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字加盖票中的慈寿贰钱肆分漏“n”版模变体

乐不思书

<p class="ql-block">  1894年,为纪念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大清海关邮政特发行纪念邮票一套九枚,面值从一分银到贰钱肆分,俗称“慈寿邮票”。此套邮票采石印工艺,经多次添印之后,石印版模出现破损,产生了一些版模破损和修饰变体。</p><p class="ql-block"> 1897年,清代国家邮政正式开办,邮资改银两为银元计值,因新邮票一时无法印就,乃<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海关时期剩余的“慈寿邮票”,加盖银元面值使用。后又一再用原印版添印“慈寿再版票”,专门用于加盖改值使用。是为“慈寿加盖票”,票分初、再版,加盖字根据阿拉伯数字分大、小字。</span></p> <p class="ql-block">  漏“n”是慈寿初版贰钱肆分票中程度最大的版模破损变体,此变体未见陈兆汉目录记载,但远较陈目中记载的“贰”字远点来的显著,因此较为受人瞩目。此变体位置在第三格第23号,其版模的破损有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程度逐渐由小到大,至最大程度为票右下角“Cn”中的“n”整个破损仅剩两个小白点。麦国培先生对此票有深入研究,最早为文(2003年)考证了此票破损的渐变过程和位置,并记录了一新一旧两枚最大程度的破损变体,近二十年过去了,到目前为止这种最大程度的漏“n”变体似仍只有这两枚记录。</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记录中的一枚新票,最早在1995年香港付拍,后2015年上海华宇再次拍卖,为麦国培先生收藏。</p> <p class="ql-block">  这种最大程度的漏“n”变体在小字加盖票中也同样存在,唯所见同样罕少。如下图。</p> <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用于小字加盖票的这枚漏“n”变体,和记录中一新一旧的两枚未加盖原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直排齿孔都略向左移位,右边的齿孔都已打到了图案边框。由此可以证明,这种最大程度的版模破损漏“n”,出现在印刷的最晚期,打孔也在同一批完成。</p> <p class="ql-block">  这枚小字加盖“暂作洋银叁角”的漏“n”票,另有一有趣之处,就是其加盖字模特征,比较显著处在阿拉伯数字“30”之“3”字比右旁的“0”略低。根据我以往的记录,小字加盖字模的这个特征通常以全格的第10号位置较为显著,但此票的位置却在第23号,原票和加盖字模位置似乎不相对应。为此,翻找出图片资料,专门去观察全格第23号位置的加盖字模特征,发现了此位置的“30”字模,确实也存在“3”字略低的特征,只是通常都比较弱,不如此枚明显。</p><p class="ql-block"> 如此也得出关于慈寿加盖字模特征研究中的两点经验:1、阿拉伯数字“30”是由两个独立的字模组合而成,而非一个整体,想来其他两位数的字模也同样如此;2、字模特征在加盖过程中是会变化的,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想法去思考问题。这一点本来是做任何研究的通性,但往往容易被一些研究者所忽视或刻意遗忘。</p> <p class="ql-block">  第三格第23号位置“n”版模破损的变异尚偶有所见,但破损达最大程度致“n”字几乎完全漏去,仅留两个小白点的,确实罕见。原票目前仍只有一新一旧两枚,小字加盖票也只见上面的这一枚。张敏生《中国一八九七年之改值邮票》书中,收录一件第三格的贰钱肆分银小字加盖二十方连,其中第23号即为此种版模破损,但破损程度稍欠,尚未达“小白点”标准。至于初版大字加盖票中,未见有这种“小白点”变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