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69, 69, 69);">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给教师营造不断学习、持续成长的环境。蒿坪镇初级中学数学组在学校教研室的指导和统筹下,展开了新一学期的观课议课活动。本周负责讲课的老师是黄英娇老师。她授课的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第一课时。</span></p> 上午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理解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二,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重点是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难点是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共分为四个部分,复习引入,对两个判定性质的探究,综合运用判定定理,小结部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数学组的老师们也认真地进行了观课活动。每个老师手上都有一张基于“五视角”课堂观测量表,每人负责一个视角的课堂观测,让每个老师明确自己的观测内容,切实做到了全方位有质量的课堂观测。</p> 下午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教研组会议,全体数学老师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议课活动中,每一位老师就自己观察的视角进行议课。让人收获很多。</p><p class="ql-block"> 视角一:整体板块设计。</p><p class="ql-block"> 基本达到教学目标,但对教材整体的把握度不够,将边和对角线放在一节课,而不是将边和角设计成一节课的内容,会使得探究对角线互相平分时少了一种方法。本节课的难点的突破也没有十分到位。并且教研组还对是否需要板书全部的探究过程进行了讨论。</p><p class="ql-block"> 视角二:每板块中的任务性问题。</p><p class="ql-block"> 任务性较强,但有些问题的提出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p><p class="ql-block"> 视角三:学生学习活动方式。</p><p class="ql-block"> 学生的活动方式较为多样,参与度还可以,学生有讨论,有显示。但在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控上没有很到位,有的环节时间过长,有的环节时间不够。而且就数学课的严谨性上,语言不够规范。</p><p class="ql-block"> 视角四:目标达成反馈方式。</p><p class="ql-block"> 学生做练习时,老师有做到个别指导,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师生互动上,也提现了与学生的默契。</p><p class="ql-block"> 视角五:教师综合素养。</p><p class="ql-block"> 与学生容易交流,语言行为有亲和力,这让学生敢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能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媒体运用合理。</p><p class="ql-block"> 议课结束之后,教研组长徐组长也对后面的教研组活动提出了活动方案,也引导讨论了本学期的教研组学生活动。</p> 教师反思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准备得实在是仓促,上完课都有点没有反应过来。就觉得这样的准备挺对不起各位听课老师的。这节课我认为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距离一堂优质课还是有非常远的距离。下次备课,我会尝试将对边、对角的判定设计为一节课,精炼自己的提问,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在练习的设计上加入部分拔高练习,也就是性质和判定的综合练习,在语言上也不要为了易于交流而丢失了数学的严谨性。板书的设计也应该更加简洁有效。希望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能够时刻谨记这节课的得与失,争取成为一个更好的数学老师。</p> 小结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公开课都是一次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有苦有甜,我们总是在经历上课之前的煎熬,和上完课之后的收获满满。感谢数学组这么认真地指导一个年轻教师,用多年的教学经验不遗余力地帮助一个年轻人在教学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我知道,我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请教、需要学习的地方更多。但是就是因为成长在蒿中数学组的这个大家庭中,莫名地觉得安稳。希望我能用更好的自己来迎接我的下一次公开课。</p>