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廷宝(1901--1982 ),字仁辉,河南南阳市郊赵营人。其父杨鹤汀,是辛亥革命时期南阳同盟会负责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廷宝少读私塾,就学于李可亭先生。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15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清华留美预校,与闻一多同学,并为至交。1921年夏,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刻苦勤奋,锐意进取,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学完了4年的课程。1924年,廷宝以其精湛的设计作品,参加美国建筑设计方案评奖活动,一举夺得美国城市艺术协会设计竞赛一等奖和艾默生设计竞赛一等奖,在美国引起巨大轰动。原来对他“白眼”相待的美国学生,也对他刮目相看,称他为“小老师”,费城等地好几家地方报纸曾刊登过他的事迹和照片。他的两件设计作品,还被选进美国出版的《建筑设计原理》一书。1925年,他大学毕业后,美国不少建筑事务所曾出重金聘请,但廷宝眷恋着祖国,毅然告别了母校和师长,于1927年经欧洲回国,受聘于天津基泰建筑工程公司。当时,我国建筑设计权为外国人所把持,中国建筑师很难插足。当他得知张学良招标营建公寓的消息后,立即飞赴沈阳,在较短时间内,拿出完美的设计方案,击败一个个外国对手而夺魁。从此,外国设计师垄断中国建筑设计的局面被打破,廷宝的名声也随之大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32年,他受聘于北平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古建筑的修缮工作。他亲临现场勘察,虚心向老工匠求教,吸取他人的技术和经验,很快掌握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规律、特征和施工技术。由他主持规划、设计的天坛祈年殿等古建筑的修缮工程和清华、东北等9所高等学府以及紫金山天文台第一座气象台、南京中央科学院、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办公楼、国民党党史资料列馆、中央通迅社大楼、中央医院、中央体育场、中山陵音东台、下关车站、南京大华大戏院、国际联欢社扩建工程、北极阁住宅、谭延闿墓等,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为建筑界同行所称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建国后,他曾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建筑系主任、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学》主编、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以极大地热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2年,廷宝接受在北京建造“和平宾馆”的设计任务,他从实际出发,为国家着想,坚持经济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巧用地势,设计了一幢一字形大楼。为解决停车场狭小的问题,他创造性地设计了“过街楼”,让车辆穿过大楼底层;院内的5棵古树,也设法保存下来。在门厅、餐厅等内部设计中,他反对片面追求所谓“气魄”,而是掌握居住建筑的特点,突出居住建筑的谐调气氛,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受。这项设计的成功,受到周恩来总理和中外人士的赞扬。1962年,在徐州建造的淮海战役纪念塔,施工中出现塔身倾斜的严重技术故障,廷宝以其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经验,提出一个改进方案,不仅保住了已建成的大部塔身,且比原设计更显得美观和富有立体感。此外,廷宝还主持和参加了江苏省体育馆、雨花台烈士陵园规划和烈士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红领巾广场、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南京民航候机楼、南京五台山体育馆、南京丁山宾馆等重大工程设计。他博采各家之长,勇于探索、创新,注意因地制宜,符合国情,经济实用,他的设计具有稳健、凝练、庄重的格调。1983年出版的《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集》,汇集他的作品100多例,是研究我国近代建筑的重要史料。同时,廷宝在指导各地城市规划和古建筑保护方面,发表过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对太湖、武当山、武夷山、泰山等风景区的规划和建设,提出许多重要的建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廷宝在国际建筑学界亦享有很高威望。他先后两次当选为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参与领导国际建坛8个春秋。他曾17次率领代表团或代表我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科学考察活动,为发展我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开展学术交流,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廷宝不但是中外闻名的建筑学家,还是杰出的建筑教育家。1940年,曾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以后的数十年中,他培养了大批高级建筑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的著名学者、教授、建筑师。他还亲自指导研究生,为发展建筑教育事业竭尽精力,在教育界享有很高盛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廷宝绘画亦造诣很深,出版有《杨廷宝水彩画选》、《杨廷宝素描选集》,画风轻快明朗,颇得美术界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82年4月,廷宝应邀回到故乡南阳,参加研究扩建医圣祠工程方案。一到家乡,他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亲临工地勘察,参加研讨会议。又在南阳市城市规划会议和学术报告会议上,对古建筑的修葺、自然环境保护以及市政建设等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在家乡11天,竟工作了十天半。离开南阳后,又奔波于武汉、北京、上海等地。当年12月23日,不幸在南京逝世。临终前,他还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躺在病床上,一字一顿地给孙儿背诵陆游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span></p> <p class="ql-block">-一以上均来源于卧龙区档案馆藏档案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