壁赋》是先生近来的精品力作。王铎的涨墨技法,被先生发挥的淋漓尽致,有过之而无不及。颠张狂素,米芾,黄挺坚,徐渭,在先生如椽大笔的调动下,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奔涌腕底,舒卷自如。先生于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开拓创新的思路,在这里得到一次成功的展示。</p> <p class="ql-block">要说蔡老师的书法艺术的特别之处,与众不同之处甚多,据我观察主要有一下几点,中锋用笔,雍容圆劲,务求空灵。小字烂漫如天女散花,榜书大字古雅如深谷松鹤。笔法丰富,八面出锋,笔笔不同,字字异态。善于创新,独立特行。一是悬空写字。或俯或仰,纸不着案。先生常说,写字不借笔力,不依案抵,笔纸合一,笔随心运,墨随气行,焕然神采。二是皱书。一张新纸,用手抓几把,像太极球揉作一团,然后展开书写。浓墨洒白宣,天地一片苍茫。书法线条骤然有了沧桑感,又有笔墨浸染的奇效。三是戳笔为画。如写“神”字,最后一笔长竖。笔杆前倾,近乎卧笔。然后一笔直下,四座皆惊。四是一笔书。如写“寿”字。一次润墨,一笔完成。如折股簪,如锥画沙。爽爽如有神力。浑然天成。</p> <p class="ql-block">一是悬空写字。或俯或仰,纸不着案。先生常说,写字不借笔力,不依案抵,笔纸合一,笔随心运,墨随气行,焕然神采。二是皱书。一张新纸,用手抓几把,像太极球揉作一团,然后展开书写。浓墨洒白宣,天地一片苍茫。书法线条骤然有了沧桑感,又有笔墨浸染的奇效。</p> <p class="ql-block">三是戳笔为画。如写“神”字,最后一笔长竖。笔杆前倾,近乎卧笔。然后一笔直下,四座皆惊。</p><p class="ql-block">四是一笔书。如写“寿”字。一次润墨,一笔完成。如折股簪,如锥画沙。爽爽如有神力。浑然天成。关于入木三分的涵义,蔡老师也有自己的见解。千百年来,以讹传讹,以为入木三分就是力透纸背的意思。先生认为,入木三分是古人在竹简上写字总结出的规律。是把笔尖接触竹简三公分写字即可。也就是说用笔尖写字,不能用笔肚着纸。入木三公分写字,才能运笔自如,心手双畅,不滞不碍,出神入化。由此可见,先生对书法艺术思考之深,感悟之敏,用功之勤,用情之专。</p> <p class="ql-block">关于入木三分的涵义,蔡老师也有自己的见解。千百年来,以讹传讹,以为入木三分就是力透纸背的意思。先生认为,入木三分是古人在竹简上写字总结出的规律。是把笔尖接触竹简三公分写字即可。也就是说用笔尖写字,不能用笔肚着纸。入木三公分写字,才能运笔自如,心手双畅,不滞不碍,出神入化。由此可见,先生对书法艺术思考之深,感悟之敏,用功之勤,用情之专。</p> <p class="ql-block">要了解书法家的作品,就要走进他的心灵世界,解读蔡润稷老师的书画艺术,是我学力所不及的,略陈一二,一表朋友之友谊,也感谢蔡老师对我书法学习的循循善诱,不吝赐教。衷心祝愿蔡老师艺术之树长青。其高深的书法造诣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赞许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