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早在1990年由单位择优选派,两位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录取为在职研究生,在三年期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近似于半工半读。为处理好工学矛盾,学习工作两兼顾,一般会议尽量不参加的,让别人代替我,家务活、社会来往尽量推掉,遵循“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完成了研究生的必修和选修课程,通过了各门功课的考试与考核。从学习到应用,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体会到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自然辩证法课时,教授指出,科研工作人员,对自己应该有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和最大秘密是把精力和资力完全集中于所干的事。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如果不用就白读书了,浪费了比金钱还重要的时间。科学的精髓是创新,异想天开构画一种具有学习、联想、记忆和模式识别等智能信息处理功能的人工系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与电子科技大学的专家探讨了设计构图,合作撰写了人工智能支票识别系统,发表在金融系统最权威的《中国金融电脑》。同行人说与目下兴起的人脸识别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超前了20多年,是后者的老前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进修神经网络课程,成绩通过不是考试,而是论文作为考核成绩,要求研究生撰写一份有价值的、分量重的、深度的理论研究论文。当时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还没走出低谷,一些学者认为这一学科没有大的前景,许多大学也没有深的较多的研究和钻研。面临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坚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翻阅大量资料和潜心研究,神经网络的研究涉及众多学科领域,这些领域互相结合、相互渗透并相互推动。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又从各自学科的兴趣与特色出发,提出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与思索。进入第二种境界,一代肩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神经网络是一个具有学习能力的系统,可以发展知识,以致超过设计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人脑与电脑用电脑模拟人脑的第三种境界,众人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神经网络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它能够从环境中学习,并把学习的结果分布存储于网络的突触连接中。神经网络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在其所处环境的激励下,相继给网络输入一些样本模式,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学习算法)调整网络各层的权值矩阵,待网络各层权值都收敛到一定值,学习过程结束。然后就可以用生成的神经网络来对真实数据做分类。撰写了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的神经网络应用,发表在中国科学院举办的《计算机应用杂志》,《中国科学技术文库》选入,还在中国IBM机用户协会学术年会作了发言,也为两年后晋升高级职称的学识水平评审有了一个依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