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越文曲罗唐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缘起:与游作忠兄认识,算是文联做了一件好事,我记性不好,忘记了,打电话给游兄,他记起来了。他说,是一次文联的会议上,当时我只写诗,他也是位诗人,算是诗让我们结缘。没有其他原因,真的,诗是我一生一世的缘,它让我与一位福建文艺界乃至世界诗书上的奇才,在一次诗会上认识了。后来,有一次我请他参加诗书画公益采风写生活动。他的特性和他的真性情,让我感动,便触发想象的翅膀。而根据这次采风,我发现他是一位有故事的人,便将这故事绵延展开,让他以梅(闽清)文联主席为主角现身,写下了小说《索字画的女人》。当天在博客上写完后,我发给几位参加活动的朋友看,大家怕游兄会不高兴,说最好征求游兄的意见。我回答他们,不用发吧!都在博客上了,还说了我学过弗罗伊德心理学,知道游兄性情,没事的。有一位朋友很是怀疑地说。不行,这次活动是我们一起来组织的,别让游主席不高兴。我只好补发给游兄,没想到,他看完后,比我想象的还好。他对我说:“你太有才了,真能整,写得给真的一样。太好了!随便发吧!”这就是缘起。我们就这样成了公益诗书画中的好兄弟好朋友。想来能结上一位与自己情投意合的朋友,此生足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溪画潭沈钊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听听话外音,大家知道这是大名鼎鼎余秋雨先生的《游目骋怀写作忠》。他说, 我相信这是缘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看他时,便不由自主的被他这样的空间留言所吸引!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他的留言,我仿佛看见一个清雅如竹的男人,远离繁华闹市,独坐幽篁,且弹且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初,我只是静静地看,不留一字。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时候也会隔了很久才去。因为,总是俗务缠身,浮躁的心沉潜不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他的书画文字,需要静下心来,那是焚香净手、聆听古筝的时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品读他百合般雅洁的文字,仿佛觉得一个举止从容,气度高雅的男子缓缓地向我走来,一如春之暮野里一次醉心的邂逅,有种轻轻细语的恍惚和心照不宣的释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暗自欣然,按捺不住心头那种遇到知音的温暖和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静下心来,从头到尾看他的博客,与他交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便把他当作朋友,肆无忌惮的在他博客里班门弄斧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他才子,是有点俗了。但我不能不这样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心情是那么云开月朗,总是以一副良好的情绪状态拥抱生活。正如他空间里所说的话:发现美,我不会停止脚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是琐碎的,他懂得用诗意的目光擦拭生命,用美丽孤独的诗心拥抱美,让生命绽放出闪闪烁烁的光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文、读书如读人。他是一个极其贵族式的文人,行文的质朴,简约;书法的劲健,灵动,乃至常常表现出来的某种谦恭与幽默,都能反映出他骨子里的自尊和自傲。这样的傲,是一种传统文人的外化特征,也是作者与生俱来的个性本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品乃人品。他把人品、思想、才情、修养贯穿于书品里,把对生命、对艺术的感知,寄托于书情墨趣之中。在诗歌、散文、书画创作中,始终追求一种审美深度。书法于他首先是写给自己的。欣赏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一种 “师古而不泥古,反常而又合道 ”; “法由古受,美自我成”的深切感受。下笔沉稳而不呆板,笔多藏锋,柔中带刚,灵动而不浮华;线条峻拔清丽,灵便多姿,使人能够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动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视线条为书法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注重轻重、顿挫、浓淡、正斜、缓急的和谐把握。把对线条的运用建立在力度、厚度和节奏等内质的基础上:或瘦劲带妍,典雅含蓄;或遒劲挺肆,爽爽有神,显得热烈而沉稳,洒脱而灵动,散发出浓浓的抒情意味和书卷气。给人以情的浸染,气的贯注,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是心灵的归宿,诗意的诉说,生命的追寻,是童心梦幻的继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懂得书法是学问事,是一种修养,一种熔铸,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执着探索和追求。他视书法为寄予情怀和表达生命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法于他不是自我雅玩、调剂或宣泄,是灵魂的吟唱,是心梦的再现,是书者哲学浸悟下的心灵禅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载形咏美---书法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诗意的线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兼通各种书法,尤擅行草。他的行草书法飘逸烂漫,风姿峭拔,感情跳宕,饱含纷纭变化,仪态万方的自然美。使人能够从中读出音乐的节奏,醉者的酣畅,芭蕾的姿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多才多艺,身兼文墨,亦书亦诗。沉静如水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善于沉思,敏于感受而又想象丰富的心灵。读他的诗词,使人不知不觉走进一个清新纯美水仙般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诗品清新隽永,情真怀澄,意境幽远,人性人情跃然纸上,一股浓浓的诗情、友情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他的心画轨迹里不难发现其深切的意向思绪,为人为文的不同侧影及学养的厚实和品格的谦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是他的书画作品或感情丰富的诗歌散文,都折射着作者灵魂的自适,心绪的起伏,情感的愉悦及审美感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切源于他内心的修炼,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足,对艺术的执着和心梦的高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修于内而显于外。风度是内心修养的明信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儒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高雅的品味和不俗的言谈,是岁月的渐渐沉淀,是饱读诗书的滋养与涵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他的书品,我常常会想起两句话:爱君笔下有烟霞,腹有诗书气自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命是孤独的前往。落寞的岁月里,遇见了,是珍贵的缘分。我懂得珍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这样的心情,付诸于文字,是解读,是释然,是心灵的需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于我,是彼岸的风景——亦真亦幻亦近亦远。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就是这样的感觉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不曾晤面,但也心照不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可以边走边聊的文化友人,一个人生旅途中不可多得的心灵知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书法家游作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东方健(柯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游作忠1980年开始在《梅溪》上发表文章,随后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200余篇,主编出版过各种文集。多次参加国内外中华诗词竞赛获奖,被评为中国桂冠诗人。曾参加省市首届青年书画展,选入《福建省青年书画家作品集》。1989年开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30余家报刊上发表书法作品。1990年入选参加新加坡国际书画展,1992年应邀赴马来西亚,参加第二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主办的书画作品展览,后多次应邀出国。捐助国外华文希望工程,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在东南亚地区,深有影响。1994年在中国文联举办的国际文学艺术作品博览会上,被评为书法类一级作品。1996年荣获日本东京美术馆主办的第58回国际文化交流书画展头等大奖。其书法被大量刻上各地名山摩崖,广受称赞。现为省级先进工作者、市级劳动模范。出版有《十年鸿爪》、《梅花初度》、《游作忠专辑画册》三本个人作品集。传略收入《中国书法家辞典》、《东方之子》、《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游作忠一方面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王国里,涵泳万象,兼收并蓄;一方面又在继承与嬗变中不断扬弃自我,丰富自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在学书中领悟到,仅学碑版易拘谨板滞,少活泼之气;仅学法帖易甜媚流俗,缺古拙雄浑之气。"碑可强其骨,帖可养其气",惟相互融通方是旨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于是他在秦汉、魏晋中寻觅,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发掘结合的契点,着意于作品中感情的宣泄和个性的表露,力求表现参差起伏、大小错落、节奏明快的艺术形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书法学习,临写古代名帖是书法成家的不法二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游作忠的临帖过程为:八十年代学颜真卿、褚遂良,金农、杨岘隶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九十年主攻张猛龙魏碑,其中穿插魏郑文公、近代闽清刘蔼生碑体,兼习张迁、礼器汉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世纪始,也就是游作忠出版作品集《十年鸿爪》后,由学习魏碑汉隶十几年,转学帖。这是游作忠书法风格突变的阶段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2000年至2005年,学王铎楷行草书。五年学王铎后,游作忠上溯王铎之源,王铎走的是传统二王之路,王铎多取法宋四家米芾,2006年转学米芾。两年后,又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八面出锋的米芾,是学二王的,2008年下半年阿忠,改学书圣王羲之,书风大变,从此又跃上新台阶。2007年9月,由于偶然的一次机会,学会了电脑。现代化的网络世界为游作忠书法提供了大展才华的空间。游作忠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网总版主等十几个中国书法主流媒体大网的版主。网络中的书法家论坛,面对全中国乃至世界书法同仁,点击量大,专业水平高。大家大腕,敢评敢说。所以,这才是竞争、提高的大好环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游作忠四体皆工且样样各有风韵。其楷书既有欧字之方劲,又有褚字之活泼,间或参以南北朝碑版之方峻奇肆,点画精到,转承跌宕,真气弥漫,颇具魏晋人通脱散郁之气韵。其隶书自汉《礼器》、《张迁》碑出,结体端庄,用笔含蓄,平正中见险绝,高古中寓浑穆,静逸中显峻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俗云:"楷以养性,行草舒性",大凡在书法艺术上有所造诣者无不在行草上有所造诣,游作忠的行草注重体势精微,追求朴涩、直率意境,将"庄"与"雅"、"秀"与"拙"等矛盾统一起来,处处标新立异,结字因字形而随势生发,着意在气息、韵致上古调新纳,绰约其神,表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书法之功能与价值在于表现美、塑造美,以美的内蕴示启人。这就需要书法家深切地感悟社会、人生与自然等等,都可触动书家的灵感,激活创作的感情,从而按照美的规律去裁剪组合、提练取舍,进行"发酵",予以充分地表现揭示,使人在品赏中得到美的陶冶、升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游作忠是深谙此道的。因此,他总有书不完的东西,总有新的思考,总有大胆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国古代历来有"诗为心声,书为心画"的说法 ,游作忠有着与生俱来的诗人的情思,他所作格律诗词,既传统又新潮,形式严谨,内容活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游作忠书法,在法度与抒怀之间,体现诗人激情,有一种流畅环转、一泻千里、直白本色的格调,形成了一种朴茂儒雅、独特大气的书法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游作忠喜欢书写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他认为,雄伟、博大、深邃、凝重、狂放、野逸和美感书法作品,才能具备情感的震撼力、视觉的冲击力、和心灵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游作忠之所以能创作出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是和他的思想、胸怀、情操、见识、学问的修养分不开的,如孟夫子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游作忠具备大山一般的胸怀,大胸怀者方能成为大手笔。古人云:"器大者其声必宏,志高者其意必远。"此之谓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游作忠书法实现了他的艺术实践的基本存在形式,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审美取向的准确把握,在他的作品将单纯化成了一种气象表现出来!尤为难得的是,他所赖以与观众沟通的,是作品中洋溢着一种清雅的自然韵致,一种较高的艺术品位,还有作者一份纯真的审美情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游作忠的书法作品以急风细雨式的雄强与优闲,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情感世界,其通篇渗透着文人气息,自然流露出书法的文化内涵。 在多元变化的时代,要想形成完整的、成熟的个性艺术语言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能认清自我,在把握住时代的特征中坚持方向的人才有出路。 游作忠的书法创作中无处不在体现着这一追求,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到他作品中那种雄浑洒脱的境界慢慢滋生开去,一种个性的、耐人咀嚼的笔墨功夫渐渐沉淀下来,相信随着时间的 推移,他定会有更多佳作问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文化访谈游作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四十年只圆一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让中国的文化事业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改革开放40年,我国迎来了文化复兴的曙光,让国人看到希望,憧憬未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6月5日,本报记者与福建省闽清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黎义晖一起采访了闽清县文联原主席游作忠,听其讲述亲历和见证改革开放40年闽清文联事业的发展历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游作忠,男,1956年出生,闽清塔庄人。1975年参加工作,在县食品公司历任统计员、副经理。1989年起历任县文联副主席、主席,兼任闽清书协主席、中华诗词学会理事、福州市作协理事、福州市书协理事。连续五屆县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常委。2012年退二线,2016年退休后任福州市游作忠文化艺术公司董事长。其书法作品曾选入教育部审定的中学地理图册教科书。曾在《人民日报》《南洋商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及书法作品,主编出版过《梅声诗集》《梅溪文荟》《白岩山文集》等多种作品集,曾三下南洋举办诗书巡展,荣获省级先进工作者,享受市劳模津贴。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全国上下掀起空前的学习热潮,以陈景润为榜样的学习之风遍布全国。当时任何行业,不管是杀猪的、卖菜的、开车的,还是工人、民办教师、赤脚医生等等,到处都有半夜起来挑灯勤学的身影。原先被文革耽误学业的高中生、初中生更是重拾书本,发奋苦读,人人都想搭上高考这趟末班车。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夜之间吹遍了全国各地,也吹到了小小的闽清县。1978年12月,我刚从福建省商业学校毕业回到闽清,分配在县食品公司上班。我对文学艺术特别的爱好,在学校念书的时候,一直都是班里的宣传委员,所以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在食品公司的头几年,工作相对轻闲,就经常往县文化馆跑,时间一久文化馆里的人都熟识了。那时,文化馆经常举办文学、美术、书法、曲艺等各种活动,在社会影响很大,整个闽清的文化事业逐渐呈现出了一派繁荣景象。在此期间,我也经常向文化馆前辈们学习、交流、探讨文学创作和书法技艺,后来,文化馆里举办各类活动基本上都有我的身影。我从学生时代起,就一直梦想当个作家。我记得1980年,县文化馆出版一本名为《梅溪》的杂志,由当时林如求担任主编。由于当时排版是靠铅字排版,工序落后繁琐,出版一期极为不易,《梅溪》两年才能出一期。文学爱好者希望能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所以投稿的人很多。在当时,要是谁能在上面发表一篇文章,那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梅溪》刊物开办的第一期,也是我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怀揣着少年时的作家梦,写了一篇散文《海边散记》投到《梅溪》编辑部。不久,喜讯传来,我的稿件被选中了。第一期全县只有两篇散文入选,另一篇散文是翁其华的《故乡的回忆》。人生第一回看到钢笔字变成铅字,我的内心异常激动,一连几天梦里都笑得合不拢嘴。《梅溪》杂志,有散文、小说、诗歌、曲艺等栏目,能入选的都是闽清文艺界的顶尖之作。在第二、三期的《梅溪》中,又有很多作家如许经、翁振华、许步书等人的作品也相继入选。《梅溪》编辑了三期后,林如求调到了省文联,由许步书接任《梅溪》主编。当时,我县创办《梅溪》刊物在的五区八县算是很有影响力的,那时的《梅溪》作为文学创作的主阵地,滋润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也培养了不少省内外知名作家,向省市文联输送了不少文艺人才。这也算是改革开放后闽清文艺界培养人才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县文联成立后,对闽清文艺事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可以说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处于我国文艺复兴、科学复兴巅峰时期,饱受文革禁锢的文艺爱好者们,都蠢蠢欲动,以一种蓬勃、昂扬的全新姿态迎接新生,各种文艺形态、文艺创作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文化氛围空前浓厚。县文联成立后,面向的是全县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当时被称为“乌兰牧骑”式的闽清音舞协会,有着很高是知名度,会员大都是来自基层的老师、工人及群众。他们充满干劲,以能加入协会为荣,参加演出从不计报酬。那时,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郑旭青和我经常亲自带队到各乡镇巡回演出,在全县影响很大,反响很好,当时的《福建日报》还报道了我县“乌兰牧骑”式巡演作法。此外,我们当时是“逢节必展”,即每年春节、五一、国庆、元旦等传统节假日,文联都组织诗词、书法、美术等协会开展诗书画展,为文艺爱好者搭建平台,展示才华,也带动了全县文艺爱好者的创作激情。那时候,因文联工作成绩突出,1996年、1997年、连续二年我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享受市级劳模待遇),在纪念福建省文联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时省委书记孙春兰亲自为我颁发授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除此,闽清在其它文艺方面的成就也是硕果累累。1988年,县里公开招考文化局局长,在众多文友的鼓励下,我参加了竞选。竞选时我以论文答辩演说高票胜出,但在政审时因没有共产党员身份(时县有规定非党不能担任单位正职),很可惜与文化局局长一职失之交臂。1989年6月,闽清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正式成立,我被推荐担任了县文联常务副主席,文联主席由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郑旭青兼任。当时闽清县文联的成立,在福州五区八县中是首个,可谓“金鸡报晓第一声”,其它县区都还没有成立文联,《福建日报》还专门为此作了报道。随后,从6月到8月,县文联相继成立了文学、美术、书法、曲艺、影视、音舞、诗词、摄影8个协会,并在8月5日隆重召开了闽清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省市文联、市委宣传部及县五套班子领导应邀出席了大会。改革开放初期,我县大力发展侨乡经济,非常重视联系海外侨胞、吸引侨资工作,致力打好侨牌。而县文联恰恰发挥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重要纽带作用。1990年,闽台两岸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闽台诗歌大比拼”活动,在福州西湖举行。当时两岸还没有实现“三通”,大陆和台湾同胞的往来不敢公开,受限很多。凑巧的是,这个活动的主办者却是当时的台南县县长、祖籍闽清的林咏荣。他在诗词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为了追求同根同祖的文化渊源,他冒险组织了这场活动,参加活动的省内及台湾诗人达到了九百人之多。过了三年,闽清县还单独与台湾诗人举办了一场“闽台山野诗人”的交流活动,两岸诗人在交流中产生巨大共鸣,拉近了两岸同胞的情感距离。1992年,我代表闽清梅声诗社去了马来西亚参加诗书交流活动。当时,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外交渠道,先通过以诗会友,进而拓展招商引资项目。其时,马来西亚的经济要比国内繁荣,很多侨胞在各行各业都颇有建树,他们经常为家乡捐资建教学楼、修路等。同样他们对闽清的诗社也非常支持,每年都会汇款回来赞助诗社活动。当时马来西亚华人的诗词文化也比我们的强,由于站位和视角不同,他们更注重国学、对仗,内容以富贵、吉祥为主,而我们的诗歌主要以家乡变化、政治思想方面为主,吟诗赋词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随着改革开放,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繁荣文艺创作,每年都组织各协会会员,到省内外,到基层第一线采风。为发展闽清旅游文化对开发白岩山、白云山、凤凰山、广济岩,柯洋仙境等作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工作。2006年闽清世纪广场拟建文化墙。文联做了细致的专题报告,向县领导汇报,最后文联提出的方案被拍板采纳。决定把闽清籍的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人:许将、陈贤良、白玉蟾的手迹,镌刻于文化墙上。其实在多年前,文联就同有关部门组织筹建白云山碑林,把闽清的历史文化名人手迹刻在其上。为增添闽清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值得一提的是,闽清文联还得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深切关心。199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闽清调研时特别关注关心闽清文联工作,调研后专门批示要求财政拨专款给闽清作为文联文艺创作专项奖励基金。县委高度重视,在台山假日酒店专门召开了一场座谈会,邀请全省闽清籍文艺界人士回来,共商闽清文化事业发展大计。我记得那一年,县委书记林培新还带领18个科局负责人专程到福州参加了时任市委书记习近平亲自主持的关于振兴福州文艺事业的专门大会,听取会议精神。之后,县委从教育系统调许经同志到县文化局,后提拔到县文联任副主席,充实和加强县文联的力量。市委领导的特殊关爱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推动了闽清文化事业快速向前向好发展。1990年,全省文学作品共评一等奖3名,其中我县占了2名,在全省轰动一时。进入新世纪后,随着闽清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文联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县文联门类逐渐齐全,各门类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诗社的名声依然响亮,各协会人才辈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文联工作更加重视,也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2012年成立了县美术馆后,县文联立足本土,积极内引外联,各种学习交流和展览活动更加频繁。如以“礼乐同辉”为主题跨省参加三省书画联展(江西、安徽、福建);2015年邀请多位省级画院院长到闽清举办联展和笔会;多次邀请省书画专家来授课,为本土艺术家传经送宝;我县创建的闽江书画院也经常组织会员到福州举办书画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时间如白驹过隙,2016年我退休,却不知不觉在县文联呆了28年。这28年来,我全身心地投入文联工作,我的主业是我的业余爱好,我的业余爱好亦是我的主业,应当说,我与闽清文联融为了一体。回首在文联走过的每一步足迹,我要感谢感恩中国改革开放,圆了我少年时代的作家梦,也实现了很多人的艺术梦。艺术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如今,虽然我退休了,但退而不休,县内的很多文化活动我依然参加。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我想,新一代的文化人要紧紧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为传统文化寻找到转化发展的表达方式,才能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我县文化繁荣兴盛注入强大力量和不竭动能。</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