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铁山的山水画:大江东去

风来风往

<p class="ql-block">  天津著名画家董铁山,笔名阿山,字金笛,号大度山人,六十年代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从事过书法、水粉、水彩、水印版画、油画,擅长山水中国画创作。在杨柳青画社任编审时主持杨版本的编辑出版。2000年后,专职研究中国山水画史,专攻山水画创作,多次参展、举办个展,刊登作品、发表论文。</p> <p class="ql-block">【五言绝句】读铁山兄山水画有感</p><p class="ql-block">泼墨千峰翠,挥毫万象新。</p><p class="ql-block">丹青描锦绣,妙笔绘心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空十师战友 杨浩然2021.5.9 题</p> <p class="ql-block">【董铁山先生创作谈】</p><p class="ql-block"> 南方的生活经历使我喜欢上山水画。</p><p class="ql-block"> 江苏、安徽、浙江三个省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一大批热爱山水画和画山水的人。另外,历史上又有南北总论直说,这是董其昌提出的。南宗指的是吴门画派,娄东派,江浙,金陵画派。从始至今,中国画、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笔法都是以线条来表现的这些归功于南宗的自由、随意的画风。</p> <p class="ql-block">【董铁山先生创作谈】</p><p class="ql-block"> 在设色中,小青绿应是自然色的典范,否则不会对比于大青绿。国画的自然色必突出自然的特性,写实是这种设色的基础。(2021.4.6)</p> <p class="ql-block">【董铁山先生创作谈】</p><p class="ql-block"> 浅绛在自然色中追求淡雅,似与青绿形成区别。然清人竞有在淡雅中给以全色的,到是比小青绿更为开放色彩,但总不能绿过青绿。这类典范原作我见过。(2021.4.7)</p> <p class="ql-block">【董铁山先生创作谈】</p><p class="ql-block">清王鑑曾仿赵孟頫青绿山水原作流于当代,这幅青绿难得在青绿和浅绛之间而成为当今在学术上典范,并成为青绿与浅绛之间的标准。由此可見王鑑是为清代承前起后的中国美术史关键人物,无他的仿作,又无原作,很多学术性作品失去史传,而今天的学术就无根无源。可惜,王鑑虽仿但无赵文敏款示,也无画题。(2021.4.7)</p> <p class="ql-block">【董铁山先生创作谈】</p><p class="ql-block"> 我虽热衷于中国画,但西学很厚。这要感谢近现代中国一大批政治家,对旧中国腐败黑暗的革命!新中国的建立,让我们这些学子,广泛的接触了世界美术,到了六十年代教我们的老师,如李泽旅(油画家)是李天祥的学生,他为我们打下了素描的基础,著名画家余益友、张广杰为我们打下了水彩、水粉画的基础,那个时代还邀请中央大师级老师为我们上课,如蔡若虹,王朝闻,吴冠中等。(2021.4.9)</p> <p class="ql-block">天津著名画家董铁山先生(右)</p> <p class="ql-block">【小视频1 董铁山先生在创作中】</p> <p class="ql-block">【小视频2 董铁山先生在创作中】</p> <p class="ql-block">散锋大写《西陵出峽图》</p> <p class="ql-block">【董铁山先生创作谈】 </p><p class="ql-block"> 这个对角两块是最初巜西陵出峡图》的一种构图,两个难点,第一是透视,第二是两块山体怎么画活。</p> <p class="ql-block">  这个对角的散点透视必须把视高角度上提,留足开阔的下部,但这还只是峡谷的感觉。而上部却是感觉无边的大江,虽然它只占了不大的构图。可见,透视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山体两大块,一用淡墨,显示虚实相间,二用筆法感觉笔法外露,皆树石成山。</p> <p class="ql-block">【董铁山先生创作谈】(2021.4.12)</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旧作,它是近于传统和新式之间的构图。主要突出了水的流势,其间表现了山体的构造,和水口的画法。水流成河之后,山与水交接处采用了西学的模式,加深了中国画质和立体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比如水流的效果,立体后往往失去中国画的特点。后来,用传统水纹画法,加上少量现代手法,虚实远近,那种非驴非马的感觉没了。我想,中国画一步步走向现代,可能这是一种过程。</p> <p class="ql-block">【董铁山先生创作谈】(2021.4.17)</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本册页中的一页,散锋用线完成此作。年轻时见到玩帅的线很佩服,笫一是阿老,再叶浅予,吳冠中,门采尔,到傅抱石。半瓶子醋,总在展览中与同学议论展品。半个世纪过去了,元四家,明陈淳,徐文长等百家用线的高妙,使学子在专业上稳定下来。</p> <p class="ql-block">【董铁山先生创作谈】(2021.4.19)</p><p class="ql-block"> 青绿山水中小青绿是绿色变化最多的画种,比如我画小青绿每画一幅都会有不同感觉,即是感觉一样的两张画,放在一起,比起来肯定有区別。</p> <p class="ql-block">  稿起时,虽一个题,会是在结构上每稿一定有区别,因为創作不是临模,它是根据作者对主题的感受而随自己的意图,去表现心象,这个創作过程肯定和下一个創作过程不会是一样的。那么设色的过程也会有区别,哪怕是一点点的区别,也会在整幅画画完之后区别会是很明显的,当然装裱后区别会更大。</p> <p class="ql-block">【董铁山先生创作谈】(2021.4.12)</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常在《新华日报》、《空军报》、《人民前线》发表作品。回归故里已是八十年代,加上九十年代,在《天津日报》、《今晚报》、《工人日报》等报刊也常发表作品,特别是速写,有時速写本就放到报社,以备挑选。</p> <p class="ql-block">【董铁山先生创作谈】</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北戴河东山的創作,用传统笔墨似写实物象画出的一角,让它结实有力,给人在赤壁图中有更多的回味。</p> <p class="ql-block">  这个题材成传统文人必作之艺术,各代有众多画家执笔以发表自我感受于纸素,构图各异,但绝非各地,审美意念由其一致,余年轻时就喜欢此题,画很多留于友人之手,以传递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北戴河乃世界地理圣地,东山常有画家光顾,并多有佳作问世。余晚年有幸自娱多載,实为难得。说来好友众徒辛勤于周围,也必要之条件。予所作之画图多留在东山,或可以成为史中所伴之物,成为如兄之友之珍藏,予乐也!</p> <p class="ql-block">【董铁山先生创作谈】(2021.4.21)</p><p class="ql-block"> 山体的翡翠色,这是试验。大青绿有,小青绿多于绘画性,很少翡翠之亮,因为小青绿无装饰性,而尽量写实,写实必天光自然性。这幅的试验翠绿也非一块整色,它是在过渡中出现的,确实亮了不少。美学是让艺术能表现出它的多样性,小青绿给了艺术发展的創作空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精心創作的《老区》,是我走过的各老区特性的抽象描写,从概念上也上朔到史上,完全在审美上要经过思考,无现代人那种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就美术創作的技法讲,这幅作品的构图和物象的故事都是经过详尽的构思和精心按排的。比如昨天我讲到的深谷,在我的山水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构图按排,山势中的屋舍那是人类生活必须出现的常识,水岸中的人、船按排合理的反映了人的社会性活动。描写中都贯穿着我的自己的,带有个性的表现方法,使画面充滿艺术方法施行后的活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