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p><p class="ql-block"> 何为月亮?何为六便士?先保留疑问,我们继续往下看。</p><p class="ql-block"> 在世俗的眼光中,查理斯-斯特里克兰是一个事业成功,家庭美满,日子还算美满的平凡人,是一个忠厚诚实的经纪人,一个恪尽职守的父亲和丈夫,一个索然无味的普通人。他们的子女会慢慢长大成人,而他们也会退隐江湖,子孙绕膝,过着富足体面的晚年生活。这样的生活像是广阔田野上的一支溪流,岸边的繁华喧嚣匆匆路过,最后注入浩瀚的大海,大海是这样的平静 也是这样的无趣。平静的背后会让我们有一种不可名状的不安,总会觉得这样的一生似乎缺少了点什么。</p><p class="ql-block">有一中预谋已久的冲动在斯特里克兰的血液中横冲直撞。“你为什么要离开他?”“我要画画.”简单的话语是他最后的回答,他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选择——与绘画私奔,抛妻弃子,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艺术之都巴黎。妻子的态度由之前的焦急激动变得沉默,像是暴露出人性的本貌,因为她知道,如果那个男人是因为一个女人离开你,你是可以宽恕他的,但是他为了一个理想离开你,你就不能饶恕。因为你可以与前者较量,但是对于后者而言你就是无能为力了。</p> <p class="ql-block"> 或许是为了给子女一个交代,也许是为了把这场大戏做的圆满,作者受派来到了巴黎,寻找那个狠心的男子。百般周折,在作者眼前的男人衣衫褴褛,揭掉人性虚伪的最后面纱,只专注于自我而无关乎其他,甚至将衣食住行视为追求艺术道路上的绊脚石,将世俗的愿望脱去,回归心灵的纯粹和本我。在作者与斯特里克兰在巴黎生活的日子中,两人结实了新的朋友施特勒夫,他是个和顺到让人鄙夷的人,的确,他的作品虽然与平庸情有独钟,但其本身却有着极强的艺术鉴赏能力,他是斯特里克兰最初伯乐认为这个人一定会有非凡的成就,他明白斯特里克兰的困境,在他命悬一线之际将他接到自己的家里照顾。但这个但善良的人善举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斯特里克兰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才华在潜移默化之中吸引着施特勒夫的妻子,那个被他视为新时代女神的女人。斯特里克兰的行为破坏了一个原本美满的家庭,伤害了原本深爱的两个人。爱的主要内容是温柔,而斯特里克兰恰恰没有的就是这个,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之后的斯特里克兰还是和那个女人分开了,要知道这时候的他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因为他全部的爱都投身到自己的绘画当中,他的灵魂摆脱躯壳束缚之后,一直四处漂流,寻找灵魂的寄局之处,只有到大溪地岛这片世界尽头的土地他才最终找到归宿。</p><p class="ql-block"> 机缘巧合之下,作者也来到大溪地岛,在工作之余开始了对于斯特里克兰的寻找。在一方土地朴实的百姓口中,他了解到人生后半期的斯特里克兰娶了客栈里的一个朴实的女孩子,是由客栈的女主人介绍的,很难想象的是在世界的尽头那个偏远的小镇上对于人性格的容纳度比繁华的都市还要高,婚后的斯特里克兰育有一儿一女,住在小镇后面的深林里,妻子负责打理家务照看孩子,让她崇拜的丈夫可以孑然一身,专心的投入到艺术的殿堂里。真的故乡反而像是他一生的驿站,而这里才是他梦寐以求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 人生步入暮年,斯特里克兰染上了恶疾,在生命的结尾曲,他用后半生与绘画的博弈,将艺术的真谛融汇贯通,用壁画的形式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寻找到了心灵的平静,拔除了心中最后的恶魔,自己的内心所真正向往追求的东西他找到了。他和解了,与世界,也与他自己。</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这幅巨画最后付之一炬,这是那个绘画精灵的遗愿。万幸的是,后来的人们挖掘出了这个伟人,有人可以看懂他的画,明白的他的艺术价值,即使可能读不懂他的心。</p><p class="ql-block"> 每次读这样的讲述伟人的作品的时候,与伟人的卓然独立形成对比,我总是会自我带入,对比反衬,为自己的平庸而羞愧,似乎伟大不凡应该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但在读这部作品的时候,我与自我达成了和解。作品中作者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俯瞰旁观为我们讲解整个故事,作者的言语朴实而又真诚,甚至不乏对于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质疑,但了解事情之后,深入浅出为我讲解的道理会让我们收益终生,这就是毛姆的魅力吧。</p> <p class="ql-block"> “我不是告诉你了吗,从某种角度讲,我也是个艺术家吗?我在自己身上也深深感到激励他的那种热望。但他的手段是绘画,我的却是生活。”这是客栈老板对作者说的一句话,此时,月亮与六便士的谜底不也昭然若揭了吗。</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存这场游戏的参与者,规则其实不受限,只要你愿意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你可以选择任意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月亮”与“六便士”其实只是一个概念罢了,二者本质相同:有的人生性高洁,追求缥缈的精神与灵魂的统一,追求艺术创作,追求世界和平们,追求国家富强;有的人专注于自己一亩田地的耕耘,创建专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庭,不要求对世界有大的影响,只希望达到内心的和解,经营世俗的生活。就像孔夫子强调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雪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月亮”还是“六便士”都可以。另一个角度来说,就像我一开始存在的那种困惑一样,“六便士”与“月亮”其实是我们主观附加上的一个概念,现实点来说,任何的职业都应该被尊重,快递小哥也可以身怀绝技,门卫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厦门大学,有环卫工人保持我们环境的清洁,不是你随便乱扔垃圾的理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月亮与六便士所真正聚焦的不是他们之间的差距或是鸿沟,而是同一概念之下每一个为了自己的理想发光发热的人都值得尊重。</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篇献给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